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公案禅機 肆、開悟後功用行 叁、公案 — 保護任運 4· 不止而止▪P2

  ..續本文上一頁像說你不是用第六意識在思想,故不能左右念頭。第六意識是有分別的,是我們主觀意念可掌控的,我要想不想、我要先念佛後才拜佛,我不念佛時,我的心就無事地定在那裏。

  

「翻種子」的種子是阿賴耶識裏面的法塵,它一直飛揚上來的時候,不是你想不想的問題,它亂七八糟的一直冒出來,翻得不是很漂亮且又不完整的一句話,好像沒有完整的思慮,實際上也不是一完整的句子,也沒有完整的意思,動了兩、叁個字的念頭,突然間又變到另一個念頭去,接著又變到另一個念頭,...,永遠沒完沒了的念頭起滅、轉化,所以此等種子不是很有秩序的在翻種子,這也就是心亂的原因。這種妄想像灰塵一樣的,一直在心中飄揚,所以製止不了的!

  

「道閑不惬意,乃參 頭全豁禅師,問同前語。」道閑聽了石霜禅師的回答,並不能惬其意,認爲石霜禅師所講的不能夠符合他的境況,不是他所要的,所以又去參訪嚴頭禅師,照樣問他:「去住不甯時如何?」石霜禅師建議的方法是用壓抑法來製止,直須全部把它抛棄。道閑師試後沒辦法,因爲抛不掉不甯的心呀!所以道閑師又去參訪嚴頭禅師,問同樣的話。也不是說石霜禅師不去回答道閑真正的問題,而是石霜禅師錯估了道閑師的悟境,所以才告訴他說「直須盡卻」。

  

按語說:未逢劍客不呈劍,不是詩人不對詩,霜師錯估道閑悟境。石霜禅師大概認爲道閑師僅是因第六意識心引起的妄想境,故教他直須盡卻。因還不到開悟者的境界,故石霜禅師以「未逢劍客不呈劍,不是詩人不對詩」的心境來開示道閑師。

  

道閑師以同樣這句話來參問嚴頭禅師,嚴頭禅師說:「從他去住,管他作什麽?」要住就住,要滅就滅,管它做什麽?這是開悟者真正要用的法門,是采取放任、不理的方法,不隨心念、法塵去轉。

  

修到這個時候,行者有念頭起都隨它去,不去執取它。像剛剛講的,法塵是沒有一個完整的句子,你去看它有什麽意義呢?沒有意義的!就是有一個完整的句子意思,現一個境界出來,他也不會去在意,也不會去執著。行者此時一直在舍棄一切對法的執著,也就是說開悟以後就是要采取放任方法,不是壓抑的方式,因爲你壓不住它的。

  

「從他去住,管他作什麽?」就是說心念要來就來,要住就住,要滅就滅,隨它啦!這時當然行者不用馀習去相應。有同學智慧不夠,面對境界時,心裏面起妄想。或者有障礙來的時候,都考零分,不要說不及格,而是得零分!心裏面有害怕種子,人家就會製造一個害怕的境界給你,然後你就執著認爲真的,那就起害怕了!

  

自己內心翻種子是一回事,冤親債主在你身邊又是另一回事,給你出個念頭或主意,你搞不清楚,永遠認爲那境界是真的。有同學真是這個樣子,有的聽法聽了好幾年,一碰到障礙來的時候,也是迷迷糊糊地。障礙來時都是利用你的親人在作文章,你不要光看那親人一點小事情而已。譬如說家裏有個小箱子,以前不胡思亂想的時候,看到就看到,沒什麽關系;現在看到此箱子就不對了,認爲好像裏面有人放符咒什麽的,要來對付我,一開始胡思亂想的話,害怕的心、妄想的心馬上就生起,你越抓住它的話,就越陷越深。所以不能去抓任何一個念,更不能讓你內心起不正常的心念。

  

本來是沒事的,但你對這件事住境生心,在你心上越想越鑽牛角尖,接著就胡思亂想;我們修行要讓它住的話,有住的辦法,就是它住在我的心上,但是我有能力不去理它,也有能力說沒關系。譬如說:你內心起了一個你最親近的人要作法害你的念頭,這是你的妄想。之後,你就一直抓住這個念頭,一抓住的話就「住」了,要去去不了。如果能去掉的話,那你的慧力、定力就夠了。「作法要害我」這個念頭不是你的,一定是冤親債主給你出的題目,讓它住進去心裏,結果去不了!這是因爲你沒有解脫能力,還沒有修到脫黏的境界。

  

如果能修到脫黏的話,就能解脫了,因爲沒有脫黏的能力,所以就讓它住了,住的時候會怎麽樣?一下子想、天天想、想了無數次,越想越真,此句「作法要害我」,一進入心靈深深處的時候,怪力亂神的事情就會一大堆地發生,像這種情況該怎麽辦呢?

