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十五屆:分享夏令營——柏林夜話(一)▪P2

  ..續本文上一頁在那個時候,這個位置有一排一排的南北房,座北向南的南北房,在兩排南北房之間有一個很寬的地方,南北房靠邊上圍著,形成一個門,一進去,上面搭著石棉瓦,用鐵架做的一個棚架子,實際上南北兩邊是沒有牆的,就這麼一個地方,可以坐300多人,在東邊做一個臺子。照片上有一幅佛像,這幅佛像現在還在,在佛教協會,是我們佛教協會的高士濤居士畫的,他後來請回到佛教協會,我說這個是文物啊!最早的時候,這個地方念佛,就是用這一尊佛像的。

  下面,這就是開營式,你看,“第一屆生活禅夏令營開營典禮”,上面有“河北禅學研究所成立”。主席臺上有一些熟悉的:有一個學者叫何雲,從左邊數第四個;左邊數第二個是省民宗廳的當時的副廳長叫才立民,這個才廳長後來跟我們講,就是要辦夏令營我們也給宗教廳報告,宗教廳同時也認可這個活動。這個才先生當時只有叁十來歲,他說,哎,這個事是好事啊。他是分管佛、道教,後來就批了,所以不能忘掉他,但是後來,他這個仕途太順利了,現在做了副省長了,見到他也不容易了。

  下面,這個是打坐的。再往下面,你們看,當時吃飯就在這樣的地方,我們的營員自己行堂。

  下面,再往下,這是第一屆生活禅夏令營合影,這個合影在哪兒呀?(老和尚:還有,還不錯呢)。這上面,注意,這個合影裏面,我們淨因法師呢?(淨因法師:太小了)哎,在這兒,這兒是淨因法師、湛如法師。

  好,再往下,哦,這是第二屆,第二屆也在這個棚子裏面,那時候上殿在普光明殿,這是繞佛的圖片。

  往下,好了,這個照片上有叁位法師,跟我們夏令營密不可分,我們稱他們叁大士。從左邊的這一位是淨因法師;中間這位是濟群法師,他過兩天才來,他現在是蘇州西園寺戒幢佛學研究所的所長;這個是湛如法師,現在是北京大學東語系教授。這叁位法師現在都是明星級的法師,不大容易見到的呢。他們叁位從第一屆開始就來這裏講課,大概這樣堅持了好像有四五年以後,偶爾才會有間斷。那時候淨因法師在斯裏蘭卡留學,最右邊這個法師是隆振法師,他現在新加坡,是我們寺院以前的監院。寺院剛剛恢複的時候,隆振法師還有我們的慧林首座,那時候在這裏。第叁屆,也在這個棚子裏面。

  下面,這是過堂,你看很整齊。在這個圖片上最右下角這個人是誰呢?看看,對了,是班文戰老師。昨天我們已經看了這個圖片,淨因法師說,那會兒我們好像都有點營養不良。(衆笑)

  皈依,皈依拜佛的;往下,這是傳燈;再往下,這是我們坐禅,每天坐禅要行香,因爲人多,所以在外面行香。

  下面,這是坐禅的樣子,你看,這些女營員腿盤得很標准,這個姿勢標准。有一個我們的老營員,也在現場的,左邊這位——王冰,王冰你站起來,讓營員們看看,站起來,哦,在那邊(鼓掌)。她是和她的兒子一起來的,她現在在香港,也在香港大學佛學研究所讀過書,這都是十幾年以前了,那時候在學校,在大學。

  往下,第四屆的開營式,到了我們的*輪閣,不在那個棚子裏了,在禅堂上面那個樓上,主席臺前邊最右邊這個瘦瘦的是朱燕增處長,今天開營式他也來了。這是我們的老處長,十幾年,包括柏林寺的開放,曆屆夏令營,他都參與幫助我們。

  下面,這個是坐禅行香,中間有時候也會有外國朋友來參加夏令營,你們看這個外國朋友,看樣子像是東歐的。

  下面,在觀音殿前行香。

  再下面,這個講課的是誰?是淨因長老。(衆笑,鼓掌)

  再看下面,這個是普茶,第五屆生活禅夏令營普茶。在觀音殿前,我們喜歡在觀音殿前普茶,因爲這地方開闊,也比較攏音。

  再往下,這是在哪裏?這應該是我們夏令營,有一個內容是出去行腳。行腳呢,我們去過一些地方,中間也有一兩年沒去,今年我們有安排去。我們要在一天時間內到達的地方,就是去這樣一些地方。周圍這些地方都看遍了,這個(圖片)不知道是在哪個地方唱叁寶歌,在師父的前面那個瘦瘦的那個不用介紹(是當年的明海大和尚),師父後面有兩個很小的小沙彌,他們只有十二、叁歲,真的是看著特別小,我們有一個居士來這裏住的時候,開個玩笑,說這兩個小師父給他打開水,這個居士形容他們之小——比開水瓶高不了多少。但是他們現在都是法師了,一個是明繼法師,一個是明非法師,都是一米七幾了,有一段時間我給他們講過課,我一個老師,他們兩個學生,講過。

