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十八屆:生命存在與生命證明(聖凱法師)▪P2

  ..續本文上一頁的意義,從哲學上講就是存在論跟認識論的問題,這個“是”就是存在,“是什麼”就是認識。第二層意義就是意味著什麼,因爲所有的存在都蘊含著它的價值意義,這就是價值論。你說一個桌子,當我們說它是桌子的時候,它是用來幹什麼的,這就是價值論。第叁個它應當成爲什麼,這裏面又回到實踐論的問題。所以,所有的哲學問題都是四大問題,就是存在論、認識論、價值論、實踐論。

  成己和成物的過程裏面,這叁層意義,它同樣是我們生命存在裏面都要去顯示的。我們從這叁層意義裏面講,叁法印——諸法無我,諸行無常,涅槃寂靜,就要說明這個問題。這是我最近的一個體悟,我上個月在美國講課的時候,最後一天,他們就要求我說送給大家叁句話,突然站在那個大殿前面想起來,怎麼從叁法印開通這叁點人生:

  “是什麼”,其實就是宇宙有爲的存在裏面它都是無常的,都是無常變化的。所有的小孩都會變成老人,所有的老人都曾經是小孩,這就是諸行無常。所以你看你們來到廟裏還好,這個女學生、女居士、女菩薩,最麻煩的就是那幾根頭發。這個麻煩不單是代表你們整天要變個發型的問題,而是我觀察過你們在一個小時裏面幾根頭發拉了很多次,多浪費時間啊!像我們這樣的發型多酷啊!(衆笑)其實你爲什麼要拉那幾根頭發呢?“我變一變好看啦”,那好看是什麼呢?因爲人生裏面有“常”的追求,常住不變的追求。我常講一個比喻,談戀愛的時候,當兩個人有愛情的時候,結婚時,男方送女方一個鑽石戒指啦,鑽石戒指那就是你的夢想,什麼樣的夢想?叫做“忠貞不渝,海枯石爛”之類的。但是,結婚的那個當下,禮堂裏面布置滿的是氣球,還有最重要的,婚車前面紮的也是氣球。你知道什麼是氣球嗎?隨時會爆炸,所以婚禮還沒開始,已經開始爆炸了。所以什麼是你的現實生活呢?就是隨時會爆炸的氣球。什麼是你的夢想呢?鑽石。但是,往往是氣球的力量比較大,因爲鑽石隨時可能會被扔掉,這就是諸行無常。但是,諸行無常並不是讓我們去消極,因爲這個緣是隨時變化的,隨時會消失,所以反過來講,我們要惜緣。你不珍惜它,你不知道下一個刹那是什麼,所以要惜緣。

  第二、意味著什麼,意味著什麼就是諸法無我。我們總是覺得任何法裏面一定有它確定的意義、可以主宰的意義。其實任何事物它的意義都是在變化的,可是我們人類賦予它的意義。比如這個叫水杯,因爲要喝水;如果用來喝酒呢,叫做酒杯;很不小心,如果剛才我內急了,叫尿壺,它隨時會變化的,就是個容器而已嘛!假如我就是說這就是個尿杯,很多人就開始跟我吵了,說你錯了,它是水杯、茶杯,不是尿杯,這就是人類在意義賦予過程裏面一個固定不變的執著。所以佛法說諸法無我。那麼正是因爲諸法無我,所以要包容。什麼是包容的人生?諸法無我。因爲事物的存在皆是依賴于他者,只有包容“他”,才能實現事物真正的意義。

  第叁個,就是應當成爲什麼,就是叁法印中的涅槃寂靜。所有的繁華都會歸于平淡,所有的喧鬧都會回到甯靜。所有生命的生滅都應該回到哪裏呢?——不生不滅。那麼什麼是法的不生不滅呢?從出世間法上說,就是涅槃。那麼從世間法裏面,什麼東西才是最永恒的?告訴大家,給別人的才是你的!自己的都不算。比如我有好茶,我最大的嗜好是喝茶,如果我的茶有人說好喝,我說行,給你吧。我的學生到我房間也是這樣的,我書架上很多書,我是分開的,一些書是我用的,一些是可以送給學生的,只要喜歡,我都送,送完了,我說:“我的就是你們的”。當然下一句比較可怕,“你們的就是我的。”(衆笑)那有什麼呢?其實在人生的曆程裏面,只有把自己的跟別人分享才真正屬于你的。不是你擁有的就是你的,因爲你是無常的。一盞燈一定會滅,只有把自己的燈去點亮別人的燈,燈燈相續才不會滅;一滴水很快會幹,只有把它放到大海裏,這一滴水才永遠不會幹。所以把你個體的生命融入于大衆、融入于國家、奉獻于這個無上的教法,才是一個真正不生不滅的人生。

  在這個過程裏面,我們實際上在追尋什麼呢?追尋我們生命的意義。那麼生命的意義最終在心理上面體現出來是什麼呢?第一個是理想,第二個就是使命。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理想?我覺得今天中國社會最大的問題,也不是說什麼毒奶粉啦、叁聚氰胺啦這些雜七雜八的東西,今天中國社會最大的問題就是今天中國人普遍都沒有理想。大家讀書是爲什麼?爲了找一個好工作;爲什麼找一個好工作?找個好人呗;爲什麼找個好人呢?我就能夠活著呗;最後,你爲什麼要活著?這就是理想啊。我每年都會送學生一本書,有時候很多沒有選這個課知道所謂內幕消息的,說哪一天老師要送書,就都來了。(全場大笑)去年,我送給同學們白岩松那本書叫《你幸福了嗎》。我覺得從一個年輕人來講,理想的追尋、幸福的追尋,是今天所有年輕人都應該需要的。如果說一個人沒有理想,其實這就是孟子說的,“人之所以異于禽獸者幾希”。所以人應當期望自己成爲什麼!想都不敢想,這人能夠算人嗎?所以,理想從意義來講,它在心理上是必須的。

