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像说你不是用第六意识在思想,故不能左右念头。第六意识是有分别的,是我们主观意念可掌控的,我要想不想、我要先念佛後才拜佛,我不念佛时,我的心就无事地定在那里。
「翻种子」的种子是阿赖耶识里面的法尘,它一直飞扬上来的时候,不是你想不想的问题,它乱七八糟的一直冒出来,翻得不是很漂亮且又不完整的一句话,好像没有完整的思虑,实际上也不是一完整的句子,也没有完整的意思,动了两、叁个字的念头,突然间又变到另一个念头去,接着又变到另一个念头,...,永远没完没了的念头起灭、转化,所以此等种子不是很有秩序的在翻种子,这也就是心乱的原因。这种妄想像灰尘一样的,一直在心中飘扬,所以制止不了的!
「道闲不惬意,乃参 头全豁禅师,问同前语。」道闲听了石霜禅师的回答,并不能惬其意,认为石霜禅师所讲的不能够符合他的境况,不是他所要的,所以又去参访严头禅师,照样问他:「去住不宁时如何?」石霜禅师建议的方法是用压抑法来制止,直须全部把它抛弃。道闲师试後没办法,因为抛不掉不宁的心呀!所以道闲师又去参访严头禅师,问同样的话。也不是说石霜禅师不去回答道闲真正的问题,而是石霜禅师错估了道闲师的悟境,所以才告诉他说「直须尽却」。
按语说:未逢剑客不呈剑,不是诗人不对诗,霜师错估道闲悟境。石霜禅师大概认为道闲师仅是因第六意识心引起的妄想境,故教他直须尽却。因还不到开悟者的境界,故石霜禅师以「未逢剑客不呈剑,不是诗人不对诗」的心境来开示道闲师。
道闲师以同样这句话来参问严头禅师,严头禅师说:「从他去住,管他作什麽?」要住就住,要灭就灭,管它做什麽?这是开悟者真正要用的法门,是采取放任、不理的方法,不随心念、法尘去转。
修到这个时候,行者有念头起都随它去,不去执取它。像刚刚讲的,法尘是没有一个完整的句子,你去看它有什麽意义呢?没有意义的!就是有一个完整的句子意思,现一个境界出来,他也不会去在意,也不会去执着。行者此时一直在舍弃一切对法的执着,也就是说开悟以後就是要采取放任方法,不是压抑的方式,因为你压不住它的。
「从他去住,管他作什麽?」就是说心念要来就来,要住就住,要灭就灭,随它啦!这时当然行者不用馀习去相应。有同学智慧不够,面对境界时,心里面起妄想。或者有障碍来的时候,都考零分,不要说不及格,而是得零分!心里面有害怕种子,人家就会制造一个害怕的境界给你,然後你就执着认为真的,那就起害怕了!
自己内心翻种子是一回事,冤亲债主在你身边又是另一回事,给你出个念头或主意,你搞不清楚,永远认为那境界是真的。有同学真是这个样子,有的听法听了好几年,一碰到障碍来的时候,也是迷迷糊糊地。障碍来时都是利用你的亲人在作文章,你不要光看那亲人一点小事情而已。譬如说家里有个小箱子,以前不胡思乱想的时候,看到就看到,没什麽关系;现在看到此箱子就不对了,认为好像里面有人放符咒什麽的,要来对付我,一开始胡思乱想的话,害怕的心、妄想的心马上就生起,你越抓住它的话,就越陷越深。所以不能去抓任何一个念,更不能让你内心起不正常的心念。
本来是没事的,但你对这件事住境生心,在你心上越想越钻牛角尖,接着就胡思乱想;我们修行要让它住的话,有住的办法,就是它住在我的心上,但是我有能力不去理它,也有能力说没关系。譬如说:你内心起了一个你最亲近的人要作法害你的念头,这是你的妄想。之後,你就一直抓住这个念头,一抓住的话就「住」了,要去去不了。如果能去掉的话,那你的慧力、定力就够了。「作法要害我」这个念头不是你的,一定是冤亲债主给你出的题目,让它住进去心里,结果去不了!这是因为你没有解脱能力,还没有修到脱黏的境界。
如果能修到脱黏的话,就能解脱了,因为没有脱黏的能力,所以就让它住了,住的时候会怎麽样?一下子想、天天想、想了无数次,越想越真,此句「作法要害我」,一进入心灵深深处的时候,怪力乱神的事情就会一大堆地发生,像这种情况该怎麽办呢?
既然这个法已住了,要抛弃抛不了,那你怎麽办呢?严头禅师说:「从他去住,管他作什麽!」但你要有能力,法住的时候,不要瞎起哄,不要起心想它,不要去抓它,念头起的时候,让它起一次就好了,灭了就灭了。坏就坏在你心不清净,所以你跟它再重演一次,第二次想「某某人在作法害我!」第叁次再想一遍,越想越真,这种子就越种越深了,本来的妄有,自己却搞得神经兮兮的,这样要不要进入精神病院去?
