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宗朝暮課誦經文講記(第一卷)
淨空法師講述
一九九四年于加州迪安薩學院
第一卷
諸位同學:
這一次研究淨宗經典的核心,是非常殊勝的因緣。這些年來,淨宗在各處都有良好的發展。爲什麼在大乘許多宗派中,我們特別提倡淨宗?佛法是佛陀對于一切衆生究竟圓滿的教育,他爲我們說明了宇宙人生的真相。唯有明了真相,才能夠正確解決一切問題,包括我們眼前生活的問題,與將來歸屬的問題。
佛在一切經裏跟我們講到最究竟、最圓滿的原理,所用的名詞,在各宗各派都不完全相同,可是把內容歸納起來,確實是一致的。大乘經裏常講“照”、“寂”兩個字,確實能包括整個大乘佛法的精髓。
“照而常寂,寂而常照”是禅宗裏常見的名詞,用在淨宗,我們更容易體會,更容易了解。“照而常寂”,就是一心不亂,這是自受用。如《楞嚴經》中所說的“都攝六根,淨念相繼”,這是真實的功夫,真實的受用。“寂”就是淨宗講的清淨心。《無量壽經》經題上講的“清淨、平等”,就是“寂”。而“照”就是“覺”,是究竟圓滿的智慧。
“寂而常照”,是從清淨、平等裏面,放出無量無邊的智慧光明。這就是菩薩大慈大悲,普度衆生。經上講:“惠予衆生真實之利”,是他受用。所以“寂、照”兩個字,不僅僅是禅宗的專利,用在淨宗,也恰到好處。古大德告訴我們,世尊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法,目的就是希望每一個人,都能達到這個境界。如果我們能從“照”到“寂”,那真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是真正的幸福美滿。
其實有了“照”,就能從日常生活中,樣樣歸到清淨心,歸到平等心。心淨則土淨。這就是淨宗的宗旨,淨宗修學的目標全在本經的經題上。要想在一生中,真正達到這個目標,在所有經教裏面,禅是最快速的。但是修禅的根性,不是每一個人都具足的。像六祖在《壇經》裏說的,他教學的對象是上上根人,不是普通人。換句話說,中、下根人沒份。因此世尊爲我們開啓淨宗法門。
淨宗法門的好處確實能涵蓋一切衆生。上至等覺菩薩,我們在華嚴會上看到文殊、普賢,華藏世界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最後都念佛歸淨土;下至叁途地獄衆生,一念、十念都得往生。所以淨土法門才是真正普度一切衆生。
淨土法門,小本《阿彌陀經》以及本經,是十方一切諸佛如來所贊歎的。一切佛都贊歎,這不容易。一切佛既然贊歎,一切佛當然爲衆生宣講,像釋迦牟尼佛一樣,普遍勸導大衆念佛求生淨土。因此修學淨土法門,讀誦淨宗經典,稱念佛號的人,都蒙一切諸佛的加持。所以在末法時期,尤其現在是個世界大亂的時代,縱然其他法門有殊勝之處,在時間上已經迫不及待了。唯獨淨土法門用的時間少,簡單、容易、穩當、快速。
蕅益大師的《彌陀經要解》,教我們一定要順從諸佛真實的教誨。淨土法門是諸佛真實教誨,要決定不疑,要認真努力修學。因此淨宗早課,就選第六品四十八願;晚課選《無量壽經》第叁十二品到叁十七品。目的是希望我們每一個修學的人,心要像佛的心,願要同佛之願,我們的解、行,樣樣遵照佛的教誨。因此經中所說的殊勝利益,必定在現前就會得到。這也是我們淨宗選定早晚課誦經文之由來。這一點我們必須非常清楚。
本經前面兩章是阿彌陀佛的傳記、阿彌陀佛的曆史。他在因地是一個國王的身分,因爲聽佛講經說法,覺悟了,舍棄了王位,發心出家修行。他的願力不可思議,慈悲不可思議。他自己成就了,還想幫助一切衆生,使一切衆生都能在一生中,得到圓滿的成就。
他的成就不是偶然的,是接受老師世間自在王如來,廣博的教導與威神加持。在第四章跟第五章。這一段曆史非常重要,可以看到他求學的經過。
老師以威神,將十方一切諸佛的刹土,展現在他的面前,讓他仔細去參觀。就像我們現在所講的:“讀萬卷書,行萬裏路”。他見到許多的世界,有六道輪回,有叁惡道,有善的,也有惡的。于是他發心,取人之長,舍人之短,建立一個完全沒有缺陷的世界。不善的都避免,所有諸佛刹土裏面好的、善的,都采取。換句話說,他建立的極樂世界,就是集一切諸佛美好的大成,非常符合今天科學的理念。所以他的極樂世界,不是憑空想像的,也不是什麼神力變現出來的,是參考許多諸佛刹土而建造的。我們看到非常歡喜,也非常敬佩。
