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十屆:柏林夜話

  柏林夜話

  2002年7月26日晚于觀音殿前

  

  明奘法師:請授課老師、法師前面就坐,今天晚上的活動,我想請一位營員來主持。

  某營員:我來自天津,今天我們就要分別了,在一起生活了這些天,我真有些依依不舍的感覺。大和尚講以後要把柏林寺當作自己的家,要常回家看看,我會永遠記住這句話的。柏林寺讓我們種下了菩提種子,大和尚給我們點亮了智慧之燈,我希望大家今後無論是在工作上遇到迷茫,還是在人生的十字路上需要作出選擇的時候,不要忘記柏林禅寺這個地方,不要忘了我們兄弟姐妹在一起度過的7天生活,不要忘記柏林寺淨慧大和尚及所有法師們對我們的默默關注。古人講:“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佛經上還告訴我們,法身的父母比生養我們生命的父母還重要,因此,我們要在內心記住曾經在這裏度過的7天,可以說是超越世俗的生活。我不知道自己能不能當主持,但是我還是要衷心地向大和尚及常住法師們表示感謝。

  明奘法師:還是由我來濫竽充數,另邀盟胡曉軍和我一同主持,胡曉軍是一車的車長,來自天津塘沽,曾經是位播音員。

  胡曉軍:各位法師、各位營員,離別的笙箫就要吹響了,告別的汽笛就要拉響了,在這樣的時刻,在這樣的輕松中,我們繼續喝著趙州茶,這是多麼值得珍惜的緣份。我有幸受明奘師的邀盟加入主持人的行列,感到萬分欣喜,希望大家在這樣的夜晚,能夠安祥、能夠自在,謝謝大家!

  明奘法師:大家既然熟悉了7天的生活,還是共同唱一曲《生活禅曲》作爲開始吧!

  胡曉軍:一首《生活禅曲》拉開了今晚的柏林夜話。走過了十年的風風雨雨,柏林寺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而最爲辛苦、最有發言權的應該是我們尊敬的生活禅總導師上淨下慧大和尚。在我們柏林夜話的開始,先恭請大和尚給我們作一開示。

  淨慧大和尚:今天胡曉軍很有權,他一上來就利用他的權力,既然叫到我,我手上也就有了權。我先請大家回答幾個常識性的問題,剛才唱的《生活禅曲》中的第一段,“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閑事挂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的作者是誰?請女營員來回答。對,是雲門文堰禅師。那麼,這首禅詩被誰引用過?或者說是一則什麼樣的公案?請男營員來回答。沒有人能答得上,最早雲門文堰,後來是無門慧開把它引用了過來,究竟作者是誰呢?是不是請馮老師作一交代,他最有發言權,《明月藏鹭》的作者就是他。

  馮學成老師:雲門宗的祖師雲門文堰問他的學生:“十五前定的日子,十五後如何?”很多弟子答話都沒有過關,就請他回答,雲門祖師便說:“日日是好日”。意思是十五前已經過去了,十五後還沒有來,管那麼多幹什麼。大家就明白這個當下,當下我們的覺照把它解決了,那麼我們日日都是好日子。叢林裏修寺院,有的人會說某日不吉利,某日又不怎麼樣,老和尚就說不管是初一還是十五,日日是好日。只要我們有正知正見、正行正力,哪有什麼吉凶禍福,用不著管那麼多,每天每時不離修行就是了,即使有吉凶禍福,承擔便是,也沒什麼了不起的。有的人喜歡驅邪避凶,願意過順心的日子,就像是在糖水裏泡大的,是成不了大材的,看看柏林寺的古柏,經曆了多少風風雨雨,才有現在這樣的氣概。我們要明白雲門祖師這個“日日是好日”的落處,要落實在修行上。今天大和尚的開示已經非常的明確,如果我們按照大和尚的開示,在生活中完全貫徹進去,在一念中融會進去,我們就會明白“日日是好日”這個好消息。

  雲門祖師說了“日日是好日”之後,對整個禅宗各大叢林影響很大,從五代到明清,很多老和尚對這句話表達了自己的理解,其中理解最好的是南宋末年的慧開禅師,據說他圓寂後的轉世就是元代著名的中峰國師。對“日日是好日”這句話的評判,前前後後大概有上百多條,大家公認最好的是無門慧開禅師的:“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閑事挂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這首詩。頭兩句指的是環境的變遷,我們的生命就處在這種境界的運轉之中,就在這生滅之中,但如果我們修行到位,就會知道“若無閑事挂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這樣的一種感覺、風光與潇灑。如果將這種氣概,這種氣度融入我們的生活,我們就不會懼怕什麼,也不會希求什麼。

  淨慧法師:剛才馮老師把這首偈子說准確了,最後判給了無門慧開禅師,版權也就歸慧開禅師了。還有這首曲子的第四段“臨流不止問如何,……”這首偈子的作者是誰?對,是臨濟義玄祖師,大家是應把這些常識性的問題弄個明白。這首偈子中的“吹毛”是什麼東西?對,是寶劍,秋天鴻雁身上的毛很細,往劍上一碰就斷掉了,可見劍刃之鋒利,古人稱之爲“吹毛劍”。吹毛劍比喻覺照的力量,也比喻智慧,吹毛劍雖然很利,但還要磨,不是慢慢地磨,而是急須磨,也就是時時覺照、念念覺知,這個就是功夫。我們天天在問,如何對治煩惱?如果面對人生?怎樣修行等等?就要記住這句話,這四句對做人、做事都會有很好的作用。

