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第八集) 2009/2/8 臺灣華藏電視臺 文件名:12-47-08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妄盡還源觀》本文的第一段,我們先將這段文念一遍:
【一、顯一體者。謂自性清淨圓明體。然此即是如來藏中法性之體。從本已來性自滿足。處染不垢。修治不淨。故雲自性清淨。】
我們先學這一段,這段首先跟我們講到『如來藏』,什麼是如來藏?我們先簡單的介紹一下。這是大乘佛教的一個專有名詞,叫如來藏,是說「真如在煩惱中,謂之如來藏,真如出煩惱(離開煩惱),謂之法身」,也就是它帶著煩惱就叫做如來藏。如來是什麼?就是文裏面所講的『自性清淨圓明體』,這個就是真如本性。學佛目的是什麼?這是我們不可以不清楚的,學佛的目的不是升官發財,也不是求健康長壽,他求的是什麼?求的是明心見性,見性就是見自性清淨圓明體。如果是見了性,這個人我們就稱他爲佛,他就成佛了,這是一樁大事。什麼叫性?這是首先我們要把它搞清楚、搞明白的。叁千年前,釋迦牟尼佛在印度爲我們示現的,見性了,我們看經教裏面常說他老人家夜睹明星、豁然大悟,這就是說他見性了。性是什麼樣子?賢首國師根據經上所講的,《華嚴經》上所講的,就這一句話,「自性清淨圓明體」,這個體就是哲學裏面所講的宇宙萬有的本體。宇宙萬事萬物從哪裏來的?總得有個根,萬事萬物就從它那裏出生的。這個出生的,能生的這個本體,在佛法裏面就稱爲自性。自性它不是物質,也不是精神,換句話說,它沒有物質現象,也沒有精神現象,但是它無處不在、無時不在,連時間跟空間也是從它而生的,沒有它,時間、空間也沒有了。實際上,時間、空間不是真的,現代科學家也發現了,這個我們不能不佩服他。時間要是沒有,前後沒有了,空間沒有,遠近就沒有了,那才叫事實真相。這是先說能現宇宙能生萬物的根源、本體,先說這個。
這個體是一,是一體,就是整個宇宙、一切衆生全是從它發生的,這個事情搞清楚、搞明白,才知道人跟人的關系,人跟大自然的關系,人跟整個宇宙的關系。這個關系就是中國人講的倫理,倫理是講關系,這關系你統統都搞清楚了。是什麼關系?原本是一體,如果我們說一家,一家很親切了,沒有一體來得更親切。因爲它是一體,所以彼此的關系非常密切。我們迷失了自性,不知道宇宙的根源是什麼,生命的起源是什麼,都不知道,所以迷了。迷了之後對這些關系不認識,也可以說是錯誤的認知、偏差的認知,産生許多與事實相違背的這些思慮、見解,這個在佛法裏面統統稱爲邪知邪見。知見不正,就是我們想法、看法錯誤,所以我們的做法就産生錯誤。這一錯誤之後,就把事實真相會扭曲了,扭曲的幅度大小不一樣,這就是佛在經上講的十法界。十法界裏面有佛法界、有菩薩法界,那個扭曲的幅度不大,要講餓鬼法界、畜生法界、地獄法界,那扭曲的幅度太大了。無論它扭曲幅度多大,它的本體從來沒有變過,這個本體我們就稱它作如來藏,也就是真如,真如本性,講這個東西。
爲什麼會産生這些世界?後面就要討論這個問題。第二,他第二段告訴我們「起二用」,這個二用就是宇宙,宇宙出現了,生命出現了。這個生命不是別的,就是自己,禅宗裏面所說的「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本來面目出現了。本來面目就是我們的生命,跟宇宙是同時出現的,這個跟現在科學說法不一樣,科學說出許多種的猜測,一直到今天都不能夠斷定。可是在佛法裏面說得是清清楚楚,非常肯定,一絲毫疑惑都沒有。我們學佛的,相信佛說的,憑什麼相信?當然第一個我們依憑的是佛沒有妄語,佛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诳語者、不妄語者,這是我們能夠相信的。第二個,他用的方法正確。今天科學發現宇宙的奧秘,決定離不開數學,數學是科學之母。以高深的數學來推論,然後用精細的儀器來觀察,我們肉眼看不到,用儀器來幫助,像宏觀世界,現在用天文望遠鏡;微觀世界,像量子力學,用高倍的顯微鏡來觀察。可是佛不要用這些工具,也不必依數學的理論,他依什麼?他依禅定,這個我們要相信。禅定是用清淨心,心愈清淨,感應就愈靈敏。宇宙現象是個波動現象,極其微細的波動,那就要很定的心才能夠體會得到,所以定功層次淺深差別很大。到極其微細的波動,在很深禅定裏面能夠體會得非常清楚,那就是宇宙的起源、生命的起源,這個我們能相信。
