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第四十九集) 2009/6/17 臺灣高雄 檔名:12-47-49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經本第八頁第六行,第二句看起:
【由塵相體無遍計。即是小乘法也。由塵性無生無滅依他似有。即是大乘法也。】
接著我們來看在一微塵裏面,前面說過,一微塵裏面具足染淨、具足真俗、具足生死涅槃,大乘、小乘能不能具足?當然具足。我們如果要是再細問,中國佛教裏頭宗門教下、顯教密教,在一微塵裏面是不是統統具足?確實統統具足,沒有一法不具足。大小乘,賢首大師讓我們從哪裏看?從一切法的叁種性去看,這個叁性就是遍計所執性、依他起性、圓成實性。這一塵,在一微塵裏面,微塵的體沒有遍計,就是小乘法。什麼是『遍計』?遍計所執這是叁性之一,遍是普遍,計是計度、分別、計較。度,我們中國人講衡量,衡量就是度的意思,度量衡,衡量,衡量大小、輕重、長短,用這個來比喻。這是我們凡夫對一切法免不了的,特別是六道的衆生。實實在在講,爲什麼會有六道?六道就是遍計所執性形成的,《華嚴經》上講的執著;依他起是分別。能把執著放下,就超越六道輪回,證阿羅漢果;如果把分別放下,不再分別,十法界就沒有了。十法界的四聖法界依他似有,叁性裏面是依他起性。
這些現象怎麼來的?一切現象沒有自體,是衆緣和合而生的,衆緣和合就是依他而生的。譬如我們居住這棟大樓,這棟大樓本來沒有,爲什麼會有這現象産生?這裏面一分析一看,有鋼筋、有水泥、有磚頭、有瓦塊,許許多多的條件,這個大樓的形相出現了。我們凡夫就迷了,認爲是一座大樓;內行人,搞工程的人看到這個大樓,他沒有看到這個大樓多少層,他看到什麼?他看到這棟大樓大概是多少噸的鋼筋,多少包的水泥,一樣一樣材料要多少,他看出這個東西。這些材料堆在一邊不叫大樓,依照圖樣把它排列起來,大樓就出現,大樓是依他起性。所有一切萬事萬物之生起,無不是衆緣和合而生起的,緣不單純!《華嚴經》上說,就連一粒小微塵,無量因緣,相不相信?現在我們學了《華嚴經》,相信這個說法。爲什麼會相信?因爲那一微塵裏面有遍法界虛空界的信息,不但有信息而且還有現相。那就知道這一粒微塵可不簡單,它所具足的因緣跟法界虛空界沒有兩樣。這是現在科學裏面發現的全息的理論。《華嚴經》上說「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多不二」,大小,沒有大小,大小不二。沒有前後,沒有前後就是沒有時間,沒有大小是沒有空間,這都屬于現代所說的高等的哲學、高等的科學。所以從體上講,你看到小乘法。『由塵性無生無滅』,無生無滅是圓成實,『依他似有』,衆緣和合好像是有這個,這是大乘法,大乘法裏講這個,舉出這幾個例子。
【如是略說。】
這沒有細講,細講說不完的。
【若具言之。假使一切衆生懷疑各異。】
這就是具體而言,一切衆生對于宇宙、對于人生、對于萬法、對于生命疑問很多。
【一時同問如來。】
大家都向佛請教,把個人的疑問都提出來。
【如來唯以一塵字而爲解釋。宜深思之。】
佛用一個『塵』字來給他解釋,把所有一切衆生的疑問都答盡了。你看前面舉的例子,這是智能,這不是學來的。從這些地方,我們回過頭來看《華嚴經》,世尊在經上告訴我們,「一切衆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這話是真的不是假的。如來是講自性,自性裏頭本來具足一切智慧、無量智慧,本來具足萬德萬能,本來具足真善美慧,相好。自性裏面沒有欠缺,所以稱爲圓成實,圓是圓滿,成是成就,實是真實,它不是虛妄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自性不是虛妄的,自性是真實的,這是什麼?這是我們自己本人,中國禅宗裏面講「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自性是我們的本來面目。真的嗎?真的,見性的人都知道。我們是迷失了自性,這是六道凡夫。不但六道凡夫,包括四聖法界,四聖法界相信有,他沒有證得;六道凡夫迷得太深,佛跟你說有,你未必相信。爲什麼?四聖法界的煩惱少了一半,沒斷清楚、沒斷幹淨,他斷了一半,他相信了,他把對世出世間一切法的執著放下,他不再執著。所以他相信佛的話,不再執著,有個證據,不再執著,六道沒有了,六道是一場夢,不再執著,就從這夢裏醒過來,做了一場夢醒過來,六道沒有了。醒過來的境界是什麼?境界是四聖法界,聲聞、緣覺、菩薩、佛,他現的境界是這樣的境界;跟六道比,它叫淨土,六道是染汙,它清淨。他不執著身是我,他也沒有成見,也沒有偏見。換句話說,六道衆生一切不良的這種行業他都沒有,所以他沒有六道的果報。在他們那個境界裏面,像我們這個世間的生死他沒有了,真的了生死。他有什麼生死?他有變易生死,我們這是分段生死,一段一段的,分段生死沒有了。
