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主法規論
全知麥彭仁波切著
索達吉堪布譯
梵語:日查呢德善章布瑪巴拉色阿朗呷納嗎
藏語:加波奴記單久薩西炯爲堅吉夏瓦
漢語:君主法規——護地莊嚴論
此君規教言——護地莊嚴論,是經多康德格上師阿旺jia華仁欽勸請而著。他以宏願而生于如薩拉種姓的王族 中,從小便自然露出聖者的氣質,對于高尚的人規有濃厚的興趣,以堅定不移的勇猛精進尋求正法,他以超凡廣闊的慧眼和清淨殊勝的發心廣弘教法利益無偏有情,以諸如此類浩瀚如海可歌可泣的功德爲飾。護持善法的天衆任命其登坐無畏獅子寶座。這位佛子獻上珍貴的哈達以及上等禮品誠摯勸谏我說:“您如果能彙集君規論典之義不恐文字撰著一部智愚皆易懂的著作,必將對濁世的衆生大有利益,我也發心刻版印刷。”爲此,通過聞思經續學問而具足無畏辨才、弘法利衆之發心廣大清淨、恭敬殊勝尊衆的我—麥彭那巴嘉瓦或文殊喜金剛,參閱了《勝金光經》《地藏十輪經》《念住經》《菩薩行境方便幻化經》《龍王鼓聲經頌》等諸多如來聖教,阿阇黎龍樹菩薩著的君規論《智慧百論》《慧樹論》《養生篇》《寶鬘論》等教言集,阿阇黎瑪德則劄的《致國王嘎讷嘎書》、佛護論師著的《致藏王臣書》等書信和教言集,日藏大師所著的《頌藏論》、勝愛尊者的《百頌》、瑪色日加大師造的《世規論》、匝那嘎的《王規論》、具義現尊者的《答辯寶鬘論》、薩迦班智達的《格言寶藏論》等印藏智者所著的許多君規論,以及藏地法王遺教等各種典籍中所說的辨別理非理之義,將彼等合而爲一,于法政圓滿的欽波華丹韓哲國境,著名法王的華麗宮殿中,木羊年吉祥的神變月十四日開始撰寫。因善願合和,此論是在爲勸請者天子上師阿旺jia華仁欽仁波切等人傳授彌勒論的間歇之時寫的,至下個月上旬的良辰吉日完稿,是由精通文法繪畫、智慧廣大的侍者索南華哲撰成文字。願此論成爲廣大弘法利生事業之因。芒嘎朗。
譯于喇榮聖地
二000年十二月
世出世最實用的寶典,末法殊勝的修學指南,
智愚皆易的甘露法規,麥彭仁波切之《君主法規論》
頂禮上師怙主妙吉祥!
勝者本師量士夫,解脫津梁佛法寶,
持教聖衆世間飾,恭敬頂禮叁寶尊。
第一品 不放逸
等空智慧光芒者,能除諸衆之意暗,
文殊室利善說日,常護衆生慧蓮園。
諸佛菩薩大聖者,現爲衆生之怙主,
殊勝人天自在尊,世間護法賜吉祥。
此處利樂善道門,皆依正士諸行故,
爲諸君主平凡衆,如願成就自他利,
我從聖者大菩薩,及諸智者論典中,
彙集精化以悲心,易懂語句作明示。
智慧聰穎如日輪,不違二規穩如山,
等慈眷民如大地,廣積福德如海洋,
如是應贊之君主,無論住于任何處,
諸眷衆人生存因。愛學一切取舍理,
善于依法而行持,此君賢良衆生樂,
君劣眷民受痛苦。較諸普通之人士,
君主更爲嚴峻故,彼等所作所爲中,
導致重大利害事。君主乃衆視察處,
是故一切諸君王,所作善惡雖細微,
世人評說且關注。具有智慧諸君主,
極其熱衷高尚行,具足千光之太陽,
于此世界極莊嚴。若于賢善正士行,
毫無興趣劣種者,則諸凡人亦非理,
何況說是衆君主?若與劣種士夫衆,
同流合汙共相處,誰亦不會恭敬彼,
遭衆欺侮及誹謗。具有財富權勢者,
多數君主因放逸,漂泊流浪如狂象,
彼眷亦成如是也。此外國王君主衆,
善惡諸行爲如何,一切眷屬效仿之,
彼等之行亦複然。設若國王貪財物,
以財將毀其王法,君主若喜淫樂事,
娼婦女衆氣餡高。若聽離間遭挑撥,
不知觀察受妄誘,倘若輕信爲衆動,
若喜面谀聞詐語。如是此等狡詐者,
發現君主樂于此,彼等依此尋時機,
想方設法欺騙之。衆人想法各不一,
國王乃是諸衆主,彼一若未善觀察,
最終亦將毀國政。于諸身處高位者,
惡劣眷衆常面贊,過失亦說爲功德,
是故難辨功與過。尤其具诤之濁世,
眷屬之中卑者多,過失亦視爲功德,
以自私心騙君主。思維集體衆利益,
如是之人極罕見,君主善加觀察後,
聽取實語舍非語。君主不會受窮困,
亦不缺乏面贊語,不應歡喜能誘財,
以及面谀狡詐語。所有一切諸君主,
恒時應當慎思維:所屬此等諸眷衆,
一切苦樂皆依我,故我必須利彼等,
首先我若不了知,何爲應理何非理,
爾時不能自人主,成辦諸衆取舍事,
故當聞佛菩薩衆,所造君規經論中,
所說一切諸教義,專心思察所聞義,
于此獲得定解時,此君即能護衆故,
贊爲怙主或衆目。我雖未勝平凡者,
豈能等同卑劣者,如是觀察不放逸,
此君名符其實也。君主若具善功德,
則彼所有眷屬衆,始終無有以私欲,
爲非作歹之時機。不求任何學問者,
僅以高位起傲慢,並害自己之眷衆,
雖爲君主亦將毀。君主威力之大小,
皆隨眷屬之盛衰,是故善加觀察後,
爲民造福即明君。
第二品 觀察智者
一切殊勝諸君主,爲知合理非理事,
當學種種諸論典,並依具有功德者。
若未精通諸論義,僅以淺薄之智慧,
不能廣辨取舍處,故當先閱經論疏。
求取任何學問時,斷除傲慢依上師,
若恒依止諸正士,則彼功德如夏潮。
見與不見之一切,功德根本即智慧,
若無智慧于眷衆,僅以慈心不能護。
若具智慧作何事,無有不能成辦者,
依智力亦能成佛,何況說是其它事?
