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的這個寺院叫海印寺,所以我們現在讀的《大藏經》,日本人編輯《大正新修大藏經》,其實是韓國伽耶山海印寺的八萬四千法藏,就是藏經樓的藏經,根據那個去排印,所以聯合國的教科文組織正式把伽耶山海印寺的那個藏經樓定爲世界文化遺産;韓國第叁個大寺是代表僧寶的,佛法僧啊,代表僧寶的,就是松廣寺(日文)。原來這個阿丹師父大鼓的打法是到了韓國的通度寺看到那兒的師父們打鼓,就把這一套打鼓的方法轉到這個團體作品上面來。
這是跟大家介紹我在禅修方面,對我影響非常大的八個老師。
我還有一個很重要的老師,就是尼泊爾的索嚴布大塔(Soyambunath),你們會奇怪說這個老師怎麼會是一座塔呢?
因爲塔是代表佛的舍利呀,它是代表佛的傳承啊,爲什麼要特別跟大家來談尼泊爾這個塔?尼泊爾這個塔它的最大特色是什麼呢?它一對眼睛,然後這個中央有一個這樣的一個符號。我有一次,被邀請對尼泊爾的全國導遊協會的導遊們,給他們作一次演講,我就拿這張圖問他們導遊說,請問這對眼睛的下面的這個符號代表什麼?他們說Question mark——問號。我說這個Question mark有什麼意義呢?放在這有什麼意義呢?連尼泊爾導遊都不知道尼泊爾這個非常重要的這樣一個logo的意義,那是尼泊爾文的一二叁四的一,懂嗎?尼泊爾文的”一”是這樣寫的。
爲什麼這對眼睛當中要來這麼一個一呢?因爲這對眼睛一邊代表智慧,一邊代表慈悲。慈悲與智慧是一,不是二,就是“悲智不二”的意思。我就告訴尼泊爾導遊,我說全世界人來到尼泊爾不只是爲了看喜馬拉雅山的高山的美景,而是來贊歎尼泊爾的深厚的文化的智慧,我說你們身爲尼泊爾的導遊,你們不清楚你們自己的文化的傳承,他們覺得不好意思,我們以後一定要積極來講這個內涵。所以這是我的導師,爲什麼呢?
我覺得尼泊爾的傳承的祖師們,他們創造了這樣一個圖像就在教我們一個東西——悲智不二的道理。就是說佛教整個法界是一個大的緣起,我們處在這個大的緣起中我們要做的是什麼?就是要做“悲智不二”的事情,慈悲與智慧不二,一起修。
好,這是我在尼泊爾拍下的相關的照片。尼泊爾到處都可以看到這樣一個圖像,這是談到我的禅修方面、佛法方面指導我的老師。剛才我承蒙明傑法師介紹說,還有一個老師叫方東美教授。方老師在哲學方面給我很大的指導,但是我是說在禅修方面,我剛剛介紹了是我禅修的老師。
第二個我來介紹我的茶的老師們,我的茶的老師們,第一位我要介紹的是我們一位彭老師,我都叫他寶哥,你們有沒有覺得這個喝茶的樣子真是太享受了。(演示幻燈片)
你看在一個老舊的一個小木屋的前面喝得這麼自在,你不覺得這就是成佛的境界了嗎?今天我們把彭老師也請來了,因爲他希望來認識我們大和尚,所以他昨天晚上特別從廈門搭飛機專程趕來,我們可以請彭老師出來一下嗎?你到前面來,彭老師跟大家問候一下。
彭老師:今天法喜充滿,來到這裏學習,有這個因緣非常殊勝。特別是明海大和尚,我自己非常崇拜他,我是從事茶葉生産、製造,喝茶就像師父講的,要用感恩的心,感謝大地之恩,感謝大家的辛勞。今天爲各位奉上兩道茶,一道是我們福建生産的有機茶,叫“江山美人”。第二道是滇北功夫茶,這道茶是非常特別,這因緣是在韓國看到我們的古書裏面記載一個功法,這道功法需要經過3年次序的轉成,慢慢的去轉化,所以這道茶顯得非常溫潤。
遊祥州教授:彭老師下午還有第叁道茶吧?
彭老師:第叁道茶,是的,謝謝。
遊祥州教授:我們彭老師很有心,因爲他本身在種茶,他把茶的未來的發展方向,定位在生態、有機、自然、古法——就是老祖宗傳下來的方法,剛才我們上課之間還有個同學跑來問我,那個同學在哪兒?請你來,把你的問題跟大家談。
營員:我有這麼一個問題,我聽說現在很多茶它是種在路邊的,和古時候的環境不一樣,它可能有汽車尾氣呀什麼的,而且我們知道爲了殺蟲,會噴農藥而且會施化肥,所以就可能沒有像古時候茶對人的身體那麼有益。所以我問老師的就是怎麼看待這個問題?
遊祥州教授:彭老師就是答案。現在喝茶的確有危險性,因爲濫用農藥,我們有一個茶老師他專程跑到杭州,想要去找龍井茶,他到梅家塢那一帶就看到那些種龍井茶的茶山,後來經過一個市場,看到了堆積如山的農藥的袋子,他從此不敢喝了。這是我們現在最大的危機,就是說很多的農作物,不只是茶,蔬菜、水果都濫用農藥,濫用化肥,這些對我們造成很大的威脅。因此我想這應該是一個世界的趨勢,每一個國家它正在加強對農藥的含量的檢驗。我們現在如果這個東西落實,大家再來喝茶的時候就比較安心。目前我建議你在喝茶的時候,像我平常教學生,我喝茶有個原則,就是你要請我喝這一泡茶,我會先問這個茶從哪裏來?來源不明的茶,小心一點,好嗎?
