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生生世世。爲什麼?惡因在,遇到惡緣它就又起現行,這個事情麻煩可大了。你的惡因在哪裏?惡因在阿賴耶裏,阿賴耶是個倉庫,你所造的一切善惡染淨全在裏面藏著,它會起作用。到成佛,成了佛還有余罪,「余殘未盡」,是什麼?習氣,佛門叫習氣。罪是不造了,完全覺悟不再造了,斷掉了,可是還有習氣,習氣還會惹來果報。我們要問:佛有沒有習氣?佛沒有習氣了。沒有習氣爲什麼還要現這個?那是他示現,我們在這裏要懂這個意思。法身菩薩哪還有這種果報?不可能。說實在話,阿羅漢到人間有這個果報可能,爲什麼?他習氣沒斷。什麼習氣?執著的習氣,分別執著習氣斷掉,就沒有了。法身菩薩是無始無明習氣,那個沒有關系,那個絕對不會有這些事相,這個我們要知道。釋迦牟尼佛這樣的示現,我們就感恩,他是來教我們的,他是來表演的,不是真的。像演戲,演給我們看,我們要懂這個意思。這是成道了,示現成道,八相成道,還遇到宿世的這些冤家,我們今天講的冤親債主,他來找麻煩。佛告訴舍利弗,舍利弗請法,就以他爲代表。他說「汝觀如來,衆惡皆盡,萬善普備」,我們常講的諸惡不作,衆善奉行,他已經做到真的百分之百的圓滿,「猶不免此宿緣者,蓋欲示人,凡造惡業,果報難逃,故說是宿緣也」。佛把這個意思說出來,這是示現,告訴你惡業不能造,造了惡業決定逃不掉,《太上感應篇》裏講得好,講得很清楚。
第一個例子講「孫陀利謗佛」。因,那都是很早很早種下來的,往昔所種的因。佛舉的例子,多半都是在當地,這是自古以來古聖先賢教導我們,舉例子、舉比喻,就近取譬喻。爲什麼?大家清楚,大家都知道。而現在外國人在深度催眠當中也發現,靈魂投胎生生世世糾纏不清。在中國也有,我是這兩天有個同學給我一個信息,今年發生的事情,二00九年發生的。一個少年殺蛇,中年的時候他斷舌,果報;放縱情欲,禍延後世。這就是我們現在常講的附體,冤親債主附體,附體說出來的。什麼時候結的怨?在元朝時候,距離現在七、八百年,那時候是蒙古人,蒙古的王爺,那個時候害死人,王爺害死宮廷裏面的藝人,她們在宮廷服務,害死不少這些人。一直到現在怨恨沒消,要來奪他的命,要來報仇。他們周邊都是學佛的同修,給他來化解,最後他也同意到海島金山寺參加法會,得到超度,離開了。所以這個事情麻煩透了。佛給我們講的這個故事,跟這一類的,現在你能看到,你就曉得他不是假的。所以佛有這些示現來給我們看。
孫陀利謗佛,也就是很久遠之前,他說有個「博戲人」,這是我們說街頭賣藝的,雜耍,這個人叫淨眼。淨眼是誰?就是釋迦牟尼佛的前身,釋迦牟尼佛也做過雜耍。那時候有個淫女名字叫鹿相,淨眼就誘引鹿相,坐一個車子出城在一塊娛樂。用我們現在的話來講就是奸殺,強奸之後就把她殺了,這是釋迦牟尼佛前世。殺了之後,就把她屍體埋在園林裏,那個園林裏有一尊辟支佛在修行。這個案子發生了,就連累辟支佛,人家以爲是辟支佛把她殺掉的。可是淨眼還算不錯,他看到辟支佛受這個冤枉、冤屈,他良心發現,他生起悲心,我們現在講他就自首。自首之後,這個罪很重,還是被國王殺掉了。這是過去世的一段業因。然後佛就說,淨眼就是他,就是釋迦牟尼佛,鹿相就是現在的孫陀利,這冤親債主。