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第六十二集) 2009/7/25 臺灣 檔名:12-47-62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第十二面倒數第四行,從第二句看起:
【問。出家五衆。超然出俗。可具威儀。在家之流。身纏俗網。甯無愆犯。】
這個問得很好,『威儀』就是離不開戒律,出家人好像持戒比較方便。在俗的人,尤其在現代的社會,分秒必爭,可是這還是一個錯誤觀念造成的。競爭、鬥爭就能夠賺得你所想得到的嗎?如果這樁事情真的成立,那很了不起,爲什麼?因果律就被推翻了。如果因果律是真的、永恒不變的,那你就應該相信「一飲一啄,莫非前定」,命裏有的決定是有,丟都丟不掉,別人搶不去,別人障礙不了;命裏沒有的求也求不得,無論用什麼手段都沒有辦法得到。在中國社會,過去一般人都深信不疑,所以他心是安定的,人心安定,社會是安定的。這些學說從外國傳來的,不是中國的,中國自古以來沒有教人競爭,競爭很累,能不能得到?得不到,什麼也得不到。同學們,你多去念念《了凡四訓》你就明白,袁了凡先生對于業因果報他明白了、他覺悟了。
孔先生給他算命,居然二十年當中,每年所得到的都跟命裏面所算定的是絲毫不差。所以他不再想,不再打妄想,跟雲谷禅師在禅堂裏面坐了叁天叁夜不起一個念頭。禅師對他很贊歎,一個凡夫叁天叁夜不起心動念,這不是凡人。請教他,你是怎麼修的?了凡先生是老實人,我沒有功夫,我只是發現我的命這二十年來跟孔先生算的是絲毫不差,真的深信不疑,一飲一啄,莫非前定。雲谷禅師聽了哈哈大笑,我以爲你是聖人,原來你是凡夫。了凡先生很驚訝,爲什麼我是凡夫?雲谷禅師說:你的命運二十年來不曾絲毫改變,你不是凡夫是什麼?了凡先生聽到這個話裏頭有玄機,二十年來未曾改變,難道命還可以能改變的嗎?能改變。命怎麼來的?命是自己造的,佛法裏常講,「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我這一生所受的這是果報,果必有因,這個因是前世造的,過去生中造的,生生世世都有關聯。命既然是自己造的,當然自己可以改。凡夫改不了命運,是因爲你每天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都有善有惡,善是小善,惡也是小惡,差別幅度不大,就是離你那個水平線幅度不太大,大致上都還滿准確。如果你這一生當中有大善大惡,那就變了,就改變。大惡就往下墮落,大善就往上提升,就不准了。所以你二十年被人家算得那麼准,就是你絲毫都沒有改變。我讀了這個書之後,我稱他爲標准凡夫,也很難得。所以命運是真的,不是假的,這是因果。
因果從什麼時候有的?有人問過我,我告訴他,若是根據《妄盡還源觀》裏面所講的道理,因果跟宇宙是同時發生的,所以說萬法皆空,因果不空。第一個因決定沒有,沒有,它怎麼會有事?這個道理很深,這第一個因在佛法裏面講的是無始無明。佛用這個字用得好,無始,無始並不是說時間很久遠,我們找不到,沒有辦法計算,稱之爲無始,不是這個意思。無始是什麼?沒有開始,這是佛法裏的正義。沒有開始,如果有開始那就是真的,不能講是假的。它不是真的,是妄想,無始無明,無始妄想,那就是第一個念頭,第一個念頭沒有因,第二個念頭就有因。第一個念頭是第二個念頭的因,第一個念頭沒有因,所以「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就像作夢一樣,夢中境界也是個相似相續相,它也是從念頭變現出來的。第一個念頭都沒有因,無中生有。
近代科學家也發現,肯定世間決定沒有物質現象,物質現象怎麼來的?物質現象是幻相,不是真的。《心經》上講得很好,「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是物質現象。物質現象的本體是空寂的自性,自性不是物質也不是精神,佛法裏稱它叫空,空不是沒有,空它有,它遇緣就起現行。緣是什麼?緣是震動,今天科學裏面講的波動現象,佛法講的實際上就是波動,你看一念不覺,不覺就起波動,覺不動,覺心不動。不覺它就動,這個動,佛法裏叫起心動念,非常微細,彌勒菩薩跟我們講,一彈指,一彈指的時間很短,有多少個波動?叁十二億百千念。百千,一百個千是十萬,單位是十萬,多少個十萬?叁十二億個十萬。我們把它換算一下,中國人講叁百二十兆,一彈指有叁百二十兆個波動,太細了。現在科學都用秒做單位,那我們彈指,速度彈得快一點,一秒鍾可以彈四次,叁百二十兆再乘四,這是一秒鍾,一秒鍾裏頭有多少次的波動?有一千二百八十兆。你怎麼能覺察到?太微細了,太快了。彌勒菩薩說,「念念成形,形皆有識」,這個話講得好,這個話實際上就是給我們講阿賴耶叁細相。阿賴耶,第一個是業相,業相就是波動,就是講你念頭,這一念。一念,諸位曉得多長時間?是一秒鍾的一千二百八十兆分之一。這一個波動,這個波動是業相,由業相跟著業相起來的是轉相,阿賴耶裏面叫做見分,精神現象。同時連帶起來的有境界相,境界相是物質現象,就是宇宙。所以宇宙,物質現象、精神現象,是一個念頭裏面發生的,生了怎麼?生了立刻就滅了,第二個念頭繼續生。第二個念頭,第一個念頭是它的因,第二個念頭是果,念念不相同,經上講的「念念不相到」,這是真話,不是假話。我們今天看到物質現象跟精神現象是一種相似相續相,不是真的相續相,念念相似,不完全相同,這個道理要懂。所以大乘教裏面佛常講,「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爲法,如夢幻泡影」,一點都不假。你不把它當真,沒事,什麼事都沒有;你把它當真,麻煩就來了,這一當真就變成十法界、變成六道、變成叁途,愈迷愈深,這麼一回事情。
