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为了从现在开始不犯同样的错误;回忆自己成功的经验,肯定自己的能力,是为了更好地做好当下应该做的事。同理,憧憬未来,使当今的努力有方向,有力量。所以,平常心不是让人忘记过去,或不想未来,而是想而不执著,目的是指归当下,这说明平常心的落脚处,当然不会有错。
很多人反思以后,他就被过去的事牵着走了,然后一直停留在过去,无法回到现实生活中来,他的生命便一直停留在过去,他就会抑郁,甚至于跳楼。很多人家里有人去世或者有什么失败,他就一直停留在一种非常伤心的一种情况,这种情况下,很难恢复正常的生活,更不要谈有效率的生活。这种回忆是有害的,与平常心背道而驰。
营员八(女):我在寺里参观的时候,看到一段禅语说,我们没有办法改变自己的真正的人生,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修行让这些福报提前,不好的恶报推后。
净因法师:我想纠正一下。佛教认为,人生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人的命运是可以改变的。一个人未来的命运是由一个人过去善、恶行为所引发的结果——业力(karma)与当下所作所为的整合。过去的所作所为已成历史,无法改变,但当下会做什么,变量很大。对于一个意志力不强的人来说,在过去习惯性思维影响下,又受到周围环境的制约,很难超越,生命的轨迹只能按常规运行,这种人的“命运”很难改变。
然而,一个人一旦受到外界的刺激,又受到有智慧、有经验的人的启发,思维会发生变化,行为也随之而改变,生命的轨迹便会在不断超越自我、超越环境中不知不觉地发生变化。更重要的是,一个人未来命运的好坏,完全取决于他现在努力的程度。从这种意义上来说,对意志坚强的人来说,未来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随时随地都很可能有坚强地、超常规的做法,所以生命的轨迹随时都在改变,谁能掌控你的命运?!福报提前与恶报推后,其实讲的还是取决于你当下的行动。你若能当下一心思善、行善,恶的念头无法生起,结果自然不会太坏,福报提前也不是难事。
营员九(男):大家好,第一次参加这样的禅会,也非常感谢净因法师,这是一个机缘,以前没有接触过这些。今天讨论的这个话题我有感触。
我参加工作时间比较长了,1997年就大学毕业了,我从1999年到这个企业,一直干到现在了。十三年的里面也没想将来怎么样,也没想跟别人比高低,反正踏踏实实给我的指标是多少,我就努力去做,让我做什么我就去做什么,也没太比。今天一想,我发现很多跟我一起参加工作的人走了,离开这行业或者回老家了。所以今天我一反思,我觉得这平常心应该在工作中不攀比,我们心放平,反而我们是受益者。
另外一方面,净因法师刚才讲到我们平常心的时候,我们体会到风和日丽这种感觉,平常也没有这种感觉,今天晚上一说以后我确实感受到了。但是我想问一个问题,我很希望有这种感觉,但是感觉平常心下来以后,没有那么紧张了,心情不那么烦躁了,会不会影响到我的工作?
净因法师:绝对不会,因为平时我们把所有的时间都用于身外之物上。不少人自以为很聪明,其实很傻,傻到不愿为自己的提升花一点时间!比如你的车子用久了,你一定要保养;而我们很少想到,自己工作久了,也需要保养!保养自己不是说你吃点好东西那么简单,真正的保养,是心灵的保养。通过保养,使自己身心健康,你的思维会敏捷,工作效率自然会提高。
现在很多的人,整天疲于应付,长期超负荷工作,烦恼不断。其实,本来应该有更好的成绩,就是因为没有时间保养自己,所以整天糊里糊涂,身不由己地被动工作,效果怎会好呢?通过保养,心灵宁静了,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再去做,比由别人推着身不由己去做,要好得多。我的建议是,把自己照顾好,工作效率就会提高,“磨刀不误砍柴工”嘛!
