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十八屆:《叁寶歌》的意義(明證法師)▪P2

  ..續本文上一頁玩遊戲不管這個,因爲沒有看到大火,沒有感覺到可怕。

  衆生就是這樣,生活在非常可怕、就要死了的環境之下,但還樂在其中,我們都是這樣的。誰都知道,不久就死了,是不是?一生的時間太短暫了,按說我們一般人都活不到100歲,就算活到100歲,也只是短短的一刹那而已,一晃就過去了,誰都知道。但是,大家每天都還在樂呵呵地生活,都不願意愁眉苦臉,除非碰到巨大的災難樂不起來了。就像遇到地震,被壓到廢墟下邊了,腿也折了,呼救聲地面也聽不見,那時候叫你樂,也樂不起來了。一般情況下,大家都很會苦中作樂。

  後來大富長者想了一個辦法,就哄這些小孩子說,“汝等所可玩好、稀有難得,汝若不取,後必憂悔。如此種種羊車、鹿車、牛車,今在門外,可以遊戲。汝等于此火宅宜速出來,隨汝所欲,皆當與汝。”孩子們聽說門外有珍玩之物,馬上“競共馳走,爭出火宅”(見《法華經卷二

  譬喻品》)。

  還有一個比喻叫黃葉止啼,拿一片樹上掉下來的黃葉跟哭鬧不止的小孩子說,這是金子,小孩子也不懂,認爲金子很好,既然是金子就把它收藏起來,有好玩的,就不再哭了,叫黃葉止啼。因爲引導衆生不能拔苗助長,拔苗助長就把苗拔死了,所以佛法有很多方便善巧。要一點一點來引導,慢慢地進行。

  比如叁淨肉的問題,有人說佛沒有說過叁淨肉,《楞伽經》等都說不可以吃肉。有位居士在網上轉載他人的這篇文章,很得意地發給我讓我看。我說,錯了!叁淨肉就是佛說的。他回家以後很不服氣啊,就去找經典。我把相關的經典摘錄給他發過去,我說你自己看吧!其實很簡單,你打出“叁淨肉”在《大藏經》裏一搜索就能搜索出來,並不是很困難的事情,是佛說的。不過呢,這是引導階段說的,等到了究竟階段,當大家學習佛法成熟了以後,佛就告訴我們,任何肉都不能吃。因爲不管什麼肉都是衆生肉,而在無量無邊的輪回中,我們和所有的衆生都曾經是六親眷屬,都曾是父母、妻子、兒女、兄弟、姐妹、爺爺、奶奶……都是親屬,要忍心吃,你就吃,不忍心,你就不吃。不只是一個國家,現在好多國家科研人員的研究都表明吃素有衆多好處。

  佛陀多麼偉大!因爲佛在幾千年前,就告訴我們不能吃肉。衆生互相吃,就造成了種種的痛苦,如果有比我們更強大的動物吃我們,今天抓叁個,明天抓五個,胳膊腿剁下來,五髒掏出來,加上佐料,炒炒,大家作何感想?因爲吃的不是人,而是什麼雞鴨魚、牛馬豬,大家就吃得很香。可是都曾經做過動物啊,而且下一世是不是動物,也無法保證。要想停止輪回就必須停止吃肉,這件事情在《楞嚴經》裏講得非常不客氣。當然我這裏只是順便提一下,大家慢慢地過度,不要急,要不然嚇得都不敢學佛了。

  “大悲大智大雄力,南無佛陀耶!”