那時候他奸殺鹿相,所以生生世世是無數千歲受苦無量。只要你的冤親債主沒有真正放過你,說不跟你再計較了,就很麻煩。縱然這一次說放過你,不定什麼時候想起來又恨你,這個麻煩大,所以他就生生世世糾纏不清。什麼時候他真放過你?給諸位說,他要超度往生極樂世界,真放過你了,以後不再糾纏你。如果還在六道輪回,我想這個帳就清不了,你說這個事情多麻煩!我們想想,這種因果報應太可怕了,釋迦牟尼佛前世有,我們現在也有,過去生中生生世世很多。要想逃出這個關口,只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冤親債主他往生極樂世界,另外一種是我念佛往生極樂世界,那就沒事。我念佛往生極樂世界,在極樂世界成佛,將來到這個六道來度衆生,那就像釋迦牟尼佛一樣又會碰頭。碰到時候怎麼樣?碰到時候這就叫不昧因果,不是不落因果,是不昧因果,過去造的業因清清楚楚、明明了瞭,可以表演一下,然後度他。這是肯定的,佛不度無緣之人,能幫助他成就佛道。
第二段講「奢彌跋」,也是謗佛。這次的謗佛,佛講的故事是這樣的,佛說「過去遠劫」,很久遠了,「有婆羅門,名爲延如達,常教五百童子」,延如達就是釋迦牟尼佛的前世,五百童子就是現在的五百羅漢,你看生生世世的緣分。他說還有一個梵天婆羅門的婦女,名字叫淨音,這是梵天婆羅門,我們現在講他的夫人,「爲延如達作檀越」,這用現在話是做齋主,現在我們臺灣習慣叫護法,她來護持延如達,「飲食衣服悉皆供養」。釋迦牟尼佛也做過婆羅門。後來有一尊辟支佛入城乞食,這個淨音,就是梵天婆羅門夫人看到辟支佛,就請辟支佛,供養他,供養辟支佛,「自是以後,乃日具美食而供養之」,供養辟支佛很豐厚。延如達就感覺得這個護法「薄己厚彼」,供養辟支佛供養得豐厚,對自己就微薄,就起了嫉妒心。「複令童子謗此道士」,這個道士就是辟支佛,說他「無有淨行,與淨音通」,私通。你看造這樣的罪過。辟支佛遭遇這個毀謗,「後辟支佛現神變入滅」,入滅就是圓寂,他現神通之後圓寂了。大衆才知道延如達嫉妒,妄語傷害別人。佛就講,那時候的延如達「則我身是」,那時候的淨音就是現在的奢彌跋,五百童子就是現在的五百羅漢。他說是我當時起了嫉妒心,「受諸苦報」,苦報是果,嫉妒心是因。「今雖得佛」,現在成佛了,「由此余殃,故受奢彌跋之謗」,毀謗。
釋迦佛這是慈悲到了極處,這十樁事情都是說自己在過去因地修行犯的過失。這個前面兩樁,前面是奸殺,這個地方是嫉妒、毀謗,造的業很深很重。而且這種現象從前有,現在更多。辟支佛是聖人,比阿羅漢還高,阿羅漢見思煩惱斷了,習氣沒斷,辟支佛連見思煩惱習氣都斷了,這是聖人。他住在這個世間教化衆生,你毀謗他,你陷害他,他那個地方結不結罪?給諸位說,不結罪,他會原諒你,不但原諒你,他還會誦經念佛回向給你。爲什麼?他有慈悲心,知道你造的這個罪業將來要墮地獄,知道你地獄苦,所以常常以功德回向給你,減輕你的苦難。人家用這個心對待你,你不知道。你的罪從哪裏結的?這些聖人在世間,他是度化衆生的,你把他害了,你看他死了,現神變之後他就入滅,許多衆生的法緣被你斷掉,這個罪重。所以真正有德行的人,你能不能害他?