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第八十四集) 2009/8/26 臺灣 檔名:12-47-84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第十七面第叁行:
【五者。理事玄通非相止。謂幻相之事。無性之理。互隱互顯。故曰玄通。】
我們就念到此地,這是一小段。五止最後的一種,這是叫我們放下妄想,也就是起心動念。第五止名詞叫『理事玄通非相』,「理」是能生、能現、能變,「事」是所生、所現、所變。爲什麼叫「玄通」?大師給我們解釋得很好,在中文裏面凡是微妙深奧這些道理,都叫做玄,通是通達,于理于事,理微妙深奧,事亦複如是,事也是微妙玄奧,都能夠通達。怎樣才能通達?你懂得「非相」就通達。這個非相,就是知道這些相是假的不是真的,確確實實似有,好像是有,實實在在講它沒有。佛在經上常說「離一切相,即一切法」,那就通,就玄通。在這個境界裏一念不生,沒事,確確實實像清涼大師給我們講的「理事無礙,事事無礙」。問題出在哪裏?問題出在起心動念,出在分別執著。諸佛如來、諸大菩薩看到凡夫這個樣子,都搖頭歎息,可憐憫者。本來沒有事情,怎麼會生出這麼多事情來?生事的因,迷失了事實真相,不知道理事都不可得。
賢首國師這個地方講,『幻相之事』,「幻」不是真的,所有的相都是幻相。佛在大乘經裏面常常用「夢、幻、泡、影」,來比喻、來形容森羅萬象,沒有一個現象是真的,這個一定要知道。理,理是性,性有沒有?有。你能不能看到?看不到。爲什麼?它沒有形相,它有但是沒有形相。虛空是不是?虛空不是,虛空是相,是幻相,理不是虛空,虛空也是『無性之理』現出來。所以自性理體,六根統統緣不到,眼見不到,耳聽不到,鼻嗅不到,舌嘗不到,手也摸不到,也想不到,意根都沒辦法,想不到,你說研究,我得想想,怎麼想也想不到。你所想的,能夠想到的,統統叫妄想,事實的真相想不到,能現萬事萬法的心性想不到。可是能現所現『互隱互顯』,這叫『玄通』。怎麼叫互隱?沒有緣的時候,緣是什麼?緣是一念不覺。這個一念不覺,我們一般用粗的話來講是起心動念,在佛教裏面講一念不覺,它就顯。一念不覺就能現,惠能大師講的「能生萬法」,宇宙出現,萬法出現,我出現了。要曉得宇宙,我們今天講時間跟空間,時空、萬物跟我同時出現,一念它就顯,自性就現相。從相裏面,自性也現,自性什麼樣子?相是什麼樣子,自性就什麼樣子。性體可不是現相,但是性相永遠離不開,這個很難懂,爲什麼?相千差萬別,性永恒不變。
這個性是什麼?真心、本性。在哪裏?就在萬相之中。古大德有個比喻,比喻得很好,叫「以金作器,器器皆金」。我們用黃金來做成各種器皿,可以用黃金做成一個杯子、做成一個碗、做成首飾、做成璎珞,佩戴在胸前的璎珞,做成戒指、手镯,什麼都能做。我參觀我們一個同學,他做首飾的,他有個展覽室,我去看將近兩萬種不同的,沒有一個是相同的,因爲它是樣品,全是黃金做的。你一走進展覽室珠光寶氣,你看相將近兩萬種,沒有一個相同。你看體一個,全是黃金,除了黃金之外,它沒有別的東西,所以能現所現都顯。如果這個心不動,沒有念頭,相沒有了,相沒有,性你也體會不到,金跟器好像都沒有了。其實在不在?在,並沒有消失掉,隱,不顯。這樁事情惠能大師見到,「何期自性,本自具足」,這就是隱,它具足,它一樣都不缺,動個念頭全現出來,沒有一樣缺的。十法界依正莊嚴,不是一個佛,無量無邊諸佛,無量無邊的剎土,無量無邊的十法界,沒有邊際,爲什麼?我們前面念過,這一現叫出生無盡。無盡的出生都在一念,不可思議,離開一念什麼都沒有。
真正聰明人,真正上上根人,他只要把握著一念,什麼問題都解決,是不是真的?真的。天臺家所講的十妙就是這個意思,十種不二,每一種後面都有一句話說,都歸到一心,這一心就是一念。古大德也說「識得一,萬事畢」,你什麼人什麼時候真正認識到一,一切問題解決。這個一是什麼?一就是一心、一念。一心一念裏頭有沒有十法界?有,但是你超越了,你十法界隱,一真法界顯。爲什麼?一心一念現一真法界,諸佛如來的實報莊嚴土,你在這裏面現受用身、受用土,受用身是法性身,受用土是法性土。諸佛菩薩大慈大悲,以無量的善巧方便幫助我們,希望我們在這一生當中能證得這個境界,用什麼方法?總不外乎止觀。止觀就是章嘉大師早年教我的「看破放下」,看破是觀,放下是止。話說得容易,傳法不難,惠能大師接受五祖忍和尚的傳法,我們估計也不過二、叁個小時。二、叁個小時談話真正悟處,實在講剎那之間把悟門打開,明心見性,見性就圓滿,就成佛。下面又說:
【又理由修顯故。事徹于理。行從理起。理徹于事。互存互奪。故曰玄通。】
