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十八届:生命存在与生命证明(圣凯法师)▪P2

  ..续本文上一页的意义,从哲学上讲就是存在论跟认识论的问题,这个“是”就是存在,“是什么”就是认识。第二层意义就是意味着什么,因为所有的存在都蕴含着它的价值意义,这就是价值论。你说一个桌子,当我们说它是桌子的时候,它是用来干什么的,这就是价值论。第三个它应当成为什么,这里面又回到实践论的问题。所以,所有的哲学问题都是四大问题,就是存在论、认识论、价值论、实践论。

  成己和成物的过程里面,这三层意义,它同样是我们生命存在里面都要去显示的。我们从这三层意义里面讲,三法印——诸法无我,诸行无常,涅槃寂静,就要说明这个问题。这是我最近的一个体悟,我上个月在美国讲课的时候,最后一天,他们就要求我说送给大家三句话,突然站在那个大殿前面想起来,怎么从三法印开通这三点人生:

  “是什么”,其实就是宇宙有为的存在里面它都是无常的,都是无常变化的。所有的小孩都会变成老人,所有的老人都曾经是小孩,这就是诸行无常。所以你看你们来到庙里还好,这个女学生、女居士、女菩萨,最麻烦的就是那几根头发。这个麻烦不单是代表你们整天要变个发型的问题,而是我观察过你们在一个小时里面几根头发拉了很多次,多浪费时间啊!像我们这样的发型多酷啊!(众笑)其实你为什么要拉那几根头发呢?“我变一变好看啦”,那好看是什么呢?因为人生里面有“常”的追求,常住不变的追求。我常讲一个比喻,谈恋爱的时候,当两个人有爱情的时候,结婚时,男方送女方一个钻石戒指啦,钻石戒指那就是你的梦想,什么样的梦想?叫做“忠贞不渝,海枯石烂”之类的。但是,结婚的那个当下,礼堂里面布置满的是气球,还有最重要的,婚车前面扎的也是气球。你知道什么是气球吗?随时会爆炸,所以婚礼还没开始,已经开始爆炸了。所以什么是你的现实生活呢?就是随时会爆炸的气球。什么是你的梦想呢?钻石。但是,往往是气球的力量比较大,因为钻石随时可能会被扔掉,这就是诸行无常。但是,诸行无常并不是让我们去消极,因为这个缘是随时变化的,随时会消失,所以反过来讲,我们要惜缘。你不珍惜它,你不知道下一个刹那是什么,所以要惜缘。

  第二、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什么就是诸法无我。我们总是觉得任何法里面一定有它确定的意义、可以主宰的意义。其实任何事物它的意义都是在变化的,可是我们人类赋予它的意义。比如这个叫水杯,因为要喝水;如果用来喝酒呢,叫做酒杯;很不小心,如果刚才我内急了,叫尿壶,它随时会变化的,就是个容器而已嘛!假如我就是说这就是个尿杯,很多人就开始跟我吵了,说你错了,它是水杯、茶杯,不是尿杯,这就是人类在意义赋予过程里面一个固定不变的执着。所以佛法说诸法无我。那么正是因为诸法无我,所以要包容。什么是包容的人生?诸法无我。因为事物的存在皆是依赖于他者,只有包容“他”,才能实现事物真正的意义。

  第三个,就是应当成为什么,就是三法印中的涅槃寂静。所有的繁华都会归于平淡,所有的喧闹都会回到宁静。所有生命的生灭都应该回到哪里呢?——不生不灭。那么什么是法的不生不灭呢?从出世间法上说,就是涅槃。那么从世间法里面,什么东西才是最永恒的?告诉大家,给别人的才是你的!自己的都不算。比如我有好茶,我最大的嗜好是喝茶,如果我的茶有人说好喝,我说行,给你吧。我的学生到我房间也是这样的,我书架上很多书,我是分开的,一些书是我用的,一些是可以送给学生的,只要喜欢,我都送,送完了,我说:“我的就是你们的”。当然下一句比较可怕,“你们的就是我的。”(众笑)那有什么呢?其实在人生的历程里面,只有把自己的跟别人分享才真正属于你的。不是你拥有的就是你的,因为你是无常的。一盏灯一定会灭,只有把自己的灯去点亮别人的灯,灯灯相续才不会灭;一滴水很快会干,只有把它放到大海里,这一滴水才永远不会干。所以把你个体的生命融入于大众、融入于国家、奉献于这个无上的教法,才是一个真正不生不灭的人生。

  在这个过程里面,我们实际上在追寻什么呢?追寻我们生命的意义。那么生命的意义最终在心理上面体现出来是什么呢?第一个是理想,第二个就是使命。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理想?我觉得今天中国社会最大的问题,也不是说什么毒奶粉啦、三聚氰胺啦这些杂七杂八的东西,今天中国社会最大的问题就是今天中国人普遍都没有理想。大家读书是为什么?为了找一个好工作;为什么找一个好工作?找个好人呗;为什么找个好人呢?我就能够活着呗;最后,你为什么要活着?这就是理想啊。我每年都会送学生一本书,有时候很多没有选这个课知道所谓内幕消息的,说哪一天老师要送书,就都来了。(全场大笑)去年,我送给同学们白岩松那本书叫《你幸福了吗》。我觉得从一个年轻人来讲,理想的追寻、幸福的追寻,是今天所有年轻人都应该需要的。如果说一个人没有理想,其实这就是孟子说的,“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所以人应当期望自己成为什么!想都不敢想,这人能够算人吗?所以,理想从意义来讲,它在心理上是必须的。

