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十六屆:禅茶一日 二(遊祥州教授)

  禅茶一日(二)

  遊祥州教授

  (2009年7月23日下午于普賢閣)

  

  大家請坐!先奉茶,請問現在在泡的是什麼茶?(陳居士答:延續早上的紅泰昌)請問多少年?(陳居士答:六十年)

  我們陳居士帶來的六十年的老普洱“紅泰昌”,請大家不要以爲我在賄賂老和尚,待會兒我們講完的時候,還要請老和尚打個分數。

  好,師父,各位同學,我想今天下午我們繼續早上跟大家分享的內涵:早上跟大家介紹到十方峨眉道場的這樣的一個禅茶體驗的活動,我想借著這些圖像,讓大家了解一下,禅茶的活動是怎麼樣的方式來進行的。(演示幻燈片)

  比如說我們在舉辦這個活動的時候,我們特別選擇一個有機的茶園,在這個茶園裏面,我們做了第一個動作就是到茶園裏面去行禅。你可以看得到這是非常自然的一個森林裏面,參加的學員裏面還有一位是臺灣的禅耕,就是生物科技中心的一個指導老師——吳老師。他是專門做伸展運動的高手,也是臺灣企業家王永慶先生的體操指導老師,他也來參加我們這個活動。

  我們就繞著這一棵大樹在那邊做活動,做一些伸展的活動,做之前,因爲這是棵老樹嘛,我們大家先一起念誦《心經》,然後做一些動作。我們到了茶園做茶的農家,就在他的桑園裏面席地而坐,也沒有擺什麼茶席,大家就泡茶,他們的茶都是得了很高獎的,非常好的茶。

  然後回到寺院的禅堂裏面,先靜坐,然後大家一起來做分享。這個是在臺灣的石頭山,十方禅林的道場,連續有兩天,一早起來也都是在做這些運動。就是我早上跟大家講到了,眼睛閉起來,赤腳去行禅,行禅的這個地方,這就是一個茶園,大家做伸展的動作。就在寺院的這個階梯上面,大家分享心得,然後用一個很古老的方式一起來喝茶,這個是我們在峨眉這邊做的一個活動。

  另外有一次的活動是在阿裏山,因爲我在泰國的朱拉隆功大學的臺灣分校,給他們開了一門課,上課的都是比丘和比丘尼師父們。有一天,我們上課上到後面,講完南北傳佛教的比較,北傳佛教有一個非常特別的就是禅茶,所以我們就帶師父們上阿裏山去采茶,體驗采茶,這是阿裏山高山茶的茶區。(看幻燈片演示)

  這個地方的海拔大概是在1600公尺左右,這是阿裏山的高山烏龍茶,因爲這個茶區在向陽面,所以這個茶特別的漂亮,這是師父們第一次體驗采茶,采得很高興。也是一樣要體驗閉目,閉著眼睛去行禅,山坡上面還有四角蛇、小蜥蜴,很挑戰的,這是阿裏山茶山的情景。

  我們采的茶,當天就去茶廠做茶,第二天就喝到毛茶,所以自己做的茶自己喝,那種感覺是特別不一樣的。這是我們采的茶青,這是他們采茶班的班長。這是我們在阿裏山的一個體驗,我現在想繼續來跟大家分享的是,早上跟大家說,我的禅修的一個很重要的老師之一,就是優人神鼓的阿丹師父。

  阿丹師父他的功夫,我現在給大家看一小段,這是他們表演的一個片斷。這是在東臺灣,臺東地區有一個卑南文化園區,是原著民的一個園區,就是臺灣的卑南族,這是他們在用鑼,很大的一面鑼來展現他們訓練的內涵。

  我現在請同學注意看的是他的腳步(放視頻及舞蹈音樂、鼓點)好,我想我們大略看一下,因爲我這個機器放不出那個聲音來,它現場的聲音是很多的音頻,我想先給大家補充一下這一部分。

  我現在要跟大家來繼續談的是這一個(幻燈演示),我覺得中國人講這個禅茶,基本上我想要從兩個元素上面去做一個了解,一個就是我們傳統上講的如來禅,一個就是我們講的祖師禅。

  比如說像日本人他們有一部分茶道的老師們,把日本茶道的源頭追溯到天臺山,所以天臺山的國清寺他們有日本茶道老師所立的碑,茶道的團體立的碑,就是說日本茶道源頭是在天臺山。我覺得日本的茶道做這樣的一個追溯有他的道理,爲什麼呢?因爲我覺得如來禅重視的是一個禅修的一個基本的次第、規矩。

  譬如說像天臺智者大師,他的《摩诃止觀》,他在《六妙門》,或者是《修習止觀坐禅法要》這幾本書裏面,或者是像《釋禅波羅蜜》這幾部著作裏面,你都會看得出來,智者大師所介紹的禅修方法主要是以印度所傳來的禅法爲基礎的,然後加以整理。所以我覺得這一部分,我們通常會把它從一個如來禅的角度來加以理解,日本的茶道裏邊,它是特別著重在規矩的部分,儀軌的這一部分。可是當我們到了柏林寺的時候,我認爲柏林寺的傳承是一個祖師禅的傳承,今天我們很難得能夠有老和尚坐在這個地方,待會兒請老和尚來替我們就這一部分做一個更精確的回答。

  我覺得祖師禅的傳承,尤其是趙州禅師來到了柏林寺,“吃茶去”這個公案,從這個觀點展開來,禅宗的喝茶這一方面,它事實上是更重視一種機鋒,當下的一個機鋒。所以我們自己在老和尚面前賣弄很慚愧的,爲了濃縮這個意思,所以我就用四句話來區分如來禅和祖師禅它所成就的不同的禅茶風格。從天臺山來講,“天臺禅茶如來禅”,它傳承的是一個如來禅的傳承,所以“次第了了規矩”。那在柏林寺這邊,我們在講禅茶的時候,這個傳承是祖師禅的傳承,所以“不會機鋒白喝茶”。說一個機鋒,當下你接不到,就是師父給你一個球你接不到的話,那這個茶你就沒有喝到了,你只是喝一碗普通的茶,而不是喝趙州茶,更不要說趙州禅茶。所以我們一進來的時候,看到有一個同學,遞過來一個條子,他說:“禅茶是不是在乎好茶?”我想這個問題可不可以先問老和尚?就是趙州禅茶是不是在乎好茶?

