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金剛般若波羅密經淺釋▪P25

  ..續本文上一頁真實去做去,這才是真的。

   如來說一切諸相,如來,他說,「一切諸相。即是非相」:這個一切諸相本來是沒有相的。「又說一切衆生。即非衆生」:如來說,一切衆生,即非衆生,本來他的自性都是諸佛來著。所以現在不過迷就是衆生,覺悟就是佛。你要是用一切的佛法去教化衆生,將來衆生都可以返本還原,成佛的。那麼釋迦牟尼佛說出這樣的法來,恐怕人又有驚怖,狐疑不信了,又生出一種懷疑心了,在這個地方,所以才說,「須菩提。如來是真語者」:如來是真實語的一個人。「實語者」:是老老實實說的話,不打妄語的。「如語者」:他是一個所說的話,都是有真如的道理的,都是有真理的。「不诳語者」:不會打妄語的,如來不說假話的。「不異語者」:也不會說出一種奇奇怪怪,怪力亂神這種的話,來驚世駭俗的。

   須菩提。如來所得法。此法無實無虛。須菩提。若菩薩心住于法而行布施。如人入闇。則無所見。若菩薩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見種種色。須菩提。當來之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于此經受持讀誦。則爲如來以佛智慧。悉知是人。悉見是人。皆得成就無量無邊功德。

   「須菩提」:釋迦牟尼佛又叫一聲須菩提,說,「如來所得法」:如來所得這個實法、這種真實的智慧,「此法無實無虛」:這個法,它是一個真空。所以真空,也沒有甚麼實在的實體,沒有一個實體。「無虛」:雖然沒有實體,可是在這個真空裏邊有一種實相的妙有的存在。它因爲有妙有,所以又叫無虛。這個真空不礙妙有;妙有不礙真空,所以,無實也無虛。所以無實無虛,甚麼道理呢?就是叫人,沒有一切執著相;離開執著相就是妙有真空的理。所以,「須菩提」,你要知道,「若菩薩心」:假設這個菩薩,修菩薩道的這個菩薩的心,「住于法而行布施」:他要著住到有爲法上--這個法是有爲法--著住于有爲法而行布施,就是著相的布施。著相的布施祗可以升到天上去,或者生到人間。

   所謂「著相布施生天福,猶如仰箭射虛空」:你著相而行布施,這生天的福報。你好像甚麼呢?好像,拿著一把箭,弓箭向空中來射箭一樣。向空中來射箭,「勢力盡。箭還墮」:這個你那個力量沒有了,這個箭又落下來。「招得來生不如意」:你生到天上去,然後天福享盡,又落到人間來,又要受苦了。所以這叫有漏的布施。有漏、有爲法而成的有漏的福德,這是不究竟的。就好像人,你祗知道修福而不知道修道,而不知道修行;你就得到天福,雖然得到天福,終究,天福盡,還要受苦的。

   這是現在舉出一個譬喻來。這個著于法,這個執著生出的一種執著心。「如人入闇」:你行這種布施就好像人,到那個闇的地方去了。「則無所見」:你甚麼也看不見。也就是你升到天上去,雖然有天福,但是沒有真正的智慧,就沒有真正的光明;沒有真正的光明也就是黑闇,就是「如人入闇」了。「則無所見」:你沒有真正智慧,你聞不到佛法,就是「則無所見」。「若菩薩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假設菩薩他存心,不執著于這個有爲法而做布施,「如人有目。」這個他不執著做這個無爲法,修無爲法而得到這個無漏的果實,得到無漏的果,「如人有目。」這好像人有眼目一樣,也就是有了智慧了。「日光明照」:這個日光,就等于你的智慧光。這個智慧光,遍照一切。「見種種色」:所有的一切種種的色相,都可以看得見。

   「須菩提。當來之世。」「當來」:就是未來的時候。「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于此經」:他能在這一部《金剛經》,「受持讀誦」:心裏能領納,身體能力行,能奉持,又再能讀,對著本來讀;誦,或者不要這個經本就可以,能誦得出來。「則爲如來」:這個人,他就能得到如來「以佛智慧」:以這個佛智、佛慧,「悉知是人」:如來他能以佛的智慧,他悉知道這個人的修行。「悉見是人」:也能看見這個人。「皆得成就無量無邊功德」:他將來一定會得到,無量無邊這麼多的功德,沒有數量、沒有邊際這麼多的功德。那麼, 這麼多的功德在甚麼地方呢?甚麼地方也沒有!你不要找,你一找就沒有了。你要不找,它就在這個地方;你要一找,一看就沒有了。所以頭先那個果章說,他在臺灣講佛法就在外邊那個地方。你要不講,真在那個地方;你講出來了,哦!他一看就沒有了。這個佛法就是這麼樣子妙!