心性之理有修才顯示出來,你要不修,永遠體會不到,不是它沒有,它就在當下,就在現前,你體會不到。真體會到的人,就是開悟的人,他跟我們說了一句話,這句話我們聽得耳熟,聽多了,可是實際上境界我們沒見到,他見到,他說什麼?「頭頭是道,左右逢源」。這兩句話我們聽久了,我們也會說,這個道、這個源都是講的理,都是講的性,理在哪裏?性在哪裏?隨捏一法無非是理性。就好像我們走進金飾的展覽室,黃金做的這些裝飾,這個展覽室裏面有將近兩萬種不同的金器,黃金做的兩萬種都不同。黃金在哪裏?這就好像在問,理在哪裏?性在哪裏?隨便捏一個就是,就是黃金!如果迷的人他到裏面去,黃金在哪裏他完全沒看到,他所看到的什麼?這是煉條、這是手镯、這是戒指,黃金不曉得在哪裏,這是迷。真正覺悟的人,悟了之後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事是什麼?十法界依報的莊嚴,物是什麼?十法界裏面的正報,佛也好,菩薩也好,聲聞、緣覺、天人、阿修羅、餓鬼、地獄衆生全是,頭頭是道,左右逢源,無論依報、正報隨捏一個就是自性。就跟金器展覽館裏面,隨便捏一個東西就是黃金!哪裏有錯?沒錯,真契入。
我們今天在大乘經上讀到,在祖師大德語錄上看了很多,我們很熟悉,我們也會講,我們隨便捏一物是不是?不是。爲什麼?這是學別人的樣子,人家真得受用,我不得受用。得受用的是什麼?戒定慧圓滿具足,叁明六通它現前!我們是一樣都不通,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還是煩惱習氣當家,天天還在造業,那怎麼行?那個頭頭是道、左右逢源的人他不造業,他心地確確實實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他圓滿了。我們到這個世間來是承受業報,我們這個身是業報身,業是誰造的?自己造。過去生中造的善業,這一生享受的是善果;過去生中造的是惡業,這一生受的是惡報,這是業報身。可是諸佛菩薩不是,他不是業報,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他不是業報身。我們看到的好像釋迦佛苦行,一生苦行,一天福也沒享過,日中一食,樹下一宿,全部財産叁衣一缽,遊化在世間居無定所,一生也沒個家,畜生還有個窩,釋迦牟尼佛連個窩也沒有。他老人家提倡的樹下一宿,今天晚上打個盹,在樹下打坐就一次,明天不在這個樹下,換別的樹下,樹下就一宿。爲什麼?爲我們示現不要生貪心,這個樹大,樹蔭的範圍廣,坐在這裏很舒服,起貪心!一宿是隨緣,樹下住兩晚就攀緣,就不一樣。這用意很深,統統都是給我們做示範的,叫我們對這個世間一絲毫的留戀都沒有。我們看了很苦,佛樂得不得了,法喜充滿,他那種樂我們無法想象,這是他的境界,我們達不到。他跟一切衆生平等對待,和睦相處,與一切衆生和諧,與山河大地和諧,這裏頭多樂。
我們看到佛菩薩孤孤單單一個人在那裏,不知道許許多多佛菩薩圍繞,我們肉眼看不見。這是『理由修顯』,修什麼?所有不善統統把它修正這叫修。善惡的標准是性德,所有一切與性德不相應的,自性裏頭沒有的,全部都要修正。世出世間聰明人,有賢德的人,我們看到美國心理醫生很多,像魏斯這樣的人,他們在深度催眠報告裏面給我們透了很多信息,人,人在世間是幹什麼的?就是來修行的。他說你的功課統統做圓滿,你就不會再來;這個地球像是一個學校,你功課要是沒有做完,你還要來。這個跟我們佛法裏面講的業,你的業要沒有了(音「瞭」),你還得要來。你的業在此地了了,你就不要來,你就升級!升到哪裏?你超越六道輪回,你生到聲聞法界、緣覺法界,不要再來了。如果你見思煩惱沒有了(音「瞭」)、沒有斷,你還得來,來幹什麼?原來在六道裏頭就是要斷見思煩惱的。見思煩惱可不是性德,它是障礙性德,最不好的、最根本的就是我執,總執著有個我,這是六道裏的根。你什麼時候真的覺悟沒有我,這身是假的不是真的。可是他們外國這些醫生認爲靈魂是我,出不了六道。比我們一般凡夫高一點,也就是他知道斷惡修善,他知道要往上提升不要墮落,這點他知道,他出不了六道輪回,爲什麼?他認爲靈魂是我。靈魂是不是我?不能說是我也不能說不是我。
靈魂是怎麼回事情?在佛法裏面稱爲阿賴耶,迷了就叫靈魂,覺悟了叫神識,佛法叫神識。真正覺悟、圓滿的覺悟叫靈性,就是自性,那就好了,十法界沒有了。所以神識離不開十法界,靈魂就離不開六道;換句話說,這些都是自我的提升,六道裏面叫靈魂。我們中國古時候老祖宗不稱爲靈魂,叫遊魂,「遊魂爲變,精氣爲物」,講得好,跟佛法講的很相應。這不能不搞清楚,不搞清楚你們産生誤會,這誤會障礙可大了,不是小事。我們要是不接觸到佛法,大概我們知見就到靈魂爲止,不知道靈魂還是錯誤,靈魂有執著、有分別,所以它脫離不了六道。人道修好了生天道,天有二十八層,佛講得清楚,你是到哪一層天?跟佛菩薩的距離遠之遠矣,太遠了。佛法…
《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第八十四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