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夏令營:柏林夜話(一)
明傑法師主持
(2007年7月20日晚于觀音殿前)
明傑法師:今天是夏令營第一天,我們有一個柏林夜話的活動。讓大家吃趙州茶,參生活禅。我還是先介紹一下前邊的各位法師、老師:我們尊敬的上淨下慧老和尚(鼓掌)。老和尚右邊的我們已經熟悉了,淨因法師(鼓掌)、素聞法師(鼓掌);坐在素聞法師旁邊的是我們柏林寺的首座和尚慧林法師(鼓掌),下一位是我們的當家師崇全法師,那邊的是我們夏令營的贊助人夏澤紅居士(鼓掌),我們生活禅夏令營的老義工謝鴻居士(鼓掌);老和尚左邊的第一位咱們大家都很熟悉了,我們柏林禅寺的明海大和尚(鼓掌);下面兩位呢,是我們夏令營多年的義工李小林居士(鼓掌)、班文戰居士(鼓掌),我們本屆夏令營的授課老師朱彩方博士(鼓掌)。
夏令營從1993年開始到現在已經十五屆了,所以我們今天的普茶,不僅僅是喝茶,我們還要分享夏令營。第一個,我想請我們的明海大和尚,爲我們回顧這十五年來的夏令營的活動。
明海大和尚:尊敬的師父,各位法師、各位營員,大家晚上好!生活禅夏令營從1993年開始辦,已走過了十五年,我有幸參與也見證了這十五年的曆程,生活禅夏令營的曆程。說到辦這個夏令營,離不開柏林禅寺。活動小組安排我用半個小時回顧十五年的夏令營,這個時間太短。
我先用一點點時間,稍微介紹一下柏林禅寺。我們寺院始建于東漢末年,有一千七百多年的曆史。在曆史的長河中,也出過很多的高僧大德,我們現在看到的塔,就是唐代的大禅師趙州和尚的舍利塔。這個塔始建于元朝,距今有將近七百年,是磚的,中間是實心。在唐朝以後,有一段時間這裏曾經是律宗的道場,在南宋時候,有一個歸雲禅師恢複了這裏禅宗宗風;在元朝出過好幾位臨濟宗的大德;明朝和清朝這個寺院都是趙州府——那個時候從中央到地方都有管理佛教事務的衙門,趙州府這個佛教事務的衙門——僧政司就設在柏林禅寺。清朝末年以後,這個寺院開始走下坡路,但是一直香火沒有斷;到1947年趙縣土改,最後一位出家人叫親迷法師,被迫離開這個寺院,這個師父他出家以前成過家,後來被迫離開寺院回到世俗生活。他原來的家在趙縣大石橋,所以他回到家,把我們寺院有一些經書,就拿回到他的俗家。四十年以後,1988年這個寺院重新開放,進駐出家人,最早只有叁個。
現在大家可以頭朝右轉,我們看一些圖片:從前面放,注意看,這個是從寺院西邊拍過來的,柏林寺在四十年代的照片。從這個照片上看呢,這個寺院還有叁進殿堂。你們看最左手這個殿,叫大慈殿,就在現在禅堂這一帶。下一張,這是趙州禅師,這是一個石刻像,這個像是刻于唐朝。趙州在禅宗曆史上非常重要,他老人家很小出家,年輕的時候在南方安徽,跟南泉普願禅師學禅開悟,後來雲遊諸方,八十歲在這裏住,所以你們唱的歌裏面有一句“趙州八十猶行腳”,就是說的趙州和尚。八十歲到這裏住,一百二十歲去世,他的享壽很高。後來我也研究了一下,爲什麼壽命這麼長呀?得到的結論是走路多,八十歲還在各地走,所以你們要多走路。這個舍利塔就是他的塔。文革的浩劫把這裏的殿堂佛像都毀掉了,但是這個塔保留了。1987年,我們的師父第一次到這裏來,陪日本朋友來。這個照片是四十年代的,這個塔的邊上還有一個殿堂,塔的邊上這個殿堂實際上就是我們的南邊這個普光明殿的所在,原來叫摩尼殿。這個殿裏面有一個在河北很有名的一個藝術品,這個牆壁上的壁畫,吳道子畫的水,所以叫做“趙州水”。曲陽縣有個北嶽廟,裏面也有據說也是吳道子畫的壁畫的鬼——夜叉。“趙州水”“曲陽的鬼”,是河北有名的兩件藝術品,但“趙州水”因爲殿堂被毀,不知道它的整個原貌了,所幸是今年5月6號,突然有四個人從北京來,給我們送來一幅清代的人臨摹的壁畫的古畫,所以我們現在知道這個趙州壁畫“水”的樣子了。
下面一幅,你們看趙州塔,這個就應該是到了解放以後,這是文革以後,你看這是從東邊拍過去的,已經沒有殿堂了。
下一幅,這個是中日邦交正常化,文化大革命之後,因爲趙州禅師在禅宗曆史上是影響深遠的,禅宗後來也傳到日本、傳到韓國。這裏在開放以前,日本和尚經常來念經,那時這裏一片廢墟,荒草蔓延。在寺院的北邊有一個學校,南邊有時候被用來堆放生産資料,生産資料公司堆放東西。
這個照片上面有很多日本的師父,好像是文革結束以後八十年代的照片,看這裏什麼都沒有,只有塔,再就是柏樹。
