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菩提樹下開悟了,然後他第一次說法在哪裏?那個城市叫做鹿野苑,或者梵文叫Sārnāth,就是在瓦拉納西的旁邊,也就是在這個恒河邊。我們知道佛陀,他在菩提樹下開悟之前,先在苦行林苦行六年哪,他這苦行六年,最後的結論四個字,有人記得嗎?佛陀在苦行林裏面苦行六年,最後呢,他要離開苦行林時他說了四個字叫做“是處非道”,就是這個地方不是悟道的地方,也就是說苦行只能鍛煉個人的意志,只能降低個人的欲望,苦行只能在某一方面使身體産生比較特殊的一種禅修的能量,但是他認爲苦行是不能悟道的,苦行是不能夠解決宇宙人生的問題的,所以他離開苦行林。
那你知道他在苦行裏面有五個人,是他的父親爲了要保護他,派了五個人去保護他,然後假裝是苦行僧,就跟在佛陀的身邊,在苦行林裏面六年。結果這五個人假戲真唱,他們最後跟佛陀一樣的認真,也認真的修苦行了,所以當佛陀離開了這個苦行林,到了尼連禅河邊,跳下去,像鲶魚一樣跳到河流裏面去洗一個很舒服的澡,然後洗完澡之後又上岸之後碰到一個牡羊女叫蘇坦耶,這個牧羊女看到這個苦行僧瘦得皮包骨,你知道佛陀在苦行林苦行的時候,最後瘦到什麼樣子嗎?英國的大英博物館,有一座石雕的像,是犍陀羅風格石雕的像,叫釋迦苦行像。這佛像上面你看佛陀的手指頭指著他的肚臍,馬上可以碰到它的脊椎骨,就瘦到那個地步了。因爲在苦行的時候,他每天只吃一粒芝麻或者一粒麥子,這真是很厲害。你們知道芝麻這個東西有非常豐富的維他命E,也就是抗老化、抗氧化的那個最豐富的元素。所以釋迦牟尼佛就在那個苦行林裏,就靠著那個芝麻或者麥子撐了六年。他離開苦行林接受牧羊女的粥,這個粥現在在印度的德裏還吃得到。德裏有一家餐廳,專門供應這個粥,不過你吃的時候有沒有開悟就不知道了,就是一種那個羊奶拌著一種煮得很軟的稀飯,然後撒一點堅果類的,的確是很香的。佛陀就接受牧羊女這個供養,然後走到附近的菩提樹下,坐下來,如果他不開悟,就不起坐,就這樣最後夜睹明星,經過了幾個關卡,終于大徹大悟。佛陀開悟之後呢,這五個假戲真唱的苦行僧,就看到佛陀背叛了苦行僧的這個原則——印度的苦行僧有兩個最重要的原則:第一,不吃,盡量不要吃;第二個不能洗澡。你們知道嗎?爲什麼不能洗澡?全世界有一個民族不洗澡就會死掉,你們知道是哪個民族?日本人,因爲日本有個神話裏面說天造大神,造這個世界,第一件事情就是洗澡,所以日本人特別喜歡洗澡的,因爲這個洗澡所以養成日本人另外一種性格叫潔癖,愛幹淨就好,不要變成潔癖,癖則弊也。
可是印度的這個苦行僧正好相反,他不能洗澡。爲什麼?因爲整個印度在那個時代裏面的一個苦行僧的理論的基礎是認爲,人通過苦行可以從身體裏面升起一種能量叫tapa,就是一種熱,英文把它翻譯叫hot,可以産生一種熱能。
這個tapa這個東西,就是說因爲你少吃,要經過種種方式的苦行——什麼一腳立啦、什麼金雞倒立啦,各種的方式。如果他洗澡的話,能量就洗掉了,懂我意思嗎?所以他不能洗澡。釋迦牟尼佛離開苦行林,跑到尼連禅河裏面去洗澡,這個等于就是對放棄苦行的最直接的宣誓,對我們來講洗個澡舒服嘛,對不對?哪一天你禅修到一個很好的境界的時候,洗個澡更快開悟,舒服嘛,對不對?毛細孔張開,這個很舒服的嘛。
好,我現在告訴大家,這位阿丹師父,他跑到了鹿野苑旁邊,就是那個瓦拉納西的城市,恒河邊,在恒河邊他有一個驚異,什麼樣的驚異呢?印度教的教徒他一生最大的向往就是到恒河洗一次澡,認爲可以洗盡他的業障,他最大的向往之一,就是死的時候可以在恒河邊火化,當衆放在木材上把他燒掉。結果這個阿丹師父在瓦拉納西的那個河邊遇到兩件事:第一個他每天要坐著喝咖啡,每天看著人家在燒那個屍體。諸位,修無常觀哪,不是用講的,是直接在觀察中——無常、無常、無常。因爲他是個外國人,他在印度旅行的時候,人家總是問他兩句話:第一句話你是外國人嗎?所以人家問的第一句話是where are you from?你從哪裏來?你說我是從馬來西亞來,我是從中國來,把這個問題解答了。第二個問題是whoare you?你是誰?這個就變成話頭喽,“你是誰”跟“念佛是誰”都是話頭。所以他一邊修禅觀,一邊就在參這個“你是誰”,“我是誰”,“念佛是誰”,“拖死屍的是誰”,這是話頭了,沒有人教他他就參起話頭來了。
