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圓滿心性休息大車疏 第五品 依止善知識▪P4

  ..續本文上一頁等者財物供養,必須做到其中之一。

  戊十一、以方便遣除他人之誹謗:

  他人謗師製止之,若無能力則思德,

  覆耳悲心行饒益,莫依止彼勿交談。

  有些人惡語誹謗上師時,應當想方設法加以製止,如果自己無有能力製止,則當思維上師的功德並以手指捂住耳朵不聽他的胡言亂語,切莫與該人來往、暢所欲言。《生甘露續》雲:“若謗金剛阿阇黎,則以寂猛方式止,倘若無有此能力,當以正念捂自耳,莫依于彼勿交談。倘若與彼互來往,則墮惡趣受煎熬。”

  戊十二、如是而行之功德:

  以此生世成利益,值遇正士聞正法,

  地道等持陀羅尼,種種功德皆圓滿,

  擺設寂樂之喜宴,款待一切諸衆生。

  《華嚴經》雲:“嗟!善男子,如是依止承侍善知識,則能回憶宿世,利樂衆生,值遇諸善知識,成就地道殊勝等持也。”

  甲四(遠離惡友等)分六:一、棄離惡知識之教言;二、棄離造罪之親友;叁、棄離惡知識惡友之利益;四、彼等之攝義;五、依止善知識善友之教言;六、如理依止之功德。

  乙一、棄離惡知識之教言:

  分別宣說棄離惡知識惡友與謹依善知識之教言:

  諸惡知識皆應舍,不具前述之功德,

  破戒誓言過失多,慧淺寡聞無慈悲,

  懈怠愚昧我慢高,暴躁粗野煩惱重,

  貪圖今生棄後世,傳法亦成非法因,

  如不淨物旁生師,所化蛆眷多亦棄,

  引具信者入惡道,欲解脫者永莫依。

  如是惡知識破別解脫戒及誓言,無有悲心,孤陋寡聞,懶惰懈怠,貢高我慢,暴躁易怒,五毒粗重,貪求現世之眷屬資具、名聞利養,雖居靜處卻降下愦鬧煩惱之雨,棄離後世,誹謗其他正法與補特伽羅,雖然口中傳講正法,也自以爲是智慧,實際上未調伏自心,言行不一。此等上師即是所謂的旁生種姓之上師。如不淨物般的惡知識雖然聚集衆多如蛆般的眷屬,也只能將欲解脫的具信者引入惡趣,所以應當棄離這樣的惡知識。《佛藏經》雲:“世間之敵僅僅掠奪生命,只是令己舍棄身體而已,不能令墮惡趣。而入邪道之愚癡者將求善義者引入地獄中千劫受苦。何以故?因其行持有相之法,宣說顛倒之法故。如若宣說令入邪道之法,則較斷一切衆生之命罪還重。”

  乙二、棄離造罪之親友:

  棄離惡友之教言:

  亦當棄離罪惡友,愈親近彼愈增罪,

  滅善降下煩惱雨,阻塞善道惡趣梯,

  誹謗正士嗔白法,贊歎劣者依黑法,

  贊揚同行不善者,恒時將其引入于,

  邪道惡趣中之故,具慧眼者當遠離。

  若依止了增長罪業、恒造罪惡、贊歎惡人、遠離善法的惡友,則自己將被引入惡趣,所以必須棄離。《寶積經》雲:“所謂之惡友,即一切滅善造罪之人,切莫親近,切莫依止,亦不應見。”又如頌雲:“聲聞勤利己,利自不利他,誰依攝財物,不以法攝受,佛說惡師友,徹底遠離之。”

  乙叁、棄離惡知識惡友之利益:

  不依止惡知識、棄離惡友之利益:

