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十六屆:“我的善緣”分組茶會(節選)柏林夜話二▪P5

  ..續本文上一頁學問題,不讓他們交學費,但是很多孩子沒有飯吃,他說你們能不能給我們解決,讓孩子有飯吃;第二個呢,我們老師需要鞋穿。”

  第一個說需要飯吃,給我震撼很大,第二個他說我們的老師需要鞋穿,他說:“我們這裏成天下雨,我們每個老師都渴望買一雙軍用的運動鞋,就是一方面走路,一方面踩泥。”當時聽到之後非常的觸動,剛好第二天我們四川的朋友在那裏組織一個捐助,正好到那個學校去,我就給那個校長打電話,我說:“你們學校有多少老師,大概需要多少運動鞋,我說我們這個公司捐助了。”然後沒有想到那個校長就哭了,他說:“我替我們幾百位老師感謝你們北方的菩薩。”這個對我觸動是非常非常大的,我們從很多渠道了解到的汶川的景象,事實上並不一定像我們想象的那麼美好。

  第二個分享的是有一個我非常尊敬的,也是傳統文化的老師,可能很多人知道她,她也是來自臺灣,她是楊淑芬老師,在中國大陸已經做了十一年義工,她辦了一個大方廣公益網站,可能很多人訪問過。我有幾次因緣跟她在一起交流,有一次我就問她,我說:“楊老師呀,您爲什麼能在國內做十一年的義工,難道您不想回臺灣嗎?”她說:“想。”然後什麼都沒有說,後來我又繼續問,她說:“你想聽真話嗎?”我說:“想。” 她說:“因爲大陸沒有人做,因爲老祖宗的文化斷了好幾代了,沒有人做,如果有人做,我巴不得回到臺灣去跟家人團聚。”這句話對我來說觸動很大,因爲沒有人做,所以老人才留在大陸十幾年,而且默默無聞的去做義工,不想讓老祖宗的教誨在我們這一代斷掉。自己很標榜自己是一個佛弟子,很標榜自己是一個傳統文化的愛好者和分享者,實際上每每提起,感覺自己實際上只是嘴上說而已,事實上真的很慚愧沒有像咱們叁寶歌的一句話,“焰續佛燈明”,沒有延續佛的慧命,更不用說延續老祖宗的慧命。

  這是我分享的我的兩個善緣。

  遊祥州教授:今天晚上的茶,喜歡的同學舉手。不習慣的請舉手。喝過普洱嗎?

  營員答:喝過。

  遊祥州教授:那這個茶不習慣的原因是什麼?

  營員答:不太習慣喝普洱。

  遊祥州教授:今天這個茶是相當上等的普洱,很貴的,

  營員:這是趙州茶?

  遊祥州教授:對,趙州茶,趙州茶是我們柏林禅寺的公案。

  營員:“吃茶去”。

  遊祥州教授:我想這個品茶有幾層不同的境界,第一層,我們可能在一般的生活中說:“這個是普洱茶”,“這個是龍井茶”等等,但是喝茶這個還是很生活化的境界;再往上一點說呢,這個喝茶已經不僅僅是喝那個味道而已,其實喝茶是一個自我覺醒的過程,舌根的覺醒,鼻根的覺醒,就是你鼻子聞到茶的香氣,比如這個茶是不好的,你一聞就有感覺,這個茶是不好的,你舌頭一碰就知道,這是我們身體的覺醒的一個過程;再往上提升,喝茶的過程其實就是從身體的覺醒到精神的覺醒的過程,就是明心見性,到這個境界喝的就是趙州茶。

  我想我們這幾天還有時間跟大家談茶跟佛法的關系,剛才聽你們對四川地震動員了很多方面發心,我覺得這是一個很了不起的事情。我記得印度的詩人泰戈爾有這樣一首詩,這首詩我一直很感動,當時印度發生了很大的天災,國王召集所有的大臣和富商,共同研究我們怎樣來救災,結果這些大臣也好,富商也好,都說:我家也受到了災害,收入減少,等等,講很多理由,就沒有人願意來做這個捐獻。最後,一旁有個侍女——在宮廷裏面的侍女舉手了,她說:“報告國王,我願意捐獻!”大家都呆住了,說你一個小侍女,一個伺候人的婢女,你怎麼可能捐獻呢?你知道她怎麼說嗎?她說:“因爲我所有的財富,都在你們在座每一個人的口袋裏,我願意把它都捐出來。”我想這是一種智慧,我覺得您個人的力量可能幫助的有限,但您能借這個因緣有可能去發動這些朋友和企業幫忙,我覺得這一點很重要,這就是一個很大的智慧。當然還有同學提到以後怎麼加強建立聯系,因爲你在這裏,是像河流,可是你離開這兒,可能就是又回到了一個水滴,如果外面的因緣不好,你可能就被蒸發掉了。諸位知道佛教很重要的一部經《華嚴經》裏,善財童子你們聽過沒有?這是一個成佛的過程,一個很重要的代表,善財童子碰到文殊菩薩,請問成佛之路——這個菩提道應該怎麼走,文殊菩薩說: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親近善知識,親近善友。所以說這種和善友的聯系,善知識的聯系是非常重要的。

