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慧燈之光九 《緣起贊》略釋▪P4

  ..續本文上一頁那樣的意形身,所以,內在的地水火風等等非常重要。

  經中繼續說道,“彼地界亦不作是念:我能而做身中堅硬之事。”地永遠不會認爲:我能夠阻礙其它的物質,我可以讓身體堅硬。它只是一個沒有意識的物質。同樣,水、火、風、空等等也沒有這樣的意識,但在地水風火等所有因緣都具備的時候,就形成了我們的身體。

  除了發願來此世界度化衆生的佛菩薩化身以外,我們普通人投生到這個世界,都是不由自主的。雖說第六意識有拒絕、接受、追求的功能,但卻都沒有我要去到這個世界上的意識,也沒有我要在何處投生的意識。無論我們來到人間、墮地獄,或者是做天人,都不是出于我們的願力。當因緣具備的時候,我們就一定會隨著業力而投生到該去的地方,凡夫永遠不會有選擇的自由。

  雖然有些人會說:我來這個世界,是爲了什麼什麼,其實不一定是這樣。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以後,會有自己的理想、追求,但在來之前,是沒有任何自主權的。

  有些人希望自己下一世能夠投生到天界或者人間,但能不能投生,不是由我們自己來決定,也不是由釋迦牟尼佛或任何鬼神來決定,而是由因緣來決定的。我們在輪回當中的流轉,與鬼神沒有關系,甚至與佛也沒有關系。佛陀只是讓我們獲得解脫的因緣之一,除此以外,佛陀對我們的生死流轉起不到任何作用。我們能不能成佛,不是由釋迦牟尼佛來決定,更不是由任何鬼和神來決定,而是由因緣來決定的。雖說成佛與否把握在我們自己手裏,但這句話的意思是說:我們要去創造成佛的條件,在創造條件以後,才可以成佛;如果不創造條件,想成佛也無法實現。同樣,如果不具備墮地獄的條件,想墮地獄也不能墮地獄;如果不具備做畜生的條件,想做畜生也不可能。這就充分說明,輪回的一切,都是因緣在主宰。哪怕我們天天念佛,祈禱佛或某一個鬼神讓自己成佛,如果自己不去創造成佛的條件和因緣,再祈禱都不會成佛。如果不想墮地獄,不想痛苦,就要去斷除痛苦的因緣。因緣都毀滅之後,果就不可能存在了。

  比如說,如果曾經墮過胎,那是非常嚴重的罪過,按理說是要墮地獄的。但如果能勵力忏悔,就能斷除墮地獄的因緣。因緣不存在了,就不會墮地獄了。同樣,如果想成佛,也要創造成佛的因緣。

  在內外所有的因緣當中,沒有一個是因緣自己去思考、設計、創造出結果的。所有的因緣,都沒有這樣的意識,但在因緣聚合的時候,不管任何人希望産生果,還是不希望産生果,果都會産生。所以,佛讓我們重視因果,就是讓我們重視因緣。

  內在因緣的十二緣起的第一個,就是無明。什麼是無明呢?

  經中雲:“何者是無明?于此六界,起于一想、一合想、常想、堅牢想、不壞想、安樂想,衆生、命、生者、養育、士夫、人、儒童、作者、我、我所想等,及余種種無知,此是無明。”

  “一想”,對身體的地水火風空識六界,生起一體的想法,這叫做“一想”。本來地水風火空識並不是一體的,但我們卻有這種錯誤的觀念。

  “一合想”, 本來六界是分開的,相互之間沒有關系,是不一樣的物體,但我們卻把這些東西的聚合物,當作是一個身體,當作人,當作我,這叫做“一合想”。

  “一合想”和“一想”有什麼區別呢?一想,是認爲“我是一個獨立無二的人,這個世界上只有一個我,不會有第二個我。“一合想”,是把五蘊、六界、十二處、十八界等這些組成肉體、意識的各自分離的部分當做是一體的,並將其認爲是我。

  比如說,汽車上的零部件,本來是不一樣的東西,但我們卻會把它們看成是一體,也就是一輛車。但實際上除了零部件以外,世上並沒有一輛不能分開的、一體的、獨立存在的車。在不觀察的時候,因爲無明,我們就會把它當作一體,並産生我執和我所執。

  “常想”,也即認爲六界是常住不滅的觀念。認爲自己身上的六界,是從生下來到現在,都沒有什麼變化。昨天的六界,也是現在的六界,這叫做“常想”。

  “堅牢想”,與常想差不多。堅牢的意思,就是不會有任何變化。認爲六界不會有任何變化,就叫做“堅牢想”。

  “不壞想”,認爲六界不會毀掉,死了以後還會投生,生命永遠不會止息,這叫做“不壞想”。

  “安樂想”,認爲六界是安樂的觀念。

  “衆生、命、生者、養育、士夫、人、儒童、作者”等等,都是自我的不同名詞,簡言之,也即我與我所。

  以上所述,也即無明。其中的“一合想”和“一想”,是培養我執最直接的觀念。在此基礎上,就會産生我執;有了我執以後,就會有煩惱;因爲有煩惱,就會去造業。這樣就從無明産生了行。

  在十二緣起支的任何一個上面,實際上都沒有一個我,但我們卻頑冥不化地認爲有一個自我的存在。因爲這個錯誤觀念,後續所有的十二緣起支都會生生不息,這就是輪回流轉不止的源泉。如果不想輪回,就必須斷除輪回的因緣。

