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你是衆生;你悟道了你的佛性,你就是佛,你與諸佛、菩薩在佛性上是沒有區別的。我們平常講“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也是講我們有佛性,只要你放下你的執著、煩惱、妄想,當下你的佛性跟佛陀就沒有差別。佛法從根本上提出了人乃至一切衆生都是平等的,善人與惡人是平等的,佛和衆生也是平等的。不僅如此,人和動物也是平等的,螞蟻也有佛性,佛性上講螞蟻和佛也是平等的,佛法講的平等,內涵是非常深刻的。由于人人在佛性上是平等的,在成佛的權力上每個人自然也是平等的,這和基督教、伊斯蘭教所認爲的人不可能成爲上帝、大梵天,人和上帝、大梵天無法平等是完全不同的。
(6)法性平等。世界上的萬事萬物雖然千差萬別,有幹淨、肮髒、美、醜、善、惡、好、壞、先進、落後、野蠻、文明等等之分,但在這些差別現象的背後,隱含著共同平等的層面。有位先生問莊子:“道在哪裏?”莊子答:“道在屎尿。”一般人想道是個很高貴的東西,應該用非常好的詞彙來形容、包裝才對。實事上,道無所不在,估且不論莊子所說的道,但說明了一切法相背後含有共同的特質。佛法講一切差別相所共有的特征就是“無常”,諸行無常,無常使一切事物在法性上是平等的。不管任何東西,自然界的、人文的,內在的身心、外在的世界,一切的一切都要受到無常規律的支配,一切都是無常變化的。一切現象都是無常的,一切現象都是無我的。無我指的是沒有它的獨存性和不變性,一切事物的存在都是有條件的組合,都是相互依賴的,沒有孤立不變的事物。西方哲學上講的自然狀態下的平等,是無法真正做得到,佛法講的“真如”,是更高意義上的平等。
叁、民主
民主指主存在于人民,不是在統治者、某些人的手裏,民主思想的提出是針對社會上、宗教神權裏、封建王權裏有不民主。在宗教神權裏,神是主,人是奴,人的一切都是神決定的。上帝創造了亞當和夏娃,起初是給了他們的自由意志,但並沒給他們自由的生活,只是讓他們在伊甸園裏生活,告訴他們這個、那個不能吃,這是很愚昧狀態下的自由。亞當偷吃禁果後,結果犯下了淫罪,使人類失去了自由意志。人要升天堂,必須愛上帝,遵守上帝的旨意,只有這樣做,將來才能得救,這也是其它宗教的普遍思想。所以在神教意義上,人不可自作主張,人沒有自由生存、生活、追求的權力,人是沒有民主的,一切都要順從宗教信仰的需要、上帝的旨意。
在封建王權裏,皇帝認爲自己的權力是老天爺給的,叫“奉天承命”,自然高人一等,高高在上。古代社會都稱皇帝爲君主、主上,顯示他是國家唯一主人,皇帝自稱是孤家寡人,好象是謙虛,實際顯示只有我才是唯一,我才是至高無上。有句話叫:“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意味著皇帝的意旨有絕對的權威,可以任意殺人,人民是沒有自主的權力。法國的一位皇帝講過,朕就是國家,朕就是法律,一切朕說的算。在封建專製國家,人民所擁有的權力是很少的,古代文人由于文字、言論的問題而招來殺身之禍。蘇東坡就是由于寫了首詩,被別人拿到皇帝那裏,結果差點被砍頭,而遭到了流放。
西方人本主義針對神權、君主的不民主思想,提出主存在民,人民才是社會的主人。在民主思想裏,君主不是神授給的,而是人民給予的;行政官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委任的官吏。西方民主國家,總統是通過老百姓選出來的,不是誰讓當的,也不是代代相傳。另外,立法權屬于人民也是很關鍵的,法律是由人民來製定的,而不是由某些特層、貴族階級、或者行政官來決定的。人民的這種主權是不能限製、轉讓的,這是天付人權,人權對每個人都是非常神聖的,這是西方人本思想的特征。
佛教也提倡民主。僧團是個無政府機構。西方民主政治主張“叁權”分離,即立法權、行政權、司法權是分開的,有一種相互製衡的作用。原始僧團只有立法和司法,沒有行政機構在社會上,有了行政機構,就容易出現特層階級,出現特權,會出現各種腐敗現象。佛教僧團比較簡單,不從事生産,不需要有行政機構,日常事務都通過法律來解決,對處理事務的羯磨有130多種,僧人都要精通戒律。僧團中雖然沒有行政機構,但比較重視有道德、年長的上座,這部分人在僧團裏屬于精神領袖。