尤其因爲現在茶的消耗量,尤其在中國的消耗量非常大的,産量大,消耗量大,但是問題是你一定要知道這一泡茶的來源,這樣才能保證安全。像彭老師他在福建,800畝的茶山,上個月我才跟我家裏的師傅去那邊做茶,真是贊歎呢。所以我覺得說我們現在同學們,在座的各位同學,將來如果有這個因緣,請你親自去種茶,而且是生態、有機、自然、古法,這樣好不好?我們也謝謝彭老師今天和我們結緣。
(演示幻燈)彭老師,這是他在雲南的茶山,有一千五百畝,規模不小。彭老師是我第一個可以說是真正的在研究茶這方面的老師,是他把我帶進來的,而且他不藏私,我這樣講好了,彭老師在茶這一方面是個巨人,結果他讓我站在他的肩膀上,我也沒“占到便宜”啊,很感謝彭老師。
諸位今天趕到柏林寺,柏林寺也是一個巨人,我們這裏的師父們都是懂茶,都是很會泡茶的,我覺得師父讓大家站在肩膀上,你們也“占到便宜”了,我們要感謝柏林寺的師父們。
因爲彭老師的關系,我們認識了韓國的一個茶道的教授,他在韓國。兩年前APEC,就是亞太的領袖會議(亞太經合會非正式領袖會議),在韓國的釜山舉行,那個開幕式表演是這位韓國茶道樸教授,他負責規劃。這個樸教授,我很贊歎他,是因爲我覺得他把韓國的茶道的一個禅的內涵表現出來,我去年在日本的東京參加一個很大的國際會議,碰到一個日本的皇家傳承的茶道老師,那個老師姓金,我就跟他說:“金教授,在你的茶道教學裏邊,怎麼樣把禅這部分融進去?”他回答我兩句話,他說:“韓國茶的教學只有茶禮沒有茶禅。”這一句話是真的把我一棒子打過來了,我真的是不敢相信,原來韓國的民間重視的是茶禮,就是把喝茶當做是社會禮節的一部分。但是韓國的這種茶道的真正的精華是在寺院裏邊,我們這位樸教授他就是把這個寺院裏面的茶道的精神把它大衆化,把它表現出來。所以他應邀到臺灣,做了一個茶道的表演,我非常非常的感動,這是第二位樸教授。
第叁位老師是張老師,他自己種茶、自己做茶、自己焙茶、賣茶,是臺灣茶界一大。我在張老師這邊體會到一個非常重要的事情,就是說茶不是一個孤立的東西,茶其實是一個文化的東西,就是它跟周圍很多的這個文化的脈絡是連接在一起的,所以我在張老師這邊學的應該還只是個開始了,還要繼續學。
我另外一位茶道老師,他是一個種茶也是做茶的人,鄭老師。他有能力看出來,比如這片茶葉,他知道這個茶葉正在睡覺,這個還不稀奇,他還可以看出來這個茶葉正在做夢,爲什麼?因爲他把每一片茶葉當作自己的女兒,所以他在做茶時候,是絕對不准跟他配合的這些工作的人,用腳去踩茶葉,然後他從采茶到做茶、焙青、炒青,所有的動作都是手工的,他反對用機器去采茶,我覺得這是一個真正的愛茶的人。所以我真的很佩服他,他做的,(演示幻燈)你看,這片茶葉正在睡覺,還有一張相片不曉得有沒有在這裏。這個是鄭老師,就是我剛剛提到,他家裏的這個特種獎,就是臺灣的茶比賽最高獎,他家裏的特種獎的獎牌牆壁不夠放,放在天花板上,當天花板來用的,所以這個是臺灣茶界國寶級的人。
另外一位在我的茶上研究很重要的一個老師了,益師益友,就是我的同事潘老師,爲什麼我要特別介紹潘老師呢?因爲他是日本茶道的專家,尤其是對日本茶道哲學的這部分研究,很少人及得上。所以我在國防大學開茶道課程的時候,常常會邀請他來一起上課。
我第六位茶道老師是程老師,他是國際無我茶會前一任的理事長,他曾經到過宜山到好幾個地方進行茶道的教學,也經常應邀到馬來西亞、美國、韓國幾個地方去做茶道教學,他在茶藝方面非常精湛,這是他在我們學校給學生上課的情形。
我另外一位茶道方面幫助我很大的一個老師就是鄭輝中老師,他是專門設計衣服的,我身上穿的衣服都是他設計的,不是爲我一人設計,因爲他一直是大衆化,我今天穿這件衣服是明代的形式,明式的。他一方面做衣服的研究跟製做,一方面他自己在研究茶,他對茶道的空間感覺非常有研究。我們的班上還有泰國來的法師,你知道我們在北傳佛教的國家,在大衆佛教的地方,碰到師父一定是,第一句話就是:“請喝茶吧。”是不是?我們到柏林寺第一件事情就是“吃茶去吧”,是不是?可是你到南傳佛教的國家,沒有一個法師會跟你說“吃茶去”,爲什麼?不喝茶,只喝開水,所以泰國法身寺的兩個師父來到我們這個課堂上學,我說:師父請你們將來把這個茶道帶回到南傳佛教,讓我們以後到南傳佛教跟師父們對話的時候有茶可喝,結果這兩個師父很認真,他們就很認真的去找一些茶來,上課的時候要准備好,要自己自備茶葉,不得了。兩個師父帶來的茶都不能喝,爲什麼?加味茶,就是剛才那個同學講的那個問…
《十六屆:禅茶一日 一(遊祥州教授)》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