現在衆生可憐,陷在這裏頭,迷得很深,迷得很重,回不了頭來。諸佛菩薩大慈大悲,要幫助這些衆生回頭,妄盡還源,幫他回頭。其實在理上講不難,只要一覺悟就回頭,覺悟什麼?知道這些相是假的不是真的,對這些現象不再起心動念,馬上就回頭了。釋迦牟尼佛給我們做了最好的榜樣,他在叁十歲那年,在菩提樹下入定,把妄想分別執著放下,豁然大悟,還源了。放下妄想分別執著就是妄盡,妄想分別執著都是虛妄的,都不是真的,你把這個統統放下,妄盡了,還源了,明心見性,見性成佛。在中國唐朝時代,距離我們現在大概一千四百年的樣子,出現一個惠能大師,禅宗六祖。他在五祖忍和尚方丈室裏面,五祖跟他講《金剛經》大意,六祖不認識字,不用看經本,講大意。講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能大師把妄想分別執著也放下,頓舍,一下就放幹淨,他就成佛了,明心見性。六祖放下,明心見性,那個境界跟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完全相等,平等的境界。今佛如古佛之再來,那就稱之爲如來,同一個境界。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教,惠能大師雖然不認識字,你拿著經本念給他聽,他就能給你講得頭頭是道,絕不在釋迦牟尼佛之下,妙不妙?爲什麼?自性流露,你見了性。諸佛如來在十法界講經說法,自性流露,你今天見性,自性也流露出來,跟過去古佛所講的一絲毫差別都沒有。所以夫子講兩句話,「述而不作,信而好古」,這兩句話是怎麼解釋?就是這樁事情。中國古聖先賢是佛菩薩再來的,統統是明心見性的人。我早年在臺中學教,跟著李老師,有一次我就把這個問題向老師請教。我說中國古聖先賢堯舜禹湯、文武周公,他們是不是佛菩薩在中國應化?老師聽了笑起來,他說理上講得通,事上沒證據。這是老師給我的回答,理上講得通,事上是他沒有暴露他的身分,沒有說他是什麼佛菩薩再來,所以事上沒證據,理上這是講得通。同樣一個道理,在這個地球上,無論哪一個族群、哪一個宗教,他們的古聖先賢、他們的祖師大德,我們也可以肯定是佛菩薩的化身,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現什麼身。
《還源觀》裏面給我們講,宇宙是一體,遍法界虛空界是一個自己。說一家人還有差別,是一體,這一體就是《還源觀》前面第一段所講的「自性清淨圓明體」,大乘教裏面稱爲真如、法性、本性、自性,這是一體,一體所變現出來,見性就見到這個性體。性體是什麼樣子?惠能大師講得簡單明了,這個體是清淨的,從來沒有染汙過,決定不可能有染汙,爲什麼?有染汙必須有個東西才會染汙,它不是,它不是物質也不是精神,它怎麼染汙!物質會受染汙,我們地球是物質,地球今天被染汙了。精神也會被染汙,它不是精神也不是物質,所以它不受染汙。真正是清淨,不生不滅,這是自己,這是自性,禅宗裏面常講「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我們本來不生不滅,「本自具足」,不要向外求,樣樣都圓滿,智慧圓滿、德能圓滿、相好圓滿,這裏面把精神、物質、自然環境全包括了。再告訴我們,自性本定,「本無動搖」。我們今天動搖的是什麼?我們起心動念,一個念頭生、一個念頭滅,生滅是妄心,不是真心,真心沒有生滅。也就是說,什麼是真心?大乘教上講得好,「生滅滅已,寂滅現前」,我們生滅這個念頭沒有了,自性就現前,自性是沒有生滅的。末後說了一句話,「能生萬法」,能生萬法是你起心動念就萬法現前。所以宇宙怎麼來的?一念頓現,沒有先後,不是說進化的,不是。一時頓現,那個一時沒有長短,沒有先後,有先後不叫一時,這個諸位一定要知道。因爲一時在佛經裏面一開頭就有,「如是我聞,一時」,這個一時的意思太深。有前一秒有後一秒,不是一時。一時是什麼?就是彌勒菩薩給我們說的,一千二百八十兆分之一秒,那叫一時。我們要細心去觀照,細心去體會。
佛法是科學,高等科學,爲什麼?科學講證據,這個微細的念頭誰見到?大乘教裏面佛常說,八地菩薩,你好好修行,你修到八地你就見到了。菩薩位次愈高,心愈清淨,到八地已經達到純淨純善,所以極其微細的波動他都能感應到。九地、十地,等覺是十一地,究竟果位是第…
《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第六十二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