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十六屆:“我的善緣”分組茶會(節選)柏林夜話二▪P4

  ..續本文上一頁過。大磬是銅做的,被 擊發出的聲音,有種醒腦作用。遙遙悠悠傳到耳際,清涼柔和堅決的,要求你不動,要求你結束所有妄念,斷除所有貪嗔癡叁毒,感受一下“歇即菩提”的味道。 唉,我們從娘胎生下,而後奔波世間,碌碌此身,此心什麼時候歇過呢?此刻,感謝此磬,好好的歇一下心吧,雖然是這麼短暫的片刻的歇,也聊勝于無啊。

  女營員:剛才我覺得大家講的都很好,好多對佛的認識都比較深刻,我接觸佛教比較短,也比較淺,所以我就簡短的講一下。

  我的善緣不是一個人,是一尊我們家原來供的觀音菩薩像。我小時候身體不好,經常生病,這痛那兒痛不舒服,小時候有時候一個人在家裏面就想起來家長說的拜佛,有時候自己一個人就在觀音菩薩像前面禮拜、祈禱,希望我的病痛能減少一點。可能小時候就好像是迷信,拜了以後就真的不那麼痛了。現在長大了以後我覺得,其實就是自己在佛像面前祈禱的時候,讓我的心平靜下來了,不是那麼浮躁了,所以感覺疼痛就比較輕了。

  這尊觀音菩薩像讓我對佛教有了最初的認識,大了以後我也比較喜歡讀佛教的公案或者小故事,我覺得這裏面好多東西都很有哲理。昨天有一位法師講的水滿則溢的公案,我原來也讀過這個公案,那時候的我,常常處于比較浮躁的狀態,急功近利,什麼東西都想得到,就是讓自己都快要溢出來的那種人。看了這個公案之後,我覺得簡單一點比較好,就像昨天宗舜法師說的:“做好今天的事情,明天的事情就不要想。”簡簡單單就好。

  第十組(主持人:遊祥州教授)

  遊祥州教授:今天這一泡是很好的普洱茶,普洱茶喝了不用擔心睡不著覺,這個茶很好,我們很謝謝很多志工菩薩,很辛苦的不斷的給我們倒茶,大家盡管喝,你喝的越多,他們就覺得積累更大的福德。

  我跟大家介紹一下我家裏的師傅,今天也跟我一起來的,你們知道我說家裏的師傅的意思嗎?我太太,我想請她跟大家也分享一下生命中的善緣,好不好?

  遊祥州教授太太:大家好,既然我是他家裏的師傅,我就坐前面一點。我想跟大家分享一個感動的時刻,如果說善緣呢,今天在坐的每一位都是我的善緣,都是我的老師,都是我要學習的對象,和你們在一起,我覺得像重新過一個童年,一個快樂的學習階段。在此時此刻我想跟你們分享一個他從來不認識的我。可是,他做的事一直令我感動,這個感動已經超過二十年了。

  二十多年前,我一直在不斷的學習,有一天晚上,我下課的時候,突然不想打車回家,我想獨處,我想走一走。因此我從我下課的地方想走回家,大概是晚上十點半吧。我大約走了40分鍾,路兩旁都是商店,在路過一個Seven-eleven門口的時候,有一個人正在很大聲的打電話(公共電話),哇哇哇講了半天,我想現在的年輕人怎麼這麼聒噪,打電話講這麼大聲音,二十年前沒有手機,Seven-eleven都有這些公用電話方便大家。

  我走著走著發現有一個盲人,拿著拐杖,就這樣走走走……走到一個地方,習慣性的停下來招手,要叫一部計程車。因爲已經十點半了,很晚了,等了很久,來了一部TAXI,這個時候發生了一件事。那個大聲打電話的男生,突然挂斷電話,我以爲他要過來搶這個出租車,因爲他很大聲講電話,我就覺得他很聒噪,一開始對他印象不好,雖然我們彼此不認識。

  接下來第二幕就是那個盲胞朋友,在叫計程車,等了好久總算來了個計程車,你們猜怎麼著,那個人講電話很大聲的那個人突然把電話就放下,當時我是以爲他挂掉電話了,我以爲他要搶那個TAXI,我以爲他講電話講很久是因爲他也在等那個TAXI,我下意識以爲他要去搶那部車子,你知道嗎,當時我的內心,我是總動員的,我想如果他跟那個盲胞朋友搶那個出租的話我一定要站出來罵他的,因爲我——你們知道嗎

  我是沒有哥哥沒有弟弟的,我是在女兒國長大的,我一直說,不能輸給男孩子,所以我從小就有點自以爲自己很俠義之氣了,所以我先生說我是女俠。我想如果那個講電話的年輕人搶的話,我一定不饒他的了,我一定要護著這個盲人朋友,我們都有同情心嘛。我們眼明的是強者,那個盲胞朋友是弱者,所以我想我應該幫助弱者。結果你們猜怎麼著,是那個人把電話匆匆忙忙挂掉,他不是要搶計程車,他是趕過去幫助那個盲人朋友開門的,然後攙著他上車,再幫他把門帶上。那一刹那我好慚愧,我覺得我的眼睛是不清楚,我覺得那個當下我根本不認識人,雖然我以爲我的眼睛很清楚,我以爲我看對人了,我以爲這個一定是個壞蛋,一定是個很聒噪沒有修養的人,但是我覺得我自己錯了,我反省我自己,就是那個當下,我很高興,因爲那天我上了佛學的課,我們學佛嘛,就是要時時覺照,活在一種觀照的覺知飽滿的狀態,我反省自己,我覺得我當時是主觀意識太強了,分別心很重。

  很久以來,他們都不認識我——我故事中的兩位主角,一個是那個盲胞朋友,一個是那個我認爲很聒噪的年輕人,他們都不認識我,但他們都令我感動,他們給我上了一堂生動,很令我感動的成長之課,所以我很感恩他們,我跟大家分享。謝謝!

