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中阴身还是不清净,所以会受到业力的感召,业力里面有什麽贪、 、痴、慢、疑等,都不减灭的话,这时候就会乱想,想到那一个人对不起你,就怒火从生,起心动念想给他好看,或咀咒给他出车祸。这种害人的事是很简单的,不要你身去做什麽事,只起个出车祸的心,想让对方死掉,真的就能成就。但起了这个念头就是在造业,造业都是有因的,你杀了他,以後你会被他杀,这是果,你不知道因果事实,到这时候才会觉得因果真的太可怕了。
你玩心时,起什麽念头会成真,他真的会被车撞死,真的就是那麽灵!因为很灵,所以你要小心!不要去玩这些心念,因为这时候,你起心动念想做什麽都会成就。初悟者还不知道心的厉害,都会患些小事端,也就能体会、警觉心动就能成就。譬如说你心想,看那个家伙福德怎麽够呢?上司居然要派他出国!你起了这个念头 不以为然的心,本来他是要出国的,但最後他不能去了,因为你起了审判的心念,所以他就不能去!阴错阳差总是有个因卡住了,你起心动念就可以左右人家的因果,但你要知道,你不是 罗王,不能判这个、判那个。
你们要懂得这些利害关系,不能去玩心法。为什麽在这个阶段,祖师大德要我们执杖牧牛?你这头野牛太野了,你说就是修得不错,才会开悟,但里面的牛还有很多的野性。未悟时,表面上总是客客气气的很讲理,等到进入深深处的时候,你潜在业力现,你才会警觉哦!原来是这麽回事,我还有很多的毛病。以前理智正常时,你认为你修得很不错,等到进入这个状况的时候,全不是那麽回事!看这个不顺眼,看那个不合意,动不动就发脾气,跟人家吵来吵去,那才是真正你深深处的心的东西。修行要修这些,这些不去除的话,心不可能空掉,不可能证到有果位的境界,所以很多修行人都卡死在这里,很放纵玩弄此心,是没办法走过去的。
有一些外道走到这里,会现什麽状况?现五根的灵通,眼睛可看、耳朵可以听、鼻子可以闻、..,那有什麽用?那是实修刚起步的一种功能,因为气比较旺,打通经脉了,譬如说:打坐时,气在两个耳朵越来越胀越痛,到最後通了,就可以听到鬼神讲话的声音,或者其他类众生的声音,这不是真正的天耳通,天耳通是连小昆 讲话也能懂;而我们只是可以听到另一层次的声音,这是什麽呢?是我们的耳根去听,不是用我们体性去听的,所以练到通灵的人,还没有开悟之前大概是这类的。
有些人都是挂羊头卖狗肉,披着佛教外衣的人到处都是。知道修行走错路,就要将这些都灭掉,这在《楞严经》里面讲都是色阴魔相。不要看到「色阴魔相」就很可怕,不是!「色阴魔相」就是代表修行到那个境界,才会有那些现象,是个善境界,但不要去执着它,不要说你打坐可以看到、听到什麽。很多的护法、菩萨、..,你能看到也不必高兴,你是比人家多一点点的经验,这是修行必然的一个现象,是眼、耳、鼻、舌、身五根所起的一种异能,跟神通无关,是一种修行过程的指标,但不要执着这个,一执着就着魔,真的会着魔。
所以你起了什麽异能都要抛弃,能这样的话就回到真正心的修行,心的灵知灵觉,你就可以感知一切境,知道你内心的毛病,这时候你一次、两次的经验,才会体会很多事 哦!我起心动念都能左右人的命运!这还小意思,有的如果是 心很重的,害心很强的,是会害死人的!为什麽这时候,祖师大德要你执杖牧牛呢?等於是牧牛人拿了棍子在旁边看着,这头牛稍微不守规矩,去踏别人的秧苗,这就要打屁股了。
这时的修行,只要念头一起,最好就要止住它,什麽呢?因要让心大死一番!心大死一番才能对外境不粘,才能对内心种种种子所现的业及业缘不去执着,这样才能超越;心大死一番就是不要让心起念,心起时就看着它、压抑它,它就灭了,你只要看着它,它就灭,它就不敢再想,就怕你没有智慧。在此境界时,这个恶念是不能起的。
怎麽压抑此时的心?当怨恨别人的心、害人的心起一个字,或两个字的时候,你就要观它、压它,不能让它起。当然要练习心大死一番,心死後过一阵子,善念会起,善念是可让它增长。虽然祖师大德常常说善念要滋长,要让它充满一点善心,但心大死一番的时候,你就会不想做善事,恶事已经先觉知过了,恶事在第一阶段已经空掉了,不会去害人,开悟的人是不会害人,除非悟了以後被他深深处的贪、 、痴、慢、疑的习气迷惑,业力大於慧力,你开发出来的般若智慧,没有智慧去转你的业。
