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有沒有這樣的感受:“我現在所感受的種種快樂,都是往昔善業的果報啊!”尤其是在別人贊歎、供養我們時,如果能有這樣的感受,一方面可以熏習自己對因果的信心,避免傲慢煩惱的産生,一方面加強自己對善法的信樂。經常如去思維,就會習慣以身邊的每一件事去思維、觀察因果業報。
惡徒雖求樂,然至一切處,
罪報皆現前,劇苦猛摧殘。
爲非作歹的人,雖然想得到快樂,但是他走到任何地方,罪業的惡報都會現前,劇烈痛苦會折磨摧殘他的身心。
世人的性情盡管千差萬異,然而在希求安樂這點上,基本上相同。但是在追求安樂時,有一些很愚昧的衆生,采用一些非法手段,比如社會上有些歹徒,爲了財富而持槍搶劫、販毒等,無惡不作。這些人開始時也許得到一些財富受用,但他們內心絕不會因積聚錢財而安樂,無論走到哪兒,恐懼不安、空虛等情緒都會如影隨形,使他們越來越痛苦。如果不改惡從善,爲非作歹的惡徒像吸毒者一樣,縱然想尋求快樂,最終卻唯有飽受身心痛苦的摧殘,因爲他們的所欲與所爲相背,以造惡業的方式無論如何努力,所得的只有累累苦果而已。
業果是世間無欺的規律,衆生在六道中轉生及感受苦樂,都是由業而招感,在此,大家應了解一些業的種類。業從感受的過程上分,有引業和滿業兩種。所謂的引業,就是有情轉生至某處的決定業;而引生這一過程所感受苦樂的業,稱爲滿業。衆生在轉生六道時,其引業、滿業可有四種不同情況。一、引業善,滿業善:比如轉生爲天人者,其引業爲十善業,他在天界享受種種安樂,于同道衆生中較他人的受用更爲圓滿,這些安樂是他往昔所爲善的滿業所感;二、引業惡,滿業善:比如在餓鬼中,有些鬼具大力及福德,富如天神,這便是由引業惡而滿業善所感之果;叁、引業善,滿業惡:比如轉生爲人,但恒爲他人役使,無有自由而痛苦不斷,沒有學佛的機會,有的欲界天人,雖然身爲天身,卻缺乏受用,一輩子非常貧窮,這些都是引業善、滿業惡而招感的果報;四、引業惡、滿業惡:如墮入地獄,恒時感受無量痛苦者,即是由引業、滿業皆惡而招感的惡果。以上是以轉生而言引業、滿業的不同,其實在每一事件之中,都可以用引業、滿業來分析,比如說有些人來到學院,能于心情愉悅中順利地聞思修行,沒有什麼障礙和痛苦,這便是感召這個果報的引業、滿業皆善之表現。而有些人能來學院,其引業雖是善業,然而他的滿業不好,在學院裏即便只是住一個月,也是充滿痛苦。有些居士的引業惡,沒有到寂靜聖地修學的福報,只能住在嘈雜的城市之中,然而如果他的滿業善,他在那種環境也有機緣皈依佛門,認真修法;如果他的引業、滿業皆惡,也就只有住在那樣惡劣環境中,無有修善法的機緣,終生充滿痛苦。對于業的種類作用差別,在《俱舍論》中講得比較廣,如定業、不定業、黑業、白業、雜業等等,如果能聞思理解這些法義,對因果規律與現象的許多疑問也就會消盡。
衆生因爲愚癡,昧于因果,對善法毫無信樂,雖然欲求安樂,卻恒依叁毒煩惱,造作種種惡業,以此而唯有恒時受苦而已。藏族民間的俗語說:“惡人無論至何處,一路總會有坎坷。”惡業深重的人,不管到何處,他所感受的總是痛苦之境,如果他對此仍是執迷不悟,只有越墮越深。我們對于這些因果多加觀察思維,就一定會對因果生信心,對善法生起強烈的信樂。