  

既然這個法已住了,要抛棄抛不了,那你怎麽辦呢?嚴頭禅師說:「從他去住,管他作什麽!」但你要有能力,法住的時候,不要瞎起哄,不要起心想它,不要去抓它,念頭起的時候,讓它起一次就好了,滅了就滅了。壞就壞在你心不清淨,所以你跟它再重演一次,第二次想「某某人在作法害我!」第叁次再想一遍,越想越真,這種子就越種越深了,本來的妄有,自己卻搞得神經兮兮的,這樣要不要進入精神病院去?

  

修行說簡單也簡單,但是說難也很難,每一個人的智慧跟福德不同,如果福德夠的話,有時候在苦難的時候,會有人來幫你一下。每一個修行的人,面對境界沒有考100分也要考60分,如果考一個零蛋怎麽辦呢?

  

「住」當然做不到如意地住,去也做不到。禅師說住的時候不要去理他,你說我不能不理它呀!若如此,那就拿我們所學的佛法來對治,我們天天講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直念這句話就好了。不要去抓這個境,若這個考題很厲害,那你就弄一個佛法來對治它,不要去想這個境的內容意涵,隨時想著“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金剛經》裏面講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若能面境如如,就是看到你的如來體性。現在我沒辦法,心還「去住不甯」,所以要去、去不了,住的時候又執著它,這樣就要用念口號來消滅它呀!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是說有相都是虛幻的,不要當真。如果你有能力看到諸相不成爲一個相時,就能體知自性如來的樣子。您爲何讓它住呢?因爲它有個相在這裏,你沒有把它空掉,非相本就是空,諸相是具有「空」、「有」兩種相,此兩種相都是空的,一個是相對的空,一個是絕對的空,這裏講「諸相非相」是相對的空,諸相是有,但是我看它是空。這個相可以去掉時即見如來,不是看到佛,是看到你自己的體性,本來的佛性就現了。

  

既然讓它住了,你又沒有辦法對治它,只好用你所學的佛法來破解它,或者是以「一切有爲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念這句長一點的也可以,不要常常去住法,胡思亂想 想某某人作法要害我。

  

另外還有一個解套的方式,就是對「死」的認知,最壞的打算就是你作法害死我,那我就死給你看,沒必要逃避,那不是很簡單嗎?不怕死的話,這個法對我有什麽用?沒有用!爲什麽?因爲這個法會發生作用,就是因我貪生怕死,作法是要幹什麽?就是害我呀!但我不怕死,所以這個法就沒有用了。

  

又譬如說,有一個人她長得不是很漂亮,人家說她醜,但她也不覺得討厭或傷心,她說長得醜就醜,沒什麽大不了的。就怕說她長得醜,又不認爲自己醜,那才糟糕。若對醜字無礙,你罵你的,幹我何事呢?中廣電臺有個廣告:弟弟問姊姊要去那兒?姊姊說:「約會!」結果弟弟就笑她說:「像你長得那麽抱歉,還有人跟你約會哦?」結果姊姊說抱歉就抱歉,有什麽關系呢?如此認爲那就沒事了。我們人就是愛面子、貪生怕死,怕受傷害,或者是有錢怕被倒掉,有這些舍不得的種種心,外在的一切法才會産生作用。

  

諸法要去,去不了,那就住呀!住時要有辦法讓它不對你發揮影響。如果不是習氣所引起,那個無關痛 的阿賴耶識法塵現起來的,那倒簡單,也不會造成你的傷害,除非您執境爲真。有時冤親債主常常趁機而來,或感召天天來,有的修行人因是碰到冤親債主來搗亂,才撞進去心的靈知靈覺境界,此境界要來,心就起煩惱來,所以這時候要學這個「去住不甯,管它做什麽。」去就去,要住就住呀!要有這種魄力。

  

我們的業有兩種,一種是應還人家的心,一種是應還人家的命;你看精神病的人,他神經兮兮的,除了腦筋不清楚之外,身體卻很健康,他會不會死?不會死!再看腦筋清楚,但身體常常病焉焉的人,搞不好一下子就死掉了。所以該還壽命的是壽命盡,該還心的其心會散亂,前世欺負人家,所以人家讓你心亂。你以前殺了人,當然你要還命呀!你的壽命由他來決定,所以你搞清楚了這些的話,你要命,我命一條給你!那我如果沒欠你命的話,我也不會死,所以你不必怕的話,那還有什麽可擔心呢?

  

有時候要有點智慧,也許前沒聽過像我們講的因果報應那麽實際,一講得實際點的,每一個人都嚇死了,確實我們要解脫,不管什麽業力,不管什麽惡緣,每個人都是要從心裏面打出來,一層一層的去打破你對諸法的執著,你怕死嗎?怕生病嗎?怕你的愛人被人搶走嗎?你嫉妒心強嗎?怕小孩怎麽樣嗎?這都是在你周圍親人之間的大大小小事,如果你放不開的話,就很容易被操縱,淪落爲一把柄。

  

常聽同學講,菩薩或冤親債主出的考題,偏偏都是他最放不開的事,你放得開的事,考你有什麽用呢?譬如說,你對錢無所謂,那考你遺失錢有什麽用呢?讓你被倒會幾千萬,你也只一笑置之,無所無謂的,認爲反正是我上一…

《公案禅機 肆、開悟後功用行 叁、公案 — 保護任運 4· 不止而止》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