  遠離惡友惡知識,今來世樂成妙德,

  獲解脫道恒增善,永遠不見惡劣者,

  親睹佛子中怙主,垂念自己賜加持。

  臨終安樂趨善趣,具彼不可思議德。

  《般若八萬頌》雲:“須菩提,棄離惡友之功德不可思議,恒行善法,見諸善逝,臨終安樂,轉生善趣,生生世世不離菩提心,迅速現前無上真實圓滿菩提果。”

  乙四、彼等之攝義:

  恒依正士與善友,以此增上諸善業,

  滅盡罪惑止過患,成就增上決定勝,

  現世安樂後得果,成人天師恒具義。

  《毗奈耶經》雲:“持梵淨行者乃殊勝善友,依止究竟梵行且增上善根,成解脫因故,諸長者當身恭敬、言敬語、以畏懼心依止也。”《念法經》雲:“若依止善友,則具清淨正知正念且能圓滿善根。”

  乙五、依止善知識善友之教言:

  依止善友善知識,增長善資得樂果,

  不畏叁有利樂廣,成辦無量衆二利。

  上師乃是佛化身,濁世如是而顯現,

  乃至菩提果之間,當依一切善知識。

  《殊勝等持經》雲:“善男子,末法之時,我化現爲善知識宣說此等持法門,是故善知識乃汝之本師,乃至菩提果之間當依止且恭敬承侍。”

  乙六、如理依止之功德:

  以此無偏現淨觀,圓滿慈悲菩提心,

  增上證悟與覺受,利他無量成所願。

  《頂寶龍王請問經》雲:“天子,若依止善知識恭敬承侍,則親睹一切如來清淨刹土,獲得殊勝大悲等持,不離智慧波羅蜜多,令一切衆生圓滿成熟,圓滿一切所願。”

  以上已宣說了上師之法相。

  甲五(了知取舍後求悉地之理)分五:一、修法;二、念誦法;叁、修事業;四、分別之次第;五、功德。

  乙一、修法:

  了知依止善知識棄離惡知識之理後,于此宣說求悉地之理:

  如何觀修祈禱師?平時積資與淨障,

  晝觀頂上夜心間,隨信觀想根本師,

  本尊空行無有別,相好嚴飾四周繞,

  空行勇士傳承師,意供祈求賜所欲。

  《聚寶續》雲:“何人少許念上師,此福無有邊際也,勝過十萬劫之中,觀修十萬本尊身。”大阿阇黎蓮花生大士將此義以竅訣法而言:我們平時祈禱時,應將上師、本尊、空行叁者合在一起修持,因上師賜加持、本尊賜殊勝悉地、空行遣除違緣並且主要成就共同悉地。即坐于舒適座墊上,皈依、發心後于空性中,將自己明然觀爲有信心的一本尊,頂上獅子日月蓮花上,根本上師威光燦然,四周爲有法緣的傳承上師所環繞,空行如雲密布。若喜廣修,則迎請智慧尊者後作意幻供養、贊頌、忏悔罪業等。若略修,則念誦叁遍:“上師佛陀如意寶,以及本尊空行衆,恭敬頂禮而皈依,供養內外密供品,分別忏悔一切罪,隨喜一切諸善根,祈請廣轉妙*輪,祈求不入涅槃地,願賜共不共悉地,遣除魔障及違緣,成就圓滿菩提果。”

  乙二、念誦法:

  師名梵語前加嗡,後加啊吽所欲咒。

  嗡啊吽(AR&-=>)叁個字是諸佛身語意本來任運自成之心咒,因此加在上師名字中念誦,若能將上師尊名翻譯成梵語,則譯成梵語;若不能,則加在原來名字中再加上所欲咒即可。所欲咒:息業加“現當革熱耶索哈(>_A5 <- ;J- J- @,)”;增業加“畢張革熱耶索哈(0IA5- <- ;J- J- @,)”;懷業加“瓦相革熱耶索哈(7- >5- <- ;J- J- @,)”;誅業加“瑪日阿雅啪達(3- <- ;- 1B,)”。例如,嗡班則革熱班瑪薩巴瓦啊吽噶爾瑪畢張革熱耶索哈(AR&- 2#- $- <- 0E-

  d- 7- =>- !k- 0IA5- <- ;J- J- @,)。也說是說,修上師時,外修寂尊,內修寂猛尊,密修猛尊,即是化身、報身、法身之意趣。

  乙叁(修事業)分叁:一、息增懷誅業;二、結行;叁、驗相。

  丙一、息增懷誅業:

