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淨宗朝暮課誦經文講記 第五卷▪P2

  ..續本文上一頁了。

  

“永離惡趣”。“惡趣”指叁惡道。你到這個世間來教化衆生,永遠不會墮叁惡道。爲什麼不會墮叁惡道?彌陀本願加持,使你念念覺而不迷,就不會造罪業。不造叁惡道的因,當然不會有叁惡道的果報。

  

佛加持我們、幫助我們,在這個世間示現不同的身分。就像《普門品》裏面所說的,應以什麼身教化衆生,他就現什麼身;應該教導衆生那些方法,他就運用那些方法。所以非常靈活,一點也不呆板。

  

或樂說法。或樂聽法。

  

或者是爲衆生“說法”,或者示現處處喜歡“聽法”。他聽法是給衆生做一個榜樣,在佛門叫“影響衆”。這個人有地位、有學問、有道德,示現這樣一個身分。他在社會上有很高的地位,被大家所尊敬。那個地方有法師講經說法,他都願意去聽。這影響很多人。別人一看,某人在那裏聽經,大概講得不錯,我們也去聽聽!所以他會帶動一些人來學佛,帶動一些人來聽經,做影響衆。“聽法”是這個意思。

  

“或現神足”。“神足”就是現在講的神通。但是神通不是現給普通人看的。如果現給普通人看,普通人太多了,到處現神通,會把佛法擾亂了。諸位要曉得,佛、菩薩、羅漢,確實都有神通,但是佛“不以神通作佛事”,不用這個方法。爲什麼不用這個方法?因爲妖、魔、鬼、怪,也有神通。假如佛、菩薩,用神通來接引大衆,妖、魔、鬼、怪也用,佛跟魔就混淆不清了。那個是佛、那個是魔?沒法子辨別了。因此佛、菩薩不用神通,用講經說法,用斷惡修善,用這種方法來教化衆生。魔沒有能力做到。

  

佛菩薩對誰用神通?在我們中國曆史上看到。佛菩薩示現神通,對象只是對于國家、社會,有一定影響力的人。他觀念轉過來之後,政策就改變了。所以佛、菩薩現神通,多半是對國王、首相一類的人物。他是決定政策的人,他能有緣分。也就是佛菩薩神力變現,他能相信,他能接受,佛菩薩才用這個方式。如果他不能接受,他根本不相信,佛菩薩也不會對他示現了。這些事與理我們要明了。

  

佛度衆生是以說法、教導爲主。神足是不得已才用的,而且一定在機緣成熟,會産生一定的正面影響,他才會用。佛菩薩絕對不提倡迷信,不會叫人對神通産生迷惑。不可能用這種方法的。

  

“隨意修習,無不圓滿”。這兩句非常之好,讓我們得到了自由的意志,達到究竟圓滿。

  

我作佛時。生我國者。所須飲食。衣服。種種供具。隨意即至。無不滿願。

  

這段是第叁十七“衣食自至願”。“供具”有兩個意思。一個是生活必須要的物品,是供養自己的。除了飲食衣服之外,像居住、交通工具,這些生活上享受的物質,供具裏面都包括了。

  

第二種意思。西方世界菩薩,常常去親近十方諸佛如來。見佛、向佛請教的時候,西方世界的菩薩總要帶一點禮物去供佛。所以供具,也就是禮物。供養一切諸佛菩薩的禮物,也在這一句當中。

  

這些用品隨自己的意思變化,無不滿願。這就是“衣食自至”。不必要經營。我們這個地方生活很苦,大家每天這樣繁忙,到處奔波,爲的是衣食。所以生活很艱難,謀生不易。西方極樂世界生活就很自在了。《觀無量壽經》講得詳細,想吃的念頭才起,百味飲食,自然現在面前。實在講,這是我們去往生的凡夫習氣沒斷,有時候還會想吃東西。其實在西方極樂世界不需要飲食。所以飲食一現前,自己就曉得現在在西方世界不需要了。這一覺悟,飲食立刻就沒有了。不需要去收拾,自然就沒有了。所以衣食生活,一切隨心所願,隨念現前。這真是得大自在。不要的時候幹幹淨淨,要的時候樣樣都不缺,是這樣美好的生活環境。

  

十方諸佛。應念受其供養。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這是第叁十八“應念受供願”。十方諸佛無量無邊,“供佛”福報最大。供佛一定聽佛說法,每一天都供養十方諸佛,每一天都接受一切諸佛的教誨。我們常講福慧雙修。圓滿的福慧雙修,一定要在極樂世界。如果不到極樂世界,在這個世間想福慧雙修,太難了。西方世界的人是同時供諸佛、聞圓滿的佛法。

  

西方世界的人,都有如來果地上的神足通,所以供養諸佛是化身去的。佛無量無邊,西方極樂世界每個人都有能力,化無量無邊身,同時供養一切諸佛,同時聞佛說法。我們在這個世界上,沒有這個能力。

  

