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生厭世出離心,性情孤僻不合群,
自他諸現視如敵,此乃放逸之過失。
彼違時境之正量,種種行爲之過患,
皆由未經細觀察,放逸之因所出生。
倘若行爲已偏袒,不能圓滿士夫義,
謹慎密護諸威儀,猶如日月不著空。
言行舉止之定准,當依無欺如來教,
及與具相善知識,複此亦依自淨心。
此叁之外諸他語,均爲種種分別染,
親人抑或非親人,聽從彼等有何用?
謹慎籌劃未來事,縱使失敗亦無悔,
事前細致作觀察,無悔而住極爲要。
如是無悔歡喜心,悅意無垢之月影,
由不放逸海中現,故當恒依謹慎行。
公平正直天人道,虛僞狡詐邪魔道,
趣入天道住天門,趣入魔道住魔門。
鄭重取舍苦樂時,自己如何他亦爾,
如是直士獲富樂,狡者與此皆相違。
賢者善行不贊頌,劣者惡行不呵斥,
恩重如山不在乎,慈愛如母無稍憶,
前時所作無反省,現時善惡無辨別,
如是混淆不清者,此乃非正狡詐相。
甯與直士結怨仇,彼于己事尚有利,
不與狡者交親友,饒益彼等反遭害。
直士正行護他人,情誼綿長如江河,
狡者交友爲私欲,雖予慈愛終成怨。
直士之前天喜聚,直士順利抵天界,
直士作事極穩妥,直士國王亦勝任。
所謂正直之功德,一切德中最超勝,
清淨世規之精要,勿須饒舌贊歎之。
何人事前所承諾,終無變更誓堅定,
若堅誓願獲自利,他衆亦信此人語。
以善觀察所承諾,壞劫之際亦不舍,
背棄誓願應生畏,違背國政尚不懼。
不顧發誓或自語,彼者猶如篩子般,
泄露善妙之精華,僅依此理亦可知。
此人遠離諸天衆,如同枯樹無涼蔭,
如是不得諸財富,于此勿庸稍置疑。
若人誓願愈堅定,則于彼人愈可信,
若愈成爲可信者,則天與德亦會集。
直士自己所述語,雖無大義亦不舍,
若具大義或發誓,永不違越何須說?
劣者愛惜自生命,智者珍視自誓願,
劣者背棄誓願時,智者對此感希有!
智者甯可舍生命,而不背棄自誓願,
劣者對此雖生奇,不思守誓之勝德。
故當斷除劣相續,恒住正士之相續,
所謂堅守誓願德,是諸世間之莊嚴。
若思此人于我等,乃是利濟之恩人,
了知其恩並報恩,此爲高尚行爲門。
何人不辨利與害,亦無相應回報心,
故除一切聖者外,誰願于他作害利。
顛倒饒益損害者,雖名爲人實爲鬼,
行爲不應隨順他,更無何人願見彼。
一切殊勝直士者,雖受微利報大恩,
若有如是之美德,則定具足余勝德。
何人若不報恩德,則彼無智無穩重,
有愧謹慎正直等,其余諸德亦無有。
若是知恩報恩者,共稱彼人聚天德,
以此德行能推知,彼人圓滿余美德。
若于他衆勤饒益,此即自臻圓滿因,
廣大財富勝妙德,皆從利他而出生。
恒常希求自利者,初時雖能居高位,
其後逐漸趨衰落,猶如陡山水下瀉。
恒時精進利他者,初時雖爲賤奴仆,
此後逐漸至高位,猶如蒼龍騰空中。
愚夫貪圖自利益,唯有精勤謀自利,
然難成就自利益,即或成就亦微小。
智者雖亦貪自利,然其著重利他衆,
設若精進利他衆,間接自利亦圓滿。
若欲今生或來世,成辦廣大自利者,
精勤利他勝方便,此乃諸佛菩薩道。
若于具德之叁寶,以及苦集滅道谛,
無欺因果之法則,生起信解謂信心。
信心乃爲佛法根,信心能增福資糧,
具有福德之士夫,自然具足高尚行。
信心能除諸衰損,信心即爲如意寶,
若具殊勝之正信,則必成就諸所欲。
佛寶法寶及僧寶,始終無欺皈依境,
彼具無量之勝德,故當恒時起敬信。
一切黑業白業果,始終不虛並成熟,
是故凡若自愛者,取舍業果當細致。
現今即是業世界,此後乃爲果世界,
故今自由自在時,應播善法之種子。
當觀衆生異苦樂,彼等之因皆爲業,
此乃佛陀之善說,何人不思彼業果?
若于叁寶及四谛,生起堅定信解心,
嗨呀則彼終獲得,殊勝賢妙之福果。
我今雖多積受用,死時必定留此世,
故當生起施財心,勤修今來圓滿果。
布施雖小果極大,受用雖多獲利少,
往昔布施今富足,今若未施來世窮。
積累守護消耗等,財有甚多此過患,
縱彼財寶遍大地,凡夫貪欲尚不足。
日常衣食住處外,余財無益痛若因,
布施今生與來世,財富增上如湧泉。
布施長壽名譽盛,布施增德增安樂,
布施乃爲增上門,然諸士夫恐耗財,
恒時積財不布施,若細觀察如傍生,
無常無實財富中,爲何不取其精華?
當觀未用未布施,國王之財皆無常,
豈非曾以一口食,獲得輪王之勝財!
