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第叁十八集

  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第叁十八集)  2009/5/23  臺灣高雄  檔名:12-47-38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經文第六面第二行:

  【叁、示叁遍者。謂依前二用。一一用中普周法界。故雲遍也。】

  這是這篇文章的第叁大段。第一段給我們講本體,宇宙萬有的本體。第二段是講依本體起兩種作用,前面我們學過的,第一個作用就是宇宙出現了,第二個作用我出現了,宗門常講「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我出現了。接著要給我們講『叁遍』,示,『示』就是顯示,它本來就是這樣的。可是我們凡夫迷惑,沒有覺察到就在眼前,佛沒跟我們說,是這個樣子,爲我們說出來,還是這個樣子,這個諸位一定要懂得。明了就是覺悟,不明了就叫迷惑,佛家也叫做無明。我們今天很難得,承蒙佛陀的慈悲,把宇宙人生的真相爲我們說出來。雖爲我們說出來,我們知道了,這種知道叫解悟,我們明白了,可是我們不得受用,爲什麼?不是我們自己親證,那就得不到受用。佛親證了,法身菩薩們也親證,他們得受用,什麼時候我們也能親證,這個受用我們就得到了。

  講親證,佛在理上講得很清楚、很明白,只要你放下,你就證得。我記得我二十六歲,第一次去見章嘉大師,那是剛剛接觸佛法也不過兩個月,有緣,一個朋友介紹我去見章嘉大師。我頭一句話就向他老人家請教,我說佛法方東美先生介紹給我,我知道它殊勝,知道它是世界哲學的最高峰,有沒有什麼方法能叫我們很快的就契入?我提出這麼一個提問。章嘉大師沒有立刻答複我,看著我,我也看著他,等他老人家開示。這樣就看了半個鍾點,半個鍾點完全沈默下來,到十幾二十年之後,我才明白章嘉大師教學的方法。我們年輕氣盛,說得不好聽的話,心浮氣躁,問這麼大的一個問題,怎麼能接受?十幾二十年之後我們才曉得,世出世間法你想真正得到,你得要心平氣和,你才能學到東西。心浮氣躁是學不到東西的,老師縱然給你講得再清楚,叫耳邊風。聽,聽了沒有?有點印象,不得受用。所以老師讓我定下來,情緒穩住了,再跟我說「看得破,放得下」。

  我們在今天讀《妄盡還源觀》,這是看破,看破之後放下,你就入境界,就契入了。放下什麼?對世出世間一切法的妄想分別執著,把這叁大類的煩惱統統放下,那叫什麼?叫成佛。釋迦牟尼佛當年在菩提樹下放下了,大徹大悟,明心見性,見性成佛。一千四百年前在中國唐朝時代,惠能大師放下了,他在五祖忍和尚的方丈室,半夜叁更聽老和尚講《金剛經》,講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他放下了,一放下就證得,不難!凡夫成佛需要多少時間?一念,你妄念轉成正念就成佛了。爲什麼我們修行這麼苦?放不下!爲什麼放不下?佛在經上常講的,業障太重,煩惱習氣太深,已經養成習慣,諺語所謂「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我們這個不是少成,生生世世在六道裏打滾,一世一世的染汙,染汙得太嚴重,知道放下就是,可是就是放不下。佛有善巧方便幫助我們,你不能把這叁大類煩惱統統放下,你放下一種,一樣一樣的放。放下執著你就成阿羅漢,放下分別你就是菩薩,放下起心動念你就成佛,起心動念是妄想。這叫大開方便之門,我們一層一層的去契入。

  阿羅漢好比是入門,佛法的大門你入進去,入門了,證阿羅漢入門,沒證阿羅漢在門外,這個一定要知道,你還沒入門。升級升到菩薩,你登堂了,菩薩登堂了。放下起心動念,你入室了,就圓滿了,這是方便法。方便法我們還是不行,執著,我們能把執著放下嗎?我學了這麼多年,可以跟大家講,分別執著淡了一點而已,沒全放下。全放下就是聖人,不是凡夫,你看看阿羅漢,六道就沒有了,超越六道。佛,佛超越十法界,不但六道沒有,十法界也沒有,住一真法界,住實報莊嚴土。我們明白這個道理,要認真學習,在日常生活當中放下分別執著,妄想是做不到,那不可能,不要在這上去想,只是在分別執著上常常想到放下。一年比一年多放下一點,這個功夫就很好了,就很有進步,也就是經上常講的,煩惱輕、智慧長,你的煩惱一年比一年輕,你的智慧一年比一年增長,這就是很好的現象,煩惱輕、智慧長。修行,確實愈往上好像速度就愈快,一般講功夫,功夫就是放下,最難的是前面十年,很不容易突破。前面十年突破了,後面十年的功夫比前面十年一定要超越很多,愈往後來愈容易,就好像是幾何的級數一樣,愈往後面愈快。也得真幹,真幹就是真放下。

