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第一00集) 2009/09/11 臺灣 檔名:12-47-100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第二十一面第五行,從「四者」這裏看起:
【四者。智身影現衆緣觀。謂智體唯一。能鑒衆緣。緣相本空。智體照寂。諸緣相盡。如如獨存。】
我們先看這一段文。『智身』,這是講佛十種身,前面我們都曾經學過,這是自性般若智慧起用。佛幫助十法界的衆生,最重要的就是智慧。十法界的衆生之所以不能見性,就是迷惑,這諸位一定要知道。六道裏面的衆生,爲什麼有這麼多的苦難?也是沒有智慧,愚癡!叁毒煩惱裏面,最嚴重的就是愚癡。貪瞋雖然猛厲,容易斷,古大德常告訴我們,放下貪欲、瞋恚比較容易,可是愚癡就難了,斷愚癡依舊像藕斷絲連,非常不容易。佛度衆生,我們知道他總的原理原則就是幫助衆生破迷開悟。苦從哪裏來的?苦從迷惑來的,迷惑了他就妄動,妄動造業!如果他能夠隨順聖賢的教誨,那還不錯,他找到一個好的標准,依照這個標准來修行,把我們錯誤的思想、見解、言語、行爲修正過來,這樣就能夠離苦得樂。如果這一生當中遇不到善知識,遇不到聖賢的教誨,那問題就嚴重,他會造很重的罪業,罪業所感得的果報是叁途苦果,人間受報叫花報,果報在叁途,非常可怕。苦樂是果,迷悟是因,果上沒有辦法改,改從哪裏改?改從因上改。我要離苦,那我一定就要斷惑、要破迷;我要得樂,那一定要開智慧,智慧不開永遠沒有法子得樂。諸佛菩薩的教學沒有別的,就是幫助衆生離苦得樂。佛菩薩把他們自己離苦得樂的經驗告訴我們,我們明白了,參考他們的方法,遵循他們的道路,我們也能夠收到離苦得樂的效果。
佛菩薩在十法界,特別是六道,六道裏面我們今天講人道,我們單單就人道來說,釋迦牟尼佛,我們舉這個例子,叁千年前出生在北印度,現在的尼泊爾,爲我們做種種示現,無一不是智慧。八相成道是『智身影現』,十二年的參學,四十九年的講經教學,智身影現;這四個字好極了,這四個字是事實真相。「影現」,告訴我們,佛菩薩在這個世間度衆生,就像《般若經》上所說的,「一切有爲法,如夢幻泡影」,這意思是什麼?事有沒有?有,理沒有;相有沒有?有,性沒有。智是屬于性德,自性裏面本有的般若智慧德能,相好是身,身是物質現象。那個智不是物質,智是能量、是信息,是自性裏頭本來具足的,身是物質現象,也是自性裏頭本來具足的。智是影現,身也是影現,智身爲什麼影現?衆生有緣,緣就是感,佛菩薩就有應,感應道交。所以這個名題裏,就是智照利生,也就是我們佛門常說的普度衆生。我們這是說佛菩薩的事業,說這個話是從我們凡夫心目當中所感受的。智身影現這是講的諸佛菩薩,他們決定會現身,衆生有感,特別是在苦難的時候有感。歡樂的時候也有感,他在天上示現,天人歡樂,爲什麼也要示現?歡樂容易迷,容易迷惑。我們人間跟叁惡道都在受苦受難,他來示現,幫助我們覺悟。無論是苦樂都不能夠迷,苦樂不是真的,不是真的你爲什麼那麼苦?因爲你迷了,迷了就有受。
佛經裏面常講五種受,苦樂憂喜舍,身有苦樂,心有憂喜,當我們身沒有感覺到有苦樂,心也沒有憂喜,這個狀況叫舍。舍是很好的境界,問題在哪裏?你保持不長,你舍的時間很短,接著又起苦樂憂喜。如果你永遠住在舍受,身永遠沒有苦樂,心永遠沒有憂喜,那叫什麼?那你就得禅定。所以舍本來是個好事情。這是佛在大小乘經教裏常常講的五種受,這五種受都叫做煩惱。苦樂憂喜這大家很明顯,舍受,舍受是行苦,苦樂憂喜是苦苦,這是行苦。行苦是什麼?不能長久保持住,這種境界時間很短,保不住叫行苦。所以佛跟我們說叁界統苦。叁界是講欲界、色界、無色界。欲界叁種苦都有,苦苦、壞苦、行苦。無色界有定功,換句話說,舍受他能保持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就是他在入定的時候,在禅定裏面,身沒有苦樂,心沒有憂喜,在禅定裏,這是世間禅定,四禅八定。天道,佛告訴我們有二十八層,二十八層裏面有六層是欲界,色界有十八層,無色界四層。也就是禅定裏面的境界有二十二層天,色界跟無色界,那裏面全是舍受,時間到了煩惱還是起現行,苦樂憂喜還是起現行,所以它不是真的。
雖然四空天最上面一層壽命是八萬大劫,這八萬大劫時間夠長了。一個大劫就是我們這個星系,像太陽系這個星系,成住壞空一次,叫一個大劫;換句話說,八萬大劫,我們這個世界成住壞空八萬次。諸位要曉得,世界會壞,世界有成住壞空,爲什麼?爲什麼世界有壞、有成、有住?我們學佛學了這麼多年,應該明了世界也不是真的。《還源觀》就講得很清楚,世界從哪裏來的?是我們自己一念不覺而出現的這個世界,從這開始,我出現了,世界出現了。最初出現的時候還算不錯,自性的本體,我們《還源觀》前面講的,「自性清淨圓明體」。這體什麼樣子?這個體就是我們淨土宗講的常寂光淨土,常寂光裏面沒有物質現象也沒有精神現象。用現在的話來說,現在講整個宇宙的形成是叁樣東西,物質、能量、信息,這現在科學家講的,常寂光裏面有能量,沒有物質現象,也沒有精神現象,今天人講信息,沒有。但是這一念不覺,這講起心動念,這是極其微細的波動,科學家現在也有人發現,宇宙沒有別的,就是波動。爲什麼十法界依正莊嚴不一樣?這個波動頻率不一樣,這個說法也能講得通,確實是頻率不相同。頻率這個大小到底有多少?可以講是無量無邊無數,沒有一樣不是波動變現出來的。
