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中陰身還是不清淨,所以會受到業力的感召,業力裏面有什麽貪、 、癡、慢、疑等,都不減滅的話,這時候就會亂想,想到那一個人對不起你,就怒火從生,起心動念想給他好看,或咀咒給他出車禍。這種害人的事是很簡單的,不要你身去做什麽事,只起個出車禍的心,想讓對方死掉,真的就能成就。但起了這個念頭就是在造業,造業都是有因的,你殺了他,以後你會被他殺,這是果,你不知道因果事實,到這時候才會覺得因果真的太可怕了。
你玩心時,起什麽念頭會成真,他真的會被車撞死,真的就是那麽靈!因爲很靈,所以你要小心!不要去玩這些心念,因爲這時候,你起心動念想做什麽都會成就。初悟者還不知道心的厲害,都會患些小事端,也就能體會、警覺心動就能成就。譬如說你心想,看那個家夥福德怎麽夠呢?上司居然要派他出國!你起了這個念頭 不以爲然的心,本來他是要出國的,但最後他不能去了,因爲你起了審判的心念,所以他就不能去!陰錯陽差總是有個因卡住了,你起心動念就可以左右人家的因果,但你要知道,你不是 羅王,不能判這個、判那個。
你們要懂得這些利害關系,不能去玩心法。爲什麽在這個階段,祖師大德要我們執杖牧牛?你這頭野牛太野了,你說就是修得不錯,才會開悟,但裏面的牛還有很多的野性。未悟時,表面上總是客客氣氣的很講理,等到進入深深處的時候,你潛在業力現,你才會警覺哦!原來是這麽回事,我還有很多的毛病。以前理智正常時,你認爲你修得很不錯,等到進入這個狀況的時候,全不是那麽回事!看這個不順眼,看那個不合意,動不動就發脾氣,跟人家吵來吵去,那才是真正你深深處的心的東西。修行要修這些,這些不去除的話,心不可能空掉,不可能證到有果位的境界,所以很多修行人都卡死在這裏,很放縱玩弄此心,是沒辦法走過去的。
有一些外道走到這裏,會現什麽狀況?現五根的靈通,眼睛可看、耳朵可以聽、鼻子可以聞、..,那有什麽用?那是實修剛起步的一種功能,因爲氣比較旺,打通經脈了,譬如說:打坐時,氣在兩個耳朵越來越脹越痛,到最後通了,就可以聽到鬼神講話的聲音,或者其他類衆生的聲音,這不是真正的天耳通,天耳通是連小昆 講話也能懂;而我們只是可以聽到另一層次的聲音,這是什麽呢?是我們的耳根去聽,不是用我們體性去聽的,所以練到通靈的人,還沒有開悟之前大概是這類的。
有些人都是挂羊頭賣狗肉,披著佛教外衣的人到處都是。知道修行走錯路,就要將這些都滅掉,這在《楞嚴經》裏面講都是色陰魔相。不要看到「色陰魔相」就很可怕,不是!「色陰魔相」就是代表修行到那個境界,才會有那些現象,是個善境界,但不要去執著它,不要說你打坐可以看到、聽到什麽。很多的護法、菩薩、..,你能看到也不必高興,你是比人家多一點點的經驗,這是修行必然的一個現象,是眼、耳、鼻、舌、身五根所起的一種異能,跟神通無關,是一種修行過程的指標,但不要執著這個,一執著就著魔,真的會著魔。
所以你起了什麽異能都要抛棄,能這樣的話就回到真正心的修行,心的靈知靈覺,你就可以感知一切境,知道你內心的毛病,這時候你一次、兩次的經驗,才會體會很多事 哦!我起心動念都能左右人的命運!這還小意思,有的如果是 心很重的,害心很強的,是會害死人的!爲什麽這時候,祖師大德要你執杖牧牛呢?等於是牧牛人拿了棍子在旁邊看著,這頭牛稍微不守規矩,去踏別人的秧苗,這就要打屁股了。
這時的修行,只要念頭一起,最好就要止住它,什麽呢?因要讓心大死一番!心大死一番才能對外境不粘,才能對內心種種種子所現的業及業緣不去執著,這樣才能超越;心大死一番就是不要讓心起念,心起時就看著它、壓抑它,它就滅了,你只要看著它,它就滅,它就不敢再想,就怕你沒有智慧。在此境界時,這個惡念是不能起的。
怎麽壓抑此時的心?當怨恨別人的心、害人的心起一個字,或兩個字的時候,你就要觀它、壓它,不能讓它起。當然要練習心大死一番,心死後過一陣子,善念會起,善念是可讓它增長。雖然祖師大德常常說善念要滋長,要讓它充滿一點善心,但心大死一番的時候,你就會不想做善事,惡事已經先覺知過了,惡事在第一階段已經空掉了,不會去害人,開悟的人是不會害人,除非悟了以後被他深深處的貪、 、癡、慢、疑的習氣迷惑,業力大於慧力,你開發出來的般若智慧,沒有智慧去轉你的業。