結果,預計兩個月的旅行延長到六個月。然後他在河邊喝咖啡的時候,還有一個奇異。有一個印度人走到他的面前,說你坐禅,阿丹師父就點點頭說:是的。他說:你雖然坐禅,沒有得到禅的滋味。哎,這可厲害了,我坐禅可是沒有得禅的滋味,你怎麼知道呢?他就說:“你旁邊這杯咖啡,有咖啡可是沒有把糖放進去。”喝咖啡很多人要加糖,要奶精呀,哇,他被這兩句話震撼了,這個人不簡單,結果,這個人竟然帶著他走了幾天的路,到哪裏?到菩提迦耶,然後在菩提樹的旁邊教他十天的禅修,就是有這樣的因緣,不期而遇。可是你覺得那個是偶然發生的嗎?我給偶然下了個定義:所謂的偶然,乃是人類對宇宙之因果的內在秩序的必然性的無知的頓知。這一句話說得太長了,大家了解嗎?因爲宇宙間發生的事情哪有偶然呢?沒有just happened,一定是有因有緣它才發生的嘛,是不是?所以這個阿丹師父不曉得前世跟印度的上師結了什麼緣,竟然帶他走到菩提迦耶。
“偶然乃是人類對宇宙的因果秩序,對宇宙的內在因果秩序之必然性的無知的頓知”這叫偶然。很多人都覺得:哎呀,我偶然碰到他!等到你碰到他的時候,你會發現一點都不偶然,因爲有太多的必然在裏面,你們同意這一點嗎?比如說今天我們很多同學在這裏,你們只要開始熟悉,你就會發現,喔,好多必然!不過這句話不要變成談戀愛的借口,因爲那需要另外一種更深的智慧。
我現在講的阿丹師父後來在印度半年的時間,我是怎樣認識他的呢?有一天看到他的表演,他在打鼓,我沒有辦法想像爲什麼一個人在舞臺上,他走路的腳步跟禅師行腳竟然沒有兩樣。所以我就想去發現這個背後到底怎麼一回事兒。有一天我碰到他,我就說:“阿丹師父,爲什麼你在臺上走路可以走得那麼樣的穩定?”他說:“我在印度光是學走路學了半年。”所以昨天諸位跟我們大和尚學那個行禅,我看沒有半年不容易學到。
所以我希望同學以後要做一個練習,譬如說我從這邊走到那邊去,我就是念念分明,念念分明的走路。什麼叫念念分明的走路?我們用白話講比較好,就是走路走得有感覺,這樣懂嗎?走路走得很有感覺,懂嗎?諸位,感覺也是覺,覺者佛也。所以當我們的腳下很有感覺的時候,我們最終講就是成佛了,這樣了解嗎?你不要了解只有腦筋成佛,腳要成佛,我們在行禅的時候,念念分明很有感覺,我們的手也成佛了,這樣懂嗎?所以有一天要畫你這個佛像不是只有頭,懂嗎?腳也有、手也有、身體也有。爲什麼?因爲全身都很有感覺,懂嗎?請記住,禅修的要點不是變成一個沒有感覺的人。
人非木石,豈能無念?所以你說我禅修修得很好,我什麼感覺都沒有,那就完了,一定是出問題了,懂嗎?禅修越好,感覺是越靈敏的,身內、身外感覺是非常非常清楚的,我覺得這一點很重要。(磬聲響起,靜默片刻……磬聲再響,靜默止)
聽到磬的聲音深呼吸叁次,念念分明。好,我們剛剛談到這個阿丹師父,我真的是被他舞臺上走路的腳步把我震住了,所以我後來寫了一篇文章,談了我這一份感覺,我在文章裏說的:“看“金剛心”——就是阿丹師父的表演,他有一個非常美的地方,那就是舞者的步伐,不是芭蕾,不是現代舞,而是獨特的行禅之美。我曾經問了阿丹師父,你是怎麼修起來的?他回答我說在一個殊勝的因緣中,我在印度用功了半年,每天看著自己走路、吃飯,看著自己每一個當下。就是這份厚實與傻勁,所以在舞者,每一個念念分明的步伐中,你我都可以感受到一股來自行禅的覺知能量,一股透明與不動的能量。鼓聲如雷如電,而舞者行雲流水。每一鼓、每一步都是如實覺知當下的召喚,鼓鼓分明,步步分明,念念分明,金剛手、金剛鼓、金剛心無二無別,臺上臺下,你我他一切衆生,同步蓮花。”
這樣的事情,這樣的心,如果你去看日本的茶道,看日本這個戲劇裏面很有代表性的一個東西叫“能劇”。他完全是從禅堂的訓練拿出來的,在坐有沒有同學看過日本的能劇的,請舉手,(佛學院法師舉手)哦,師父,我剛剛講的您同意嗎?能劇裏面所有的動作都是來自禅堂的訓練,師父要跟我們分享嗎?
佛學院法師:我十年前學過一年日語,准備去日本,以後特意看了一下日本的文學,它所有的動作都非常的專注,感覺好像所有的人不是一般的人,都是神人。因爲那時我還沒有信佛,很奇特。好像都是經過專業訓練,他們的步子,他們的眼神,他們每一個動作你感到都是那麼優美。謝謝大家。
遊祥州教授:很感謝師父的分享。等下午找一段影像的資料給大家看,看舞臺上的腳步怎樣是一個禅者行禅的腳步。
我剛剛特別提到“傻勁”兩個字,你就要傻勁,傻傻的練。其實我們待會兒也可以利用點空當,大家再走走看,好不好?你們願不願意練習一下?
我現在已經跟大家先介紹了這幾個老師,然後我現在請大家看一下:這個是阿丹師父,後來我就去了解阿丹師父這個打鼓是在哪裏練的?因爲他這套打鼓的方法絕對不是中國傳統的。原來他去了韓國南部一個大寺廟,去過韓國的人就知道,韓國有叁大寺這個是一定要去的:第一個代表佛法的寺院叫做通度寺,在釜山的北邊開車一小時,通度寺(日語);另一個是代表法寶的寺院,伽耶山…
《十六屆:禅茶一日 一(遊祥州教授)》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