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千萬分之一;而我們修行中的舍棄親情、寒熱饑渴疲困等苦受,與每日刺叁百矛的痛苦相較,也是望塵莫及的。以這樣小小的苦受,能免去地獄中的大苦,如同那些待死之人以斷手而免死一樣,我們理應爲此而高興,以歡喜心去承受。業網中的衆生,都是在等待地獄閻羅王處以死刑的囚犯,如果以斷除親情貪執的“手”,能免除地獄閻羅王所判的“死刑”,遠離獄火的焚燒,那樣的便宜事,我們爲何不樂而受之呢?龍樹菩薩在《寶鬘論》中說:“醫方中所說,以毒能攻毒,如是以小苦,除大苦何妨。”“作現苦後利,何況爲自他,引廣大利樂,此法是常規。”以小苦除大苦,以現在的小苦爲自他有情引生將來的成佛大利樂,這是叁世諸佛的常行道,我們去循之修行,是極爲合理的,也是每一個智者會必然行之的大道。
于今些微苦,若我不能忍,
何不除嗔恚,地獄衆苦因?
如果自己對現在的些微小苦都不能忍受,那麼爲什麼不滅除嗔恨煩惱,這種使人墮入地獄受衆多劇苦的業因呢?
痛苦沒有哪種是好受的,在人間受到別人的損害時,一般人心裏肯定是很難受,也不願意接受。大家也許都有過體會,有時候別人對自己稍有不恭敬的言詞,或者指出了自己的過失,自己心裏就像被刀劍砍割一樣,痛得難以忍受,立刻就想發怒還擊別人。其實這種痛苦很輕微,只要稍微有點忍耐力,稍作堅持就會平息苦受。如果對這麼些微的苦害,我們都不願意去忍受,都無法安忍,這時候自己應思維:如果自己現在不想安忍這些小苦,逃避這些,到時墮入叁惡趣,怎麼能逃避痛苦呢?現在面對這些小苦都如此痛苦難忍,如果墮入了地獄,那些痛苦該有多難忍受呢?龍樹菩薩說:“于衆苦內誰爲極,無間泥犁苦極成。”叁界內最大痛苦是無間地獄的苦受,人間最慘毒的種種痛苦相加起來,也無法與地獄痛苦相比較的。而且墮入地獄的衆生,受苦時間長得不可思議,依據《大圓滿前行引導文》中的教證計算,受苦時間最短的複活地獄中,衆生也要曆受相當于人間一萬六千二百億年的痛苦。在此不可思議的漫長過程中,地獄衆生因罪業輾轉增加,其時間往往又成倍的拖長。我們每個人都有這樣的體驗吧:在安樂的心態中過幾個小時,會覺得這只是很短暫的時間,如果在痛苦的情緒中,每一秒中都會覺得很長,很難熬。
有些人可能很難通過這些去了知地獄裏的苦受,這也不要緊,有些高僧大德在觀想這些時,也需要借助一些方便法。例如臺灣的日常法師在紐約時,爲了觀想寒地獄中衆生的苦受,在零下十幾攝氏度的氣溫中,用冷水沖洗身體,這種感受使他無法忘懷,對寒地獄中的寒冷痛苦也有了一點切身的感受。我想有些人如果能借助這些方法,到雪地裏去凍一凍,或用一點開水燙一燙等等,有了這些體驗後,對地獄痛苦的恐懼之心一定會生起來。如果對這些只是地獄痛苦億萬分之一的小苦都感到難受,那麼我們在現在就應爲了避免墮地獄受苦而努力,去徹底斷除地獄的苦因——嗔恨惡業,如果嗔恨煩惱不忏除,地獄惡果是不會自動消失的。大家在平時一定要注意,不論遇到任何生嗔境,都要修習安忍,嗔恨如同巨毒一樣,只要吃下去一點點,它的痛苦結果必然會隨之來臨,雖然凡夫在當時看不到,然而這是誰也無法改變的事實,並不會因你見不到而不會招來墮地獄的惡果。