修行说简单也简单,但是说难也很难,每一个人的智慧跟福德不同,如果福德够的话,有时候在苦难的时候,会有人来帮你一下。每一个修行的人,面对境界没有考100分也要考60分,如果考一个零蛋怎麽办呢?
「住」当然做不到如意地住,去也做不到。禅师说住的时候不要去理他,你说我不能不理它呀!若如此,那就拿我们所学的佛法来对治,我们天天讲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直念这句话就好了。不要去抓这个境,若这个考题很厉害,那你就弄一个佛法来对治它,不要去想这个境的内容意涵,随时想着“凡所有相,皆是虚妄”,《金刚经》里面讲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若能面境如如,就是看到你的如来体性。现在我没办法,心还「去住不宁」,所以要去、去不了,住的时候又执着它,这样就要用念口号来消灭它呀!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是说有相都是虚幻的,不要当真。如果你有能力看到诸相不成为一个相时,就能体知自性如来的样子。您为何让它住呢?因为它有个相在这里,你没有把它空掉,非相本就是空,诸相是具有「空」、「有」两种相,此两种相都是空的,一个是相对的空,一个是绝对的空,这里讲「诸相非相」是相对的空,诸相是有,但是我看它是空。这个相可以去掉时即见如来,不是看到佛,是看到你自己的体性,本来的佛性就现了。
既然让它住了,你又没有办法对治它,只好用你所学的佛法来破解它,或者是以「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念这句长一点的也可以,不要常常去住法,胡思乱想 想某某人作法要害我。
另外还有一个解套的方式,就是对「死」的认知,最坏的打算就是你作法害死我,那我就死给你看,没必要逃避,那不是很简单吗?不怕死的话,这个法对我有什麽用?没有用!为什麽?因为这个法会发生作用,就是因我贪生怕死,作法是要干什麽?就是害我呀!但我不怕死,所以这个法就没有用了。
又譬如说,有一个人她长得不是很漂亮,人家说她丑,但她也不觉得讨厌或伤心,她说长得丑就丑,没什麽大不了的。就怕说她长得丑,又不认为自己丑,那才糟糕。若对丑字无碍,你骂你的,干我何事呢?中广电台有个广告:弟弟问姊姊要去那儿?姊姊说:「约会!」结果弟弟就笑她说:「像你长得那麽抱歉,还有人跟你约会哦?」结果姊姊说抱歉就抱歉,有什麽关系呢?如此认为那就没事了。我们人就是爱面子、贪生怕死,怕受伤害,或者是有钱怕被倒掉,有这些舍不得的种种心,外在的一切法才会产生作用。
诸法要去,去不了,那就住呀!住时要有办法让它不对你发挥影响。如果不是习气所引起,那个无关痛 的阿赖耶识法尘现起来的,那倒简单,也不会造成你的伤害,除非您执境为真。有时冤亲债主常常趁机而来,或感召天天来,有的修行人因是碰到冤亲债主来捣乱,才撞进去心的灵知灵觉境界,此境界要来,心就起烦恼来,所以这时候要学这个「去住不宁,管它做什麽。」去就去,要住就住呀!要有这种魄力。
我们的业有两种,一种是应还人家的心,一种是应还人家的命;你看精神病的人,他神经兮兮的,除了脑筋不清楚之外,身体却很健康,他会不会死?不会死!再看脑筋清楚,但身体常常病焉焉的人,搞不好一下子就死掉了。所以该还寿命的是寿命尽,该还心的其心会散乱,前世欺负人家,所以人家让你心乱。你以前杀了人,当然你要还命呀!你的寿命由他来决定,所以你搞清楚了这些的话,你要命,我命一条给你!那我如果没欠你命的话,我也不会死,所以你不必怕的话,那还有什麽可担心呢?
有时候要有点智慧,也许前没听过像我们讲的因果报应那麽实际,一讲得实际点的,每一个人都吓死了,确实我们要解脱,不管什麽业力,不管什麽恶缘,每个人都是要从心里面打出来,一层一层的去打破你对诸法的执着,你怕死吗?怕生病吗?怕你的爱人被人抢走吗?你嫉妒心强吗?怕小孩怎麽样吗?这都是在你周围亲人之间的大大小小事,如果你放不开的话,就很容易被操纵,沦落为一把柄。
常听同学讲,菩萨或冤亲债主出的考题,偏偏都是他最放不开的事,你放得开的事,考你有什麽用呢?譬如说,你对钱无所谓,那考你遗失钱有什麽用呢?让你被倒会几千万,你也只一笑置之,无所无谓的,认为反正是我上一…
《公案禅机 肆、开悟后功用行 三、公案 — 保护任运 4· 不止而止》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