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存在与生命证明
圣凯法师
(2011年7月20日下午于文殊阁)
明勇法师:各位营员下午好,今天下午开始夏令营的第一堂讲课,我们请圣凯法师为我们做第一堂演讲。
圣凯法师,南京大学哲学博士,他的哲学论文曾获得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奖。同学们可能有的知道这个奖项,教育部发的奖金是非常高的。(众笑)他还是清华大学博士后,南京大学哲学系副教授,北京市佛教文化研究所副所长。圣凯法师常年在国内外游学、讲座。
下面我们就以热烈地掌声欢迎圣凯法师。
圣凯法师:诸位法师,诸位营员,大家下午好。刚才明勇法师一说奖励了很多钱,好像我成为暴发户了。对一个学生来说,这可能是一个人读书时代获得的一个最高奖,一不小心拿到的,绝不是有意的。
我跟夏令营比较有缘,我曾经在1997年、1998年都来夏令营讲过课,从此以后就玩失踪了。失踪也不是我自愿的,因为我从2000年开始就到新加坡弘法,一直在新加坡待了11年,最近刚从新加坡回来。因为新加坡那个时间跟夏令营时间总是冲突,唯一有一年不冲突是2008年,明海法师给我打电话让我来,我说好啊,满心欢喜也很期待地答应了他,结果后来他跟我很失望地说:夏令营不办了,把我的希望变成了失望。今年,我在中国佛协开会的时候,遇到了明杰法师,明杰法师说夏令营请你讲课好不好,我说好啊,今年确实是众缘和合,我比较早从新加坡回国,所以这次有因缘和大家结一个法缘。
今天下午和大家交流的题目很奇怪——生命存在与生命证明。2009年10月,我获得学校的奖教金,作为教师代表上台讲话。上台那一刹那,我突然想了一个问题:就是作为一个老师,获得奖教金有什么意义?这个问题就很大了,大在哪里呢?比如说你们在学校里面读书拿奖学金吧,你们说说拿奖学金对你们有什么意义?学生拿到奖学金后,就请大家吃饭,拿多少吃多少,吃完为止,那你说拿来干什么?我相信这不单是一个心理问题,也是一个哲学问题。那时候我就想作为一个教师来讲,为什么还需要奖教金?这里面最主要的意义就是生命的证明,它有一个证明的意义。
一、人生的三大问题
从人生来讲,一个人的一生有三大问题:
第一个是生存。生存问题说明的是人怎么活下去,所以以前我们说要建设小康社会,解决温饱问题,这些都是生存问题。
第二个是生活。当你活下来,你就希望过得好一点点。我最近有个毛病,什么毛病呢?就是一进房间,就想哪里有矿泉水?因为我要泡茶啊。这就是生活,人希望过得好一点。从大一点来讲,这就是一个现代化、全球化的问题,所以现代化、全球化解决的是一个人的生活问题。
最后是人的生命问题。就是当你生存下来,当你生活得不错了,为什么有人还会去自杀,为什么有人仍然不快乐,为什么有人仍然不幸福?那就剩下这个问题没有解决掉,这就是生命。你看,无数的高官、无数的明星都在这里出了问题。所以,生命问题无非就是人生的意义、生死的问题,这就是历代哲人智者思考的根本问题,并提供给后人大量的生命体验报告,我们可以从佛陀的教法及宗教典籍中,能够得到引领,受到启发,从而令我们面对和解决生命问题。
从一个人来讲,人生的历程有三大阶段:
第一个就是成长。就像在座的诸位,我相信,百分之九十的人都处在成长阶段——完成学习、教育阶段,培养生命观,具备工作、沟通等能力。
第二个阶段是成功。你慢慢进入社会,就需要追求一个成功的阶段。
最后一个阶段是要成熟。有些人成长了,有些人成功了,但是最后没有成熟,这个人生也是不圆满的。
所以,什么是圆满的人生呢?我们前面看到三大问题解决了——生存、生活、生命解决了,三个历程也经历了。每个历程里面都有它的主题:
在人生的成长阶段,有三件事情要做:
第一、学有度。一是有方法,二是要适度。所有的学生进高校的时候,都经历三个阶段:第一年进来趾高气扬,看别人都瞧不起;到了第二年哀声叹气,书不好读啦,论文不好写了,压力慢慢来了;到了第三年,垂头丧气,就是彻底向命运低头,因为毕业困难、就业压力。这里面就有学习的问题,所以说学习应该有自己的方法。第二个在学习过程里面怎么掌握这个度的问题,这就是“学有度”。
第二、思无界。思考应该是没有界限的。我问大家鬼在哪里,有鬼没鬼呀?你们不敢讲吧,很多人都没见过鬼,可是很多人都怕鬼。该研究一下嘛,这鬼到底在不在嘛!天在哪里?很多人仰头说在天上,我小时候跟你们一样的想。所以当我有机会坐飞机的时候,我跟他们讲说一定要坐窗户边上,我花了两年时间干一件事情,在云端寻找神仙。因为我们从小就训练了一种思维,天在头上,地在脚底下,没有去想这种习以为常的思维是不是我们人类的错误。我们没见到鬼,就说没有鬼;没见到佛菩萨,就说这个世界上没有佛也没有菩萨。是不是我们的思维有时候该想的不想,有时候不该想的都想了?