如果不能了知墮地獄的痛苦,也就不會對嗔恨生起強烈的畏懼,那麼在日常中,很可能爲了親友名利等而造罪。因此爲了對治嗔恚,需要時刻保持正知正念,對嗔恨的過患、地獄的痛苦保持清醒的認識,如此則會如同《賢愚經》中所說:“身口意行,不得不慎也”。這句話出自《賢愚經·迦毗梨百頭品》,這個公案記載著佛陀在摩揭國時,帶著衆比丘去毗舍梨,途經梨越河時,河邊有五百人在牧牛,河中間有五百個漁夫在捕魚,佛陀便率衆比丘在河邊不遠的地方坐下休息。不一會兒,漁夫們用網捉住了一條巨大無比的魚,五百個漁夫同心協力,也沒能將大魚拖出水面,于是漁夫們叫來了五百個牧牛人,千人合力才把大魚拖上岸。這條大魚非常奇怪,碩大的身軀上,長著驢、馬、豬、狗、駱駝、老虎、豹子、狼、狐狸等一百個不同旁生的頭。人們非常驚奇,都擁過去看,而且對此議論紛紛,一時非常熱鬧。這時佛陀讓阿難過去看看,到底發生了什麼事,阿難尊者過去看了看,馬上回來告訴佛陀,于是佛陀帶著衆比丘一起到了大魚的旁邊。在期待揭開這個迷團的衆人中,佛陀問魚說:“你是不是迦毗梨?”大魚開口回答說:“就是。”佛陀又問:“你現在在何處?”大魚回答說:“現在墮在阿鼻地獄中。”阿難和大衆對此充滿了疑問,便向佛請問,佛告訴阿難:過去迦葉佛在世時,一位婆羅門生了一個男孩,取名爲迦毗梨。這個男孩長大後,聰明伶俐,知識淵博,在當時的婆羅門中,沒有人能比得上他的才學與雄辯。他父親在臨死時,再叁叮囑他:“你千萬不要與迦葉佛的弟子辯論,他們出世者的智慧深奧,你是比不上的。”父親死後,迦毗梨的母親讓他假作沙門去偷學知識,以便能在辯論中勝過沙門,雖然迦毗梨不想這樣做,但是他抗不過母親,只好去照辦,以他的聰明好學,在短時間內便背下了很多經典,並理解了義理。他的母親問:“你現在能辯贏那些佛弟子吧。”迦毗梨回答自己還是無法勝過那些有禅定的比丘,于是他母親很不高興,教他在辯不過時,出惡言辱罵,這樣比丘們肯定會默然不語,而旁觀者也就會認爲迦毗梨勝了。在母親的唆使下,他每當與迦葉佛的弟子辯論快要輸時,便破口大罵:“你們這些笨人,沒有識見智慧,比某某還不如,懂得什麼。”這樣百獸的頭都用來罵過了,以此果報,他變成了今天這樣的百頭怪物。阿難又問佛陀:“迦毗梨什麼時候才能消除這個罪報呢?”“他在賢劫之中,千佛示現入滅後,仍無法解脫。”佛陀的話使衆人聽後都非常傷感,不由自主地同聲說:“身口意行,不可不慎也!”
迦毗梨爲了他母親而造罪,這個果報並沒有人去爲他分擔,如果他當時對自己惡口嗔罵佛弟子的惡果能清楚知道,相信他絕不會去製造這個苦因。這類以嗔心惡業而招惡果的公案,在《百業經》中可見到不少。有些人不要以爲這只是古代的傳說而已,一個多月前,我在馬來西亞就聽過類似的多頭魚事件。當時馬來西亞的漁民,在海中捕到一條有四種不同旁生頭的大魚,一時人們對此議論紛紛,科研機構對此也多方研究,然而無法解開這個謎團。我想,如果佛陀在世,肯定能揭示這個很能教育人的因果公案。如果大家能經常引以爲誡,自心對惡業苦因就一定會生起畏懼,不管遇到什麼生嗔境,自己能憶念這些,權衡當時的安忍小苦與生嗔的巨大苦果,那一定會堅忍下來。大家回憶自己的一生,爲了許多毫無意義的事情,自己曾經忍受過無數的痛苦折磨,那麼現在爲了無比的大事業,忍受一點修忍的小苦,又有什麼不可呢?
