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間人的孝道,是狹義的、現世的、短視的、暫時的、不徹底的,如不善遊水的兒子,想救沈溺中的父母,力所難及,或二俱陷溺。出世人的孝道,是廣義的、叁世的、遠矚的、永久的、徹底的,如善于遊水的兒子,或乘船善技的兒子,救父母于沈溺,易如反掌。這就是世間孝與出世間孝,不同說法的地方。所謂“人而不孝父母,不足以爲人;孝而不了死,不足以爲孝”就是這個道理。
佛教所提倡的孝道,念及叁世父母,普及六道衆生。因爲我等凡夫,自無量劫來,長在生死,六道輪回,升沈不已。若在人道或天道受生,則叁善道衆生,可能是我等過去或未來父母;若然沈淪叁惡道,則惡道衆生,亦可能是我等過去或未來父母。或過去善道中父母,由惡業牽,今墮在惡道受苦;或過去惡道中父母,果報受盡,今生人道。所以梵網經說:“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無不從之受生,故六道衆生皆是我父母。”
除報父母恩,衆生恩外,還要報國王恩、叁寶恩。國王是一國執政者,凡能執掌政令,保衛民生,維持秩序,使人生命財産獲得保障,而能安居樂業者,皆有恩于人,人皆應該知恩圖報,遵守法令,輔助仁政,以促進社會繁榮,國家富強。至于違抗法令,破壞秩序,擾亂治安,製造糾紛,給人類社會帶來禍患與災害的人,何止不孝、不義,簡直是害群之馬,國家大賊,爲賢者所不齒,終于難逃法網,自作自受。
佛、法、僧叁寶,能以正法,利樂衆生,令人遠離苦因,得安樂果,永別煩惱,長養慧命,恩同再造,名叁寶恩。心地觀經說:佛有叁身,恒以千百億化身教化無量衆生,應身雖滅,法身常住,常能利樂一切有情,是佛寶不思議恩。法有教理行果,能開發人智慧,能除人叁毒,降伏四魔,能導衆生,出生死苦,登涅槃岸,是法寶不思議恩。僧有叁種,謂菩薩僧、聲聞僧、凡夫僧,前兩種聖僧,固然能夠住持佛法,荷擔如來家業,開示聖道,饒益衆生,是人間真福田;而凡夫僧,雖末具足無漏戒定慧,若能具足正見,廣爲衆生演說正法,令人深信因果,止惡向善,散播菩提種子,延續佛法慧命,亦是人間福田,令供養者得福,是僧寶不思議恩。
佛門弟子實踐孝道,欲想上報四重恩,下濟叁途苦,非發菩提心,行菩薩道不可。;因爲曆劫深恩,既非財物可報;更非盡一生的時間,或盡一生的力量可以成辦。必須發願,生生世世常行菩薩道,廣修六度四攝,廣行諸佛無量道法。以財布施,解救衆生,生活困苦;以法布施,解除衆生,精神饑渴;普令多生曾爲父母眷屬的一切衆生,知因識果,止惡修善,敬信叁寶,同發菩提心,共度生死海,同登涅槃岸,徹底離苦得樂,乃盡孝道,才是報恩。所以大乘心地觀經言:“發起無上大菩提心,住無所得;勸諸衆生,同發此心。以真實法,一四句偈,施一切衆生,使向無上菩提,是名真實波羅密多……乃名真實能報四恩。”
四、地藏菩薩的孝道
諸佛菩薩,無不重視孝道,而且以孝道自行化他,累劫報親恩。但無量劫來,爲盡孝道,爲報親恩,而發願度盡苦惱衆生,方成佛道。無盡孝道的實踐家,當推地藏菩薩。