下一个问题“行有疆”。当你做事的时候、当你说话的时候,应该有界限。在成长里面要敢去想,但是在行动、在语言、在做事、在做人要知道界限,所以这就是制度。不是说我的青春我作主,我们就可以随意地挥霍我们的青春;也不是说我们的生活就可以自己做主,你的生活如果都是随自意所转,想干嘛就干嘛,这都不对,因为你没落实“行有疆”。
第二个主题就是成功,如果你想成功,也应该有三大要素。
第一、你需要有才能。无论是你的智商还是你的情商,乃至于你的危机管理能力,都是才能。很多人智商很高,可是情商很低,那这个也不叫才能,所以自命不凡的人其实是有缺陷的,因为他的才能不够。所以一个人的成功要素里面,才能是很综合的。
第二、德行。很多人说这个人很努力,各方面看起来也不错,可是他的人生无论干什么都失败。这时候要反省,反省什么呢?是不是缺失德行。什么是一个人的德行呢?就是你的支持系统,支持系统就是无论你想干什么的时候都有人帮你。因为人不足够强大,不是你想干什么都能成就,这不可能,所有的成就都是别人帮助的结果。比如办夏令营需要有人来讲课,需要你们来,也需要护法,也需要佛菩萨,众缘和合才可以,这就是德行。所以说德行是人成长过程、成功过程的一个要素。有人问我,什么是修行有进步的标准?我说这是个好问题。很多护法居士学佛学了十几年,怎么判断自己修行有进步呢?有三条标准:第一、你是不是比以前快乐了,因为佛陀成佛是两种具足,智慧具足、福德具足。智慧成就,就是你要比以前快乐,因为智慧没有烦恼,所以你会比以前快乐;第二、你的胸怀会比以前宽广,这就是你修行有成就;第三、顺缘具足,这个顺缘具足就是你的德行,你想干什么的时候别人都帮你,这个叫顺缘具足。
再一个是胸怀。胸怀,目标,其实是一个人想成为什么?你的所缘对象是什么?如果你整天想着你同寝室的同学、这个家伙真坏,整天想着他的坏,他就是坏的;如果在座的诸位整天想伟大的祖国怎么发展,大家都会有很好的发展前景。若读书的时候只是想着毕业,你的读书生涯很痛苦,如果你把读书生涯、自己的整个生活跟神圣的使命联系在一起,你就发现这个生命不一样。这就是你的所缘对象,因为你整天念兹在兹的东西,所以目标很重要。
第三个就是成熟。什么时候说明你成熟了呢?
第一、当你学会了退让。自然界的规律花开了就要谢,稻子熟了头就要蔫,人老了腰就弯,这就是退让。你懂得退让说明你成熟,不是说一直往前,人生的成熟要学会退让。
第二、有韧力。就是意志力,一个成熟的人生是一个坚韧不拔的人生,无论遭受怎么样的打击,无论生活有多大的困扰和困难,你都能够坚持,因为看到自己生命的希望,这就是韧力。
第三、若愚。老子说“大智若愚”,这个“愚”是出离于世间小聪明,得失心淡化的显现,是心与大道相应,也与本届夏令营主题“平常心是道”相应。
二、生命存在的哲学问题
生命的存在,其中一个哲学问题是什么呢?
不论儒家还是佛教,都同样说明一个生命存在的问题,就是成己、成物。《中庸》里面讲:“诚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成己,仁也;成物,知也。性之德也,合外内之道也”。当宇宙万物处于自然的状态、本然的状态,这就是“天之天”的状态;可是当你进入一个社会化的过程,比如说一个话筒,话筒无非就是一块钢铁,然后加上某些工具,可是它本然的状态是钢铁,慢慢人把它做成跟人有关系的,这就是“人之天”。可是从修道来讲,你要回到哪里呢?回到人之为人,所以中国的哲学讲“天人合一”。
什么是成己呢?就是从天之天转化为人之天,这就抛弃了人的本然存在状态,所以人就转为一个社会化的存在。什么是人的自然状态呢?其实你看人穿衣服从原始时代,人逐渐地就进入到一个社会化存在的过程,每个社会确实都体现了这个过程。儒家讲“仁”,什么是“仁”?即克己复礼,就是要是其所不是。天之天是所是,是它本来的状态;可是克己复礼,就要人把这个本然的东西转化出来,转化为人之天。
成物也是一样,这个转化是什么呢?就是宇宙万物从原来和人没有关系你要转化为跟人有关系。就是从这种无涉的存在形态转化为跟人相涉的存在形态。讲最简单的,你看佛像,不就是砖头、石头、木头、铁的、铜的,这就是天之天;然后你把它雕雕,雕完放在那里,还不是叫佛像,可以叫它艺术品,可是你请某位法师开过光,这就叫佛像了。如果你见了佛像,你就要合掌顶礼。从石头、砖头怎么变成佛像的?这就是成物的过程。
在成己和成物里面,有三层意义:
第一个,它要说明是什么,就是认知和理解…
《十八届:生命存在与生命证明(圣凯法师)》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