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心識,所以與聲聞有部觀點相同。駁斥:不相同。有部承認外境無情法自相成立,而我們的觀點是說如夢般的迷亂習氣顯現無而現于心中。中觀派不破此理也是極爲應理的。若對方說:中觀應成派不是承認何者皆遮破嗎?反駁:並非破顯現分,若有實執,則要遮遣。如阿阇黎龍樹說:“顯現非所遮,實執乃所破。”此處是遮遣真相唯識宗所承認境相爲心,以及真相、假相唯識共許勝義谛中成立自證的觀點,怎麼會破由習氣無而所現之迷亂顯現與真實成立之諸法呢?因爲在世俗谛時都是同樣的緣故,如同外依他起與從前面覺知生起後面之心一般,顯現也觀待前面的顯現結合內心之依他起的說法,也需觀察。若因爲似乎前後顯現而這樣承認,則僅是名稱不同而已,實際別無他法,與我們的觀點是一致的。此外,若認爲顯現與心是異體,則成立其他法,故與你們所許相違,實在不妙。《瑜伽師地論》雲:“如此種種現,余相相同故,不淨依他起,清淨依他起,雖非依他緣,如他顯現說。”
圓成實也分爲無變圓成實與無倒圓成實兩種。其中:
(一)無變圓成實:是指無論迷亂或未迷亂時自性清淨法性本來具有的空性,前後無別而存在,即本性實相。依此而言,空性也安立爲叁種:自空、他空、自他空。自空又分爲離自相自本體空與遍計自本體空二種。離相自本體空指無而顯現如水月;遍計自本體空是指雖無自他分類卻不舍任運自成之法。他空分不具他空與異名他空。自他空也分兩種,即具二差別空、聲義自相空。
此心之法性光明如來藏的自性無有一切過患,具足功德之相,從本體清淨分而言,超越功過破立;所顯現的白紅等各種迷現垢法以及此等分別念八識聚本性無有,所以本體也是空性,諸如柱子、瓶子以差別而言也是空性並具有過患分,但從本體清淨而言,也是超越功過破立的;諸道亦是自本體空,並具有功德過患之分,從本體清淨而言遠離功過;究竟清淨時一切過患習氣蕩然無存,因爲已現前了如來藏所有的功德故而不空,從本體清淨方面而言超離功過破立。總而言之,自空是指任何法之自性無實有,若分類則有離相自本體空與遍計自本體空兩種。離相自本體空:是指無有任何相狀如兔角,于迷亂者前顯現卻是本性或實際無有如水月般的空性。遍計自本體空:是指所命名的名稱、詞句、文字都僅是以心安立的,無有外境自相。例如,爲孩童取名獅子時其名爲獅子,義爲具有鬃毛的動物,但此名義在孩童的身上何處也不存在。雖然能知的名稱不在所知的意義上,但具有能力的一切名稱皆可名爲遍計自本體空。
他空是從一法上不存在他法而立名的。若分類則有不具他空與異名他空兩種。不具他空是指太陽上不存在黑暗,或者柱子、氆氇等物體上無有太陽之一切其他自相法;異名他空是指對所謂的太陽取名爲能明、七馬等不同名稱。如是一切分攝的種種名稱實際上也未觸及太陽的自相,因此名爲異名他空。
自他空是指某一法上自他二者都不存在。若分類則有差別遍計空與義自相空兩種。遍計空是指所謂之迷亂輪回的蘊界處等叁界一切法自相是空性,因是心安立之名言名稱故。自相空是指因無有自相故二者皆不存在如石女兒或陽焰水,以及自性雖無實有但顯現不滅而明現如清淨依他起之兩種空性。如是叁本體若分則有六空,這些也全可包括在本體清淨之所說空與離思方式之差別能說空二者中。因此,應當以如是方式證悟諸法空性。有些言說無有之斷空派不知空性之理,與順世外道的觀點相同。有些說此空、此不空之空見派是持相似空性的常見者,與聲聞緣覺的觀點相同。所以,切莫依止這些墮于常斷邊的宗派。
(二)無倒圓成實:是指解脫正道,證悟真如實相後不舍現分而于世俗谛中積累福德資糧;觀想空性而于勝義谛中勤修離一多如虛空之法性智慧資糧。《瑜伽師地論》雲:“所謂之無倒,道谛真實攝。”總之,通達心性光明不變之真如,並證悟諸法僅是假立實則空性後,如果精進修道則將完全轉依或徹底清淨諸遍計執著心之不淨迷現,從而趨至本地,圓滿現有身語意無盡莊嚴輪清淨刹土。這以上是將一切教法合而爲一進行闡述的。
丙二、以我所執漂泊輪回受苦之理:
現在宣說衆生以能取所取漂泊于此如夢般的輪回中、沈溺在苦海中的情形:
嗚呼難察輪回邊,疲憊痛苦叁有道,
轉生何處無微樂,不善業生難忍果,
顛倒自現如夢中,各于六趣中感受,
無而迷現苦無量,依教略說請谛聽!