  有叁種善知識,第一種善知識是教授善知識,就是教我們知識,教我們道理,指導我們修行的,這些都是善知識,叫教授善知識;第二種是同行善知識,比如說我們這個夏令營,我們大家聚在一起,我們男同學這個組,女同學這個組,大家在一起相互的切磋、分享、交流的過程裏面,哇!剛才有同學說聽到有的同學的報告的時候,內心澎湃,這個就是同行善知識相互發揮一種提升的力量,這叫同行善知識;第叁種是究竟善知識,就是佛菩薩了,如果我們修行修的好,我們是可以有機會和佛菩薩直接學習的。所以我覺得善知識非常的重要,聯系非常的重要,我覺得這幾天大家在一起就誠如這位同學這樣講的:“其實每一個人都是善緣,每一個人都是善知識。”我也希望我們這幾天我們有機會來做一個學習,譬如說你們一起從秦皇島過來,你們一起從北京的中醫藥大學來,這個比較有機會相互了解,可是有的人從遙遠的地方來,從來沒見過,那這幾天,碰在一起了,我們有沒有辦法在很短的時間之內看到那個人的優點,說出那個人的優點,我覺得人最高貴的能力,就是看到別人的優點,最高貴的能力!看到別人的缺點很容易啊,但是看得到別人的優點我覺得這是非常高貴的能力。

  我們現在這幾天的茶禅的體驗當中,我們現在有時間大家一起來發展這樣的能力,譬如我們現在這位組長、這位同學,他從頭到尾,當別人說話的時候,他總是帶著一種傾聽、專注、鼓勵的微笑,很享受的在那聽著。你不覺得當你說話時,別人這樣很專注在聽,你就會講得很起勁嘛,對不對?所以,當你非常專注的聽人家說話,帶著微笑,帶著一種很投入的心情在聽的時候,那個就是對別人的産生的一種奉獻哪!這就是所謂的布施,所謂的廣結善緣。其實我們同學們今天分享這麼多善緣,這些善緣怎麼來的?如是因如是果,因爲耕耘所以收獲嘛!所以說我們有很多善緣是以前結的善緣,所以現在這所謂善緣其實是善果,是我們生命中所面對的善果。今天的善緣其實是善果,就是這個緣其實是以前就種下了,以前就結下那個善緣。可以說你現在對汶川做出了這麼多幫助老師啦,幫助小朋友的事情,你知道嗎?你將來成佛的時候,這些人都是跟你開發那個佛淨土的基本的成員,都是你的團隊呀!這個原理我們深入來講非常的有意思。當然我想,我們聽到很多同學——今天我們是講“我的善緣”,可是叁分之二的同學在講“我的佛緣”,我是覺得大家在研究佛學的時候,佛學絕對是好的,可是“佛”要看我們怎麼樣去解,剛才我們有兩個解行社的同學,佛,要看我們怎麼解,要正解,有時候解的斜了、解的歪了,也會出問題的。解之後要行啊,所以,我覺得佛教是一個非常豐富、非常圓滿的東西。我們看到也有人還沒有一個很深入的境界,沒有遇到好的善知識。所以諸位這幾天來到柏林禅寺,真的是一個大善緣。明海法師他本身正知正見,又是實修,又有很好的禅宗的傳承。我們知道是我們淨慧老和尚帶領僧衆恢複了這個道場,而淨慧老和尚本身是虛雲老和尚傳承下來的,而虛雲老和尚是中國的禅宗,就是從達摩祖師,經過二祖、叁祖、四祖、五祖、六祖,大家比較熟悉的六祖惠能大師,這樣傳承下來,到了虛雲老和尚,五宗彙爲一宗,這是很重要的傳承。所以諸位來到柏林禅寺是根據我們的禅宗法脈接上來,這個意義是非常大的,所以我覺得這幾天其實在在處處都是學習的很好的機緣。對于剛才幾位同學的發言諸位有沒有回應的。(營員問:回應?)回應的意思就是說,譬如你剛才聽到某個同學講了,比如講四川的汶川的地震,有沒有特別的感受要發言提問的,有沒有?那我們現在講了這麼多還沒有聽師父的分享,我們請輔導老師也給我們分享好不好?

  緣定師:我的人生經曆大部分是在廟裏面,如果說在家裏的話是很平淡的,也沒有像大家這樣有福報受過高等教育,我受的教育大部分是在佛學院裏面,在佛學院裏面讀過中專、讀過大專,然後就來這裏讀研究班,一共大概是六年時間吧。我當初在佛學院求學,讀中專班、大專班是在福建廣化寺,我在那裏讀了四年,在我的人生經曆中是天翻地覆的,從一個沒有思想的人得到一個思想;沒有志向的人,得到人生的志向。

  遊祥州教授:請教,您在廣化寺的時候,圓拙老法師還在嗎?

  緣定師:他已經走了,我沒有福報見到他,但是我在那邊讀的四年,接觸到各類佛教思想。其實佛教思想很深廣,你沒有理路的時候那很複雜,各種思想需要去理順,像剛才遊老師講的要用般若智慧來觀察。當時我在廣化寺接觸了很多,像《菩提道次第廣論》也是一種思想,雖然從文字上說,修行都是爲成佛,但是它的路不同。還有人間佛教,各種的傳統佛教,我學了四年的時間,感到之間沖突很大,中觀思想、唯識思想或者天臺思想,雖然也是基礎,但是基礎當中認識産生種種的矛盾。我住的廣化寺應該是個淨土宗、律宗的一個地方,他是弘一大師、印光大師的傳承,這裏是虛雲老和尚的傳承,還不一樣,(遊祥州教授插話:相輔相成的)對,我離開那裏,離開的目的就是思想太複雜了,人有時候思想太複雜了就産生一種痛苦,壓抑啊,這個思想得不到擺脫,就無法安住一個地方,後來有個機緣就來到柏林禅寺,來柏林禅寺後整個思想得到一個梳理。你們知道,這個禅宗思想是整個佛教思想修證的一個核心,可以…

《十六屆:“我的善緣”分組茶會(節選)柏林夜話二》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