因昔淨善業,生居大蓮藏,
芬芳極清涼;聞食妙佛語,
心潤光澤生;光照白蓮啓,
托出妙色身,喜成佛前子。
因往昔所修集的清淨善業力,佛子將生在廣大的蓮花苞中,其中妙香芬芳、清涼無比;由于聽聞通達了佛陀以妙音所宣的甘露法語,身心滋潤而生出光彩;在佛光的照耀中,白色的蓮苞緩緩綻放,花蕊上煥然托生出殊妙的色身,欣喜地成爲佛前之法子。
大乘修行人以正知正念修持大慈大悲、六度四攝等清淨善業,依這些善業功德的力量,後世即可轉生到極樂世界等清淨刹土。清淨佛刹中,投生者一般都在清淨的蓮花中化生,這種投生方式與胎生有很大區別。衆生在投胎出生的過程中,要受很多痛苦,如《大圓滿前行引導文》中所言,在住胎時,母親不當的冷熱飲食、行動等,都會讓胎兒感受到劇烈痛苦。而在清淨刹土中依蓮花化生,如《無量壽經》中所說,就連痛苦的名字也聽不到,所觸所受全是無比的芬芳妙香、清涼悅意。住在蓮花苞中,飲食也不像娑婆世間那樣食用有漏的食物,而是以諸佛所降的妙法甘露爲食,佛法甘露使佛子的身心得以滋潤成長,煥發出美妙莊嚴的光輝;諸佛菩薩的智慧光芒照耀下,潔白的蓮花自然開啓,托生出花蕊上的佛子。轉生于淨刹中的佛子,因諸佛不可思議的功德願力加持與本身功德的感召,具足種種殊妙的相好。佛子就這樣生在具足圓滿斷證功德的如來面前,恒常聞受大乘佛法,享用佛法甘露,身心自在安甯,沒有任何痛苦與煩惱。這些安樂都是佛子在往昔所造的各種善業所感,只要有殊勝善法功德,修行人皆可得到這種無比清涼的大安樂。
我們作爲修行人,應該對這些安樂都會有向往希求,然而僅僅是向往也不行,要想得到這些安樂,必須靠自己對善法生起信樂,通過精進的修持忏罪、積聚資糧,並對往生淨土發殊勝堅定的願。如果自己聽到淨土的功德安樂後,能生起信樂,精勤修持善法,那一定會如願以償,如《楞嚴經》中說:“如衆生心,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麥彭仁波切在《淨土教言》總說往生淨土的四種因,其中也特別強調了希求心,如果對往生淨土有希求,那就具足了往生的最基本條件。然而要生起希求心,首先必須通過種種因緣,對因果、對淨土的功德生起信心。雖然凡夫無法現量見到淨土的境界,然而通過佛菩薩的教言與往昔高僧大德們的真實經曆,我們也可對之生起堅定信心。例如藏地的索朗則模大師、恰美仁波切,他們不舍肉身而飛往淨土,甚至還可以帶上家中的牦牛和狗一起往生,漢地淨宗初祖慧遠大師,生前曾叁次現見極樂世界,他的傳記中對此有詳細記載。大家經常去翻閱這些高僧大德們的傳記,祈請上師叁寶加持,就一定能生起信心。
因昔衆惡業,閻魔諸獄卒,
剝皮令受苦;熱火熔鋼液,
淋灌無膚體;炙燃劍矛刺,
身肉盡碎裂,紛墮燒鐵地。
因往昔造作衆多惡業而墮落地獄的人,閻魔獄卒會先用剝皮的酷刑使他受到痛苦;然後又用熱火熔化的鐵水,淋在他們無皮遮護的身體上;再以燃燒的劍矛刺砍,使他們身肉碎裂,紛紛掉落在燒鐵地上。