  種種的苦惱、災難煎迫衆生,誰來救衆生呢?當然只有佛來救衆生。所以下面一句是“大悲大智大雄力,南無佛陀耶!”這裏提了佛的叁個非常突出的功德,第一大悲,第二大智,第叁大力,如果沒有這叁種功德,要想度衆生幾乎是不可能的。

  沒有大悲就發不了菩提心,因爲大悲是菩提心的根本。見不了衆生受苦,忍受不了衆生遭受苦難,想幫助,這就叫大悲。因爲悲能拔苦,要發拯救衆生于水火的心。佛陀已經解脫了,衆生還在渾渾噩噩中受苦,苦中作樂,對將來要受的苦報可能不知道,所以要救苦。可是沒有智慧不行啊,要救衆生,就要有種種的方便善巧,好比說,大家先吃叁淨肉,從吃叁淨肉開始,循序漸進,逐步過度到吃素的階段。

  叁淨就是不聞殺、不見殺、不爲己殺。這個動物死的時候,你沒有聽見它的慘叫聲;這個動物被殺的時候,你沒有看見;這個動物被殺的時候,不是爲你而被殺。就是指已經宰殺好的,放到市場上去賣的肉,如果買活物就肯定不是叁淨肉。比如在海鮮館裏點菜,我要這條魚,吃完了以後,後世你肯定會變成魚,被其他人吃。如果你點了一盤活蝦,好比說這盤蝦有14條,你吃了以後,就會有十四世變成蝦被人吃,你的這次罪過才能還完,吃多少還多少,一點也不客氣,就是這樣。

  因果規律,無論學佛與否,也不管你受戒與否,都絲毫不爽、鐵面無私。佛就是因爲看到了這種可怕的情況,才告訴我們,千萬不能吃衆生肉啊!可是大夥說不行,不吃怎麼活呢?不吃怎麼會有營養呢?所以佛就說,那你就先吃叁淨肉吧!這樣方便善巧來引導。但是當你學好了以後,佛就不這樣說了,佛會說一切衆生肉不得食。

  “大力”就是有足夠的能力。佛的能力有多大,我們現在見到的任何什麼特異功能,在佛面前簡直就是小菜,根本算不了什麼。因爲佛可以把世界拿到手中,再扔出去,而其中的衆生都不知道;佛可以把宇宙揉成粉末,吹散,然後再聚合起來,隨便做。在經典裏有不少地方講佛的這種能力。《涅槃經》裏講,佛到了一個地方,有五百個大力士爲迎接佛陀清理道路,道路中間有塊大石擋道,這五百位大力士拼盡全力都不能動搖。這時佛也變身爲一個大力士的樣子,輕輕松松就把巨石拿起來了,扔到空中,掉下來後再用手接住,用嘴一吹,那石頭就碎爲粉末沒有了。這五百大力士頓時就佩服得不得了。

  這是證明佛具大力其中的一件事而已,經典裏還有很多關于佛祖大力的介紹,當然在許多經典之中也記載佛會破解這種神通、大力,他說其實我沒有做這些事情。好比說,提婆達多和阿阇世王合起來要害佛,就灌醉了一頭最大的象,這頭象是象裏邊的王,大得不得了,一路上踩死了很多人。他們驅使這頭巨象在佛的必經之路上狂奔,企圖謀害佛。當這頭大象沖著佛陀狂奔過來時,阿羅漢有神通,就用自己的神通飛到天上去了,只有阿難沒有神通,繼續陪著佛。當然阿難本身也是不可思議的,他做佛的侍者也不止一世了,所以他繼續跟著佛,不動。

  結果象中之王沖到佛陀面前,突然趴下了,爲什麼呢?佛伸出了五指,這頭大象看到五只巨大無比的雄獅,每一只獅子都可以把它撕碎,何況是五只!所以嚇得大象屁滾尿流,趴在地上不敢動了。後來佛陀解釋說,我並沒有放出五頭雄獅,那是這頭大象自己造業所感得的,所以才出現雄獅的幻象。

  這裏邊的道理也是很深的,雖然一切都是假象,但你造什麼業就會感什麼果,絲毫不爽。這頭大象造的這種業,就感得這種果,當時就被調伏了。佛不但有大慈悲,還有大智慧和大雄力,因此才能夠調伏衆生,稱爲“調禦丈夫”。一切衆生,佛都可以調伏。雖然衆生剛強難化,但是總有一天會被調伏。

