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世道,究竟的成就是出世道,可是我們佛教還是有世間法,有入世道的,這個入世道,譬如說佛說的《善生經》就是講在家居士的,所以我覺得佛教如果沒有去把在家居士強化,那我們很可能就會跟社會脫節。所以我們看西方宗教,像基督教,它結婚一定是要到教堂去的,那不管是牧師還是神父,主持這個婚禮是他的本職,是他的義務。所以我覺得,我們佛教強調慈悲嘛!我們先說師父們雖然很辛苦,但我想來分擔這樣一個責任,我想,給佛教徒更大的歡喜,特別是他們柏林禅寺參加過夏令營的同學,我想我們師父更不能拒絕了,對不對?
另外一點,我感到,師父剛談到很多的細節,比如說要在僧伽藍之外等等,我覺得這個都是很實際的。但是我是覺得如果從大乘佛教——當然,講南傳佛教他是比較保守,南傳佛教就是覺得在家就是染法,就是汙染的法,是一個汙染的環境,所以當然是盡量的不去接觸。可是我覺得大乘佛教,它可能更有一種像蓮花出汙泥而不染的這樣的一種承擔,這樣的一種智慧。所以我倒是覺得,我請求,代諸位請求,請明海大和尚慈悲,雖然這件事情做起來“討厭”,但是盡量圓滿衆生願。
明傑法師:佛化婚禮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一個討論的問題,不久以前,我們見到一位,老和尚的弟子,叫做明寶,他是瑞典人,他在五年前跟隨老和尚出家,他在瑞典有一個小的這樣的禅修中心,當我們見到他的時候呢,他告訴我們,他的弟弟剛剛結婚,結婚的時候,舉行了兩種婚禮,先是舉行了一個基督教的婚禮,然後又到他這兒來舉行了一個佛教的婚禮。
在幾個月前,世界佛教論壇裏邊,有很多的專家學者老師,要發表論文,論文是很多的,圍繞各種主題的發表。我覺得明海大和尚的論文,它是非常有實際意義的,一方面他的這篇論文引起了大家的討論,我在這裏透露給大家一點,如果今天宗舜法師在這兒,就會更有意思。爲什麼呢?因爲在這個佛教論壇之後,有一次我跟法師聯系時候他說:“要文章嗎?”有時候我編雜志,經常要求人寫文章。然後他說:“我寫了一篇文章,不知你敢不敢登。”我說:“你准備寫什麼樣的文章啊?”他說最近大家在討論佛化婚禮,我有看法,我要寫一篇文章。我說:“那你是怎麼想的呢?”他說:“我反對。”我就建議他,我說明海大和尚剛剛發表一篇文章,你可以先去看一下大和尚的觀點是什麼樣子的。實際上我覺得大和尚認爲佛化婚禮是可以做的,但是在具體執行的層面有很多需要考慮的問題,而宗舜法師呢,他是從戒律的角度,有很多的根據,他有他的觀點,有他的保守的這種觀點。所以這樣的一種討論是很有意思的,也很有意義。爲什麼呢?因爲我們在遇到很多問題的時候,不關注它,會很冷漠的對待,而大家這種討論反而會使問題更加的明白,會共同的來找到答案。現在請大家飲茶,稍等利生法師的書法。
明海大和尚:衍空法師建議,讓木村法師談談他對佛化婚禮的看法。
(明海大和尚對木村法師說)我們在討論出家人、僧人主持在家信徒的婚禮的問題,您講講日本的情況,可以吧?就是你們的檀家,他們結婚的時候你們僧人們做的……
木村法師:阿彌陀佛!日本和尚可以結婚,寺廟也是家庭寺廟,所以結婚的觀念,是和一般人一樣的,所以如果我們寺廟的當家的弟子結婚的時候,一般沒有特別的,中國的、臺灣的居士們的結婚,所以我們的佛教已經跟你們的不一樣了。
明海大和尚:如果是信徒呢?檀家結婚呢?寺院的信徒、弟子、居士,他們請師父做什麼嗎?
木村法師:我們參加。
明海大和尚:舉行什麼儀式嗎?
木村法師:如果我的寺廟裏的居士結婚,一定把我叫來,叫我去。
明海大和尚:你會送他一些錢嗎?
木村法師:我們會送紅包。我們這樣沒有什麼新鮮的意思。
明海大和尚:對,就是不新鮮。好!我們明白你的意思。
明傑法師:今天真的是非常難得,本來是兩岸叁地的佛化婚禮研討,現在成了國際性的了!