廣增智慧唯一門,即是聽聞正法義,
是故不勤聞法者,忙碌瑣事有何用?
法財欲果四圓滿,彼等之源即智慧,
雖賜增智之善論,不需之人豈非畜?
具慧一人亦能勝,強有勢力怨敵衆,
猶如光芒璀璨日,振懾一切諸星辰。
無智雖具財富等,亦與敵衆共享用,
雖有勢力成他仆,猶如象爲鐵鈎馴。
何人若欲成智者,每日當記一偈頌,
如是不斷漸積累,則智增如上弦月。
無精打采不學者,縱過百年無進步,
若欲獲得智者位,則當刻苦勤奮學。
若不精進無學問,無學問者雖向往,
榮華富貴亦無果,猶如冬季之樹木。
若是具有學問者,暫時縱然受衰敗,
不久享受安樂果,猶如春季之妙樹。
自境衆人敬君主,智者他境亦受敬,
君主自己便可求,較國政重之學問。
本來功德自可得,然自不願求學問。
反而嗔怒具德者,呼嗚業力所感也!
設若遠離智慧力,雖聚衆人亦無益,
如同獅子與象群,被一山兔所製服。
敵衆雖有強勢力,若具智慧能勝彼,
戰時大鵬雖勝利,最後遍入天騎之,
君王若具智慧力,則能保護諸國境,
即使孤身之一人,亦能統治全世界。
若人持有智慧燈,則彼無有衰敗暗,
通達經論之智者,世間莊嚴如明日。
一切世出世善聚,悉皆依靠智慧力,
故當先求智慧眼,複次再辦諸所欲。
若不知理非理事,則彼縱然極精勤,
區區小事亦難成,何況成辦重大事?
凡人未能成之事,智者則以方便成,
富樓那未調裸衆,具智文殊調伏之。
廣大智慧若增上,一切事情無阻礙,
千數盲人難行道,明目一人亦能過。
智者僅僅說一句,亦成衆人之大事,
鏡面國王言少語,令諸衆生得安樂。
智者不厭足善說,正士不厭足功德。
大海不厭足江河,凡夫不厭足欲妙。
一切功德與過患,以及應時與非時,
智者愚者差別等,智者能辨愚非爾。
若遇甚深論典義,或遇關鍵性問題,
則知智愚之差別,外相彼二即相同。
智者棄過取功德,愚者棄德取過患,
愚者雖譏諷智者,智者卻悲愍愚者。
愚者無論再富裕,亦如竹果必將滅,
智者無論再衰敗,亦如良種必將增。
具有學問諸智者,愚人前亦聞善說,
貢高我慢諸愚者,值遇智者即逃避。
良言相告心不悅,宣說深義不願聞,
無義瑣事特精進,此等即是愚者相。
唐捐有義之教言,尤爲信任狡詐者,
內心憎恨諸大德,此等即是愚者相。
若說實語不相信,欺詐引誘隨彼行,
僅以面谀令生喜,此等即是愚者相。
初見何人皆信賴,聽聞何語皆當真,
無論何事皆參與,此等即是愚者相。
承諾無能爲力事,不察人雲自亦雲,
信口胡說未知義,此等即是愚者相。
他人未問宣自德,無緣無故害他衆,
自高自大辱有情,此等亦是愚者相。
愚者之相雖無量,然諸智者依此相,
易知愚者之本質,智者與之相反也。
遠離傲慢之愚者,昏庸暴君與劣妻,
一切惡劣之環境,則已獲得諸安樂。
若依賢明之君主,調柔穩重之智者,
善良親友及妙境,則自獲得諸喜樂。
是故當智愚者過,及與智者之功德,
精通君主之法規,應取智者之功德。
當學世間諸技藝,尤其君主法規論,
工巧醫方聲明學,因明內明等典籍。
天文詩學聲律等,凡于一切所知處,
君主智者無不學,君主勝飾即智慧。
尤其若學佛經典,以及一切論疏義,
則于一切所知處,獲得無畏之辯才。
如是具慧勝君主,大地無等之莊嚴,
能除黑暗之明日,亦與此君不可比。
太陽亦是未能除,諸衆內藏之癡暗,
君主日光能遣除,故彼君主誠希有。
天上地上與地下,所有智者之慧蓮,
皆依君主日綻放,是故叁…
《君主法規論》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