民主製度,立法是非常重要的,佛教戒律不是一開始就有,僧團成立的五年內還沒有戒律,佛弟子根據“諸惡莫作,衆善奉行,自淨其義,是諸佛教”的道德思想生活。當時沒有製戒,是由于出家人都很單純、自覺,沒有不如法的行爲。佛陀製的第一條戒是性戒,當時有位比丘,家裏有很多財産,家人找到他希望給家裏留下個兒子好繼承財産。印度有規定,財産沒有人繼承,就要沒收上繳國家。在家人的勸導下,沒有辦法,這位比丘就與原來的妻子發生了性關系。做了這件事後,他心裏負擔很重,認爲自己有很大犯罪行爲,就到僧團裏把這件事情講了出來,並問佛陀這樣做可不可以,佛陀批評了那位比丘,就這樣製定了第一條戒,比丘是不可以發生性關系的。比丘共有250條戒,每一條都是在某一個比丘犯罪的狀態下製定出來的,是屬于一條一條的案例。佛陀製戒時,是把比丘召集在一起,向比丘宣布,並取得認可同意,每條戒不是一次製成的,而是經過多次修改、調整,製戒本身是非常民主的。佛入滅後,僧團對經典、戒律的結集,也是通過大衆會議,第一次是開了五百人的大會,有阿羅漢資格的才允許參加,通過大家審定而決定下來的,所以佛教戒律的製定是非常民主的。
僧團的主權在僧伽。一個僧團處理事務的權力在每個僧人手裏,每個僧人都有參加僧團處理事務的權力,也有對僧團的決定作出否決的權力。現在寺院維那師主要在大殿起腔、法會領唱,而在戒律裏維那是執事的意思,平常僧團處理事務的執事僧是維那。由維那負責把大家召集起來,通過大家表決選出主持僧,決定事務的權力並不在主持僧,他只是對一些事情的結果作出宣布,每個僧人都有同意、否定的權力。
羯磨會議體現僧人民主的權力,由四個方面組成:(1)人。有些會議必須所有人參加,有些會議只要部分人參加就可以,關系大家權力的事情,大家必須參加。(2)法。僧團羯磨法共有134種,根據僧團不同的事情,采用不同羯磨法來處理。(3)事。開會要解決什麼事情必須明確。(4)處。處所有大戒、小戒、戒壇,什麼事情在什麼處所進行是不一樣的。
特層階級在社會中的特權比別人多,誰的權力大,誰就更能做主,更能決定一些事務。一個人能作社會上的主人,有權力決定一切,但一般人沒辦法作自己的主人,沒辦法作自己生命的主人。學佛修行不僅在僧團裏有權作主,同時還要做自己的主人。他力的宗教是仰賴神得以拯救,自己是不能作主的,其它宗教是信他力的,一切服從神的教誨、神的旨意。佛教的修行是自力的,是靠自己作主,你修行能否解脫,不是神決定的,而是靠自己決定的。社會上有許多事情,象做飯、洗碗、穿衣是可靠別人的幫助,但有些事情,如吃飯、生病、心情不好,大小便等,則是別人沒法替你做的。修行是個人自己的事情,別人是沒有辦法的,但過分想自己,我喜歡、討厭也是不行的,憑感覺走有時不知要走到那裏去。很多人爲求解脫,結果信上了邪教,誤入岐途,象美國大衛太陽教、日本奧姆教等是非常悲慘的結局。相信這些邪教的人最初發心是很好的,他們都很善良,爲了尋求解脫,爲了找到未來生命的歸宿,但他們搞不清什麼是好、是壞,只憑自己的感覺,以致走錯了道路。因此,我們除了自依止,還要法依止,依止佛法,才能幫助我們如何認識真理、走向解脫,這是法依止的意義。我們皈依“叁寶”的意義也是如此,皈依“叁寶”主要是依法得解脫。
我們要作自己的主人,我們作不了主的原因有內在的,也有外在的。內在來自于自己種種煩惱,貪心、嗔心、癡心,我慢心及各種情緒,它們時常成爲我們生命的主人,我們的生命有時整個進入這些極端狀態中。我們經常受各種環境的誘惑,在追求物質、地位、名利的過程中,時常被困惑,我們追求什麼,什麼就成爲我們生命的主人。我們學習佛法,要成爲自己真正的主人,就是要從環境中及內在各種不良情緒中擺脫出來。我們學習佛法,要從認識自己開始,我們本來就是頂天立地的,佛陀出世時就說:“天上天下,唯我獨尊。”從認識自己到做自己的主人,這是我們學佛的目標。一個人能真正作到自己生命的主人,即使是在不民主的社會裏還是能自主的。所以,佛教講的民主要比西方人本主義思想所講的民主更具有深刻的內涵。
四、法製
法製的提出主要是針對人製。中國古代封建社會基本采取的是人製,帝王的意志就是法,帝王個人決定一切。當有一個好的帝王在位時,國家就出現太平盛世,如“文景之治”、“貞觀之治”就是有好的帝王;相反,如果帝王是一個荒淫無道的,中國老百姓就要災殃。因此,人治對社會的穩定是沒有保證的。由于人是會變化的,好人有時也會變成壞人,象一些農民起義軍領袖,最初發心也是特別好,一旦他們掌握權位之後,往往就變質了,過去所反對的東西又在自己的身上體現了出來,結果又要被別人反對,可見人製的政治是不可靠的。相反,有良好的社會製度,即使壞人掌握了政權也沒有關系,他必須按照行政的方針去做,不這樣做,人民就可以讓他下來,取消他的權力。當然,好人去做,會做得更好,美國,澳州等西方國家,總統在頻繁變換,而社會總能長期保證一種穩定性,就在于它的政治有其一貫固定性,誰當總統都不能違背基本國策、宗旨。一個國家健康發展,人民生活幸福,必須要有良好的法製,如果國家沒有良好製度,把希望寄托在某些個人身上,往往是不太可靠的,尤…
《八屆:從戒律看原始僧團的管理體製(濟群法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