  第二個就是使命,人應當承擔什麼?就是說一個中國人要承擔今天的中國。無論是今天的社會、國家、世界,都是我們要承擔的對象。從佛法上講這是共業,所以每個信徒都要承擔今天佛教的好與不好。講個最簡單的道理,我一去新加坡就覺得自己比較神聖,這就是我爲什麼願意去新加坡的原因。我拿新加坡工作簽證自由往來。爲什麼呢?一到新加坡,信徒們一看到我,無論認識不認識都合掌說:“師父好。”原來你覺得當和尚可以吊兒浪當,被一合掌、一叫就覺得自己神聖了,就馬上就開始假惺惺地像模像樣。可是我要是在首都機場被別人用一種懷疑的眼光看著我,看著看著,我就開始吊兒浪當,反正就這樣!(衆笑)所以什麼是你應該承擔的?這就是我們要承擔的!所以在這裏我勸所有營員,當你們步入社會,一定要想到自己此生的曆程裏面,曾經在一個廟裏面,曾經聽一個和尚講到一定要對佛教好,一定不能罵佛教,一定不能罵和尚!

  最後一個就是境界,境界就是悟,悟的“返身性”,滲入于個體精神的升華過程,這升華的過程就是解決生命的問題。

  叁、生命的根本問題

  生命的根本問題就是兩個字:生、死。大家會說這是問題嗎?是問題。禅宗常講“生從何處來,死往何處去?”你說,人死了就死了呗,不是的。我見過無數的死人,我平均一年見兩個以上。有時候看死人是很不舒服的,但是身爲和尚,就不得不見死人,見死人也是和尚的工作之一。你以爲和尚那麼好當嗎?你們說人死了趕快躲遠一點,我們是人死了還要往前。

  我們學校物理系有個老教授姓範,這個老教授是我讀碩士時代,因爲打羽毛球,腿摔了一下,然後我們同學帶我去找他針灸,他雖然是物理系教授,但是針灸很好,中醫也很好,就這麼一次機緣。過了6年後,他死了。那天,我在上課,上完課坐出租車回家,我同學說範老師死了,我說:死了就死了呗!他說:你過來看看。我說不看,後來一想人都要死了,還是去看看吧!善心一念,出租車就拐到省中醫院。他們爲什麼找我呢?因爲這個教授在病床上躺了一天,所有生命機能都沒有了,就剩下腦電波,說白了就是不肯死。我湊到他面前說:範老師啊,我是聖凱。不知道他聽不聽得到,我叨叨了十分鍾,結果他真的死了。(衆笑)他死了以後,他的家屬就提出來說願意把他住的房子租給我。因爲他的房子就在學校對面,離學校很近,我租的房子太遠了。我說好啊,謝謝你們啊!我住進去的時候,我導師反對,說剛死去人的房子能住嗎?我說沒關系,是我把他送走的,如果他再來,我繼續把他送走就是了。(全場鼓掌大笑)其實,我心裏還是很害怕的,我第一天住進去的時候躺在床上,眼睛睜得老大,耳朵伸得特別長,看他有沒有回來,結果發現他真的沒有回來,所以我就一直住在這個房子裏。

  所以說,死亡不是那麼容易的。所以我覺得今天的中國社會裏面有很多東西都是缺失的,比如說死亡的教育、臨終的教育。我們在新加坡還曾經推動了一個運動——安甯療複,就是對這些重病患者如何進行教育。有一些癌症晚期病人很痛苦,你不去支持他,他們生命質量就非常低劣了。因爲生命質量不僅包括活著時候的質量,也包括死亡的質量。中國人傳統講要“善終”,這就是死亡的質量。所以,生死的問題是個大問題。

  佛教的根本任務是“了生死”。什麼是了生死呢?我覺得應該有兩點:一是了徹,就是你要明白這個生死。很多時候我們不明白,不明白所以痛苦。所謂這個“了”,不是說不死就能不生嗎?不是,首先要明白這個生死。生死是當下,每個當下都是一個生死,在這個生死裏面有它的痛苦。生死的存在是自他依存的結構,依這個結構從而産生——無明,即是結構性煩惱。師生、朋友、夫妻都是自他依存的存在,所以都有結構性煩惱。爲什麼夫妻會吵架?不是因爲你們性格不好、有背景差異,矛盾最本質原因就是你們因爲兩個是夫妻。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明白,如果你明白了一定不會再吵架了。

  第二個是了結,了結是個什麼過程呢?超越這個生死。所以,佛教的超越是一個自我超越的過程。這個自我超越過程在哪裏呢?就在生命的存在裏面。什麼是生命存在的一個呈現呢?——苦。

  四、苦——生命存在的不完美呈現

  苦是生死現象最本質的一個體現,每個生死現象都是苦,每個當下都是一樣,存在即是痛苦,任何存在的呈現都是一個痛苦的呈現。因爲,我們對這個存在的自他依存的結構這個本質,我們沒辦法明白。所以,你說我這個工作累啊,談戀愛辛苦啊,結婚吵架啊。爲什麼在這所有生命現象裏面,都伴隨著無數的眼淚和汗水?爲什麼在生命現象…

《十八屆:生命存在與生命證明(聖凱法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