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十五届:分享夏令营——柏林夜话(一)

  分享夏令营:柏林夜话(一)

  明杰法师主持

  (2007年7月20日晚于观音殿前)

  

  明杰法师:今天是夏令营第一天,我们有一个柏林夜话的活动。让大家吃赵州茶,参生活禅。我还是先介绍一下前边的各位法师、老师:我们尊敬的上净下慧老和尚(鼓掌)。老和尚右边的我们已经熟悉了,净因法师(鼓掌)、素闻法师(鼓掌);坐在素闻法师旁边的是我们柏林寺的首座和尚慧林法师(鼓掌),下一位是我们的当家师崇全法师,那边的是我们夏令营的赞助人夏泽红居士(鼓掌),我们生活禅夏令营的老义工谢鸿居士(鼓掌);老和尚左边的第一位咱们大家都很熟悉了,我们柏林禅寺的明海大和尚(鼓掌);下面两位呢,是我们夏令营多年的义工李小林居士(鼓掌)、班文战居士(鼓掌),我们本届夏令营的授课老师朱彩方博士(鼓掌)。

  夏令营从1993年开始到现在已经十五届了,所以我们今天的普茶,不仅仅是喝茶,我们还要分享夏令营。第一个,我想请我们的明海大和尚,为我们回顾这十五年来的夏令营的活动。

  明海大和尚:尊敬的师父,各位法师、各位营员,大家晚上好!生活禅夏令营从1993年开始办,已走过了十五年,我有幸参与也见证了这十五年的历程,生活禅夏令营的历程。说到办这个夏令营,离不开柏林禅寺。活动小组安排我用半个小时回顾十五年的夏令营,这个时间太短。

  我先用一点点时间,稍微介绍一下柏林禅寺。我们寺院始建于东汉末年,有一千七百多年的历史。在历史的长河中,也出过很多的高僧大德,我们现在看到的塔,就是唐代的大禅师赵州和尚的舍利塔。这个塔始建于元朝,距今有将近七百年,是砖的,中间是实心。在唐朝以后,有一段时间这里曾经是律宗的道场,在南宋时候,有一个归云禅师恢复了这里禅宗宗风;在元朝出过好几位临济宗的大德;明朝和清朝这个寺院都是赵州府——那个时候从中央到地方都有管理佛教事务的衙门,赵州府这个佛教事务的衙门——僧政司就设在柏林禅寺。清朝末年以后,这个寺院开始走下坡路,但是一直香火没有断;到1947年赵县土改,最后一位出家人叫亲迷法师,被迫离开这个寺院,这个师父他出家以前成过家,后来被迫离开寺院回到世俗生活。他原来的家在赵县大石桥,所以他回到家,把我们寺院有一些经书,就拿回到他的俗家。四十年以后,1988年这个寺院重新开放,进驻出家人,最早只有三个。

  现在大家可以头朝右转,我们看一些图片:从前面放,注意看,这个是从寺院西边拍过来的,柏林寺在四十年代的照片。从这个照片上看呢,这个寺院还有三进殿堂。你们看最左手这个殿,叫大慈殿,就在现在禅堂这一带。下一张,这是赵州禅师,这是一个石刻像,这个像是刻于唐朝。赵州在禅宗历史上非常重要,他老人家很小出家,年轻的时候在南方安徽,跟南泉普愿禅师学禅开悟,后来云游诸方,八十岁在这里住,所以你们唱的歌里面有一句“赵州八十犹行脚”,就是说的赵州和尚。八十岁到这里住,一百二十岁去世,他的享寿很高。后来我也研究了一下,为什么寿命这么长呀?得到的结论是走路多,八十岁还在各地走,所以你们要多走路。这个舍利塔就是他的塔。文革的浩劫把这里的殿堂佛像都毁掉了,但是这个塔保留了。1987年,我们的师父第一次到这里来,陪日本朋友来。这个照片是四十年代的,这个塔的边上还有一个殿堂,塔的边上这个殿堂实际上就是我们的南边这个普光明殿的所在,原来叫摩尼殿。这个殿里面有一个在河北很有名的一个艺术品,这个墙壁上的壁画,吴道子画的水,所以叫做“赵州水”。曲阳县有个北岳庙,里面也有据说也是吴道子画的壁画的鬼——夜叉。“赵州水”“曲阳的鬼”,是河北有名的两件艺术品,但“赵州水”因为殿堂被毁,不知道它的整个原貌了,所幸是今年5月6号,突然有四个人从北京来,给我们送来一幅清代的人临摹的壁画的古画,所以我们现在知道这个赵州壁画“水”的样子了。

  下面一幅,你们看赵州塔,这个就应该是到了解放以后,这是文革以后,你看这是从东边拍过去的,已经没有殿堂了。

  下一幅,这个是中日邦交正常化,文化大革命之后,因为赵州禅师在禅宗历史上是影响深远的,禅宗后来也传到日本、传到韩国。这里在开放以前,日本和尚经常来念经,那时这里一片废墟,荒草蔓延。在寺院的北边有一个学校,南边有时候被用来堆放生产资料,生产资料公司堆放东西。