最初只有無明這個現象,這個現象變現出什麼世界?諸佛如來實報莊嚴土,這裏面一切大衆享受不錯,他們完全享受自性裏頭本具的智慧德能相好。我們在佛經裏面看到,釋迦牟尼佛爲我們介紹的極樂世界、華藏世界,諸佛如來的報土莊嚴美好。如果這裏面的人,在妄念上又加了一個妄念,加了個什麼?加了個分別。分別心才起,實報土不見了,實報土也不是真的,真的怎麼會不見?這就不見了,變了。所謂不見了,它變質了,變成什麼?變成四聖法界,十法界裏上面的四層,有佛、有菩薩、有緣覺、有聲聞,就變成這個,分別。這裏頭的居民,從分別再要起一個執著念頭,執著什麼?想控製、想占有,這個念頭才生,四聖法界立刻就變成六道輪回。六道裏面,如果他分別執著的是善法,就現叁善道;他如果分別執著的是邪法、惡法,與性德相違背的,那就出現地獄、餓鬼、畜生。這個事情除了佛菩薩之外,沒有人能把它說得這麼清楚、這麼明白。我們這一生真的是有幸,雖然我們沒有證得,我們受經教熏習時間長,古人所講的不錯,「讀書千遍,其義自見」。我們這麼多年的熏習,看這個經文才看懂了,這是宇宙事實真相。
現在談到我們目前,目前災難太多,層出不窮。八八水災我們剛剛經曆過,這個水災很可怕,水災的時候我在高雄,上次大水災,八七水災,五十年前,我在臺中。是不是這個災難之後就沒有?很難講,你要問我,我老實的回答你,可能是剛剛開始,後面恐怕還會有大災難。我怎麼知道的?我告訴你我不知道,我沒有神通,我憑什麼這樣說法?我觀察我們世道人心,因爲我懂得這個道理,災難是衆生不善業所感的。我們遭遇這個災難,看看我們大衆想的是什麼?念的是什麼?說的是什麼?幹的是什麼?就明白了。如果這次災難真正讓我們警覺到了,我們要斷一切惡、修一切善。善惡的標准是什麼?我們沒有見性,與性德相應的這就是善,相違背的是不善,這沒見性。有人見性,釋迦牟尼佛見性,釋迦牟尼佛告訴我們,什麼是善?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绮語、不貪、不瞋、不癡,這是性德,自性裏頭本來是這樣的。如果你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與這個完全相違背,起什麼念頭?殺生、偷盜、邪淫、妄語、兩舌(挑撥是非)、绮語(花言巧語,欺騙衆生)、惡口(說的話很難聽)、貪、瞋、癡,這個問題嚴重了,這十惡要不知道節製,災難就來了。
極樂世界爲什麼那麼好?我們看到釋迦牟尼佛在《彌陀經》裏爲我們介紹極樂世界,告訴我們,那個地方的居民「皆是諸上善人俱會一處」,你看他們十善統統做到,不但統統做到,上善!所以那個世界沒有災難。我們這個世間居民,實在講業障本來就重,最嚴重的是淫欲。佛在經上講,「愛不重不生娑婆」,那個愛是淫欲的愛,我們講情執,這個情執是你生到娑婆世界人道第一個因素。你要是把淫欲斷了,你出叁界就不難。這不是個好事情,我們中國古人有兩句話說得好,「萬惡淫爲首,百善孝爲先」。古人這兩句話很深很深的道理,我們幾個人能體會?這兩句話人人都會說,有幾個人真正體會這兩句話的味道?這兩句話,給諸位說,包括了整個佛法。萬惡淫爲首,這就是六道輪回的根;百善孝爲先,那是凡夫成佛的本。爲什麼?成佛頭一個就是孝。我們淨土宗修行證果,就是依釋迦牟尼佛在《觀無量壽佛經》裏面所講的「淨業叁福」,這是我們淨宗最高指導原則,一共叁條十一句。頭一句,第一個是「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你看看擺在頭一句,這是百善孝爲先,孝要是做到圓滿就成佛。菩薩還沒有做到圓滿,等覺菩薩還有一品生相無明沒破,孝道不圓滿,孝道圓滿你就成佛了。你看這兩句話還得了!不孝父母雙親的人能學佛嗎?不能,沒這個道理。
佛沒有傳到中國來,我們知道佛教傳到中國才兩千年,是公元六十七年,漢明帝派的特使到西域去禮請。所以佛教到中國是中國帝王帕特使請來的。到了中國,兩位法師摩騰、竺法蘭,這兩位法師到中國來,皇帝拜他爲國師,你看多尊重。孝親尊師,誰做代表?漢明帝。佛所教誨的,確實跟我們中國傳統文化同一個根,這個根…
《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第一00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