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經》給我們指導的最高的人生境界;然後是深深海底行,就是普賢菩薩的十大願王。所以這兩本經可以把我們無邊的、無盡的智慧都開發出來。
營員十:我有很多朋友,我認爲是有佛性、很清靜的人,我覺得他們的欲望很少,專注于很多事情,讓我非常佩服。我對佛法的了解是源于大學期間開始讀一些書,漸漸地從一些比較入世的、駁雜的東西,慢慢地深入到一些理論,深入到國學,深入到佛法,我對其向往之。但是一些理念讓我難以抛卻,比如說平常心。當我讀《論語》等一些東西的時候,突然之間讀到一個道,就會讓我有一種“朝聞道,夕死可矣”的感覺,突然之間會覺得世界很清涼,縱使當時是夏天,然後也會有一種很清涼的感受,有一種人的境界提高的感覺。
但是畢竟這種感覺只能持續一小會兒,並不能貫穿我的一生。我忘了哪位老師提過馬斯洛的心理需求,覺得從底層到高層,有些事容易抛卻,有些事難以抛卻,尤其是名利在前,利好抛卻,而名難抛卻。有時候覺得平常心只能維持一小會兒,當遇到真正的名缰的時候,就會陷入一種迷茫;迷茫多了之後,就會覺得想尋求佛法的幫助;又覺得以尋求幫助的心來看佛法,其中有一種逃避,所謂“仁者無憂、勇者無懼,智者無惑”,就缺少一種勇者無懼的精神,就是覺得以逃避之心而來求道,終究不會得道。
我以前非常喜歡物理,有時候也糾結天啊、人啊一些事,覺得人們以前信奉亞裏士多德的理論,後來覺得他的理論是錯的;後來又信奉牛頓的理論,再後來覺得牛頓也是錯的;又信奉愛因斯坦,那究竟誰是對,誰是錯?剛才法師也說什麼是真,什麼是假,什麼是實在的,什麼是虛妄的,什麼是色,什麼是空?佛說五蘊皆空,覺得萬物皆空是不是就得道了呢?但是現實,我覺得由色悟空是一種道,由空悟色也是一種道。那麼活在當下,有的時候看事情是空,有時候看事情是色,有的時候覺得心累。我覺得求道的話,想得太多了就是錯。我覺得佛學教給我們的應該是一種簡單的、清靜的、清涼的感受,當我們覺得累、覺得迷茫的時候,那就是走錯路了。
剛才說到物理的一些理論,不知道誰的對、誰的錯,現在的真理也不知道掌握在誰的手裏?我們其實不一定掌握真理,也不一定能無限接近真理,只能是活在當下,擁有一顆——平常心。我正在做的事情努力去做好,至于其結果、方向,無論如何,我們學會適應、學會接受、學會感恩,這就是我對平常心的理解。謝謝。
明基法師:什麼是真正的生命?什麼是禅?那是要靠我們每一個人用自己的生命去體悟的。不要覺得追求真理這件事離自己很遠,道是遍一切處的;如果不能遍一切處,它就不是道;如果真理是可以改變的,那就不是真理。曆代的祖師大德,曆代的聖人,他其實都在追求、求索這個。佛教號稱要了生脫死,因爲對每一個個體來講,再也沒有比生和死更大的事了。禅宗最響亮的口號——明心見性、見性成佛,也就是講人的生命的真相。
六祖大師見五祖的時候,你看他是一個什麼志向?五祖問他:你來幹啥?他說:我來做佛,我來求做佛來了。他是聽到了“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這句話,對自己的生命有所感悟,跋涉千裏來到五祖的座下。當時他還是一個在家人,五祖大師別具法眼,將衣缽傳給六祖,傳給他時他還是在家人。曆史證明,這一段公案不可思議、震爍古今。六祖大師了解了、實證了生命的真相,你說這件事多麼偉大、多麼不可思議、多麼感人、多麼美麗都不誇張,而且又是真真實實的曆史,這麼美好的事情依然影響著我們現在的每一個人。現在六祖禅師還坐在廣州韶關的南華寺,他的色身坐在那裏,給我們以後所有的人做了一個最偉大的證明。更重要的是這件事我們人人有份,所以要充滿信心。
營員十一:我和大家分享一件事。我在讀大學的時候本來是一個人住,後來因爲老鼠總是光臨,(我在馬來西亞上學,中國人很少,和其他種族的人往來很少。)我就和一個在讀的中國研究生住在一塊。時間長了以後,大家像親兄弟一樣,吃飯的時候,他會有秘密和你分享。因爲學校都是山路,有一次下山的時候他就問我,在你心目中什麼事你最不能忍受?我就想什麼事我最不能忍受,我說弑殺父母最不能忍受,這種事罪過可能是最大的。然後他跟我講,因爲大家相處比較長了,比較了解了,他就把他心中的秘密透露了。我們平常人比較反感、不會關注也是思維死角的就是同性戀,他跟我講他是同性戀。因爲我們平時可能聽說過這個詞,可是說實話體會並不深。他是以開玩笑的語氣說出來,可能也是要掩飾心中的一種東西,但是仍然給我一個很大的沖擊,因爲整個宿舍就我們兩個人,我一晚上都睡不著,怎麼會這樣?但後來他跟我講,其實我們周圍的人群中,這種人特別多,據他說這個圈子的話應該是3%-5%都是同性戀。