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爲了從現在開始不犯同樣的錯誤;回憶自己成功的經驗,肯定自己的能力,是爲了更好地做好當下應該做的事。同理,憧憬未來,使當今的努力有方向,有力量。所以,平常心不是讓人忘記過去,或不想未來,而是想而不執著,目的是指歸當下,這說明平常心的落腳處,當然不會有錯。
很多人反思以後,他就被過去的事牽著走了,然後一直停留在過去,無法回到現實生活中來,他的生命便一直停留在過去,他就會抑郁,甚至于跳樓。很多人家裏有人去世或者有什麼失敗,他就一直停留在一種非常傷心的一種情況,這種情況下,很難恢複正常的生活,更不要談有效率的生活。這種回憶是有害的,與平常心背道而馳。
營員八(女):我在寺裏參觀的時候,看到一段禅語說,我們沒有辦法改變自己的真正的人生,但是我們可以通過修行讓這些福報提前,不好的惡報推後。
淨因法師:我想糾正一下。佛教認爲,人生的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人的命運是可以改變的。一個人未來的命運是由一個人過去善、惡行爲所引發的結果——業力(karma)與當下所作所爲的整合。過去的所作所爲已成曆史,無法改變,但當下會做什麼,變量很大。對于一個意志力不強的人來說,在過去習慣性思維影響下,又受到周圍環境的製約,很難超越,生命的軌迹只能按常規運行,這種人的“命運”很難改變。
然而,一個人一旦受到外界的刺激,又受到有智慧、有經驗的人的啓發,思維會發生變化,行爲也隨之而改變,生命的軌迹便會在不斷超越自我、超越環境中不知不覺地發生變化。更重要的是,一個人未來命運的好壞,完全取決于他現在努力的程度。從這種意義上來說,對意志堅強的人來說,未來的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隨時隨地都很可能有堅強地、超常規的做法,所以生命的軌迹隨時都在改變,誰能掌控你的命運?!福報提前與惡報推後,其實講的還是取決于你當下的行動。你若能當下一心思善、行善,惡的念頭無法生起,結果自然不會太壞,福報提前也不是難事。
營員九(男):大家好,第一次參加這樣的禅會,也非常感謝淨因法師,這是一個機緣,以前沒有接觸過這些。今天討論的這個話題我有感觸。
我參加工作時間比較長了,1997年就大學畢業了,我從1999年到這個企業,一直幹到現在了。十叁年的裏面也沒想將來怎麼樣,也沒想跟別人比高低,反正踏踏實實給我的指標是多少,我就努力去做,讓我做什麼我就去做什麼,也沒太比。今天一想,我發現很多跟我一起參加工作的人走了,離開這行業或者回老家了。所以今天我一反思,我覺得這平常心應該在工作中不攀比,我們心放平,反而我們是受益者。
另外一方面,淨因法師剛才講到我們平常心的時候,我們體會到風和日麗這種感覺,平常也沒有這種感覺,今天晚上一說以後我確實感受到了。但是我想問一個問題,我很希望有這種感覺,但是感覺平常心下來以後,沒有那麼緊張了,心情不那麼煩躁了,會不會影響到我的工作?
淨因法師:絕對不會,因爲平時我們把所有的時間都用于身外之物上。不少人自以爲很聰明,其實很傻,傻到不願爲自己的提升花一點時間!比如你的車子用久了,你一定要保養;而我們很少想到,自己工作久了,也需要保養!保養自己不是說你吃點好東西那麼簡單,真正的保養,是心靈的保養。通過保養,使自己身心健康,你的思維會敏捷,工作效率自然會提高。
現在很多的人,整天疲于應付,長期超負荷工作,煩惱不斷。其實,本來應該有更好的成績,就是因爲沒有時間保養自己,所以整天糊裏糊塗,身不由己地被動工作,效果怎會好呢?通過保養,心靈甯靜了,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再去做,比由別人推著身不由己去做,要好得多。我的建議是,把自己照顧好,工作效率就會提高,“磨刀不誤砍柴工”嘛!