  下面,這是出去行腳,在嶂石岩照的。

  下面,這是第十屆了,第十屆的時候這兩個小的沙彌,你們看左邊,左下角的,就變成了穿棕色大褂的師父。

  好,下面,這是我們師父跟營員在交流。

  下面,這個是很經典的一張照片——老和尚跟營員坐在一起。

  下面,這是講課的。

  下面,這是唱叁寶歌的,這個彈琴教我們的是趙玉英居士,她教了很多年,現在我們心疼她歲數大了,請了年輕的居士。

  下面,這是我們行腳在蒼岩山。

  下面,大家知道,網絡出現是近幾年的事情,在網絡出現以後,我們夏令營也有幾屆在網上直播。那時候網絡是個新鮮事物,從這個照片上你們可以看出來這個新鮮事物在寺院剛出現的時候,人們的那種好奇,那種過度的關注,現在要是有網絡直播,我們大家不會去圍觀它了。那時候,你看!這些表情,還有叁個師父,你看(衆笑)。

  好,下面,這個是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那時候他同時兼秘書長刀述仁居士,來參加我們的開營式。

  下面,這個是湛如法師,這個湛如法師他有一個很奇特的,他的頭發老是這樣,好像老是這樣,都是很長。

  下面,這個是現在成都文殊院的住持,宗性大和尚,那時候他在中國佛學院上研究生,有一屆也來講課。

  下面,這上面發言的就是今天上午開營式發言的夏澤紅居士,她的左手這一位叫于曉非,是中央黨校一個老師,他是在佛學方面很有造詣的。這個是複旦大學現在宗教所的所長王雷泉教授,他也是我們曆屆夏令營的資深的老師。

  下面,這是于曉非老師,這個于曉非居士很健談,雄辯滔滔,口若懸河。

  下面,這個是我們出去,我們在第十屆生活禅夏令營的時候,爲了紀念第十屆出去行腳,辦了一個活動,現在想起來有點後怕,我們把五百個營員用十幾輛轎車從柏林寺出發,拉到五臺山。然後在五臺山的黛螺頂,每人捧一盞燈,然後,爬到黛螺頂上供在那裏,還念經。然後在五臺山,男衆和女衆分別在兩個寺院住一宿,第二天上午活動再集中,集體再拉回來。所有過程非常順利,那時候膽子大,現在想都有點不敢了。當然我們也有比較周密的組織,分成小組,對講機都用上了。但是有一些活動,現在那樣做就不可能,比如,我們到五臺山,那麼多人點燈,那個時候也沒有法律意識,現在點燈肯定要被禁止,山裏要防火啊。很奇怪呀,五六百人,呼啦一下去了把燈一點然後爬上去了,現在就不可能。

  看前面那個,當初這個照片是我們在碧山寺,就是五臺山有個廣濟茅蓬,在碧山寺參觀的時候拍的。

  下面,這個是我們在塔院寺,顯通寺前面。

  下面,這是在五臺山,在臺懷鎮的街上。

  下面,這也是第十屆生活禅夏令營,從加拿大一個大學,好像是叫卡爾加裏大學,他們有二十幾個外國朋友是學佛學的,也參加了我們的夏令營。因爲他不會漢語,所以使用了同聲傳譯,用了一個半導體的系統,每人給他們一個,然後調頻,在同一個頻,然後有一個人翻譯。

  下面,這個是夏令營中間營員們出坡。其實寺院有很多活,但是也不敢找太重的,所以拔拔草,體驗出坡生活。

  下面,夏令營中間有時候我們也會安排抄佛經,你看這個抄得很認真。

  下面,這是師父和營員在一起。

  下面,這個是我們分組的討論,分組討論上面有一個是聖凱法師,靠右邊的。聖凱法師現在也是明星級法師,左邊的是菩提法師,他在莆田廣化寺。

  下面,這是行香。

  下面,這是聽講,你們看這是外國朋友。

  下面,這是接站的,義工嘛,很辛苦。

  下面,這個是第十一屆,我們就到了現在的文殊閣了。

  下面,好,這是坐香的照片。

  下面,這個是我們夏令營裏面,有一日一夜的短期出家,我們的當家師常照法師和短期出家的沙彌們在一起,這張照片很溫馨的。

  下面,這是我們晚上的柏林夜話,在夜晚的燈光下所拍攝到的那種像夢幻一樣。

  下面,這是營員提問。

  下面,這個是夜話的另外一張照片。

  下面,這是傳燈,上面有明奘法師、利生法師。

  下面,這是傳燈、供燈。

  下面,這個是我們出去行腳、爬山。

  下面,這是他們在背經。《心經》背下來。《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二百六十多個字,在七天之內背下來有獎。今天早上有導讀嗎

  (營員:有)有導讀了,大家要發心背下來,玄奘大師從中國走到印度,一路上遇到很多艱險、考驗,都是靠這個經克服了困難。所以希望你們把這個《心經》背下來,到了第六天、第七天,我們考試通過的,獎品已經准備好了。

  下面,這個是給我們講課的香港理工大學的潘校長,潘宗光校長,在去年來講課。

  下面,這個是濟群法師,這個是短期出家剃度的情況。

  下面,這個是我們在第十叁屆生活禅夏令營有一個短期出家,然後有托缽。同時,因爲男營員是短期出家了,女營員給她們一個生存挑戰,就是她們不帶錢,在不帶錢、不騙人、不犯法的情況下,在趙縣城內,她們分小組去找回四五個人的飯回來吃。那天中午廟裏沒飯給她們吃,她們就自己要找回這個飯來吃。所以她們遇到很多很豐富的體驗和感受,回來以後分享。這個非常精彩,精彩的太多了。有的營員通過這樣一個活動,就知道了幫助人是多麼重要,幫助一個陌生人是多麼重要。因爲自己換位呀,換在一個需要幫助的位置,就體驗到幫助人的重要。這是(指圖片)那一年,我們師父帶大家出…

《十五屆:分享夏令營——柏林夜話(一)》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