  遊祥州教授:我很感謝大家,我們這一組每個人的發言,包括我師傅在內,剛才我們這一組每一個人的發言,都沒有超過時間,很難得,好,下一位。

  男營員:我生命中有非常多的善緣,有很多的朋友、包括不認識的朋友都幫助了我。我本科在北京讀,比較喜歡出門。當時由于家裏學西醫,非常的不信佛。我第一次去內蒙古的時候,在草原上住了好幾天,偶然去一個鎮裏的時候有一個黃教的寺廟正在做一堂法會,我進去休息,那香煙缭繞的氣氛讓我覺得非常安詳;後來我又去過西藏,當時我是清華登山隊的一名隊員,那年我們去西藏登了一座7000多米高的雪山,那是我第一次去西藏,我覺得心靈受到了很大的震撼,過去的價值觀以及人生觀也發生了很大的改變。在那個地方我接觸到了很多佛教的東西以及很虔誠的跟北京這樣的大都市裏面的人很不一樣的心態。我覺得我那次能回來肯定是有佛祖在保佑我。所以第二年我就發了一個願,想步行翻越橫斷山脈再回到拉薩。因爲第一年去了大昭寺,但當時還不信佛,所以第二年再去要好好地拜一拜。因爲行程艱險,去之前在北京、天津的大悲寺、雍和宮裏都拜了拜,希望能平平安安地去禮佛。結果這一路就都很順利,我跟清華的幾個同學一起走了一個月,在荒郊野外沒有食物的時候就會有人家來接待,生病了就會碰到邊防站的醫生給我們治病,迷路的時候、下暴雨的時候也會突然有人出現,說是正好要去我們要去的地方,就帶我們去。從那以後我就信佛了,自己找了些書看,2005年來柏林禅寺住過兩天,覺得自己很有善緣,既然這麼多人幫過自己,那就應該做更多的事去回報大家。

  女營員:聽了這麼多同學的感言,真的感到心潮澎湃,還有點戰戰兢兢的,因爲大家都太有智慧了。我學的是哲學專業,下學期大叁。我很重視個人修養,我的人生信條就是要過有意義的一生。從哲學上講這也屬于“我執”,但確實是我的信念。最初我來柏林禅寺只是想體驗一下這種特殊的生活,遠離世俗與塵囂,讓自己心裏獲得甯靜。

  遊祥州教授:我覺得學哲學的人——我本身也是學哲學的,我覺得學哲學有個很大的陷阱,就是一直追問生命的意義,我現在的答案是——不曉得是不是最終的答案:不要去問生命的意義,而要去問如何創造生命的意義。

  我在學校開生命教育概論的課,生命教育是我覺得最重要的一個課程,我第一堂課經常問同學們:生命的意義是什麼?他們每個人都會告訴我生命不同的意思,可我跟他們的答案是:生命沒有意義!他們都嚇呆了,你開生命教育的課,卻說生命是沒有意義的!我說因爲生命像一張白紙,我們得到了生命,但是是我們給生命意義。就像一張畫紙,你在上面畫,你可以把它畫得很美,也可以畫得很醜,你可以把它畫的很歡喜,也可以讓你很不堪。所以與其去問生命的意義是什麼,不如問我們如何去創造生命的意義,也就是說是我們來創造生命的意義。有的人他從付出中得到歡喜,有的人他不肯付出,他一直封閉自己,他一直想得到,結果他發現得不到,所以他很苦惱。因爲你是念哲學的,千萬不要掉到一個思想陷阱裏,就是一直在問生命的意義是什麼,而忽略了生命的意義是被創造出來的。

  女營員:是向內求嗎?

  遊祥州教授:不管是向內求還是向外求,有時候是向內求,有時候是向外求。向內求,是發現自己,明心見性;向外求,是求善知識,遇好的因緣讓你得到更好的學習環境,都要的,內外兼顧。好,下一位男同學。

  男營員:尊敬的遊老師,各位法師、各位同學,你們好!我是龐子東,我分享兩個應該說是影響我生命的因緣。第一個,是有一次在報紙上,看到一篇文章,說地震之後的人,他們經曆這個災難以後,在人生當中産生心理疾病以及自殺的概率會高很多倍。所以看到這個消息之後自己心裏很觸動。我本身是做孩子教育的,想想汶川那些孩子,未來一生當中,有些人會自殺或産生心理疾病,可能他們更需要心靈的安撫和精神的食糧。當時就發起一些企業,准備給汶川一百個學校來建立一百個圖書室。在這個活動之中,我們一直是通過在重慶的華嚴基金會,在和四川那邊聯系,在一個月之前,汶川那邊有個校長,給我打電話,我接到電話後,非常的震撼。他說:“聽說你要爲汶川建設圖書室?”我說:“是。”他說:我們不需要圖書室,因爲我們這兒,凡是地震的災區都收到了很多圖書的捐助。他說:“你知道我們需要什麼嗎?”我說:“不知道。”他說:“我們需要兩樣東西,第一個,我們的孩子們需要飯吃,他說我們這些孩子們呢,雖然說是死裏逃生,但是家庭都受到磨難,國家解決了他們的上…

《十六屆:“我的善緣”分組茶會(節選)柏林夜話二》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