因爲像我們年輕人也都渴望有一份美好的愛情,如果心中有心儀的對象,可以正大光明地去追、可以公布于衆。但是他們作爲年輕人,也渴望一份屬于自己的愛情,但是他們介意世人那異樣的目光,有些人生活就比較壓抑,所以我們看到一些同性戀的明星顯得比較壓抑,甚至精神上有些問題。我那個同學從小就發現自己跟別人不一樣,他就去接觸基督教很多年,後來我就把他帶去學佛法,現在准備要出家。他感覺在佛法上找到了一些相應的地方,也可以理解爲是自己前世的一些業障吧,到了這一世就現前了,如果這段業障不消還會延續下去,所以要盡量地消。我的意思是說,什麼是平常心,我們對不了解的人群要慢慢放下這種偏見的包袱,他們和我們是一樣的,都是正常人的思維,對于有缺陷或者不是缺陷的那種人,我們要去包容和理解。謝謝。
明基法師:我們能夠觀察到的只是人類世界發生的事情,在這個無盡的生命世界裏面,生命的方式有很多種。你讀經典的時候能夠看到有二足、四足、五足、多足各種各樣的生命狀態,我們讀了普賢菩薩十大願王裏的第九大願“恒順衆生”,衆生是無量無邊的,他的狀態、他的煩惱也是無量無邊的,包括您剛才講的同性戀這類業的狀態。既然是慈悲的話,當然能夠包容,這樣的人當然也要去度化他,他只是在相應的時空交叉點上的一個階段,生命的一個階段出現的這樣一個業的狀態,他依然有佛性,依然能夠成佛。
所以蘇東坡見到佛印禅師的那個故事:佛印禅師說我看你像尊佛,蘇東坡就跟他開玩笑說我看你像坨狗屎,然後特別高興,覺得占了便宜,回家跟他的妹妹一說,她說:你又完蛋了,怎麼呢?你看別人像坨狗屎,你就是坨狗屎啊!佛印禅師看所有人都是佛,那他老人家就是佛啊!
營員十二:平常心是道,因爲每個人的心都不平常,他總是在求,比如說很多居士求神通啊,感覺哪個法門好啊,所以我們就是要以一個平常心去對待,平常心是道是大境界。
明基法師:既然是道,那這顆平常心就是超越了一切的煩惱,是真正的智慧,那也是最大的、真正圓滿的、慈悲的那個境界。
能夠跟大家分享,我們每一個人發言其實都是結善緣,它不僅僅是一個鍛煉——在一個場合下表達自己的思想,能夠說出來,口打得開。恐怕我們現在這個年齡基本上在座的都不存在這個問題了,但是當你能夠說出來的時候跟大家絕對是結一個善緣。緣是什麼呢?既然是無常,都是緣聚緣散。緣聚緣散就說明什麼呢?會緣緣無盡,不是沒了之後就永遠斷了,那是無盡的。正因爲是無常才能是無盡,有常就沒法變了,這是一種很智慧的思維方式、看待問題的方法。讓自己體悟那顆心的平常,它能夠讓自己超越,讓我們換個角度看問題,這個心就能拐彎,否則,你有障礙就拐不了這個彎。所以從哪裏契入呢?當下這個靈明覺知的心來感知、契入這個平常心。下面哪位分享?
營員十叁:我看在座的各位都是成年人,未成年的不多,我高一,我就想代表我們未成年人說幾句話。我奶奶信佛,我對佛了解並不深,但是知道有這麼一種感覺吧。
明基法師:你現在說話心裏跳嗎?
營員十叁:跳。我覺得這幾天在寺裏待下來,感覺就不一樣,不能說是脫胎換骨吧,但怎麼說也有點改變,這麼說有點自戀。
我現在有幾個事想請法師給我解答一下。現在無論是小學生、初中生、大學生,他們學的知識到底有什麼用?這個知識跟智慧又有什麼區別?禅和大智慧之間有什麼聯系?
說實話,最近幾天說生活禅,也許是我有點愚昧,不太聽得懂。我就覺得禅可以和一個字聯系,就是靜,但是靜下來的話,表面靜了,內心無法靜下來。我想問一下師父,這麼多年,您是怎麼把心給靜下來的?我覺得做事靜心也很重要,我從小學、初中、高中,我覺得大家應該都有這種感覺,做事的時候覺得有點不穩。也許各位大哥在年長之後,會看透一些東西,但這些東西我現在還沒看透。請師父幫我點撥一下,在平時處事的時候需要注意什麼?在求學的路上有什麼提醒我們的?我學了之後也能夠和同學分享、結緣。
明基法師:你看,我們都在分享平常心,各自理解的平常心。你有這麼多問題實在太好了,說明你在思考這些問題,想得到這些問題的答案,但是這個答案永遠不能從別人身上得到。就像你喝茶是你在喝,我喝茶是我在喝,我的人生道路永遠變不成你的人生道路,但是你有了這些問題就有了開始了。
就像畢業的時候,我問我們老師跟你說的差不多,畢業設計的老師說找個好媳婦、有個好工作就幸福了,但是好像心裏覺得真正的幸福不是這麼回事。又問我們班主任老師,他說他也不知道人怎麼活著才有意義?就帶著這個疑問,我工作了,一般好像工作之後人生道路就穩定了,就這麼下去了,很多人都是這樣。但是帶著這個問題,我信佛了,乃至于出家了,就是想解決自己身心的困惑。你想解決困惑就是動力,你會想方設法去解決心裏的這些困惑。
你問的問題很…
《十八屆:分組茶會——柏林夜話》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