《毗奈耶經》雲:“不淨糞中無妙香,如是六趣無安樂,火坑之中無清涼,叁有中亦無歡喜。”從欲界轉生到色界,從色界無色界轉到欲界,從無色界轉至色界,此叁有的一切衆生投生流轉于六道中,唯一感受痛苦,無有安樂之時。依照《念住經》等佛經而于此宣說,以勸勉具有智慧者舍棄歡喜叁有之心,勤修解脫正法。若不精進,則反複漂流于輪回之故。《致弟子書》雲:“若人恒時旋轉輪回中,片刻休息亦思獲安樂,此人定無自由漸百般,于等不等衆生中漂流。”
乙叁(分類)分七:一、地獄之苦;二、餓鬼之苦;叁、旁生之苦;四、人類之苦;五、非天之苦;六、天界之苦;七、擺脫此等痛苦之教言。
丙一(地獄之苦)分叁:一、熱地獄之苦;二、寒地獄之苦;叁、擺脫地獄痛苦之教言
丁一(熱地獄之苦)分十二:一、複活地獄之苦;二、黑繩地獄之苦;叁、衆合地獄之苦;四、號叫地獄之苦;五、大號叫地獄之苦;六、燒熱地獄之苦;七、極熱地獄之苦;八、無間地獄之苦;九、彼等之攝義;十、孤獨地獄;十一、近邊地獄;十二、擺脫此等痛苦之教言。
戊一、複活地獄之苦:
複活熾鐵余燼上,衆聚互以兵器殺,
複活聲起苦如前,如是受苦至業盡。
地獄衆生以業所牽集聚于熾鐵的余燼上,每個有情手持棍棒、斧頭、長矛、鐵輪等相互打殺,猶如見到不共戴天的仇人一樣,結果全部死亡。正在這時,從空中傳出“願汝等複活”的聲音,于是這些地獄衆生又恢複如初,依舊用兵器相互殘殺,日夜無數次感受如是痛苦。《親友書》雲:“于此一日中感受,叁百短矛猛刺苦,彼較地獄最微苦,難忍之分亦不及。”
依照共同經部所說,複活地獄衆生乃至業力未盡之前一直受苦。其壽量:
壽量人間五十年,四大天王天一日,
彼叁十日爲一月,十二月則爲一年,
複活一日五百年,自壽五百年受苦。
詳說彼之細分類,經說此地獄壽量,
相當人間之年數,十六萬二千俱胝。
不同大乘諸經續論典中只宣說了按各自業力輕重而解脫,而未說確定性的壽量。諸如有些衆生相續中生起猛烈對治等也可突然轉生,有些輕蔑金剛阿阇黎等需住數大劫,因此是以業障而區分的。如《親友書》雲:“雖于百俱胝年中,感受極其難忍苦,乃至惡業未盡前,一直不離彼生命。”此處就共同乘的說法而言,如《俱舍論》雲:“複合等獄之一日,依次等同六欲天。”若按照《念住經》與《業分辨經》中所說而計算,人類五十年相當于四大天王天之一日,如是叁十日爲一月,十二月爲一年,四大天王天的五百年相當于複活地獄的一天,複活地獄的衆生需要感受自壽五百年的痛苦(360×500×360×500×50=1620,000,000,000年即人間一萬六千二百億年)。若以人壽計算,則如《念住經》中說:“複活地獄衆生壽量達人間十六萬二千俱胝年(即一萬六千二百億年)也。”、
戊二、黑繩地獄之苦:
黑繩燃鋸剖粘合,粘合複剖極痛苦,
壽量人間一百年,叁十叁天之一日,
彼天千年獄一日,佛說彼自壽千年,
人間一百廿九萬,六千十二俱胝年。
《親友書》雲:“有者以鋸鋸割之,有以難忍利斧劈。”
壽量:人間一百年相當于叁十叁天之一日,叁十叁天的一千年相當于黑繩地獄的一天,彼地獄衆生自壽一千年(360×1000×360×1000×100=12960,000,000,000年即人間十二萬九千六百億年)若按人間年數計算,則如《念住經》雲:“黑繩地獄壽量達人間一百廿九萬六千零一十二俱胝年(即十二萬九千六百零十億二千萬年)也。”
戊叁、衆合地獄之苦:
衆合地獄形如馬,駝虎獅等山岩間,
毀如微塵重複活,鐵域中爲錘粉碎,
極度壓榨血不止。壽量人間二百年,
即爲離诤天一日,雙胞欲天二千年,
衆合地獄之一日,經說自壽二千年,
人間俱胝之年數,一零卅六萬八千。
《致弟子書》雲:“形如羊角二怖之山間,衆生聚集全身皆粉碎,清涼微風刮起重複活,如是百次被碎成粉末。”《親友書》雲:“有被壓榨如芝麻,另有碎成如細粉。”因遠離鬥爭故稱爲離诤天,因此天界中的天子天女同胎雙生,故又稱爲雙胞天。人間二百年相當于離诤天的一日,離诤天二千年相當于衆合地獄一天,衆合地獄的衆生自壽長達二千年(360×2000×360×2000×200=103680,000,000,000年即一百零叁萬六千八百億年)。若以人間年數而分,則如《念住經》雲:“衆合地獄壽量達人間一千零叁十六萬八千俱胝年也。”
戊四、號叫地獄之苦:
號叫地獄火焚叫,沸鐵液中受熬苦,
壽量人間四百年,乃爲兜率天一日,
兜率天之四千年,號叫地獄之一日,
自壽四千年受苦,等同人間之年數,
八千二百九十四,萬數四千俱胝年。
《親友書》雲:“有者置于火燼堆,不斷焚燒口亦張,有于沸鐵大鍋中,頭成小團被烹調。”《致弟子書》雲:“有者墮入沸騰油鍋中,另有獄衆腳觸火星地,立即倒于熾熱地上焚。”
壽量:人間四百年相當于兜率天的一日,兜率天四千年相當于號叫地獄的一日,如是而算,號叫地獄衆生自壽爲四千年(3…
《大圓滿心性休息大車疏 第叁品 輪回痛苦》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