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第九十九集

  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第九十九集)  2009/9/10  臺灣  檔名:12-47-99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第二十頁倒數第二行,從當中看起:

  【或身現剎土。如經雲。一毛孔中無量剎。各有四洲四大海。須彌鐵圍亦複然。悉現其中無迫隘。或剎現佛身。如經雲。華藏世界所有塵。一一塵中佛皆入。普爲衆生起神變。毘盧遮那法如是。】

  我們就看到此地。這兩首偈都是《華嚴經》上說的,第一首偈是正報現依報,後面一首是依報裏面現正報,依正互融,自在無礙。這是大乘經裏面常常講的不思議的境界,它給我們有很大的啓示。從《華嚴經》以及大乘經裏面,佛常常講依報、正報是一體的,這就是一念不覺而起無明。這無明就是阿賴耶,阿賴耶裏面有叁細相,第一個是業相,業相就是一念不覺,我們常講的起心動念。但是要知道,這是極其微細的起心動念,是我們沒有辦法覺察到的,根本就體會不到;不但是我們體會不到,天人也不行,甚至于十法界裏面的佛菩薩都體會不到。什麼人才能體會到?明心見性,他們體會到,他們看到了,這是事實真相。這一念不覺,立刻就産生轉相、境界相,阿賴耶叁細相裏面的見分跟相分,叁細相就是轉相跟境界相。轉相是見分,就是精神這部分,相分就是物質這部分。整個宇宙一切萬法,我們今天講的動物、植物、礦物,包括自然現象,它是見相兩分組成的,相分裏面有見分,見分裏面有相分,永遠不會分的。現代科學,這是近代才發現的,他們現在講一個動物,還沒有講到植物跟礦物,沒講到。動物的形成他說有叁個因素,第一個是物質,像人身體是物質,除了物質之外,還有兩樣東西決定不能缺少的,一個是能量,科學的名詞叫能量,再一個是信息,有能量、有信息。在佛法裏面把能量跟信息統統說之爲心法,色法跟心法,色法就是物質,心法就是精神,精神也就是科學家講的能量跟信息。

  我們從《華嚴經》這兩首偈子來看,『或身現剎土』,身是正報,剎土是依報,剎土就是宇宙、就是世界,我們生活的環境。生活環境裏面,應當要知道,有人事環境、有物質環境、有自然環境,佛法用一個名詞「剎土」。正報只說自己不說別人,我們一般人講「我」,正報是指我,我之外都是我們的依報,都是我生活的環境,父母、兄弟、妻子、兒女、親戚朋友,全是我們生活的依報。佛法裏面講依、講正,這個概念一定要清楚。「我」,什麼時候出現?依報跟正報同時出現,換句話說,我跟宇宙、跟萬有一切萬法同時出現,什麼時候出現?就是那一念不覺的時候出現。從什麼地方出現的?從自性,自性清淨圓明體裏面出現,沒有先後。在這個現象裏面,沒有時間,也沒有空間,所以佛給我們說時間、空間是假的,不是真的。在《百法》裏面它列入不相應行法,就說明它不屬于色法,它也不屬于心法、也不屬于心所法,單獨給它列一個叫不相應行法。不相應是什麼意思?它跟心法不相應,它跟心所法也不相應,它跟色法也不相應,雖不相應,它跟它們叁個統統有關系。不相應行法這個名詞要用現代話來說,叫抽象概念,不是事實,是抽象概念。雖然它不是事實,如果你要是執著它,它就起作用,它就産生障礙;不執著沒事,決定不起障礙。所以,障礙從哪裏生的?煩惱從哪裏生的?習氣從哪裏生的?從分別、執著生的。那想想我們有沒有分別?有沒有執著?有。有,那你就避免不了,無法回避。

  事實真相,諸位想想,要不是佛與這些大菩薩們他們證得,他們真的見到,不是想象、不是猜測,真正見到事實真相,爲我們說出來,我們永遠不會知道。知道跟不知道有什麼差別?差別太大了,不知道的人永遠在輪回、在六道,真的沒有出期;但是知道的人,聽說了,雖不是我親證,知道有這麼回事情,就有超越輪回的希望。你聽說了,一定希望能多聽,聽得更清楚、更明白,希望有一天我也能夠證得,這就對了。如果幸運的話,幸運實在講,善根深厚,深厚的善根也不是一生獲得的,沒有這個道理。深厚的善根是怎麼樣獲得?生生世世不斷的重複,長時熏修,熏修成的。所以我們學東西,要記住老祖宗的話,老祖宗不會騙人。老祖宗怎麼教我們?「讀書千遍,其義自見」,你學一樣東西,老祖宗勸我們學一千遍。我們今天學一樣東西,學十遍、二十遍、叁十遍,已經感覺不得了,跟老祖宗的標准差得很遠,所以我們不能成就的原因在此地。這就是什麼?我們心浮氣躁,沒有耐心。從前學校,這是古時候的私塾,老師教學生讀書,最低限度要讀一百遍,天分好的人,聰明伶俐的小朋友,讀一百遍,根性稍微差一點,記憶力差一點,要讀兩百遍,這就是所謂「人一能知,己十知;人十能知,己百知」。我比不上別人,別人一遍就會了,我要學十遍,我才能趕上他;他十遍會,我要學一百遍,就是這個道理。看一遍,那怎麼行!