如是具慧穩重者,若以有愧不放逸,
公平正直誓堅定,了知報恩勤利他,
及起正信廣布施,則于一切今來世,
壽命長久無疾病,悅意安甯具財富,
衆人恭敬獲贊頌,福祿增上威德高,
超勝四方興事業,勢力盛旺如火燃,
一切安樂諸福德,如于彼前皆自住,
榮譽猶如天鼓聲,遍滿于此世間中。
如是一切天與德,普願諸衆皆獲之,
以此等起所觸動,造此簡言易解規。
我于勝者與佛子,及諸正士之善說,
精通之故善宣說,如同空谷之回音。
然由無始惡串習,染汙自之相續故,
高尚行爲極鮮少,僅只仰慕善妙行。
若諸衆生能行持,殊勝善妙高尚行,
于此極爲隨喜故,願令他衆入此道。
如是自心生悲心,具慧尊者亦勸請,
故于人規論典中,稍作攝略而宣說。
以此善根願諸衆,無勤趣入此妙道,
圓滿十種功德相,獲得天德諸莊嚴。
此論乃由歡喜行持無垢高尚妙規及具勝緣功德者,嘉靠公確之勸請,嘉祥傑布讓當(麥彭仁波切)造于宗薩紮西拉哲處。增吉祥,善哉!善哉!善哉!
譯于色達喇榮五明佛學院
一九九八年二月
開啓世出世規智慧寶藏門徑
--全知麥彭仁波切的《二規教言論》
敬禮全知文殊菩薩
叁身無別智慧尊,承傳善逝妙意趣,
開啓成佛道根本,叁門虔誠祈攝受。
1. 全知麥彭尊者略傳
《二規教言論·集聚天德之寶》是西藏甯瑪舊譯派,具足殊勝辯講著,于顯密教法融通無礙,早已擁有聖者谛實證量,與文殊菩薩無諸差別的近代大德全知麥彭仁波切,爲諸末法時代薄福淺慧、無資罪深的衆生,從意海智慧藏中,以徹底悲心而流露出的法乳寶論。
本論的作者,在雪域藏地諸教派中,皆共稱爲全知文殊菩薩化身。尊者于藏曆第十四勝生丙午年(1846年)降生在青海多康河旁的雅秋當羌。他從小與生俱足出離心、大悲心與不需精勤聞思修行,而于所有經典,一經念誦,于其大意均可了然,于講著辯叁方便自然任運善巧,並能弘揚聖者意趣的無勤聖者智慧。
全知麥彭尊者,從小對佛法就極具信心,並具足諸大乘種姓之力,故而于小時,便顯現超勝常童的功德。如六七歲時已背誦《叁戒論》,特別是尊者在他七歲時著寫了彙集顯密深要竅訣寶藏的《定解寶燈論》。十歲時,圓滿無礙地可以書寫念誦,並能自在講說著述。年僅十二少齡,住進寺院後,以其高尚的品德與廣博的智慧,使衆人歎服爲小喇嘛智者。十五歲時,徹底精通《時輪金剛韻律曆算》。十七歲時,極爲精通星算之學而聞名。
具足諸多功德的尊者,爲利益後學具緣者,亦示現了聞思修行,依止善知識等。如于華智仁波切前聽聞《入行論》,于蔣貢羅珠塔耶上師前研習聲明《暫紮巴》等共同明論,于堪布班瑪巴劄前聞授顯密明論等,于上師傑翁晉美多吉前聞《般若攝頌》,于格西阿旺炯內前聞《入中論》,于上師舒敦班瑪前聞受《慈氏菩薩地論》等諸論,如是于諸依止上師聞思時,尊者僅得聽聞傳承,不須講授,于一切經典意疏之義,不解自通,並且從其意海自然縱流法乳,而能更作廣大詳盡之演講與注疏。
尊者在依止具宿緣的部主上師蔣揚親哲旺波時,特別示現以財、侍、修行叁喜的親近上師之依止法而成爲部主的唯一心子。從而上師的顯密殊勝教典與大密金剛乘之教法、智慧淨現等所有成熟解脫的法要,一切竅訣、修法和直接教授,一並悉獲。因此于雪域之衆智者前,其注疏、辯論與演講,悉皆無礙,無所畏懼,無可非議。正如他的上師贊言:“彌勒密意現量而知,文殊之法現量通達,諸方學識無所不通。”
尊者的博大功德與事業,正如其上師所說:“如果加以記錄,較般若經還多。”如尊者于閱甘珠爾(經藏)時,僅用叁天,閱丹珠爾(論藏),僅二十五天,並能意持不忘。尊者與黃教格西辯論,格西親見其是文殊相,在一次火供時,不用外火,尊者以智慧火點燃火供,在修大威德時,以修法之力,使整個上午,太陽原地未動,在著《光明藏論》圓滿時,護法格薩爾王親自現身發誓守護。藏地有名護法,拉登護法神親手供奉如瓶大小之黃金。如是等有諸多異事,此難述盡。
尊者將一切甚深意藏集成廣大論典而爲莊嚴。論著可分:㈠加持入門生信之贊頌與傳記類;㈡斷除一般所知增益之共同明處類;㈢解脫入門之深廣內明類;㈣佛法住世,安樂常遍,任運緣生之回向發願祝福類。如是皆收于《學域語獅子全知大班智達麥彭降央南迦嘉措全集》中,共計二十六函。千余種殊勝之法寶著述留傳于後人。
藏曆壬子年(1912年)四月二十九日,尊者跏趺而坐,左手定印,右手說法印,無漏之意融入法界,以無量的殊勝瑞相,而現示…
《二規教言論——集聚天德之寶》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