衆生如果在生前造作各種嚴重罪業,不管是佛製罪還是自性罪,這些貪嗔癡罪業,其果報總有一天會現前,如同《百業經》中所言:衆生的業不會成熟于外境地水火風,只會成熟于各自的五蘊。上品的惡業成熟時,衆生即會現前墮入地獄受苦的惡果,在地獄中,墮獄者面前會顯現很多面目猙獰、身形恐怖的閻羅獄卒,這些獄卒手持各種刑具兵器,將墮獄者的皮膚一塊塊剝剮,使他們感受到慘烈的痛苦。然而這只是痛苦的開端而已,在此之後,獄卒們會將熔化的鐵汁不斷地澆在墮獄者血肉模糊的身體上,或灌注在他們的口中,使其身體從裏到外,爲熾熱的鐵汁燒成焦炭一樣。地獄衆生的身體剛被摧毀,馬上又會恢複,身體恢複並不意味著痛苦停止,而是往昔的惡業所感,讓他重新受如是的痛苦。在地獄中,獄卒們還會使用各種燃火熾熱的刀劍、槍矛等兵器,穿刺、劈割地獄衆生的身體,使他們血肉橫飛,身肉碎塊一片片落在燒鐵地上,而每一片肉骨,仍具足各自的苦感,忍受著燒鐵地的煎燒。身體完全被摧毀後,一刹那又會複原,重新受同樣的痛苦。墮獄者于億萬年的漫長歲月中,將不斷地感受這些難以想象的劇苦,他們雖然時時刻刻都想死去,然而業感未盡之前,這些痛苦不會有片刻停息。
根索曲紮仁波切在講義中說衆生如誹謗佛法、造五無間罪,死後一定會墮入這樣的地獄中受苦。墮獄的業因主要是以嗔害心而造惡業,或造了上品嚴重的貪嗔癡惡業,這些罪業造下後,如果不忏除,必定會感受地獄中的痛苦。這是世間的自然規律,如同喝烈性毒藥者,必然會毒發身亡;種下青稞種子,只會長青稞,而不會長稻谷;誰造了嚴重惡業,則必然墮地獄。龍樹菩薩說:“惡業生痛苦,如是往惡趣。”造惡業只會帶來痛苦,帶來轉生惡趣的苦果,這是針對每一個衆生都會無欺存在的因果規律,每一個造惡業者都不會有僥幸逃脫惡報的可能性。
對末法時代的衆生來說,忽視因果的現象十分嚴重。有些人往往用口頭上的空性言詞來輕視因果:“啊,一切都是空性的,哪兒有什麼痛苦、安樂呢?”在勝義中固然是空性的,然而那是超離意境的聖者境界,對凡夫修行人來說,不管你談得如何高妙,仍逃不脫因果規律。口頭上談一切都是無實如幻,然而面對吃飯、穿衣、苦樂感受等等,你能否做到平等無執呢?如果尚未達到“終日吃飯,不曾咬一粒米;終日穿衣,不曾著一縷紗”的心中無所得之境,你的一切行爲不可能超脫因果的系縛。蓮花生大士說“是故見比虛空高,取舍因果較粉細”,修行人當努力取舍因果,要不然給自己造下惡果之因,如《月燈經》中所言:“自作自受,他作不受。”到惡境現前時,苦受不會有他人來代替。如果在因果業報這方面反複地聽聞思維,內心對惡業招惡果生起定解,自己在日常中的一言一行,每一個心念也就自然會遠離惡業,對忏除宿業的善法生起猛勵精進。
子二、(說慢助緣)分二:醜一、總說;醜二、分說。
醜一、(總說):
故心應信樂,恭敬修善法。
軌以金剛幢,行善修自信。
所以我不但應當信樂善法,還應當恭恭敬敬地修習善法,並按《金剛幢品》中所說的要領,勤行善法並修習自信心。
綜上所述,我們在今生所受的一切痛苦源于各自所造的罪業。如果以善心修持善法,則今生恒得…
《入菩薩行廣釋(中冊)》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