  現在的電影、這些節目都是一次性的,只播放一次就完了,以後再不播放,沒有了,我覺得很好。好在哪裏?因爲這些片子內容都是暴力、色情、殺盜淫妄,一遍的染汙就夠了,十遍染汙可不得了!可是倫理、道德、聖賢的教育,一遍怎麼行!所以我看到好的老師的講演、教學,像蔡禮旭老師的《弟子規》,他講得很細、講得很好,四十個小時。最近我也看到山東青島他們企業家的論壇,第一屆、第二屆,唐山企業家論壇的分享,這些光盤你問我看多少遍,我告訴你至少十遍。而我勸別人,我勸他至少要看叁十遍。有沒有必要?在現前的社會非常有必要。這些講演是正法,這種論壇就是佛門講的護國息災的法會,用佛法來說,他們真正在做的是仁王護國法會。你要不相信,你把《仁王護國般若波羅蜜多經》展開來看看,你就明白了。國家有災難的時候,國王發起護國息災的運動,怎麼做法?仁王聰明,仁慈的國王他有智慧。災難從哪裏來的?從迷惑顛倒、造作惡業來的,災難是業力感召來的。怎麼樣來化解災難、來挽救災難?要好好的教導人民,要教他開智慧,教他忏悔、教他斷惡、教他修善。我們念頭一改,惡的念頭沒有了,善的念頭興起來,山河大地、天地鬼神統統被我們善心所感,惡念都沒有了,惡的行爲都沒有了,于是風調雨順、國泰民安。所以,《仁王護國般若波羅蜜多經》所講的「仁王護國法會」是上課、是講學。

  很多人把經典的意思統統都會錯了,《仁王經》上講國家有大災難的時候,國王召集佛門的長老,禮請一百個高僧大德來誦《仁王經》、來做法事,那些話裏的含義很深,你完全看字面就全看錯了意思。佛是這個意思嗎?不是這個意思!一百個法師,那個百不是數字,那個百是大圓滿,那是什麼?全國,是表這個意思。全國這些法師,就是從事于教學工作這些人,要號召他們認真教學。現在這個世間不好,不好一定是人民他看法、想法、行爲出了問題,你們要好好教導他,讓他明理,讓他改邪歸正、斷惡修善、積功累德,災難就消掉了。這才是仁王護國真正的意思。絕對不是我們拿著經念幾遍就能管事,沒用處,那叫迷信。佛的經典不是念的,念是學習手段之一,首先你把它念熟,你把它記住,然後在日常生活當中、工作當中、待人接物當中,起心動念馬上想到經上教給我的有沒有違背?有沒有做到?這才叫做依教奉行。大乘教裏面,佛常常囑咐菩薩,「受持經教,爲人演說」,受是接受,接受佛陀的教誨。爲人演說,演是什麼?演是表演給人看,我做到了,佛教給我們做的全做到了,給社會大衆做個好榜樣、做個好樣子,依照佛的教誨,不敢違背,認真奉行,這才是佛弟子。經是佛講的,你念給他聽,他要聽嗎?哪有這個道理!我講的這些經,每次錄像做成光盤,我是絕對不看,我一遍都不看,我看別人的,別人東西我覺得很好的,我至少會看十遍。這是什麼意思,大家曉得,我都說出來了,我們要給初學的人帶頭做個好樣子。我不看十遍,我能教別人看十遍嗎?我教你看十遍,我看了十遍,我得利益,我才會介紹給你,真的好東西。那個時候我還沒學佛,剛剛接觸,朱鏡宙老居士送一本《了凡四訓》給我,我一遍看了之後非常感動,我就連續看了叁十遍,用了二、叁個星期的時間看叁十遍。我們才有深刻的印象,才真正把裏面的道理、斷惡修善的方法記住了。起心動念跟經本對照一下、核對一下,相應的,自己知道沒做錯,相違背的立刻停止,就不要再幹,我們這樣修學才能夠得到佛法真實的利益。

  佛菩薩大慈大悲,大公中正,沒有偏私,誰能學?誰能成菩薩?誰能成佛?個個人都有資格,問題是你肯不肯幹?禅宗的祖師大德常常問「你會麼?」你要是會,你這一生當中就能證果,不只是開悟,能證果。不要小看自己,不要輕看自己,不要以爲一生造的罪業。唐山論壇裏面有一位李承臻先生,你看看他忏悔的報告,你會很感動,他自己承認他造的是十惡不赦的大罪,他能回頭。我們想想我們造的罪業沒他重,他能回得了頭來,我們怎麼不能回頭?我也看了十遍。我每次介紹給別人看,我都陪他再看一遍,幫助他增長信心。這些是菩薩示現,他是不是真菩薩我們不要去想這些,對我們深受感動的人來說,那就是菩薩。我們看了之後信心增長,自卑感消失了,相信自己有成就,他能成就,我應當可以成就。這些光盤,我離開講堂,在不講經的時候,我想這些光盤都應當放給同學們在一起看看,就像我們上課一樣。聽聽這些菩薩、這些大德們的報告,我相信對于每個初學佛的同修都有很大的利益。對于老同修,看了之後也可以認真反省,我們修學這麼多年,爲什麼功夫不得力?肯定有問題。什麼問題?在這些光盤裏面都可以能找到。李總的忏悔、胡總胡小林居士的落實《弟子規》,那是我們最好的榜樣。彭大夫,年輕的醫生,告訴我們一個人身體爲什麼會出毛病,講得很透徹。說明人…

《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第九十九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