这位营员的工作经历对我们在座的大学生应有所帮助。我们现在的学生,有一个最大的优点——聪明;有个最大的缺点——太聪明。到了新的工作岗位,好多的学生什么东西都计较,比较未来会怎么样,老板对我好不好,别人对我怎么样,不能吃一点亏。这都不是平常心。“平常心”要求我们在新的工作岗位上不跟别人比,不去计较未来怎么样,踏踏实实地把手中的事做好,成功只是时间问题。这是这位营员给我们的启示。
营员十(女):净因法师和各位禅友,大家好!我来自中原油田。我举一个不是平常心的例子。我们家有个小男孩生病,早上起来就发现他发烧了。以前我通常的做法就是,一旦发现孩子发烧了,就回忆是不是昨天蹬被子了等等,然后就一个劲地埋怨自己,接下来就想到他没法上幼儿园了,然后不停地重复地担心哪、忧虑啊,要不要跟领导请假看护啊等等,为这一个事情就被境缘牵着走。
现在听了净因法师讲的平常心是道,我考虑了一下,如果再有同样的事情,我会冷静地想一想:如果再发现他感冒了,我就会想到他第一是发烧了,这是前一刻;后一刻,我就会根据他的病情,如果不严重,还上幼儿园;如果厉害的话,下一刻再想着去医院找大夫看;然后再紧接着再下一刻、下一刻……,就不必要反复地后悔呀,担心呀,将来呀……
净因法师:这位营员的心得很有启发性。事件发生了,想得太多,反而会搞得心烦意乱。解决的方案:做必须做的,做能做的。
营员十一(女):我先自我介绍一下,我从香港城市大学毕业,学经济的,江西人。
说到平常心是道,我觉得这是一种心态,我自己到目前为止,也没有什么心得。我觉得这句话虽然很平常,但是涉及到方方面面,要真正理解的话,可能需要对佛法的一些很关键很精深的东西要有一定的理解,才能够真正悟得通。用我自身的经历来说一下,我是一个特别执著的人。我觉得这种心态不是光嘴巴上说一下子就能够解决问题的,假设意识上你确实是理解,但是要放到行动上去还是有很长的距离。拿我自己说吧,这方面的书也看过很多,但是在实际上,我是一个很执著的人,我认定一个目标就百分之百地要把它做好,所以这种心态就会把自己搞得压力特别大。高考前的第一个晚上,我记得我只睡了三小时。那个时候对这个考试结果很执著,考之前就不想着做了多少,其实能够考好,但是总是想万一失败怎么办,其实这种机率可能是千分之一,可是我还是忧虑到失去自我的程度。我花了几年的时间才慢慢地克服了这个毛病,但是这种克服是付出了惨痛的代价,进行了很长时间的反思。
我大学毕业后,在家里呆了一年,没有去工作,也没有去继续学习,而是留在家里看书,申请国外的一个PHD,但是到最后是必然的失败,因为缘分还没有到。后来我花了半年的时间来思考,来定位自己,来了解自己的内心,就发现其实我一直执著的是一个错误的东西,另外我对自己不了解,也不知道做事要等时机,等到因缘和合的时候才能够成功。这种状态说明,你一直执著的话,你就会忽视周边的一些东西,你就光想着那个目标,就闭着眼睛往前冲了。那种状态就是跟平常心截然不同的一个状态。后来由于朋友的帮忙,去香港那边念书,那一年甚至比我高三的时候还要紧张、还要忙,压力还要大,但是我内心感觉是比较轻松的,能够应付自如,而且觉得学习上了道。因为我不再把学习的结果看成是我的学习的最终目标,也不认为我在班上就应该取得什么样的名次,而是尽量地依从本性,然后把自己的潜能全部发挥出来。结果虽然不是特别好,但是我觉得达到了我的目标,我发挥了我最大的潜能。我觉得首先得有一个历练,有一个很大的挫折,或者是你有能力借鉴别人的挫折来对自己进行反思,对自己、对外界有一个深刻的认识,知道自己在这个世界中是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地位,知道在这个时刻、这个地点,你能够做什么以后,才能够保持一种平常心。
净因法师:她的分享很重要,不管做什么事情,不是不考虑结果,结果还是要考虑的,但是不要担忧结果,最重要的是关注过程,只要你把过程做好了,好的结果自然随之而来,这也是平常心是道的重要内容。
营员十二(女):大家好,我听了这个平常心是道的讨论,我觉得我是个反例。我极度纠结于过去,以至于我做完一件事之后,会不停地想它其实应该有几种结果,而我怎么每回得到的都是最坏的结果。我特别担心未来,担心因为我的过失会给身边的人造成失误。我在2011年上半年经历了最痛苦的半年,可能是因为上大学刚两年,在大二的时候突然发现周围人的价值观、人生观和我不符,我就辞去了我所有的职务,我原来是社长呀等等。我觉得是外界影响了我,我当时把原因归结于外界。当我辞去了所有的职务、归于自身的时候,我发现我还是不快乐,于是我就采取一种极端的方式,一度是不想学习,觉得一切都无趣,总是在逃避,回家不去上学。后来我突然发现,可能是自己的原因。我逼着自己每天早上第一个起床,然后先在镜子前傻笑一分钟,笑完以后,我一定要按时间安排去吃饭,吃完饭后,我一定要把自己关到图书馆里,然后每天按时上课,一定要认真听讲。我每天吃什么几乎都不变,晚上几点睡觉也不让自己改变。还有去跑步,跑步的时候有时候坚持不下来,我就对自己说,人一定要有一个坚持的东西,你不去坚持你就做不到。我觉得当时对我的意志力是最大的考验,这样就觉得自己开心了不少。
这两天来到这里,本来是想给自己一个最大的净化,可是没有想到咱们柏林禅寺的伙食特别好,让我一下子与自己原来生活习惯不符,导致我感觉自己又快要陷入一种浑浊的状态。所以,我一方面希望自己能达到平常心,一方面想问一下,我感觉我的平常心是建立在一定的规则之上的,我怎么能摆脱这种规则,让它成为一种自然而然的生活状态?谢谢!
净因法师:平常心是道,是一种心态,也是一种…
《十八届:分组茶会——柏林夜话》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