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入菩薩行廣釋(上冊)▪P35

  ..續本文上一頁盲龜的頭頸要恰好穿進木轭孔中,我們要得暇滿人身,亦與此相同。我每次見到大海時,總想起這則比喻,在波濤洶湧茫茫海面上,盲龜要將頭頸穿入轭孔,看來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你們看見大海時,也可能有這樣的想法。當然,這只是我們的分別念,不可能作爲正量。佛陀的一切智智觀察下,我們要得人身,與盲龜要入木轭孔一樣,有是有機會,但非常非常難。在《阿難入胎經》中還有另外的比喻:如以芥子撒向一根針,能穿過針眼的芥子基本上沒有,但得人身之難過于此。無垢光尊者亦說:“得人身猶如優昙花生長在世間一樣,尤其是能聽聞修持正法的暇滿人身更爲稀有難得。”在經論中類似比喻有許多,從不同方面告訴我們:要得到人身,是一件相當困難的事,而且得到人身後要具足修行正法的機緣,更是特別稀少。以此讓我們深刻地認識現在自己的暇滿人身十分珍貴,得到者應利用這難得之機遇精進修持正法。

  壬二、(思惡趣中難脫而謹慎):

  刹那造重罪,曆劫住無間,

  何況無始罪,積重失善趣。

  僅僅是在刹那之間造下的重罪,就要感受墮入無間地獄曆劫受苦;何況無始輪回以來所積的衆多罪業,使我們失去善趣,更不用說了。

  在《入行論大疏》中,此處的“刹那”可理解爲成事刹那(指做一件事從開始至結尾的時間),也可以理解爲造罪圓滿時最後的微細刹那。在此極短的時間內,如果去造惡業,比如說造五無間罪、謗法、謗大乘善知識等這些重罪,雖然時間極短,但其果報,卻是墮入無間地獄經受長久痛苦。尤其在金剛乘中,最嚴重的罪業在極短時間內也會造下,但其果報卻是十億大劫中住于金剛地獄,感受無量痛苦。一刹那造罪,即有如此嚴重惡果,更況我們在無始劫來,所積的無邊罪業,如果不去勵力修法摧毀,怎有生于善趣的因緣呢?不要說無始世來造的罪業,我們每個人回想自己今生造的十不善業,也是無法計算!

  上師如意寶在講這段時說:“今年在聞思《入行論》的過程中,有些有智慧的人變成了愚者,笨拙的人變成了智者。”這是什麼意思呢?本來有些人智慧不錯,但是他對《入行論》起了慢心,沒有去背誦,也未深入思維其意義,依教對治習氣,這樣也就沒有獲益,與愚笨者無異;如果一個笨拙者,他老老實實地按上師的吩咐,將全論背誦得很熟練,仔細地聽聞思考論中每一句偈語,使自相續得到了很大的轉變,變成了智者。大家必須反複推敲《入行論》中每一句的深邃意義,如果只從表面上去理解,以爲自己已經通達了,這樣就不能將論中所闡述的大乘佛法精義融入自心。不論你們智慧、地位如何,切不可以爲《入行論》好懂,如果你以爲自己已經通達了此論,就不會深入思維、修習,而漸漸入了邪道。若欲真正通達此論者,必須按上師教導,自己仔細聽聞、思維論義、背誦全論,這樣也就能做到通曉論義,並能真實地對治惡業習氣。

  就像這個偈子,文字很簡單,但我們如果能真正理解其內外含義,每于自己生起煩惱想放逸身心時,即便反複吟誦,念及罪業將招致無邊惡報,自相續一定能得到轉變。我想你們大多數人發願要背誦全論,若能真正圓滿背誦,那是對諸佛菩薩、上師的最上供養!而且以此論的加持,生生世世都不會墮惡趣,也不會入邪見!

  然僅受彼報,苦猶不得脫,

  因受惡報時,複生余多罪。

  然而,僅僅受完了上述惡業的報應,造罪者並非就能解脫惡趣痛苦,因爲在他受惡報時,又會因煩惱造作新的罪業。

  我們因種種罪業而墮入惡趣感受惡果,這些惡果受完後,並非可以順利地生善趣,惡趣沒有那麼容易解脫。比如某人因嗔恨心造罪而墮入地獄一個大劫,一個大劫圓滿後,他能不能立即“刑滿釋放”呢?很難,因爲他在受惡報期間,還要因猛烈煩惱造作新的惡業。我們從佛經中敘述地獄情況的篇章中可以看到,地獄衆生因業感生猛厲嗔恨心而互相傷害,餓鬼和旁生也是同樣。對于旁生來說,我小時經常觀察牦牛,它們造惡業確實很多,如踩死草叢裏的蟲、蛙,生貪心、嗔心,特別是公牛鬥架時,嗔心熾烈,一邊還粗聲粗氣吼叫,可能是“惡口相罵”,造惡口罪業……。它們造這麼多的惡業,要想很快解脫,可能很困難。所以要千方百計防止自己墮入叁惡趣中,如果墮落,在受苦的同時,又爲煩惱催動造更多罪業,罪上加罪,幾乎是無有出頭之日了!