不能,你害他是害自己,你把很多有緣的人的法緣斷掉了。佛在經上常常告訴我們,斷人身命罪小,你把人殺了,這個罪不重,斷人慧命的罪非常重。你看得人身的人多少?得人身,能聞佛法、能長養慧命的人有多少?不成比例。所以聞法的機緣是無比的殊勝,你怎麼忍心把一切衆生跟辟支佛聞法的緣分斷掉,這個罪就是阿鼻地獄。我們懂得這個道理,你就曉得弘法利生的功德不可思議。世出世法裏頭,第一功德是什麼?就是弘法利生。這個地方,有阿羅漢、有辟支佛住在這個地方,這個地方不遭難。爲什麼?諸佛護念,龍天善神守護,這個地方有正法。你毀謗陷害,你傷害不了人,這個修行人你傷害不了,你傷害的是把正法滅掉,把一切衆生的善緣斷掉,結罪在這個地方,這我們不能不知道。
佛講第叁樁事情是「佛患頭痛」。這事情是怎麼回事情?釋迦牟尼佛頭痛。佛說了,「過去遠世」,時間久遠,「羅閱祇城」,都是講的印度地方,荒年,「谷貴人饑」,我們就曉得現在人講叫糧食危機,沒得吃。「掘百草根以續微命」,你就曉得人遭這個劫難。它附近,就是這個城的東面,「有吱越村」,也住了不少人,村東面有很多魚池,這些村人帶著家屬都住在池塘附近,捕魚爲食。捕魚的人取魚,魚在岸上跳動,「我爲小兒」,這個我是釋迦牟尼佛自稱,釋迦牟尼佛是個小孩。「以杖打彼魚頭」,小孩打著玩的,看到魚跳來跳去。他說魚池裏面那時候有兩種魚,一個叫麸魚,一個叫多舌。魚跟魚也講話,我們不知道,牠們在埋怨。牠說「我等不犯人」,我沒有得罪這些人,可是現在這些人要害我們。你看看這些魚發願,「我等後世當報」,這就是什麼?我一定要報這個仇。那時候村莊裏面的人,就是現在的釋迦族,那時候敲魚頭的小孩就是釋迦牟尼佛,那個麸魚,大概是魚裏頭的領導人,牠也有領導,就是「流離王」,多舌魚就是「婆羅門惡舌」。「爾時魚跳,我以小杖打彼魚頭,以是因緣,受諸苦報,今雖得佛,由此殘緣,流離王伐釋種時」,釋迦牟尼佛這一族被流離王滅掉了,你看釋迦牟尼佛沒法子救,看到自己這個小國家被流離王滅掉。我們從人情上來說,佛知道前因後果,知道這是沒辦法的事情。如果說是以人情來講,釋迦牟尼佛能不能救這個國家?他雖然沒有能力,當時印度,這經典上記載的,十六大國王都是釋迦牟尼佛的皈依弟子,他影響力這麼大。如果要是請求十六大國王組織一支聯軍去救他的國家,能不能做到?能做得到,他爲什麼不做?救不了,你救了,來世報的時候更可怕,懂得因果報應。當時流離王這一族,就是魚池裏那些魚,你把池水放幹淨,把一個池塘的魚一網打盡,你滅了牠的族。這些魚今天投胎到人身,他來報仇,當時他那個怨恨心,發的誓願要報複,這一生應驗。流離王滅釋迦族,這個事情告訴他的學生,學生懷疑,說是冤冤相報。目犍連尊者有神通,他用他的缽救了五百釋迦族,救了五百人,送到天上,避免這個災難。世尊告訴目犍連,他說你去看看缽。結果目犍連尊者去看看缽裏頭,缽裏面全是血水,融化成血水。世尊講,定業,沒有法子。如果能救,目犍連神通能救,釋迦牟尼佛神通還不如目…
《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第一0二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