遊祥州教授:我想來補充一個我了解的日本的情況,現在日本人大部分人結婚是在基督教的教堂,但是喪事都是在佛教的寺院辦儀式,所以實際上,佛教扮演的角色就只管死的這一部分了。所以在日本佛教被認爲是死人的宗教,所以我有幾個日本佛教的朋友,他們現在非常努力地在做一件事情,要改變這個形象,他們說佛教不是僅僅爲死人服務而已,就是像太虛大師講的,佛教不只是要關心死後,同時是要關心人間,關心當下。我是覺得中國佛教不能走到那一步,不能像社會上認爲的佛教就是管死人的事,最後請師父來誦經、超度。我覺得佛教應該是從這個角度來考慮它的社會責任,那我就覺得大和尚剛才講的,怎麼樣跟戒律不違背,然後又能夠承擔社會責任,我想那個是很慎重的思考,我想這個問題提得非常好。
明影法師:在我出家以前,我的一位好朋友要結婚,他是一位修行非常認真的居士。參加婚禮的只有雙方的家人和我一個客人,希望讓我幫著做一個有佛教內涵的婚禮,雙方父母也非常支持。首先是這兩家人這一天都要吃素,我們早上先到女方家,上午去北京廣化寺做了吉祥普佛,當時廣化寺正在念佛法會期間。接下來我們去放生,買了很多魚放到什刹海裏,中午回到新娘家吃素宴,下午把新娘接到了新郎家,晚上還是素宴。整個婚禮的過程非常簡單祥和。夫妻雙方很幸福,雙方的父母也非常自豪,不但沒折騰,也沒有大魚大肉的,沒有傷害任何生命,很高雅。這是我在出家以前主持的一個佛化婚禮。談到出家人可不可以主持婚禮,我覺得應該可以。爲什麼呢?因爲出家人受持的必須遠離家庭生活的比丘戒,是對自己而言的,持戒主要是個體修行的需要。我們在家居士需要受持的是五戒十善,需要建立一個和諧完美的家庭,在家庭當中盡孝,養育子女,夫婦之間互敬互愛,依據佛法的指導盡好家庭責任和社會責任,同時在家庭生活和社會生活中不斷地完善我們的生命。家庭是我們在家居士主要的修行環境。我對戒律沒有認真研究過,但依據佛法的根本精神,我認爲一位師父可以主持居士的婚禮活動,因爲這是利益我們在家信徒的慈悲行,這應該是比丘的責任之一。但由于婚禮的複雜性,具備什麼條件的出家師父能夠勝任這樣的弘法活動,同時又能不影響自己的解脫行,這倒是需要認真考慮的。在傳統的中國社會,儒家的禮儀非常符合佛法五戒十善的要求。我看到《禮記》中有這樣的記載,在周朝的時候,女子出嫁了,回到娘家,不能再與自己的同胞兄弟同坐一榻,不能再同吃一個碗裏的飯,這比我們五戒的要求還要嚴格,在那樣的環境下才容易成就和諧完美的家庭,夫婦間才容易做到相敬如賓,琴瑟相和,才容易在家庭生活中修身進德。所以,健康的家庭生活一定要以五戒爲基礎,可這恰恰是我們這個時代所缺乏的。港臺的情況我不了解,在大陸,我們儒家的教育沒有了,儒家禮儀中一個核心的內容就是戒,這樣沒有了禮儀,沒有了家庭倫理,情感生活沒有合理的約束,健康的家庭是很難真正建立的。在傳統的儒家教育非常衰落的今天,提倡佛化婚禮,把五戒的授受體現在婚禮中,這對社會道德和家庭倫理的重建一定會有很好的影響。這即是我們大多數營員未來的需要,也是社會的需要,同時也是當代佛教生存和發展的需要。
明傑法師:剛才女營員這邊許可自告奮勇的唱了一首歌,然後她的一個問題就引發了一場討論。我們男營員這邊是不是有人起來唱個歌?
男營員:我只能唱幾句,行嗎?
明傑法師:可以!
男營員: 唱得不好沒有關系吧? ( 唱春有百花秋有月……)
明傑法師:我想關于佛化婚禮的討論可以延續下去,有待以後繼續討論。有的營員拿不到話筒,已經迫不及待的寫條子上來了,我想應該給他們機會把他們想問的問題問出來:
第一位營員的問題,雖然紙條不大,但寫了兩個問題。一個問題是:第八識,阿賴耶識的功能及對我們的影響。第二個問題跟這個不太一樣了,他說:“豐欠不二,然後可立貧富之命,夭壽不二,然後可立生死之命。”這兩句話應如何理解?
明海大和尚:我來吧!他問的問題有點專業,下來你來找我,單獨來找我,好吧?
明傑法師:明天晚上我們還有一個小參的機會。
第二個問題,這個問題恐怕要遊教授來回答,因爲他的問題在您給出的問題的下邊,他的問題是:聽了昨天的課,可以理解禅與茶的共通之處,想問一下,爲什麼其他東西不行,比如水、比如煙,爲什麼不叫吃水去、吃煙去這樣的說法在禅的世界出現。請遊教授回答。
遊祥州教授:我想明天我們就要討論有關茶跟禅,所以我想明天我再細答,今天我先簡略地回答一下:爲什麼我們不講“吃水去”,而要講“吃茶去”。我覺得禅跟茶的結合實際上是從天臺宗的智者大師開始,中國最早懂得喝茶的是道家的,是道士。後來天臺山,智者大師在那邊修行的時候,發現天臺山有個道家的葛道士,葛玄,在那邊種了很多茶,然後,很懂得這個茶跟養生的關系,後來就把茶跟佛教做了一個結合。
我覺得茶跟咖啡或者是跟香煙的不同,是因爲茶的性質,比香煙多了一個——比如說香煙你吸了就上瘾了,你看吸煙的人,一天不吸就很痛苦,不要說一天,一個小時不吸煙都很痛苦。可是喝茶,如果你喝茶得當的話,基本上就不會上瘾,這個跟吸毒就非常不一樣,有關這裏面茶跟禅爲什麼能夠結合上,明天再細談,好不好?謝謝!
明傑法師:現在請大家安靜你的心,我們聽一首古琴曲。(古琴樂起,同時利生法師演示不同的無字的書法)五個“無”字已經寫就,我們請利生法師幫我們講解一下。請前邊拿著字的五位居士一字排開。利生法師講到那個字,向前走一步。
利生法師:獻醜了,第一個大家很熟悉,經常見的繁體字,楷書“無”字,實際上最早的“無”字來自于我們…
《十六屆:普茶 柏林夜話叁》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