  在此有些人可能會有與譯者(如石法師)同樣的疑問。如石法師認爲此頌是作者“誠懇勸善的權巧之談罷了”,是一種不了義觀點。他的根據是:衆生墮入叁惡道後,沒有機會、空閑造惡業,即使有可能,想必造的惡業也是微不足道,否則,宿業未消,新積之罪複起,如此則叁惡道衆生勢必愈陷愈深,永無解脫之望,那麼佛經中說“一切衆生皆成佛道”也就成了問題。所以,作者這種說法乃不了義之談等等。在其他論師的一些講義中,也有類似疑問。

  我覺得此處不能以了義不了義來解釋因果問題,而且根據經教和因明推理,此問題也不難解釋。叁惡趣衆生,根據佛經的敘述,它們確確實實是在繼續造作惡業,造了惡業就會有惡報,這也是肯定的,但以此是否它們會永遠困于惡趣不得解脫呢?這並不一定,因爲根據《俱舍論》等經論的觀點,衆生受業報有兩種,即順現受業、順後受業。順現受業就是即生造業即生受報;順後受業即今生造業來世成熟,有可能過幾百萬劫後才成熟。惡趣衆生在惡道中造的惡業,不一定都會順現受業,如果都是順現受業,那它們肯定是永無“刑滿釋放”之日。但惡趣衆生也有順後受業的機會,即它們以前造的業會成熟感果,如果是感受善果,即會從惡趣中上生善道。比如一個有情造一殺生惡業,因此而墮入地獄一個中劫,此報受圓滿後,它感受自己在墮地獄以前造的某種善業,即順後受業,而生于善趣。衆生從無始輪回以來,積累著種種業,不同時間成熟不同的業,以何業爲主則顯現何種果報,因此,說惡趣衆生在惡趣中造惡業,一直陷入惡趣永遠不得解脫,這並不能成立。但衆生大趨勢的確如同此頌所說,只是偶然有“赦免”的機會,往生善道,如果他未修持善法忏悔,整個趨勢肯定是無限地墮于惡趣深淵!衆生業力不可思議,錯綜複雜的因果關系只有佛才能徹底了知,在《百業經》中,記載著大阿羅漢無法了知某些因果,而去求問佛陀的公案。我們遇到這類問題時,只有依聖教量來解釋,不宜用了義不了義來概括。

  我們常見到許多人有疑惑:不少從事惡業的衆生,比如說職業屠夫,他們造惡業非常嚴重,但日子過得很不錯,在即生中並無悲慘遭遇。面對這些情況,如果知道順現受業與順後受業的道理,也就能很自然地明白:這是他們在以前的善業現在成熟了,而即生的惡業尚未成熟,所以如此。龍樹菩薩在《親友書》中也說過:“有者所造諸罪業,縱未即時如刀砍,然死降臨頭上時,罪業之果必現前。”現在有不少人有這種懷疑;爲什麼昨天造的業,今天還不見任何效果呢?如昨天我念了“黃財神”,到現在已經過了二十四小時還沒有發財……。我們如果不懂得順現受業、順後受業的道理,很難破除他們的懷疑。所以關于這些問題,大家要以教理爲據,認真辯論、探討,使自己對不可思議的因果生起堅固正見。

  壬叁、(說得暇滿時應修善法而謹慎):

  既得此閑暇,若我不修善,

  自欺莫勝此,亦無過此愚。

  既然獲得了如此難得之閑暇人身,如果我依然放逸不修善法,那麼再沒有比這更厲害的自欺,也沒有超過這樣的愚蠢了。

  暇滿人身如此難得,而且非常容易失去。如果我現在獲得後,不去斷除放逸懶惰,精勤地修持善法,再也無有比此更厲害的诳惑自欺了,也找不出比這更愚蠢之舉!千百萬劫中努力積聚資糧,今生才得到閑暇人身,在叁界中能得此條件的如同白日星星一般。有些人明明知道這些道理,仍然不去修持善法,放逸造惡,似乎是忘了輪回之苦,忘了此閑暇難得一般。他們欺騙、迷惑自己,不讓自己思考輪回人生之“苦谛”,以爲這樣能麻醉自己不感受痛苦,“掩耳盜鈴”,世上哪裏還有比這更大的自欺之舉呢?還有一些人,自以爲他們不修學善法是英雄之舉,他們的邪見英明、正確,這些人將今生、來世出賣給地獄獄卒,將自己扔進臭水溝,而他們本人毫無覺察,得意洋洋,這些愚笨之極的人,確實可憐可悲!我接觸過一些老年人,他們說:“我以前信奉物質至上主義,認爲人是物質的一種組合,精神也只是物質組合的偶然産物,所以不相信佛法,不承認叁世因果,一生中以此而造了許多惡業。現在我老了,心中總不自覺地浮現後世的惡報……,我年輕時怎麼那樣愚癡呢?”諸位好好想想,自己現在具足暇滿,但是否在與這類自欺欺人的愚蠢者一樣,不去斷除放逸惡行,勤修善法呢?

  我們人從外表上看上去都差不了多少,但以佛法衡量,有人身心謹慎,精進修行善法,“質量”精純;有人懈怠懶惰,身心放逸,可能是“假冒僞劣産品”;還有的雖然得到人身,但是沒有學佛修善,真是可惜!可惜!

  若我已解此,因癡複怠惰,

  則于臨終時,定生大憂苦。

  如果我已經知道了應當精勤止惡的道理,但因無明愚癡而懶惰懈怠于善法,那麼到臨終死相現前時,一定會生起極大的憂愁苦惱。

  上面從放逸舍戒的過患、暇滿難得、惡趣中難脫等多方面宣說應精勤止惡修善的道理,我們大都了解得很清楚。但是無始輪回中,無明煩惱的串習十分深厚,我們爲這些煩惱所牽製,並不一定會時刻不忘地去精進修行。有些人反而讓煩惱占了上風,懶散放逸,處于渾渾噩噩的狀態,忘了自己必須努力修行,讓寶貴時光毫無意義地流逝了。這樣到了臨終之時,回想一生作爲,知道自己沒有利用此身忏罪積資、修持菩提心,以罪業必墮惡趣無疑,因此生起極大憂慮、苦惱。

  本師釋迦牟尼佛在《念住經》中說:“一到臨死際,心生極大苦。”一個在…

《入菩薩行廣釋(上冊)》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