這位營員的工作經曆對我們在座的大學生應有所幫助。我們現在的學生,有一個最大的優點——聰明;有個最大的缺點——太聰明。到了新的工作崗位,好多的學生什麼東西都計較,比較未來會怎麼樣,老板對我好不好,別人對我怎麼樣,不能吃一點虧。這都不是平常心。“平常心”要求我們在新的工作崗位上不跟別人比,不去計較未來怎麼樣,踏踏實實地把手中的事做好,成功只是時間問題。這是這位營員給我們的啓示。
營員十(女):淨因法師和各位禅友,大家好!我來自中原油田。我舉一個不是平常心的例子。我們家有個小男孩生病,早上起來就發現他發燒了。以前我通常的做法就是,一旦發現孩子發燒了,就回憶是不是昨天蹬被子了等等,然後就一個勁地埋怨自己,接下來就想到他沒法上幼兒園了,然後不停地重複地擔心哪、憂慮啊,要不要跟領導請假看護啊等等,爲這一個事情就被境緣牽著走。
現在聽了淨因法師講的平常心是道,我考慮了一下,如果再有同樣的事情,我會冷靜地想一想:如果再發現他感冒了,我就會想到他第一是發燒了,這是前一刻;後一刻,我就會根據他的病情,如果不嚴重,還上幼兒園;如果厲害的話,下一刻再想著去醫院找大夫看;然後再緊接著再下一刻、下一刻……,就不必要反複地後悔呀,擔心呀,將來呀……
淨因法師:這位營員的心得很有啓發性。事件發生了,想得太多,反而會搞得心煩意亂。解決的方案:做必須做的,做能做的。
營員十一(女):我先自我介紹一下,我從香港城市大學畢業,學經濟的,江西人。
說到平常心是道,我覺得這是一種心態,我自己到目前爲止,也沒有什麼心得。我覺得這句話雖然很平常,但是涉及到方方面面,要真正理解的話,可能需要對佛法的一些很關鍵很精深的東西要有一定的理解,才能夠真正悟得通。用我自身的經曆來說一下,我是一個特別執著的人。我覺得這種心態不是光嘴巴上說一下子就能夠解決問題的,假設意識上你確實是理解,但是要放到行動上去還是有很長的距離。拿我自己說吧,這方面的書也看過很多,但是在實際上,我是一個很執著的人,我認定一個目標就百分之百地要把它做好,所以這種心態就會把自己搞得壓力特別大。高考前的第一個晚上,我記得我只睡了叁小時。那個時候對這個考試結果很執著,考之前就不想著做了多少,其實能夠考好,但是總是想萬一失敗怎麼辦,其實這種機率可能是千分之一,可是我還是憂慮到失去自我的程度。我花了幾年的時間才慢慢地克服了這個毛病,但是這種克服是付出了慘痛的代價,進行了很長時間的反思。
我大學畢業後,在家裏呆了一年,沒有去工作,也沒有去繼續學習,而是留在家裏看書,申請國外的一個PHD,但是到最後是必然的失敗,因爲緣分還沒有到。後來我花了半年的時間來思考,來定位自己,來了解自己的內心,就發現其實我一直執著的是一個錯誤的東西,另外我對自己不了解,也不知道做事要等時機,等到因緣和合的時候才能夠成功。這種狀態說明,你一直執著的話,你就會忽視周邊的一些東西,你就光想著那個目標,就閉著眼睛往前沖了。那種狀態就是跟平常心截然不同的一個狀態。後來由于朋友的幫忙,去香港那邊念書,那一年甚至比我高叁的時候還要緊張、還要忙,壓力還要大,但是我內心感覺是比較輕松的,能夠應付自如,而且覺得學習上了道。因爲我不再把學習的結果看成是我的學習的最終目標,也不認爲我在班上就應該取得什麼樣的名次,而是盡量地依從本性,然後把自己的潛能全部發揮出來。結果雖然不是特別好,但是我覺得達到了我的目標,我發揮了我最大的潛能。我覺得首先得有一個曆練,有一個很大的挫折,或者是你有能力借鑒別人的挫折來對自己進行反思,對自己、對外界有一個深刻的認識,知道自己在這個世界中是處于一個什麼樣的地位,知道在這個時刻、這個地點,你能夠做什麼以後,才能夠保持一種平常心。
淨因法師:她的分享很重要,不管做什麼事情,不是不考慮結果,結果還是要考慮的,但是不要擔憂結果,最重要的是關注過程,只要你把過程做好了,好的結果自然隨之而來,這也是平常心是道的重要內容。
營員十二(女):大家好,我聽了這個平常心是道的討論,我覺得我是個反例。我極度糾結于過去,以至于我做完一件事之後,會不停地想它其實應該有幾種結果,而我怎麼每回得到的都是最壞的結果。我特別擔心未來,擔心因爲我的過失會給身邊的人造成失誤。我在2011年上半年經曆了最痛苦的半年,可能是因爲上大學剛兩年,在大二的時候突然發現周圍人的價值觀、人生觀和我不符,我就辭去了我所有的職務,我原來是社長呀等等。我覺得是外界影響了我,我當時把原因歸結于外界。當我辭去了所有的職務、歸于自身的時候,我發現我還是不快樂,于是我就采取一種極端的方式,一度是不想學習,覺得一切都無趣,總是在逃避,回家不去上學。後來我突然發現,可能是自己的原因。我逼著自己每天早上第一個起床,然後先在鏡子前傻笑一分鍾,笑完以後,我一定要按時間安排去吃飯,吃完飯後,我一定要把自己關到圖書館裏,然後每天按時上課,一定要認真聽講。我每天吃什麼幾乎都不變,晚上幾點睡覺也不讓自己改變。還有去跑步,跑步的時候有時候堅持不下來,我就對自己說,人一定要有一個堅持的東西,你不去堅持你就做不到。我覺得當時對我的意志力是最大的考驗,這樣就覺得自己開心了不少。
這兩天來到這裏,本來是想給自己一個最大的淨化,可是沒有想到咱們柏林禅寺的夥食特別好,讓我一下子與自己原來生活習慣不符,導致我感覺自己又快要陷入一種渾濁的狀態。所以,我一方面希望自己能達到平常心,一方面想問一下,我感覺我的平常心是建立在一定的規則之上的,我怎麼能擺脫這種規則,讓它成爲一種自然而然的生活狀態?謝謝!
淨因法師:平常心是道,是一種心態,也是一種…
《十八屆:分組茶會——柏林夜話》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