極樂世界建好之後,他向老師報告。第六章就是他的報告,全文把極樂世界一切狀況爲我們詳細說明。釋迦牟尼佛爲我們介紹極樂世界依正莊嚴,講了許多經典,我們仔細觀察,確實沒有一句違背四十八願。可以說所有一切淨宗經典,都是四十八願的詳細說明。可見得這一章經就是淨宗的根本,淨宗的根源,非常重要。
發大誓願第六。
法藏白言。唯願世尊。大慈聽察。
這是他向老師報告他建立道場的成就。他在老師會下,法名是“法藏”。“世尊”就是世間自在王如來,是他的老師。“唯願世尊。大慈聽察”這是非常恭敬的話。下面就是非常著名的四十八願。本經會集時,采取二十四願爲綱,四十八願爲目,所以實際上是二十四段,小注就是四十八願。
我若證得無上菩提。成正覺已。所居佛刹。具足無量不可思議。功德莊嚴。
這四句是總綱。由此而知西方極樂世界之殊勝。西方極樂世界比一切諸佛刹土都好,好在那裏?就好在“具足”,具足是沒有欠缺。“無量不可思議,功德莊嚴”。在本經經題裏,也略說“無量壽、莊嚴”。“無量”就是此地“無量不可思議功德”。壽命是無量不可思議功德的一種,用這來做代表。爲什麼不用其他,像光明、智慧、神通、道力,而要用壽命?佛與祖師告訴我們,無量莊嚴裏壽命是第一莊嚴。假如沒有壽命,所有莊嚴都落空了,所以壽命是第一。有無量的壽命,才能享受到無量的莊嚴。所以用“無量壽”來代表,道理就在此地。
一切莊嚴之中,第一殊勝的莊嚴,無過于“十念必生”。這很了不起,不亞于無量壽。“十念必生”、“同生四土”、“不退成佛”(不是普通的不退,是圓證叁不退),這叁條是一切諸佛刹土裏都沒有的。西方世界比其他一切諸佛刹土,好在那裏?你只說出這叁條,大家就沒有話說了。諸佛刹土有的是不錯,是很好,不容易去,門檻太高,我們沒有能力進去。阿彌陀佛極樂世界,十念就能往生,我們有份,我們做得到。十方世界菩薩,都有退轉,進進退退。只要一到西方世界,即使下下品往生,也圓證叁不退。這是一切諸佛刹土沒有的。
圓證就是保證一生成佛,完全是真實不虛。所以這四句是大願的總綱領,涵蓋了全部大願。下面才爲我們細說。
無有地獄、惡鬼、禽獸、蜎飛、蠕動之類。
這是第一“國無惡道願”。這一句是說極樂世界沒有叁惡道。我們必須曉得,六道輪回從那裏來的?今天許多科學家、哲學家、宗教家,都在探討。有許多學說,沒有一個能叫人心服口服。原因在那裏?都講得不圓滿。爲什麼不圓滿?說實在話,事實真相他沒有見到,只在那裏推想。
佛講的,是佛親自見到的。佛告訴我們,他能見得到,我們也能見到,這是事實。爲什麼他見得到,我們見不到?佛說:“一切衆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佛說了,我們有妄想,所以見不到;有執著,所以見不到。
佛教講二障。有這兩種障礙,就不能見到宇宙人生的真相。宇宙怎麼來的?怎麼形成的?怎麼演變的?你見不到。人從那裏來的?我們有過去、有現在、未來。爲什麼都見不到?因爲有障礙。妄想經過多生多劫的發展,就成爲所知障。執著就演變變成煩惱障。有妄想,有煩惱,心不清淨,就見不到真相。假如能把妄想、煩惱斷了,心恢複清淨,就見到事實真相了。這是“照見”。
“照、寂”。“寂”就是心清淨,這個很重要。。有煩惱、有妄想,就不寂了。妄想、煩惱沒有了,清淨心才能照見宇宙人生的真相。佛是見到了經上講的宇宙人生的真相。阿彌陀佛非常慈悲,知道我們的心不清淨,很難做到清淨,他有一個好的修學環境,就是極樂世界,讓我們到極樂世界去修學,到極樂世界去成就“寂、照”。
所以極樂世界沒有叁惡道,也沒有六道輪回。十法界是妄想、執著,變現出來的。妄想、執著有輕、重不同,所以才有十法界的差別。地獄是最嚴重的惡業所感。佛法講十惡業,是“身”造殺、盜、淫;“口”造妄語、兩舌、惡口、绮語;“意”(就是心裏的念頭)造貪、嗔、癡。這十種叫十惡。這十種每一個人都有。如果沒有,你怎麼會到這個世界上來?你怎麼會六道輪回?沒有,就超越六道了,不是凡人。既然是凡夫,一定就有。雖有,有輕重等級不…
《淨宗朝暮課誦經文講記 第一卷》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