  若息病魔罪障者,觀想一切放白光,

  遣除違緣獲悉地;欲增壽德財等者,

  觀想黃光降願雨;自在召引等懷業,

  觀想紅光鐵勾狀;製伏魔障等誅業,

  觀想青光兵刃狀,千輻火聚輪摧之。

  修息業時,觀想上師身等一切均爲白色,放射白光,光之頂端中出現上師本尊遍布虛空,並發出轟隆隆的咒語聲,以此獲得悉地;修增業時,觀想一切爲黃色,降下財壽等所欲之雨,遍滿自己的住處、體內並念誦咒語;修懷業時,無論作懷柔、勾召或召引等任何懷業之事,觀想一切皆放射鐵勾狀紅色光芒,引來所欲後置于自足下,同時念誦咒語;若出現魔障等違緣,則觀想一切成青色放出兵刃狀光芒,以此粉碎邪魔,又觀想住處與虛空具有千輻火輪乃至交叉輪,勾召作害者,並將之粉身碎骨。

  丙二、結行:

  咒聲震動叁千界,成就事業修生次。

  後攝無緣空性中,須臾放松作回向。

  觀想:誦咒聲轟轟隆隆,傳遍一切世間界,分別觀修四種事業的生起次第。之後,現有一切攝爲本尊相,本尊相又攝入自身,自己攝入頂上之上師,于無緣中安住。此修法等同圓滿次第,最後將善根回向菩提。夜晚于心間觀想上師後入眠,以此可使迷亂的夢境現爲光明。

  丙叁、驗相:

  現各事業之驗相,此乃深道大樂海。

  息滅病魔之驗相:夢見自己沐浴、流膿血、身著白衣等;增上壽命之驗相:夢到含生成群、莊稼豐收、日月升起等;增上受用之驗相:夢到降下寶雨、收割莊稼等;懷業自在之驗相:衆人向自己頂禮、贊頌等;降伏邪魔之驗相:燃起大火、殺害炖煮衆生、作戰勝利等。(夢相之外)會出現相應各事業的真實驗相。

  乙四(分別之次第)分六:一、觀想對境;二、淨增甘露;叁、布施賓客;四、作回向;五、宣說功德;六、修持之理。

  丙一、觀想對境:

  贖死除障病魔時,觀想前方虛空中,

  無畏獅子蓮座上,師佛無二露笑容,

  爲諸菩薩與空行,傳承上師所圍繞,

  六道債主可憐客,叁世父母輪回衆。

  出現死相、魔障或嚴重疾病時,觀想前方虛空中與佛無二之上師爲傳承上師、空行衆所圍繞,其前是下方六道衆生父母、作害之魔障。迎請智慧尊者,略作供養、贊歎。

  丙二、增淨甘露:

  自心吽字頂上出,變勇士持劍托巴,

  自身眉間處斬斷,置于骷髅叁竈上,

  內滿身骨及血肉,降下甘露下燃火,

  托巴量等叁千界,其中充滿妙甘露。

  觀想:自己心間的白色吽字從頭頂上出來,變成白色勇士,右手持寶劍,左手持托巴,用劍從自身的眉間斬斷,將屍體放于骷髅的叁竈架上,托巴內充滿了屍體的血肉,托巴下的“樣(;))”字吹風,“讓(<))”字燃火,從而煮沸托巴內之物。從托巴上降下甘露,量等同叁千世界。

  丙叁、布施賓客:

  自心化現無數士,同持托巴灑甘露,

  …

《大圓滿心性休息大車疏 第五品 依止善知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