譬如說你對於「貪」字不除,就可能有此現象,就如老上師提到的 悟後迷,貪師父的法,雖悟了自心,但師父還有些好法沒有傳給他,他就不爽,起了害心 想害死師父來取得法,爲什麽呢?只爲了貪師父的一個法,由此可知我們內心的貪心。我們說惡念不要壓它,要觀它,在這階段之間就是要修空觀,不能去玩一切的法,不要去玩它,法不能去縱容、不能玩,體會一下就好了,起心動念怎麽能這樣、能那樣!那我以後就不能隨便起心動念,要以平常心見一切事,見一切人,不管是喜歡或討厭的,都不起心動念的話,就不會去玩法,這樣才能進入空相,才能悟到真正的佛法 解脫道。
所以要證得「法空」,不是那麽簡單,你心裏的習氣毛病都要控製得好,大毛病不去犯,小毛病會犯,因小毛病沒有警覺,不要去跟人再起瓜葛,所有的恩恩怨怨都要放下,如果是你放不開的話,你就見不到你本來的體性,所以要舍!佛法只要能舍才能得,如果你不能舍,那一定得不到親見體性。
公案所講的「髻中珠」,能舍才能得,「得」不是一個「有」,「得」是得到我們的佛性 空無的體,我們佛性是隨一切緣才能夠去了知,才能夠去解脫,我們要的就是這個,不是要過程中顯現的花花綠綠,看起來好像很充實,其實都是不真實的空花水月,這是修佛法的跟一些外道不同之處。
如果你沒有正確觀念的話,常常會走錯路,誰願意走錯路,終歸到因緣果報的關系,福德不具足,所以他半路上會有這些問題,會跟外道學法,或半路上沒有智慧走回來,越走越遠,本來要走到大道,結果是越走越遠了!這講起來冥冥之中有一種因緣果報的關系,你如果懂得因果的話,多種一些善因,多供養諸佛、菩薩,就會給你智慧,有智慧進入狀況的時候,自然就有善因緣,這邊接觸到可以給你正法的人,那邊接觸的人可以給你一條路,這樣你就不會迷失。
3. 語體文解
僧問澧州龍潭崇信禅師曰:「髻中珠誰人得?」「髻」是古代的人在頭發上打個結,結上有的用簪,有的用寶珠去固定它;這裏的髻中珠不是在講這些 飾品,是在講我們的真心佛性,講到髻中珠就談到我們的本體。
公案緣起共有兩個,一個是現象界裏面的事,都是講因果輪回的,有輪回所以有現象界,現象界是森羅萬象很熱鬧的。另一個如果回到本體界的話,那就是空,空無的體,什麽都不用談,那空無的體可以應緣,一應緣的話就是物質現象界。你修到一個境界,應緣進入現象界沒關系,不著境、不挂礙,能做到不挂礙你就無礙了!無礙的話,就可在人生之間,處處沒有挂礙。
舉個例來說,如果你修得不是頂好的話,有天你開悟了,即使在公家機關上班也覺得呆不下去,爲什麽?因爲和同事之間處不好,和上司之間也處不好,和下屬之間更處不好,爲什麽會這樣呢?因爲你要修心讓心死掉,就要規 你的行爲,這時候跟現象界的這些,都顯得格格不入。「格格不入」比較通俗的說法是「合不來」,就是心沒有空掉,不能處理這些現象,或者不能沒挂礙就很郁悶,唉!還是提早退休好了!退休了在家除了另一半之外你最大,其他大概沒有人可以管你,這個就是什麽?就是考驗你的心有沒有解脫。
如果你說:「我不是爲了逃避周圍的長官、同事、...之間的事而提早退休,而是爲了要做更大的事情。」如此那另當別論。不能說在某種處境下,修了一半就呆不下去了。所以這個有得考驗有沒有真正的無礙,其實越困難的環境,越能夠磨練你的心智、磨練解脫的智慧,能磨練你到底真的解脫了沒?
上次我也講過,在修行過程之間,爲了要守戒也好,爲了守自己的心不造業也好,你就跟別人有點不大一樣,如果再講到覺知,我們覺知是有點靈通,那你對這件事情覺知不用做了,做了一定不成功,所以你的心不想動。但你若不是主管,你不能決定不做,那也只有做了,結果當然不如意。你的心感覺靈不靈沒有用!因不能不做呀!我們有一個很大的毛病,就是認爲沒有用了,所以就不做,不做的話,怎麽可以得到長官的認可,關系一定搞不好,怎麽辦呢?他壓榨你、整你、排擠你,就看你有沒有解脫?有沒有逆來順受,看你有沒有不著境,看你有沒有自在,這時候最好磨練了!
不在逆境修,去那兒修呢?這些菩薩都是在考你,所以你不把他當成一種討厭的人,當成一種在磨練我的心,讓我解脫的人。在本體界裏要修證到這個無逆無順的境界,對於現象界的一切事都要沒有挂礙。這時候我們要找的是真心佛性,那怎麽得呢?那一種人可以得到這個髻中珠呢?
崇…
《公案禅機 肆、開悟後功用行 五、公案 — 求法空智 1· 翫法無得》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