  第二个就是使命,人应当承担什么?就是说一个中国人要承担今天的中国。无论是今天的社会、国家、世界,都是我们要承担的对象。从佛法上讲这是共业,所以每个信徒都要承担今天佛教的好与不好。讲个最简单的道理,我一去新加坡就觉得自己比较神圣,这就是我为什么愿意去新加坡的原因。我拿新加坡工作签证自由往来。为什么呢?一到新加坡,信徒们一看到我,无论认识不认识都合掌说:“师父好。”原来你觉得当和尚可以吊儿浪当,被一合掌、一叫就觉得自己神圣了,就马上就开始假惺惺地像模像样。可是我要是在首都机场被别人用一种怀疑的眼光看着我,看着看着,我就开始吊儿浪当,反正就这样!(众笑)所以什么是你应该承担的?这就是我们要承担的!所以在这里我劝所有营员,当你们步入社会,一定要想到自己此生的历程里面,曾经在一个庙里面,曾经听一个和尚讲到一定要对佛教好,一定不能骂佛教,一定不能骂和尚!

  最后一个就是境界,境界就是悟,悟的“返身性”,渗入于个体精神的升华过程,这升华的过程就是解决生命的问题。

  三、生命的根本问题

  生命的根本问题就是两个字:生、死。大家会说这是问题吗?是问题。禅宗常讲“生从何处来,死往何处去?”你说,人死了就死了呗,不是的。我见过无数的死人,我平均一年见两个以上。有时候看死人是很不舒服的,但是身为和尚,就不得不见死人,见死人也是和尚的工作之一。你以为和尚那么好当吗?你们说人死了赶快躲远一点,我们是人死了还要往前。

  我们学校物理系有个老教授姓范,这个老教授是我读硕士时代,因为打羽毛球,腿摔了一下,然后我们同学带我去找他针灸,他虽然是物理系教授,但是针灸很好,中医也很好,就这么一次机缘。过了6年后,他死了。那天,我在上课,上完课坐出租车回家,我同学说范老师死了,我说:死了就死了呗!他说:你过来看看。我说不看,后来一想人都要死了,还是去看看吧!善心一念,出租车就拐到省中医院。他们为什么找我呢?因为这个教授在病床上躺了一天,所有生命机能都没有了,就剩下脑电波,说白了就是不肯死。我凑到他面前说:范老师啊,我是圣凯。不知道他听不听得到,我叨叨了十分钟,结果他真的死了。(众笑)他死了以后,他的家属就提出来说愿意把他住的房子租给我。因为他的房子就在学校对面,离学校很近,我租的房子太远了。我说好啊,谢谢你们啊!我住进去的时候,我导师反对,说刚死去人的房子能住吗?我说没关系,是我把他送走的,如果他再来,我继续把他送走就是了。(全场鼓掌大笑)其实,我心里还是很害怕的,我第一天住进去的时候躺在床上,眼睛睁得老大,耳朵伸得特别长,看他有没有回来,结果发现他真的没有回来,所以我就一直住在这个房子里。

  所以说,死亡不是那么容易的。所以我觉得今天的中国社会里面有很多东西都是缺失的,比如说死亡的教育、临终的教育。我们在新加坡还曾经推动了一个运动——安宁疗复,就是对这些重病患者如何进行教育。有一些癌症晚期病人很痛苦,你不去支持他,他们生命质量就非常低劣了。因为生命质量不仅包括活着时候的质量,也包括死亡的质量。中国人传统讲要“善终”,这就是死亡的质量。所以,生死的问题是个大问题。

  佛教的根本任务是“了生死”。什么是了生死呢?我觉得应该有两点:一是了彻,就是你要明白这个生死。很多时候我们不明白,不明白所以痛苦。所谓这个“了”,不是说不死就能不生吗?不是,首先要明白这个生死。生死是当下,每个当下都是一个生死,在这个生死里面有它的痛苦。生死的存在是自他依存的结构,依这个结构从而产生——无明,即是结构性烦恼。师生、朋友、夫妻都是自他依存的存在,所以都有结构性烦恼。为什么夫妻会吵架?不是因为你们性格不好、有背景差异,矛盾最本质原因就是你们因为两个是夫妻。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明白,如果你明白了一定不会再吵架了。

  第二个是了结,了结是个什么过程呢?超越这个生死。所以,佛教的超越是一个自我超越的过程。这个自我超越过程在哪里呢?就在生命的存在里面。什么是生命存在的一个呈现呢?——苦。

  四、苦——生命存在的不完美呈现

  苦是生死现象最本质的一个体现,每个生死现象都是苦,每个当下都是一样,存在即是痛苦,任何存在的呈现都是一个痛苦的呈现。因为,我们对这个存在的自他依存的结构这个本质,我们没办法明白。所以,你说我这个工作累啊,谈恋爱辛苦啊,结婚吵架啊。为什么在这所有生命现象里面,都伴随着无数的眼泪和汗水?为什么在生命现象…

《十八届:生命存在与生命证明(圣凯法师)》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