  这个照片上面有很多日本的师父,好像是文革结束以后八十年代的照片,看这里什么都没有,只有塔,再就是柏树。

  再往下放,1988年省政府下文,开放为佛教寺院,由河北省佛教协会派了三位师父进驻。我们的师父也是同一年受河北省委统战部的邀请,到河北组建河北省佛教协会,同时要求开放这个寺院。开放以后,由省佛协派驻了几个师父进来,在这里举行了一个奠基仪式,在那时候是想把这里做成一个不要太大,出家人养老的地方,叫佛慈安养院。这个(指幻灯片)就是为这个安养院奠基,是吧,师父?(净慧老和尚:普光明殿)哦,是普光明殿和安养院奠基。那时候师父已经有一些皈依弟子在北京,我那时在学校上学,到广济寺去参加法会,有几个老太太还跟我化缘呢!安养院,我捐过两百块钱(众笑)。

  这已经是1992年了,这是普光明殿施工了。所以从1991年年底,在我们师父主持下,开始组织修复这个地方,92年初的普光明殿。我是在1991年年底来的,我来的时候这个殿还没有起来,只有一个露天的佛像。

  好,下面这是1992年9月份普光明殿开光,这中间是我们现在禅宗的泰斗,掌门人本焕长老,今年101岁,身体很好,现在他在朝山,到五台山,又到西安,又到峨眉山,所以要长寿得多走路,本焕长老100岁还在行脚。这个在左边的是传印长老,他现在是中国佛学院的副院长,右边是我们师父。

  下面,这就是1992年大雄宝殿开光的一张全体照,很多人来。

  下面,这是在普光明殿前中外的来宾。

  下面,这就到了1994年观音殿的奠基,我记得是在冬天,很冷的。

  下面,这就到了夏令营了吗?后面有个小师父,这是修复过程中一些图片。再看,这是传印长老到柏林寺来,拍的一张照片,右边的是我,这是我们师父。

  这个是在哪里呀?是不是在万佛楼,我们现在的万佛楼的所在,以前是一个四十二亩的坑,在现在是水平面下四米深,很大,下雨的时候积水,后来我们把它买过来以后改造。

  看下一幅,这个是我们寺院在进行硬件恢复的同时——大家知道一个寺院,光有房子是不行的。其实现在中国有房子的寺院多得是,很多寺院在文物啊、在旅游部门手上。寺院除了要有殿堂、佛像,还要有一个修行、生活的软件,这个软件更重要,而且这个软件你不能按照你自己的想象去建立,要来自于传统,同时又适应时代。所以在修复寺院的同时,我们也逐渐地恢复了以传统的禅宗寺院为框架的一个修行生活弘法的制度,这个是在禅堂里面,我们的师父在训练我们这些人。你们知道吗,昨天我讲的,训练那个礼仪就是这样的,对你们是很客气了。

  下面,照片上面有个师父,认得那是谁吗?后面那个,明奘法师来了吗?来了吧,后面那个是明奘师。这个是1997年,我们观音殿二楼有部乾隆版的《大藏经》,乾隆版的木版的《大藏经》,是木板印出来的,不是扫描的,这套《大藏经》是我们前面就座的谢鸿居士合家发心,当时花了好像是四十五万,很贵呀,请来供养在这儿。

  下面,这是1998年,经过十年,开放以后十年的工作,这个寺院修建除了后面的42亩,基本告一段落。所以,我们师父举行了一个升座仪式,还有赵州塔也进行了修复,修复落成庆典,有一些高僧参与,靠左边佛源长老,是云门寺的。再那边就是我们熟悉的本焕长老。

  下面,这个好像是我们在山门口安装一个东西,你们看那时候我们师父经常是手脚并用的,都是直接就上去干活的。有一个后脑勺这是我们的明启法师,他现在在沧州铁佛寺。好,看下面,这是干活。(鼓掌)就是这样的,我们都是这样,其实我也干过,(鼓掌)有点做秀的感觉了啊。

  这是万佛楼,万佛楼后面这块地,摆了很多木头。

  再往后,2003年,后面的四十二亩地,全部硬件修复完成。万佛楼开光,那天好几万人,场面很壮观。

  往下,这是在开光庆典上我们师父的讲话镜头。

  下面,这个是我们在修复寺院的同时,传戒,在学习礼仪。就是这样的,要手把着手才教会的。

  下面,好了,咱们回到夏令营了。夏令营最早是开始于1993年,1993年最早动议就是我们师父提出来,办一个面向年轻人的夏令营的活动,当时动议的时候,在什么地方呢,就在我们这个赵州塔,西边有个院子,在那里面,当时还有佛教协会的几个同仁。在座的有一个谢鸿居士好像在那,我在那儿,师父提出来以后呢,当时遭到佛协一个同仁,怎么说呢,不是很同意,我的印象很深。当时我们师父说,你们要是不同意干,我就自己干。就是有这么个印象,这样我们定下来办这个夏令营。说这件事可能是在3月份,后来到4—5月份之间,在省佛教协会,现在的石家庄裕华路省宗教厅那个楼上,我们开了第一次会,商量夏令营怎么办,当时提出来,我们要做统一的服装,你们的营衫是这样产生的。我们也提出来应该有一个现代人能接受的、概括生活禅精神的两句话,这就是,当时我们师父提出“觉悟人生,奉献人生”,我们一听,好!也提出了很多的其他的内容,一些形式,比如像传灯法会。第一届生活禅夏令营,这个照片就是第一届生活禅夏令营的开营式。实际上开营式呀,讲课呀,都在这个地方,这个地方在哪里呢?这个地方就在现在你们吃饭的斋堂这个位置。…

《十五届:分享夏令营——柏林夜话(一)》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