  “南無佛陀耶”,“南無”就是皈依的意思。“南無”,很多老居士,甚至一些法師質疑,說怎麼讀na mo明明是nan wu,這是約定俗成。“南無”這兩個字如果讀nan wu,就會被人笑話,認爲你是外行。最近我遇到一個福建居士,他告訴我,在他們家鄉,“南無”確實讀na mo。我想這個詞最早可能就是被福建的法師翻譯過來的,那時候普通話不怎麼普及,譯經時很多字都是方言發音,這就沒什麼可奇怪的了。

  “昭朗萬有,衽席群生,功德莫能名。”

  “昭”就是光耀,“朗”就是煥發,“昭朗萬有”就是佛光普照的意思;“萬有”就是一切衆生,包括叁界這個生存的環境。佛的慈光平等地照耀一切,好人壞人都普照,不是好人多照一點,壞人少照一點,沒有這回事。就像今天下雨一樣,不管大樹、小樹都一樣對待。當然,大樹接受的雨水就多一點,小草接受的雨水就少一點。所以學習佛法,如果你發的心大,進步就快,你發的心小,進步就小,道理是一樣的。就看你自己的吸收,而不關佛的事,佛對衆生都是平等的。

  “衽席群生”,“群生”就是衆生,“衽席”就是像媽媽照顧小孩一樣。過去的衣服是大襟,像我們穿的衣服,把孩子往裏一裹,包起來。“席”是晚上媽媽摟著孩子睡,形容佛對待每一位衆生,都像對待自己的獨生子女一樣。所以我們不可能沒有人關照,沒有人關照沒關系,有佛關照就行。因爲有的時候,人可能就不大關照了,不是說不想關照了,因爲自顧不暇。地震期間,你和同伴都被壓在廢墟裏,你被壓了,他也被壓了,他怎麼照顧你呢?就算他有一瓶水想給你喝,他被壓住了,也沒有辦法遞給你。

  有時候我們人挺可憐,無法自己救自己,怎麼去照顧別人?但是佛可以。一尊佛就可以照顧無量無邊的衆生,何況有無量無邊的佛。因此才說“千處祈求千處應”,只要大家求佛菩薩,求叁寶,什麼時候求,什麼時候就有用。有人說這事不大可能,我跟佛陀要100塊錢,我就沒要來,南無佛,南無佛,錢就是不來。因爲這時候你不需要這100塊錢,如果到了緊急危難的時候,你需要幫助,佛菩薩馬上就會幫助你,就會救助你,至于說用什麼方法幫助,那就非常神奇,沒有這樣體驗的人,你跟他講很多,他也不知道;有了體驗他就不吭聲了,因爲他知道是怎麼回事。這種故事太多太多了,所以學佛是一定要有體驗的,一定要通過修行獲得體驗。

  下面說“功德莫能名”。“名”就是表達,功德大到沒有辦法講,怎麼講都不會過分。我們看了那麼多的佛經,有那麼多的論、贊、偈贊歎佛,因爲無論怎麼贊歎都不過分。實際上,叁寶就是我們自己,我們自己就是叁寶。我們有一個根本的生命,他是永恒長存的,不生不滅的,只是我們自己不知道,所以需要佛用大智慧來啓發我們本具的智慧光明,如果經過佛的啓發,你具有了這個智慧,那就叫開悟。

  第一段就講完了,後面有一個副歌,“今乃知,惟此是,真正皈依處”,這個太明白了,就不用講了。“盡形壽,獻身命,信受勤奉行”,我們最後再講。

  好,第一段大家有什麼問題可以問一下。

  營員一:就一句,我們受到的正規教育是唯物主義,萬物唯心造的說法是唯心主義,這裏面有個矛盾,不知道師父您是怎麼看的?

  …

《十八屆:《叁寶歌》的意義(明證法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