佛家講生死,兩種生死,六道裏兩種都有,四聖法界裏只有一種,變易。這個變易怎麼講法?咱們用個比喻來講,你就好懂,像我們在學校念書,我們念一年級,一年級念完,考試及格明年升二年級,就是一年級死了,二年級生了;二年級念完就念叁年級,叁年級生了,二年級死了,這叫變易生死。不是真有生死,是說你受一段苦,你境界提升;你得好好念一年書,用一年功,不是真有生死。這就講菩薩修行,一個階位一個階位向上提升,就跟念書一樣。十信位念完就升到十住,十住位念完就升到十行,十行念完就升到十回向,十回向念完就到十地,這叫變易,不是真的有生死。這個分段就真的有生有死,六道特別是我們人道,人道、畜生道貪生怕死,哪個衆生不貪生怕死?這種現象,就是對于諸法實相迷得太深、迷得太久,不了解事實真相。現象雖然不是真的,如果你執著它,就很像是真的,真有生死,是因爲你從你的執著上變現出這樣一個感受,這麼一個境界。
佛法無論是大乘、小乘,對這個事實真相清清楚楚;佛法之外,幾乎所有宗教也都說明這個問題。一般人講「生死事大」,那是真大,爲什麼?死了以後你到哪裏去?這是個大事。佛法裏面常講「萬法皆空,因果不空」,你懂得這兩句話的意思,你就曉得生死事大是什麼意思。身在這個世間,這是一個很短促的過程,爲什麼會有這個過程?佛告訴我們這是業力變現。你到這個世間來幹什麼?佛回答就四個字,「人生酬業」,你到這個世間來是受果報的,你前世做的善業,你來享福的,善業有善報;你前世做不善業的,你來受罪、你來受苦的。冤冤相報沒完沒了,這個事情就麻煩。所以經教裏面常講,「人身難得,佛法難聞」,得人身最可貴的是什麼?是聞佛法。聞佛法,理明白了,把事情搞清楚了,搞清楚我就知道我們這一生該做什麼。真正覺悟的人,我這一生一定要好好的斷惡修善,把來生的靈性要向上提升,那你就完全對了。當然這個提升的標准,在佛法裏面講,最低限度你要超越六道輪回,你算沒有白來。如果出不了六道輪回,你在輪回裏面起起落落,麻煩可大了。
我這一生盡幹好事,沒幹壞事,我前生有沒有做壞事?再前生有沒有做壞事?一般人講「過去無始,未來無終」,我過去生中有沒有作惡?肯定有!這一生爲什麼沒有做?聞佛法,接受聖賢教誨明白了,人不應該做壞事情。善惡的標准,佛法裏講得很清楚,也很簡單,十善、十惡。殺生是惡,殺生裏面包含叫別人受苦受難、叫別人生煩惱,這都包括在殺生裏面,爲什麼?傷害別人,這是對別人身心的傷害。偷盜,起心動念要占人家的便宜,這是盜心。邪淫,妄語,兩舌是挑撥是非,绮語是花言巧語欺騙衆生,惡口,貪、瞋、癡,你看佛講的標准。雖然講了十條,這十條一展開,展開就是細行,在日常生活當中行住坐臥,這一展開多少?小乘是叁千條,大乘是八萬四千細行。你看這不就是一即一切嗎?佛在此地只告訴我們,一微塵裏面有遍法界虛空界的信息。十善業道,十善這十條展開八萬四千細行,這還算多嗎?不算多,一微塵展開就全宇宙的信息,這個十善展開八萬四千不多!這叫一即一切、一切即一。
所以我們學佛之後明白了,在這一生當中一定要像佛菩薩一樣,以純淨純善的心來對一切衆生。把握著原則,大乘經上常講「菩薩所在之處,令一切衆生生歡喜心」,這是大方向、大原則。如果我們在那個地方讓衆生生煩惱,這怎麼辦?趕快離開。這個地方人不喜歡你,對你有成見、有誤會、有看法,見到你就不高興,我們就趕快避開。什麼時候他見到我高興,我就再來,我們來幹什麼?來幫助他覺悟,這就對了。所以佛度衆生,那個度是什麼意思?度就是幫助衆生覺悟。但是衆生在現前這個環境不喜歡你,你趕快避開,等到什麼時候「我想覺悟,想了解事實真相」,你那個時候再來,這叫恒順衆生、隨喜功德,不強求、不勉強。勉強,人家還生懷疑,你到底有什麼企圖?你用意何在?你爲什麼要這樣做?反而有懷疑。佛法是師道,師道古人講得好,「只聞來學,未聞往教」,老師不到你家去教你,你來學。你來學是什麼?表示你有誠意、你很想學,你來,老師教你,你真的能夠體會得到,你真能學會;老師到你家裏找你來學,你把老師看輕。輕慢老師,老師再高明也沒法子教你,爲什麼?你不能接受,所以不是老師擺架子。一定我們要去求學,你有一分求的意願,你得一分利益;你十分求學的意願,你就得十分利益。我根本沒有求的意思,你來教我那叫白教,他聽不進去!所以這不是老師擺架子,老師看看這個學生他是不是真的想學,而且還知道他能夠接受多少,這觀機。
所以明白道理,我們就懂得應該怎麼樣去做人,怎麼樣成就自己。實在講成就自己才是真正成就別人;自己不能成就,決定不能夠影響大衆。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講經教學四十九年,跟他學的人很多。他的…
《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第四十九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