  “此中無明滅,故行滅;行滅,故識滅;識滅,故名色滅……”無明滅了以後,就不會造作有漏之業,也就是行滅;不造業之後,就不會投生,不投生自然也不會有投生的識。此處的“識”,主要是指從這一生投生到下一世的阿賴耶識。就像多米諾骨牌的坍塌,因爲無明滅了,後面的所有緣起都將毀滅殆盡,這樣就可以解脫。怎麼樣斷除無明?就是要證悟緣起。這,就是解脫的原理。

  所以,不是佛高興了就讓我們解脫,或者佛不高興就不讓我們解脫,也不是我們想解脫就解脫,更不是祈禱世間某一個大力神,就可以解脫,這些都是迷信。當因緣存在的時候,果必然産生;當因緣受到破壞的時候,果就會停止。就像種子受到破壞以後,就不能發芽一樣。外在的因緣是這樣,內在的因緣也是這樣。

  雖然燒香拜佛也有功德,如果有出離心、菩提心、回向,這些功德也可以轉化爲成佛的因緣。但成佛最根本的因緣,是用證悟的智慧去推翻無明。從今以後,我們學佛的方向已經很清楚,那就是追求智慧、推翻無明。

  很多外道認爲,苦行就能解脫,所以會用各種各樣的苦行來折騰自己的身體;還有些外道以爲,在恒河裏邊沐浴,就可以洗掉自己的罪業,然後獲得成就。但佛教卻否定這些做法,因爲輪回一直不停的原動力,就是無明。所有後面的環節,都是無明這個火車頭帶來的。肉體的苦行根本不可能推翻無明,所以再怎麼樣也好,都永遠不會解脫。

  菩提心和智慧,是大乘佛教的精華。只要有了這兩個,其他的一切成佛因緣,都等于是具備了。

  下面《緣起贊》有幾種不同的版本,這次用的是法尊法師翻譯的版本。

  二、頂禮

  敬禮尊重妙音菩薩!

  在《緣起贊》正文之前,宗喀巴大師首先向他的上師和妙音菩薩頂禮。妙音菩薩,也就是文殊菩薩。

  由見說何法,智說成無上,

  勝者見緣起,垂教我敬禮。

  “由見說何法”, 佛陀自己證悟以後,給別人所宣講的法門。“何法”,是指證悟了什麼法,說了什麼法。“見”,也即自己的證悟。

  “智說成無上”, 釋迦牟尼佛因爲所證悟的智慧,也因爲給別人所傳的法,就變成了無上。因爲證悟了緣起,就成爲證悟無上;因爲宣講了緣起,就變成了宣說無上,這樣就有兩個無上。雖然外道、哲學家、科學家等世間智者,也在不同程度上,悟到了一些普通人還沒有悟到的智慧,但都沒有觸及到緣起。只有釋迦牟尼佛,才是證悟和宣講方面無以倫比、超凡入聖的第一大智者。

  “勝者見緣起”,勝者釋迦牟尼佛證悟了緣起。勝義谛的緣起,就是證悟空性;世俗谛的緣起,就是有因就有果的道理。

  “垂教我敬禮”,釋迦牟尼佛不僅自己證悟緣起,還因垂念我們這些濁世衆生,而將如此精妙的竅訣傳授給我們。所以,宗喀巴大師在論典開始之前,首先向釋迦牟尼佛頂禮。

  傳統論典的寫作方式,就是在寫論典之前,先要向佛頂禮,或者向自己的上師、本尊等等頂禮。

  正義

  一、爲何以宣講緣起稱贊的理由

  世所有衰損,其根爲無明,

  見何能還滅,是故說緣起。

  世間六道輪回的所有衰損,無論是身體上的生老病死,還是內在精神上的貪嗔癡等任何不好的現象,其根源,就是無明。見到、證悟到什麼樣的法,才能摧毀、斷除無明呢?那就是緣起性空。所以,佛陀宣說了緣起法。佛陀清楚,不幸福的原因,都在我們自己的內心當中。

  貪嗔癡和生老病死等衰損,不是無因無緣的偶然現象,而是有因有緣的。它的因和緣,不是造物主和萬能的鬼神等等,也與外面自然界的任何東西都沒有關系,就是來自于自身的無明。

  因爲我們不了解世界的真相,就會有很多的錯誤觀念。比如,世界本來是無常的、靠不住的,但我們卻會誤認爲是常住不滅的、可靠的。本來世界是一種幻覺,但我們卻認爲它是實實在在的,“我”也是存在的。因爲有了這些錯誤觀念,就會對世界産生執著、貪著,同時也對自己生起我執,之後就是貪嗔癡等一系列的煩惱,以及殺盜淫妄等如山的惡業。

  如果當初我們知道世界是無常的、靠不住的,也非常清楚地了解世界是一種幻覺,自己也是一種幻覺,根本就不存在,就根本不可能有這些煩惱。這樣一來,世上各種各樣的災害、戰爭,各種的不和諧都不會發生。所有的痛苦,一定源于罪惡。而製造痛苦的罪惡,都是我們自己造的。世上絕不可能發生其他人的罪惡果報,卻成熟在我們身上的事情。

  有些學佛的人非常喜歡供護法,對供護法的興趣,已經遠遠超過了供佛、供菩薩。因爲大家認爲,護法可以讓我幸福、順利、成就等等,但這是不可能的。如果不能解決自己內心當中的無明,卻去求助于外在的護法、鬼神,乃至佛菩薩、大成就者、瑜伽士、空行母,都無異于緣木求魚。如果自己沒有做好,即使遇到真正的佛,也是沒有用的。釋迦牟尼佛身邊,也有墮地獄、墮畜生道、墮餓鬼道的人。那不是佛陀沒有能力,而是因爲這些人自己沒有…

《慧燈之光九 《緣起贊》略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