  我最早接觸這四句話,不是從《臨濟語錄》裏面看到的,而是從陳銘扭先生上毛主席那封信上讀到的,他給毛主席這首詩的意思是說佛教禅宗有真功夫。我當時只有十七八歲,對這首偈子看不太懂。陳銘扭先生是位佛教的大護法,你們可能不太清楚,他曾經是國民黨第十九路軍的將領,是國民黨革命委員會的重要成員,解放後他當過中南地區的農林部長,是一位很虔誠的佛教徒。他用馬列主義來研究佛教,寫過這方面的很多文章,經常在解放後早期的佛教刊物《現代佛學》上發表。後來他爲了佛教的生存與發展,爲了使中央領導人能了解佛教,曾給毛主席寫過叁封信,所以叫“叁上毛主席書”,這叁封信後來印了一本小冊子,我是從那本小冊子上知道這四句話的。我幾十年來一直都在參這四句話,到現在還沒有參透,不是沒有參透,是沒有用好。所以今天跟大家講這個當代佛教史上的小典故,讓大家慢慢來消化祖師們留下來的精神財富,我先就說到這裏。

  胡曉軍:無窮的智慧與清涼伴著茶香緩緩地滋潤著在座每一位的心田,看著這種場面,我也想發表一下個人的意見。我是去年抱著一種好奇心來參加第九屆夏令營的,剛進山門時就見到一塊大牌子上寫著“到家了”,當時覺得所有的疲憊一下子全消卻了。人們在生活中總需要有一種歸宿感,這個家是有兩層意義上的家,一是地域上的家,就像現代作家池莉寫的,我們年輕的時候更渴望湧進那繁忙而擁擠的城市,而當我們老的時候,則會發現我們所需要的空間再大,也只能占據一個人的位置,而且在床上我們總習慣側著身,因爲那是我們在母親肚子裏的狀態。另外一方面是精神上的家園,當我作營員代表發言時,就說我真的把柏林寺當成自己的精神家園,希望各位營員都按照老法師所講的常回家看看。明天很多營員就要離開這裏了,我想此時此刻每個人對這個家都會有很多感觸,不妨在這裏唠一唠你的別情,說一說你對家的一番心聲。

  某營員:大家晚上好,我這是第叁次參加夏令營了,再次來到寺院,心情非常激動,從繁雜的塵世來到這清淨的道場,有這麼像世外桃園一樣溫馨的環境,身心真的一下子就放松了。在日常生活中的那種浮躁、雜亂的心好像得到了徹底地淨化。我在這裏看到的是一張張非常和善的面孔,每一張笑臉都是那麼純真,在這樣的環境中我覺得呆不夠,非常不願意走,但由于自己業力所致,不得不離開這法喜充滿的環境,再回到喧囂的塵世當中去接受考驗。在我又要再一次暫時離開這個家的時候,我又生起了和前次同樣的感覺,就是四個字“重恩難報”。我從大和尚、各位法師的言行當中深刻體會到叁寶的恩德,是我們獻出所有的能力都難以報答的。他們對我們沒有任何要求,而只有一個希望,希望我們擺脫煩惱,擺脫人生的苦惱,而找到求得正覺的大道,希望我們道心不退,最後得到究竟的解脫。

  我印象最深的是2000年,營員提問請大和尚談談這幾年修行中最深刻的體悟,大和尚的回答就兩個字“報恩”。從大和尚今年略帶嘶啞的聲音和明顯比前兩年更疲倦的面容上,我深深體會到,他老人家在這些年弘法的過程中,爲我們付出得太多太多了。一般在家人,像大和尚這樣的年紀已經是在家頤養天年,享受天倫之樂了,而他老人家每一天的每時每刻都在爲弘法利生的事業,在無私的付出,無私的奉獻。俗語講:“無事不登叁寶殿”,我們來到佛法道場往往是有所求而來,包括在座的營員來這裏也許是想獲得什麼,當然這並沒有錯。雖然重恩難報,但還有一個回報叁寶的可能,那就是依教奉行,堅持我們的道心不退,按照師父們所教導的堅持修行下去,以求得人生的究竟解脫,只有這樣,我們才是對叁寶,對大和尚最好的報答。最後再次祝願大和尚法體安康,祝願正法永駐,謝謝大家!

  胡曉軍:講的非常動情,而且思路非常清晰,概括她所說的其實是不想走,其實我也想留。還有哪位營員想來表達自己的心聲。

  某營員:我是第一次參加夏令營的初學者,能來柏林寺是非常幸運的,我們一同來的有四位,事前沒有報名,就直接來了。由于我們人數較多,明奘師讓我們先住一天,第二天打道回府,當時覺得特別失望。第二天我們就下定決心,賴也要賴在這裏,于是就跟明奘師采取了遊擊戰術,最後明奘師、明影師大發慈悲留下了我們四人中的二位女士,二位男同志還在打遊擊,在外面住宿,白天溜進來聽課,中午在亭子的凳子上休息。留下來的感覺真是特別地好,確實是到家了,尤其是大和尚充滿智慧的開示,作講演的各位法師、老師也都是個個口吐蓮花,是他們把我這個對佛學沒有一點接觸的人引入了學佛之門,所以我是非常感激。這幾天接觸較多的有明海法師、明奘法師,我覺得明海法師是智慧中不乏睿智,明奘法師是幽…

《十屆:柏林夜話》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