譬如说你对於「贪」字不除,就可能有此现象,就如老上师提到的 悟後迷,贪师父的法,虽悟了自心,但师父还有些好法没有传给他,他就不爽,起了害心 想害死师父来取得法,为什麽呢?只为了贪师父的一个法,由此可知我们内心的贪心。我们说恶念不要压它,要观它,在这阶段之间就是要修空观,不能去玩一切的法,不要去玩它,法不能去纵容、不能玩,体会一下就好了,起心动念怎麽能这样、能那样!那我以後就不能随便起心动念,要以平常心见一切事,见一切人,不管是喜欢或讨厌的,都不起心动念的话,就不会去玩法,这样才能进入空相,才能悟到真正的佛法 解脱道。
所以要证得「法空」,不是那麽简单,你心里的习气毛病都要控制得好,大毛病不去犯,小毛病会犯,因小毛病没有警觉,不要去跟人再起瓜葛,所有的恩恩怨怨都要放下,如果是你放不开的话,你就见不到你本来的体性,所以要舍!佛法只要能舍才能得,如果你不能舍,那一定得不到亲见体性。
公案所讲的「髻中珠」,能舍才能得,「得」不是一个「有」,「得」是得到我们的佛性 空无的体,我们佛性是随一切缘才能够去了知,才能够去解脱,我们要的就是这个,不是要过程中显现的花花绿绿,看起来好像很充实,其实都是不真实的空花水月,这是修佛法的跟一些外道不同之处。
如果你没有正确观念的话,常常会走错路,谁愿意走错路,终归到因缘果报的关系,福德不具足,所以他半路上会有这些问题,会跟外道学法,或半路上没有智慧走回来,越走越远,本来要走到大道,结果是越走越远了!这讲起来冥冥之中有一种因缘果报的关系,你如果懂得因果的话,多种一些善因,多供养诸佛、菩萨,就会给你智慧,有智慧进入状况的时候,自然就有善因缘,这边接触到可以给你正法的人,那边接触的人可以给你一条路,这样你就不会迷失。
3. 语体文解
僧问澧州龙潭崇信禅师曰:「髻中珠谁人得?」「髻」是古代的人在头发上打个结,结上有的用簪,有的用宝珠去固定它;这里的髻中珠不是在讲这些 饰品,是在讲我们的真心佛性,讲到髻中珠就谈到我们的本体。
公案缘起共有两个,一个是现象界里面的事,都是讲因果轮回的,有轮回所以有现象界,现象界是森罗万象很热闹的。另一个如果回到本体界的话,那就是空,空无的体,什麽都不用谈,那空无的体可以应缘,一应缘的话就是物质现象界。你修到一个境界,应缘进入现象界没关系,不着境、不挂碍,能做到不挂碍你就无碍了!无碍的话,就可在人生之间,处处没有挂碍。
举个例来说,如果你修得不是顶好的话,有天你开悟了,即使在公家机关上班也觉得呆不下去,为什麽?因为和同事之间处不好,和上司之间也处不好,和下属之间更处不好,为什麽会这样呢?因为你要修心让心死掉,就要规 你的行为,这时候跟现象界的这些,都显得格格不入。「格格不入」比较通俗的说法是「合不来」,就是心没有空掉,不能处理这些现象,或者不能没挂碍就很郁闷,唉!还是提早退休好了!退休了在家除了另一半之外你最大,其他大概没有人可以管你,这个就是什麽?就是考验你的心有没有解脱。
如果你说:「我不是为了逃避周围的长官、同事、...之间的事而提早退休,而是为了要做更大的事情。」如此那另当别论。不能说在某种处境下,修了一半就呆不下去了。所以这个有得考验有没有真正的无碍,其实越困难的环境,越能够磨练你的心智、磨练解脱的智慧,能磨练你到底真的解脱了没?
上次我也讲过,在修行过程之间,为了要守戒也好,为了守自己的心不造业也好,你就跟别人有点不大一样,如果再讲到觉知,我们觉知是有点灵通,那你对这件事情觉知不用做了,做了一定不成功,所以你的心不想动。但你若不是主管,你不能决定不做,那也只有做了,结果当然不如意。你的心感觉灵不灵没有用!因不能不做呀!我们有一个很大的毛病,就是认为没有用了,所以就不做,不做的话,怎麽可以得到长官的认可,关系一定搞不好,怎麽办呢?他压榨你、整你、排挤你,就看你有没有解脱?有没有逆来顺受,看你有没有不着境,看你有没有自在,这时候最好磨练了!
不在逆境修,去那儿修呢?这些菩萨都是在考你,所以你不把他当成一种讨厌的人,当成一种在磨练我的心,让我解脱的人。在本体界里要修证到这个无逆无顺的境界,对於现象界的一切事都要没有挂碍。这时候我们要找的是真心佛性,那怎麽得呢?那一种人可以得到这个髻中珠呢?
崇…
《公案禅机 肆、开悟后功用行 五、公案 — 求法空智 1· 翫法无得》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