  從哪裏放起?我在講席裏面也常常勸導同修,我自己也是這麼做法,放下對一切人事物的控製,放下對一切人事物的占有,這是最嚴重的煩惱,所有的煩惱都是從這裏生起來的,煩惱的根源,我們得從根下手。牢牢記住普賢菩薩教給我們「恒順衆生,隨喜功德」就好,我們的功夫就會不斷向上提升。如果要想,我們凡夫身業障深重,要想能在這一生當中成就,出離六道輪回是成就,出離十法界是大成就,有沒有辦法?有!佛菩薩慈悲到極處,傳給我們念佛法門。你真的能相信,真的不懷疑,依照這個法門你去修行,這一生決定往生極樂世界,親近阿彌陀佛,不但六道超越了,十法界也超越了。這是我們六道凡夫業障深重的衆生,一生能夠圓成佛道,成就之殊勝跟釋迦、跟六祖是相等的,只有這個法門,除這個法門之外,找不到第二個法門。《華嚴經》到末後,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我們從這個地方就能體會到極樂世界是多麼殊勝。所以總是要記住,經要聽,愈聽愈歡喜,愈聽愈增長我們求往生的念頭,我們往生的信心不足、願心不足,常常聽經就會把我們補足,爲什麼?對事實真相愈來愈清楚、愈來愈明了。

  這是大自然的現象,是自性本來具足的,這裏頭沒有任何人創造,也沒有任何人主宰,叁種周遍。『依前二用,一一用中普周法界』,這兩大類的作用,第一大類是物質現象的作用,第二大類是精神現象的作用,精神現象是講自己,也就是心理的作用,外面環境是物理的作用。心理跟物理都是從自性變現出來的,它的體就是性德,性德是一個,《華嚴經》上說,「情與無情,同圓種智」,就是根據這個事實說出來的。情是有情,就是精神現象,無情就是講物質的世界,大自然的現象,也是自性變現出來的,所以有情跟無情同圓種智。有情作用無量無邊,有情作用是我們的念頭,我們的念頭一個接一個,前念滅了後念就生,一個接一個,從來沒有停過,晚上睡覺也沒停過。如果它一停,那就恭喜你,一停怎麼?一停你就作佛了,只有成佛停了,不起作用。因爲這個作用,才有六道輪回的現象,才有十法界的現象,它一停止,六道、十法界就沒有了,所以它從來沒停過。人身死了,身死是正常的,死了,靈魂沒死,換句話說,你的精神作用沒停止。精神作用沒停止,外面的世界它有變化,它沒有消失,它存在。科學家給我們講物質不滅,大乘經教裏給我們講精神不滅,都是真的,一點不假。精神跟物質永遠不能分家,永遠離不開,這個我們在講席裏面多次的學習過。

  精神的作用,剛才講了,念念相續,無量無邊,物質現象的作用也是無量無邊,也是念念相續。所以,現象的發生從哪裏來的?是從念頭上發生的,有念就有,沒有念就沒有。世尊問彌勒菩薩,「心有所念」,我們凡夫心裏有個念頭,這念頭很粗,我們自己不曉得真相。佛問彌勒菩薩說,這一個念頭裏頭,有幾念?有幾相?有幾識?這話問得好,一般人問不出來,不是過來人他怎麼知道這個事情。就是你的一念,一念裏頭有幾個相?相是什麼?物質現象,就是宇宙。有幾個識?識就是精神現象,識就是妄想分別執著,就這個東西,阿賴耶是妄想,末那是執著,意識是分別。你有這個東西,它就有阿賴耶識,阿賴耶識是迷,不是覺悟,迷得重的就是六道,迷得輕的是四聖法界。所以法相唯識家講「轉識成智」,就成佛了,就脫離十法界,轉阿賴耶爲大圓鏡智,轉末那爲平等性智,就是執著,你不執著就平等了,你不分別叫妙觀察,就是佛經上講的妙觀,轉八識成四智。

  彌勒菩薩回答世尊,那就是告訴我們,我們心有所念,極微細的念頭,一彈指,這一彈指時間很短,他說一彈指裏面有「叁十二億百千念」。這個數字單位是百千,一百個千是十萬,叁十二億乘十萬是叁百二十兆,一彈指有叁百二十兆個細念,極其微細的念頭。我們凡夫動一個念頭,裏頭有叁百二十兆的細念。「念念成形」,佛問有幾個相,念念都有物質現象,就是說一彈指有叁百二十兆的物質現象。「形皆有識」,就是一念裏頭有叁百二十兆的精神現象,這回答是這個意思,這是一彈指。我們一秒鍾能彈幾次?我大概一秒鍾可以彈四次,再乘上四,乘上四就是一千二百八十兆。我用秒做單位,一秒鍾裏頭有一千二百八十兆個念頭,念念有精神現象,念念有物質現象。佛在大乘經典裏面告訴我們,這些現相,前面一個相不是後頭的相,前面一個念不是後面這一念,念念不相同,念念不相到。就好像我們看電影,在電影銀幕裏面看畫面一樣,那是幻燈片,速度太快,把我們的眼睛看花了,我們誤以爲是真實的。它的速度多快?一秒鍾才二十四張,一秒鍾二十四張的幻燈片我們已經被迷了,不知道。現在佛告訴我們,我們整個宇宙,一秒鍾多少張幻燈片?一秒鍾有一千二百八十兆張的幻燈片,你知道這是假的嗎?不知道。

  佛說的這個話,彌勒菩薩講的這個,可以相信嗎?佛法是高等科學,科學是講拿證據來,佛法是教你拿證據,教你什麼?教你親證。這麼快的速度,你要什麼樣的定功,你才能夠感受到這個速度?叫清淨心,在修定。佛在《華嚴經》上告訴我們,八地菩薩他就見到,他就證得,這是科學,這不是假的。你功夫不到,你就證不得,就是這種微細的振動,你心太粗了,粗…

《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第叁十八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