   今天晚間這個講經的時間哪,搬家了,搬到或者叁點半,或者四點鍾到五點半,或者六點鍾。爲甚麼搬家呢?因爲美國這兒有一個中國的武術大會。這個中國的武術是由菩提達摩傳出來的。在菩提達摩以前,本來中國也有武術,不過沒有那麼盛行;菩提達摩到中國,那麼武術爲甚麼就這麼盛行呢?因爲那時候在少林寺有一些個出家的和尚,那時候大約科學也沒有這麼進步,所以這出家做和尚,就沒有甚麼工作。不像現在,又可以打打字,印印這個筆記,這有一些個工作,令你這個心,不打妄想,這都是修行。當時,因爲出家人要沒有工作的時候,他就發脾氣;發脾氣,就你障礙我,我障礙你:大家都不能修行。菩提達摩是個祖師,他說,你們歡喜打架嗎?我來教你們打功夫。你們誰的功夫學得最精了(精就是精妙了),你就不會被人欺負,不會被人打,你可以打人了。那麼你要不學功夫呢,你和人一發脾氣打架的時候就吃虧了,被人一打就打躺下了。那麼並且又可以運動身體。

   菩提達摩這樣一說,這些和尚說,對啊,我學會了功夫,再和任何人一打的時候,我就可以打勝仗了。于是乎連中國的武術再印度的武術,這個菩提達摩,把它合起來,變成一種這個少林寺的拳,少林拳。那麼這一些個和尚一打功夫,你也想要把這個功夫學得精妙了,他也想要學精妙了。學精妙爲的甚麼呢?好預備打人的。或者有的就預備挨打的。怎麼說挨打了呢?人家打一拳,他這個銅筋鐵骨--我頭先不對你們講,有銅頭鐵羅漢?這和尚的頭,像銅那樣堅固,身上像鐵那麼結實。所謂就是你打一拳,踢一腳也不要緊的。那麼所以呢,就很多出家人,當時都學這種功夫。

   那麼學這種功夫不要緊,把這個妄想,也都沒有了。一天到晚就是學功夫。所以,把其它這個色聲香味觸法,這六塵的境界,就都無所動于衷了。色聲香味觸法,這六塵,就都不動心了。那麼無形中這就持戒了。持戒,就在這個時候又生出定了;生出定就開智慧了。所以當時,也有很多的人,因爲打功夫就開悟了;開悟了,那麼因爲這個,所以就傳出來有少林派。少林寺的和尚,出來到甚麼地方,人人都怕的,沒有人敢欺負少林和尚的。所以,這一傳呢,就傳到現在美國這兒,有了五個館。五個館,他們以前常常有的到這兒來看我。這回他們聽說我要去聽,特意送來四張票,請我們去看的。你們其余的,誰願意看中國的功夫,想要開悟,可以買票去。我這個呢,因爲我也沒打算去看,好開悟,所以他送來的,這兒有幾個沙彌,或者這個果彰同我去,因爲果彰是我最歡喜的一個好孩子,所以,我要同他去。那麼今天把這個法會就搬了家了,就這個原因,告訴大家一聲。你們誰願意要去看的話,也就去自己買票去,開不開悟,我不保險的!

   B15. 持經功德分第十五

   須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初日分。以恒河沙等身布施。中日分。複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後日分。亦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如是無量百千萬億劫。以身布施。若複有人。聞此經典。信心不逆。其福勝彼。何況書寫受持讀誦。爲人解說。須菩提。以要言之。是經有不可思議。不可稱量。無邊功德。如來爲發大乘者說。爲發最上乘者說。若有人能受持讀誦。廣爲人說。如來悉知是人。悉見是人。皆得成就不可量。不可稱。無有邊。不可思議功德。如是人等。則爲荷擔如來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

   釋迦牟尼佛叫一聲空生,「須菩提」,說是,假設「若有善男子」:這個修五戒十善的男子和修五戒十善這個女人。「初日分」:在初日分、中日分、後日分。「初日分」,就是太陽將要出來的時候,這是寅卯的時候。「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前邊那兒講是用一個身來作布施,現在呢,用恒河沙等身布施,用這麼多的生命來作布施。「中日分」:中日分,就是巳午的時候,這叫中日分。「複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就是不單單初日分用恒河沙等身命來作布施,就是中日分,也用恒河沙等身命來作布施。「後日分」:後日分,就是申酉的時候,叫後日分。「亦以恒河沙等身布施」:也用這個恒河沙等身命,來作布施。「如是無量百千萬億劫」:像這樣的作布施,不是單單一天這樣來作布施,要用百千萬億劫那麼樣長的時間,來做身命布施,「以身布施」。

   「若複有人。」那麼前邊初日分、中日分、後日分各以恒河沙等身作布施,那麼時間又那樣的長。可是,假設要再有一個人,「聞此經典」:他聽見《金剛經》的這個經典,就單單聽見,「信心不逆。」信心不逆,這個「逆」是忤逆,也就是疑惑,信心,不生疑惑心。「其福勝彼」:他這個福德,就超過那個初日分、中日分、後日分,以恒河沙等身布施,百千萬億劫,那麼長的時間。那麼這個人,僅僅就一聽這個經典就,「其福勝彼」:他這個福,就超過前邊,以身命布施那個人的功德。甚麼緣故呢?因爲那以身命布施,祗是得一種財施,是一種財施的功德。那麼你現在聞這個經典,就叫得法施的功德。財施,是得到福德;這個法施呢,得到智慧。你要是想開悟成佛,一定要有真正的智慧;要有真實的智慧,你才能開悟成佛。你要沒有真實的智慧,那麼僅有福報,是不會開悟的。所以,「其福德勝彼」。「何況書寫」:何況你能以用筆墨來書寫這個《金剛經》,又能受持讀誦《金剛經》,又能爲人解說《金剛經》。

   …

《金剛般若波羅密經淺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