釋迦牟尼佛,在中國曆史上記載,叁千多年前出生在印度,可是外國人記載的,他們的年數今年好像是二千五百五十叁年,跟中國的記載差不多相差六百年。到底哪個正確?每個說法都有依據,都能拿得出證明,所以我們可以不必去做這些考古,用不著,因爲它無關緊要。但是肯定的是真有其人,真有其事。在他那個時代,印度是世界上宗教之國,爲什麼會産生那麼多宗教?我們有理由,找到答案,那就是印度人愛好禅定,每個宗教都修禅定,學術界也修禅定。從禅定裏他可以突破空間維次,他能看到我們肉眼看不到的東西,他是真看到,在定中看到的,不是夢中,是定中看到的。所以這是屬于現量境界,他不是推理。入同樣層次的禅定,就能看到同樣的世界、同樣的現象,一個人入定,一個人見到,十個人入定,十個人看到,大家所看到的說出來都是一樣的,可見得這不是假的。
釋迦牟尼佛當年離開家庭出去求學,禅定是他主要的一門功課。佛經裏面講的四禅八定,那不是佛教的,釋迦牟尼佛沒有出生之前就有,當然他也學得很成功。得到第八定,六道裏面的事情就完全明白了,他上面能夠看到無色界天非想非非想處天,下面能看到阿鼻地獄,這個障礙完全都沒有了。諸位想想看,能夠修到第八定的人很多,不止一個,修到初禅、二禅的那就太多了。初禅、二禅、叁禅、四禅,修到這個地步他就到色界天去。我們今天這個世界,大家常常向往的社會主義、共産主義,真正的共産、真正的平等有,不是沒有,在哪裏?在色界天、在無色界天;欲界不可能,欲界做不到。欲界,人有自私自利、有名聞利養、有貪瞋癡慢,那怎麼能做到?那只是向往而已。可是色界天這些有沒有?有,雖有它不起作用,禅定的功夫能把它伏住,使你的心量、思想解放,心量拓開,那是真正的社會主義。所以我們向往社會主義,要修禅定,要到色界天去,那裏面沒有人我是非、沒有競爭、沒有沖突,也沒有彼此利害關系,那個社會好!可是欲界是做不到的。
欲界裏面的衆生是業力形成的,業力是各人造善、造惡不相同。譬如世間人富有的,他憑什麼富有?過去生中修的因,佛經上給我們講得很清楚。他修財布施他這一生就發大財,他發財發得多少與他前生修的因一定是正比例,他修得多,他發得也多,他修得少,發得也少,沒有修那就沒有財富。我們今天在國外看到還有乞丐,我們在泰國看到,在印度尼西亞就更多,在街上乞討,那是什麼?那是過去生中沒修。像我們中國人看相算命,一個人有財庫,命裏的財庫,命裏的財庫空空,沒有財庫,他做什麼、哪個行業他都發不了財。這是六道欲界裏面的情形。聰明智慧是果報,因是法布施;健康長壽也是果報,因是無畏布施。這叁種布施你修得多,果報是你有財富、有聰明智慧、有健康長壽。在我們中國曆史上,這叁種修得很足,修得最圓滿的,大概曆史上可以選出一個人,乾隆皇帝。你看他的富貴、他的聰明智慧、他的健康長壽,過去生中修來的。乾隆那種智慧福報絕不是一世,一世修不到,至少要修十世才能修那麼大的福報,哪是一般人可以做到的!所以,中國諺語有句話說得好,「命裏有時終須有,命裏無時莫強求」,這是一定的道理。佛法裏有教我們生財大道,你只要肯依照經典的理論、方法去修學,真發財、真得智慧,真正得健康長壽。
在臺灣,由于過去印光法師他老人家一生提倡《了凡四訓》、《安士全書》、《感應篇》,這樁事情是我在一九七七年第一次到香港講經,住在九龍中華佛教圖書館,那個圖書館是倓虛老法師建立的。我在那裏講了兩個月,兩個月講完之後,在香港藍塘道壽冶老和尚的光明講堂繼續講兩個月,第一次到香港講了四個月。在中華佛教圖書館裏,倓老收集弘化社出版的書,收集得很多,相當完整。弘化社是印光大師創辦的,那是我們淨土宗的祖師,我的老師是李炳南老居士,李老居士就是印光大師的學生。所以看到印光大師的這些典籍,我們有特別的親切感,我在香港沒有事情,白天天天翻書,就看弘化社的。弘化社的書印得不錯,可以說是善本,校對很精確,裏面很少有錯字。我看書很喜歡看版權頁,首先翻開來看版權頁,看他印多少數量。沒想到這叁本書超過叁百萬冊,讓我感到非常驚訝。你看這老和尚,一代祖師,對于佛法印的書、經典數量都不多,一次印個一千本、二千本、叁千本。可是這叁樣東西,就是《了凡四訓》、《感應篇》、《安士全書》,他一次不是幾千本,至少是一萬本以上,一萬本、叁萬本、五萬本,他是這個印法的。我一看後頭版權頁排列的,第一版、第二版,到第十版、二十版,我給它統計一下,這叁本書差不多超過叁百萬冊。爲什麼?《了凡四訓》可是說是個儒生對兒女的教訓,寫的這四篇文章,叫四訓。《感應篇》是道教的,《安士全書》裏面一半是道教的,它前面的一半,占的分量一半都還超過一點,「文昌帝君陰骘文」,那是道教的。後面有叁篇很短,不長,《萬善先資》是講殺生的,殺生的果報,《欲海回狂》是講邪淫的果報,最後一篇是講淨土,分量不多。這個老人爲什麼印這麼多?我天天在琢磨,終于想到了,現前這個社會逐漸的道德淪喪,人不守本分,不孝父母,不敬師長,所以社會慢慢變動亂。到現在是完全明了了,這叁樣東西能救世界。現在哪個人不關心…
《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第八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