  淨慧老和尚:有好的心情,就有好茶。

  遊祥州教授:在座的同學有沒有想要超越師父的?有沒有在這個師父的答案之外還有沒有別的想法?

  我覺得我們在禅茶,事實上在臺灣,我們在禅茶的教學上,我一直在嘗試著要去溝通一個觀念,因爲在臺灣有很多人在講究這個茶藝,日本人是講究把茶道作爲整個社會的一個文化儀軌的演練手段,可是我在臺灣,我比較希望大家享受的是什麼?是有一種禅修的底蘊,來享受喝茶的趣味。

  也就是說,比如說有一些老師,他們可能在泡茶的時候,他手藝手法非常的漂亮,比如說泡什麼蓋碗茶,就一定要什麼蘭花指,弄得很漂亮的手勢,然後這個杯子還要怎麼雙扣、捂扣,還有很多的手法。可是我平常會用這樣的方式來跟學生做教育,我用的是一個最簡單的泡茶方法,叫簡易泡茶法,就是茶具很簡單,就地取材,比如說你有一個蓋碗杯,你有一個普通的杯,茶往這個杯子裏面這樣一放,我覺得一樣都是可以泡出很好的茶。

  我把禅茶分成叁個層次:茶的第一個層次就是說你能了解這個茶性,知道這個茶怎麼樣的情況之下,怎麼樣的茶具配合它可以泡出很好的一個茶的香氣來,茶的甘味來,可是我覺得這個是比較世俗的層次;第二個層次就是說我透過喝茶這件事情,透過茶事的進行,來攝心,把心收斂起來,讓它能夠進入一種很甯靜的氛圍,這兩個層次都還是在禅茶的前行,就是說我們要進入禅茶的境界,我覺得這個就是一個准備的階段而已。

  我們真正要講禅茶的時候,師父的一句話就很經典了,“有好心情就有好茶”。我們有一個韓國的禅師,這個也是我很喜歡的一個師父,這個師父會畫,會寫字,但是我覺得最好的是他講話,對話之間有機鋒。他曾經送我四個字,叫做“至水無味”,就是最好的水沒有任何味道,那這個無味你不要從字面上去理解,無味——至水無味。他的書法作品在韓國也是大家都非常喜歡的。

  這個是殊眼禅師的字,它很好玩,它很簡單的,因爲它是文殊的殊,所以他就畫一個眼睛,下面寫一個文殊的“殊”,所以殊眼禅師他有自己的一個很特別的落款。他就是這樣一個茶杯、一個茶碗,然後兩筆,一句話“一碗茶,無量佛”啊!其實我們也可以從某一個角度來說:“一碗茶,無量義”呀!就是你深入的話,這裏面有無量的禅機,有無量的加持在裏面。所以這是我回答同學這個的問題,謝謝剛才這個同學他問得非常好,所以老和尚給了一個很經典的回答。

  這裏又有一個同學來問,他說:“作爲一名學生,我們很少有機緣能接觸到好茶、好水、好意境,資曆還有見識也不夠,這種情況之下,要怎麼樣來參這個禅茶?”請問是這個意思嗎?哪一位同學問的?我覺得禅宗說直心就是道場,這種對茶的接近,對茶的體驗,對禅的體驗,我覺得它是一個漸進的過程。你有這個機緣,你很虛心、直心,有時候這個就是像我們今天,我想諸位也沒想到說我們喝到“江山美人”吧?然後我們這個“江山美人”還是昨天大老遠從廈門,從茶山有機的茶園裏面做好,然後專程送過來跟大家分享,這個就是機緣。

  所以我是想,今天早上跟大家講的因緣關系,因果的關系,我們這一次的夏令營的主題叫做“生活在結緣的世界裏”,我覺得廣結善緣,就是將來收獲善果的一個最大的保證,所以我們要常常歡喜跟人家結緣,你越是歡喜跟人家結緣,你的福報就越大,我想這一方面我希望大家慢慢地一起來體驗。請問是哪一位同學問這個問題?可以站起來我們認識一下。

  我看你會有很多好的因緣,你今天到柏林寺,所以以後你的因緣就會來得快,好嗎?廣結善緣哦。

  好,這位同學問第二個問題:“太拘于茶的好壞、茶具的好壞、水的好壞,是不是也是一種癡呢,不利于修行?”同學們你看是不是這樣?你們大膽地回答。

  營員們:是。

  遊祥州教授:所以你的問題就是答案,這個絕對沒有錯的。我現在告訴大家,日本的茶道非常發達,從唐朝開始,茶道傳到日本,日本的茶道很發達,可是到了18、19世紀的時候,日本的這些高僧們,就禁止寺院裏面喝茶,爲什麼呢?就是這個喝茶到了後來,講究器具,講究茶的好壞,講究我這個茶多少錢,什麼人供養的,這下就不對了。這個茶、這個禅本來是什麼?是要發明心性,要明心見性,結果爲了講究這個喝茶—…

《十六屆:禅茶一日 二(遊祥州教授)》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