地藏菩薩,最初學佛,身爲長者子,因見師子奮迅具足萬行如來,相好莊嚴,而發心:“盡未來際,不可計劫,爲是罪苦,六道衆生,廣設方便,盡令解脫。”求證佛身。但行菩薩道時,于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像法中,身爲婆羅門女,因母信邪,不敬叁寶,墮在惡道,而思挽救:”遂賣家宅,廣求香花,及諸供具,于佛塔寺,大興供養”。承佛慈力加被,知亡母墮在無間地獄受苦,即“爲母設供修福,布施覺華定自在如來塔寺”,不但亡母得脫地獄之苦,連當時在無間地獄中,所有罪苦衆生,同時俱得超生。便于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塔像前,立弘誓願:“願我盡未來劫,應有罪苦衆生,廣設方便,使令解脫”。(見地藏經忉利天宮神通晶)
又于無量阿僧只劫前,有一生,在清淨蓮花目如來像法中修行,名字光目,秉性孝順,爲救亡母墮落惡道及短命之報;于佛像前發弘誓願:“卻後百千萬億劫中,應有世界,所有地獄及叁惡道,諸罪苦衆生,誓願救拔,令離地獄,惡趣,畜生,餓鬼等,如是罪報等人,盡成佛竟,我然後方成正覺。”(見地藏經閻浮衆生業感品)
地藏菩薩,所以發如是弘願,主要原因,是基于孝道。可以說:孝道是激發地藏菩薩發弘誓願的主要原因;孝道是促使地藏菩薩累劫報親恩的原動力;孝道,亦是地藏菩薩,長住生死,永劫度生,不取佛道的本願;無量劫來,皆以孝道自行化他。如地藏菩薩,對大辯長者言:”閻浮衆生,若能爲其父母,乃至眷屬,命終之後,設齋供養,至心勤懇,如是之人,存亡獲利。”是正面勸人實踐孝道。地藏菩薩,對摩耶夫人說:”若有衆生,不孝父母,或至殺害,當墮無間地獄,千萬億劫,求出無期……。”是反面勸人實行孝道。目的在于化導衆生,令知因識果,孝敬父母,止惡向善,離苦得樂。可惜衆生業障深重,結惡習重,“脫獲善利,多退初心;若遇惡緣,念念增益。”罪業無盡,苦惱無盡,偏勞地藏菩薩,本無盡的悲願,實踐無盡的孝道;永遠在六道生死中:“上報四重恩,”長期執掌幽冥界,“下濟叁途苦。”直至衆生度盡,方證菩提,地獄末空,誓不成佛。可見地藏菩薩孝道之無盡。
五、地藏菩薩的功德
釋尊于在地藏本願經最後,在囑累人天品中,舉金色臂,摩地藏菩薩頂,而作是言:”地藏地藏,汝之神力,不可思議;汝之慈悲,不可思議;汝之智慧,不可思議;汝之辯才,不可思議;正使十方諸佛,贊歎宣說,汝之不思議事,千百劫中,不能得盡。”可知地藏菩薩的功德,十方諸佛,猶說不盡。何況我等凡夫?今綜合地藏經各晶所說菩薩功德,略說一二。
1、拔苦與樂永離惡道。地藏菩薩,無量劫來,實行佛教廣義孝道,由救拔自己父母墮落惡道之苦,推及他人父母;由救拔今生父母墮落惡道之苦,擴展至過去世、未來世多生父母。是以凡作惡業,不信因果,不敬叁寶之人,已墮地獄,臨墮地獄,或當墮未墮地獄的衆生,若能恭敬供養,地藏菩薩,或稱名,或誦經,憑借菩薩威德神力,即得惡業消除,不墮惡道,上生人天,受勝妙樂。
地藏經言:”聞地藏菩薩摩诃薩名者,或合掌者,贊歎者,作禮者,戀慕者,是人超越叁十劫罪。”又言:“或彩畫形像,或土石膠漆金銀銅鐵,作此菩薩,一瞻一禮,是人百返生于叁十叁天,永不墮于惡道。”又:“是諸衆生,所造惡業,計其感果,必墮惡趣。緣是眷屬,爲臨終人,作此聖因,如是衆罪,悉皆消滅。若能更爲身死之後,七七日內,廣造衆善,能使是諸衆生,永離惡趣,得生人天,受勝妙樂,現在眷屬,利益無量。”