我作佛時。國中萬物。嚴淨。光麗。形色殊特。窮微極妙。無能稱量。

  

這是第叁十九“莊嚴無盡願”。“嚴 ”是莊嚴。世間人所講的美麗,佛法裏說莊嚴。莊嚴就是美麗的意思。“淨”,它不但美,還清淨。我們世間雖美,不淨。它本質就不清淨。譬如說花很美,它不淨。爲什麼?過兩叁天,顔色就變了,氣味就難聞了。不像西方世界永遠清淨,永遠不變。

  

“光麗”。“光”是光明。西方世界所有一切物質都放光,而且所有一切物質都有香氣,所以那個世界都稱之爲“香光莊嚴”。一切物質自然有香氣,有光明。

  

“形色殊特”。“形”是形狀,“色”是色彩。不但多而且美,非常奇特殊勝,是他方世界裏面所沒有的。

  

“窮微極妙,無能稱量”。“量”是數量,品種的數量,數目的數量,都是無量無邊。無法稱量,就是沒法子說出來,太多了,數字太大了。

  

其諸衆生。雖具天眼。有能辨其形色。光相名數。及總宣說者。不取正覺。

  

凡是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得阿彌陀佛本願威神的加持,他的天眼、天耳、他心、宿命的能力,幾乎都達到七地以上的境界(他們都是阿鞞跋致的菩薩)。這樣高的智慧、神通,他們對于西方極樂世界物質之美,有多少品種,有多少數量,他們也不曉得。這就說明,實在是太多了。我們講琳琅滿目,那是真的,一點都不假。

  

我作佛時。國中無量色樹。高或百千由旬。道場樹高。四百萬裏。諸菩薩中。雖有善根劣者。亦能了知。欲見諸佛淨國莊嚴。悉于寶樹間見。猶如明鏡。睹其面像。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這包括第四十“無量色樹願”、第四十一“樹現佛刹願”。這兩願是說明西方世界物質環境的狀況。前面說的是人事,這個地方講物質環境。第叁十九願“莊嚴無盡”是總說。

  

四十願是在無盡莊嚴中,說明《彌陀經》上講的七寶行樹,用這個來做一個例子。“無量色樹”。樹顔色很多,樹木高大,是性德變現的。“高或百千由旬”。

  

“由旬”是古印度長度的一個單位。這個單位很大,經典裏面記載,古印度一個由旬,等于中國四十裏。中國古代的“裏”,比現代要短。像古代度量衡的“尺”,跟現在用的尺不一樣。弘一大師的《律學叁十一種》,是他對于戒律的研究有叁十一篇合印在一冊。裏面有一篇叫“周尺考”。他做考證的工作,周朝時候的尺,大概相當現代的尺五寸多一點,不到六寸。經典上記載,從前人的身高都是一丈多,其實比我們現代人高不了好多。因爲那時的尺短,一丈就是現在的五尺多,還不到六尺。所以身高兩丈,也不過現在的一丈多一點。我們明白這一個事實,讀古書就不覺得奇怪了。

  

一由旬是四十裏,就算打個對折,也有二十華裏。要比起外國的長度單位公裏,就更小了。我們中國一華裏,大概只有一公裏的二分之一,一公裏是兩華裏。要照這個算法,一由旬差不多是現在的長度十公裏。

  

西方極樂世界那一個星球大,地球太小了。我們知道太陽的體積比地球就大得太多了。西方極樂世界那一個星球,恐怕不是太陽能相比的。科學家告訴我們,他們在太空當中探索,太陽在星系裏是一個小星,比太陽大的星不知道有多少。西方極樂世界是個很巨大的星,那個地方的樹,是百千由旬的樹,是四百萬裏的樹。因爲他的地太大了,所以有這麼一個比例。

  

西方極樂世界的人,報身也大。“贊佛偈”贊歎阿彌陀佛“白毫宛轉五須彌,绀目澄清四大海”。想想看阿彌陀佛的像多大!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的人,跟阿彌陀佛都一樣大。以他那麼大的身,有這麼高的樹,跟我們在世間看大樹,大概是差不多。如果他們的樹像我們樹的高度,那簡直變成小草了。

  

殊勝莊嚴裏,“諸佛菩薩中,雖有善根劣者,亦能了知”。“善根劣者”就是下下品往生的人。西方極樂世界這一種真善美慧的物質享受,他們都得到了。

  

“欲見諸佛淨國莊嚴”。這是第四十一願。“諸佛”是他方世界。在西方世界,你想看一切諸佛刹土,在寶樹之間就見到了。想看什麼地方?相就現在那裏,就像我們現在看電視一樣。我們現在電視還沒有進步到這不需要去撥按鈕,念頭一動,想看那裏的畫面,馬上就自動轉換。那個地方是隨心所念,念那一個世界,這個世界就在寶樹中,顯現出來了。西方世界看十方佛國土,畫面是立體的,都能看見。因此我們這一生的家親眷屬…

《淨宗朝暮課誦經文講記 第五卷》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