再往下放,1988年省政府下文,開放爲佛教寺院,由河北省佛教協會派了叁位師父進駐。我們的師父也是同一年受河北省委統戰部的邀請,到河北組建河北省佛教協會,同時要求開放這個寺院。開放以後,由省佛協派駐了幾個師父進來,在這裏舉行了一個奠基儀式,在那時候是想把這裏做成一個不要太大,出家人養老的地方,叫佛慈安養院。這個(指幻燈片)就是爲這個安養院奠基,是吧,師父?(淨慧老和尚:普光明殿)哦,是普光明殿和安養院奠基。那時候師父已經有一些皈依弟子在北京,我那時在學校上學,到廣濟寺去參加法會,有幾個老太太還跟我化緣呢!安養院,我捐過兩百塊錢(衆笑)。
這已經是1992年了,這是普光明殿施工了。所以從1991年年底,在我們師父主持下,開始組織修複這個地方,92年初的普光明殿。我是在1991年年底來的,我來的時候這個殿還沒有起來,只有一個露天的佛像。
好,下面這是1992年9月份普光明殿開光,這中間是我們現在禅宗的泰鬥,掌門人本煥長老,今年101歲,身體很好,現在他在朝山,到五臺山,又到西安,又到峨眉山,所以要長壽得多走路,本煥長老100歲還在行腳。這個在左邊的是傳印長老,他現在是中國佛學院的副院長,右邊是我們師父。
下面,這就是1992年大雄寶殿開光的一張全體照,很多人來。
下面,這是在普光明殿前中外的來賓。
下面,這就到了1994年觀音殿的奠基,我記得是在冬天,很冷的。
下面,這就到了夏令營了嗎?後面有個小師父,這是修複過程中一些圖片。再看,這是傳印長老到柏林寺來,拍的一張照片,右邊的是我,這是我們師父。
這個是在哪裏呀?是不是在萬佛樓,我們現在的萬佛樓的所在,以前是一個四十二畝的坑,在現在是水平面下四米深,很大,下雨的時候積水,後來我們把它買過來以後改造。
看下一幅,這個是我們寺院在進行硬件恢複的同時——大家知道一個寺院,光有房子是不行的。其實現在中國有房子的寺院多得是,很多寺院在文物啊、在旅遊部門手上。寺院除了要有殿堂、佛像,還要有一個修行、生活的軟件,這個軟件更重要,而且這個軟件你不能按照你自己的想象去建立,要來自于傳統,同時又適應時代。所以在修複寺院的同時,我們也逐漸地恢複了以傳統的禅宗寺院爲框架的一個修行生活弘法的製度,這個是在禅堂裏面,我們的師父在訓練我們這些人。你們知道嗎,昨天我講的,訓練那個禮儀就是這樣的,對你們是很客氣了。
下面,照片上面有個師父,認得那是誰嗎?後面那個,明奘法師來了嗎?來了吧,後面那個是明奘師。這個是1997年,我們觀音殿二樓有部乾隆版的《大藏經》,乾隆版的木版的《大藏經》,是木板印出來的,不是掃描的,這套《大藏經》是我們前面就座的謝鴻居士合家發心,當時花了好像是四十五萬,很貴呀,請來供養在這兒。
下面,這是1998年,經過十年,開放以後十年的工作,這個寺院修建除了後面的42畝,基本告一段落。所以,我們師父舉行了一個升座儀式,還有趙州塔也進行了修複,修複落成慶典,有一些高僧參與,靠左邊佛源長老,是雲門寺的。再那邊就是我們熟悉的本煥長老。
下面,這個好像是我們在山門口安裝一個東西,你們看那時候我們師父經常是手腳並用的,都是直接就上去幹活的。有一個後腦勺這是我們的明啓法師,他現在在滄州鐵佛寺。好,看下面,這是幹活。(鼓掌)就是這樣的,我們都是這樣,其實我也幹過,(鼓掌)有點做秀的感覺了啊。
這是萬佛樓,萬佛樓後面這塊地,擺了很多木頭。
再往後,2003年,後面的四十二畝地,全部硬件修複完成。萬佛樓開光,那天好幾萬人,場面很壯觀。
往下,這是在開光慶典上我們師父的講話鏡頭。
下面,這個是我們在修複寺院的同時,傳戒,在學習禮儀。就是這樣的,要手把著手才教會的。
下面,好了,咱們回到夏令營了。夏令營最早是開始于1993年,1993年最早動議就是我們師父提出來,辦一個面向年輕人的夏令營的活動,當時動議的時候,在什麼地方呢,就在我們這個趙州塔,西邊有個院子,在那裏面,當時還有佛教協會的幾個同仁。在座的有一個謝鴻居士好像在那,我在那兒,師父提出來以後呢,當時遭到佛協一個同仁,怎麼說呢,不是很同意,我的印象很深。當時我們師父說,你們要是不同意幹,我就自己幹。就是有這麼個印象,這樣我們定下來辦這個夏令營。說這件事可能是在3月份,後來到4—5月份之間,在省佛教協會,現在的石家莊裕華路省宗教廳那個樓上,我們開了第一次會,商量夏令營怎麼辦,當時提出來,我們要做統一的服裝,你們的營衫是這樣産生的。我們也提出來應該有一個現代人能接受的、概括生活禅精神的兩句話,這就是,當時我們師父提出“覺悟人生,奉獻人生”,我們一聽,好!也提出了很多的其他的內容,一些形式,比如像傳燈法會。第一屆生活禅夏令營,這個照片就是第一屆生活禅夏令營的開營式。實際上開營式呀,講課呀,都在這個地方,這個地方在哪裏呢?這個地方就在現在你們吃飯的齋堂這個位置。…
《十五屆:分享夏令營——柏林夜話(一)》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