據此可知人間孝子賢孫,若爲過去父母眷屬,供佛及僧,誦地藏經,拜地藏忏,或稱念地藏菩薩聖號,或廣作佛事,自己必有功德,先亡定可超升。故經言:”若有男子女人,在生不修善因,多造衆罪,命終之後,眷屬大小爲造福利,一切聖事,七分之中,而乃獲一,六分功德,生者自利。”但必須生者深信因果,恭敬叁寶,誠心隨誦、隨拜、隨念。
因爲:“是命終人,末得受生,在七七日內,念念之間,望諸骨肉眷屬,與造福力救拔。過是日後,隨業受報,若是罪人,經千百歲,無解脫日。若是五無問罪,墮在地獄,千劫萬劫,永受衆苦。”因此,爲人子女眷屬,欲想超度亡親,或爲自己植福,皆應虔誠恭敬,廣作佛事。“若能爲其父母,乃至眷屬,命終之後,設齋供養,至心勤懇,如是主人,存亡獲利。”但切勿殺害動物,以祭亡靈;因爲殺生拜祭,有害無益。如地藏經言:“爾斯殺害,乃至拜祭,無纖毫之力,利益亡人;但結罪緣,轉增深重。假使來世,或現在生,得獲聖分,生人天中,緣是臨終,被諸眷屬,造是惡因,亦令是命終人,殃累對辯,晚生善處。何況臨命終人,在生未曾有少善根,各據本業,自受惡趣,何忍眷屬,更爲增業?”所以,父母或眷屬去世,七七期間,最好持素念佛,誠心讀誦地藏經,必獲冥陽兩利,有罪無罪,皆可永離惡道。
2、所求如意畢竟成佛。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是以“求不得苦,”人所難免。特別是運程欠佳,流年不利時,何止求不得苦,其他橫逆之災,簡直無法逃避,真是惡夢連連,苦不堪言。根據佛教因果定律言:此皆宿生惡業所招致,不應該怨天尤人,唯一自救的方法,便是忏悔業障,積極向善。
當此逆境當前,若得見聞地藏菩薩名號及聖像,心生恭敬,燒香供養,稱名誦經,必可消除業障,遇禍成祥。故地藏經中,佛告觀世音菩薩:“若未來世,有諸人等,衣食不足,求者乖願,或多疾病,或多兇衰,家宅不安,眷屬分散,或諸橫事,多來逆身,睡夢之間,多有驚怖,如是人等,聞地藏名,見地藏形,至心恭敬,念滿萬遍,是諸不如意事,漸漸消滅,即得安樂,衣食豐溢,乃至于睡夢中,悉皆安樂。”
釋尊又告虛空藏菩薩:“著未來世,有善男子,善女人,見地藏形像,及聞此經,乃至讀誦香華飲食,衣服珍寶,布施供養,贊歎贍禮,得二十八種利益。甚至天龍鬼神,聞地藏名,禮地藏像,或聞地藏本願事行,贊歎贍禮,皆得七種利益。”在廿八種及七種利益中,不止解除六道衆生“求不得苦”,得“所求如意”樂,且令六道衆生畢竟成佛。其功德之大,豈可思議。
正因爲地藏菩薩,能令一切衆生,畢竟成佛,功德難思,故釋尊在入滅前,將此娑婆世界,苦惱衆生的前途,囑托地藏菩薩照顧,“無令是諸衆生,墮惡趣一日一夜,何況更落無間及阿鼻地獄。”而地藏菩薩,亦當仁不讓,坦然擔當重任,懇請世尊,不以爲慮:“未來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佛法中,一念恭敬,我亦百千方便,度脫是人,于生死中速得解脫。何況聞諸善事,念念修行,自然于無上道,永不退轉。”
…
《淺論中國佛教的孝道(惟行)》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