爲欲曾千返,墮獄受燒烤,
然于自他利,今猶未成辦。
因爲貪欲受阻而嗔害他人,以此我經曆過千百次墮地獄受燒烤的痛苦,但是,盡管受過如此多的苦難,對自己和他人的利益卻毫無所成。
叁界輪回中的衆生,爲無明愚昧覆心,不知取舍,爲欲望所驅使而造作種種嗔害惡業,這些嗔恚惡業成熟後,自己便于長劫之中墮入地獄受苦。《法華經》說:“以諸欲因緣,遂墮之惡道,輪回六趣中,備受諸苦毒。”在無始輪回中,這樣的經曆一次次重複著:于熱地獄中和鐵水一起燒煮,于寒地獄中與堅冰一起凍裂,于刀劍林中切爲千片,于衆合山的對擊中粉碎如塵……。這一切,每一個衆生都無有例外的經曆過,華智仁波切在《大圓滿前行引導文》中說,每個衆生以貪心的緣故,在無始輪回中,斷過的頭和肢體不計其數,“僅僅曾生于地獄時,所喝過的銅汁鐵水比四大海洋的水還多”。雖然受了這麼多的苦難,然而受這些苦爲自己和他人帶來過什麼利益呢?什麼利益也沒有,所受的這一切苦害,沒有絲毫價值。地獄中的痛苦煎熬,是否能爲自己或他人成辦解脫義利呢?如果能的話,我們早應該解脫了。無論怎麼去看,這種艱辛毫無義利,人們在世間最大的遺憾和痛苦就是自己的努力付之流水,得不到有益的結果。我們在平時總是爲自己付出的艱辛得不到結果而遺憾,但自己在輪回中毫無義利受地獄之苦,難道不是更讓人感到錐心刺骨的遺憾嗎!
在輪回中,每個人都曾無數次地墮入地獄,受過無數的痛楚,卻沒有成辦絲毫的義利,有的人一想到這些,也許會悶絕過去吧。同樣,在無始的輪回受生過程中,自己也曾無數次地墮入餓鬼、旁生趣,華智仁波切說:“如果把曾經生爲螞蟻等小含生的肢體堆集一處,將比須彌山王還高。”這些過程中所受的痛苦又有多少呢?就是轉生在人道,修羅道,感受過的饑渴寒熱病痛,殺害恐怖等痛苦,同樣也是無法思議。這一切痛苦我們都忍受過來了,然而這些艱辛爲自他卻沒有成辦絲毫的利益,那麼現在爲了自他究竟的成佛大事業,去忍受修行中的一點點小苦,那又有什麼不能呢?
有些人或許會想:輪回痛苦只不過是佛經中的一種虛構,地獄惡趣不會有那麼嚇人吧?有這種想法的人,他真正墮入邪見網了。《涅槃經》中說:“有信無解,增長無明,有解無信,增長邪見。”恰美仁波切說過:“聽了善法的功德,惡業的過患,地獄的痛苦與壽命等,但自己不承認,這種人的邪見罪業,比無間罪還重。”大家仔細觀察自相續,如果有這類疑問,那就要倍加注意了。輪回本來就這麼殘酷,只不過是凡夫的心智爲業障煩惱所蔽,無法回憶自己往昔所受的痛苦,也不能像出世聖者一樣現量見到輪回爲純苦之蘊聚處。我們的記憶力,隔天的事就會忘記;視力對幾百米外的物品就無法看清;我們的智慧,連自己身體的結構都弄不清……;自己就像井底之蛙,怎麼有能力去否定佛陀那大海般無有邊際的智慧境界呢?
…
《入菩薩行廣釋(中冊)》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