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入菩薩行廣釋(上冊)▪P69

  ..續本文上一頁果能保持良好威儀,自己的正知正念能得到很好保持。其他人見後,也能對出家人産生良好印象,因而對叁寶生起淨信,得到饒益。

  車床幽隱處,莫會他人婦,

  世間所不信,觀詢而舍棄。

  在馬車、床榻等隱蔽之處,不要與他人的婦女單獨相處,所有會使世人不敬信叁寶的行爲,都應詳加觀察、詢問之後而舍棄。

  在別人看不見的幽隱之處,如馬車、船艙、房屋等這些地方,沒有男衆陪伴,出家菩薩不能與婦女單獨共處。在家菩薩,也不能與他家的婦女單獨共處,因爲這樣做很容易導致他人的誹謗,對自己修行也不利。

  大乘修行人無論到什麼地方,對那些世俗人不起信心的行爲都應舍棄。不然,別人看你吃飯、走路、說話都不如法、都不合時宜,馬上對你生起邪見。世間風俗習慣中的各種忌諱,如果自己知道,或者自己通過觀察了知後,應盡量去避免;如果自己不太清楚當地的習俗,則應詢問合適的人,詳細了解當地各種忌諱,並隨之舍棄與之沖突的行爲;能讓他人生信之事,應盡力去行持,這些很重要。上師如意寶說:“我們學佛者,必須要給世人起表率作用。自己的行爲,應該讓別人看起來很順眼,能生信心。別人不生信心之事,都要舍棄,戒律裏規定的學處,要老老實實去執行。”世間人不可能對所見一切都去觀清淨心,他們對出家人的評論,一般就是從外表威儀上去看,如果見到出家人行、住、坐、臥、吃飯做事都很寂靜調柔,他們自然就會生起信心與恭敬,以此漸漸也能被引進佛門,修學佛法。

  有些人學佛後,言行舉止方面的威儀一點也不去學,仍是在家那種粗野的舉止,看上去很野蠻無禮,別人見了立即就對他生邪見:“哎,這個人跟一般在家人一樣,一點規矩都不懂……”爲了避免這些譏嫌,維護叁寶聖潔的形象,每一個佛弟子都應以正知正念觀察自己,恒常保持如法威儀。

  單指莫示意,心當懷恭敬,

  平伸右手掌,示路亦如是。

  用手勢給他人示意時,不要無有禮貌地用一個手指;應該心懷恭敬,平伸右手掌而示,指示道路也應用同樣方式。

  在遇到他人問路、問人等,要求我們指示方向、處所時,不能只伸出一個手指,很隨便地指著:“噢,在那邊。”這是很不禮貌的行爲,也是不合威儀的行爲。大乘菩薩應對每一個衆生“誠慈而視之”,心懷恭敬、溫和地給詢問者指示。指示方式是用右手掌,五指平伸並攏,掌心向上,指尖朝著該指示的地方,然後很清楚地告訴對方所要知道的答案。

  我們大家可能都有類似經曆,在向他人詢問道路或某地方時,如果他人很熱情,很有禮貌地給自己答複、指示,那麼自己肯定會對他生起感激與恭敬。作爲修行人,能經常這樣去如法熱心助人,他人一定會對叁寶生起信心與恭敬。

  肩臂莫揮擺,示意以微動,

  出聲及彈指;否則易失儀。

  如果沒有必要,切莫大幅度擺動手臂。示意的時候,應以微細的動作、出聲音或者彈指,否則容易失去莊重的威儀。

  大乘修行人無論做什麼事,行爲必須寂靜、莊重,不可輕躁、粗野。平時在走路或其它時候,無緣無故之中,手臂不要大幅度地揮動,身體各部分也不要有猛烈活動,像擺頭、抖肩、踢腳……,這類行爲在他人面前,都不能有。根索仁波切說:“如果有急事,或者有利益衆生的必要,這些威儀也可以開許。”意思是遇到危險,像毒蛇、水火等,我們也可以大步地跑;有時遇到要利益他人的緊急事件,如別人掉到深水裏,有人生急病需送醫院搶救,救火等這類事件時,也可以去急速地行動。但除了這些時候,都不能猛烈地活動,整個身體的動作,應保持文靜柔緩。

  我們有些人可能還保持著當兵或運動員的習慣,早上一起來就開始排練,走路時大踏步、手臂大揮擺……。請你們稍加留意,作爲出家人,你做這些行爲有失威儀,旁人看起來不順眼,很有可能因此而生邪見。

  在給別人示意或打招呼等這些時候,也不能有很大動作,也不能大聲喧鬧,而應用很得體的動作,低聲的語言,或用彈指給他人示意。比如說我們在一起勞動時,你要某人給你遞件工具,可以用彈指通知對方,再用右手掌平指著工具示意,也可以低聲地告訴對方;如果距離太遠,不要大聲喊叫,自己走過去就行了。在生活細節中,我們如果要時刻護持正知正念,這些威儀必須遵循。而一個內心能時刻保持著安甯寂靜的修行者,外表言行也一定會如是調柔如法。在公共場合中,如果能恒時保持如法威儀,別人見到這種莊嚴穩重的形象,立即就會對叁寶生起信敬之心。大家都知道現在泰國、緬甸等地區的人們,對叁寶的崇信程度非常高,而其原因與南傳佛教出家人的良好威儀分不開。

  我們行爲如果不如法,非常野蠻粗暴,在外人看來,一點修養也沒有,原來對叁寶沒有信心者就生不起信心,原來有信心者也易退失信心,這樣導致衆生得不到利益,我們也造了罪業。衆生的善根信心很微妙,有時我們行爲稍不如法,有些衆生就以此而生邪見;有時我們行爲稍有讓他們生信心、歡喜之處,有些人立即會以此而趨入佛門。尤其現在這個時代,真正能以清淨心觀待外境的人很少,我們應該恒時謹慎,守護律儀,不能毀壞他人對叁寶的信心。在《般若攝頌》中說:“所謂的護持戒律,即守護衆生。”如果衆生依你爲緣,而經常生貪心、嗔心、邪見,那就證明你的戒律沒有護持清淨。我們平時看來微細的學處,也許覺得不是很要緊,但從護持衆生這個角度來說,這些學處都是關系到自己利益衆生的根本誓戒,因此必須要去如法而行。

  要護持衆生,不讓他們生邪見,而要他們生信心,得到利益,這點必須要靠我們護持好律儀,然後還要以智慧去觀察、詢問,在一定範圍內,去隨順衆生。比如說漢地有漢地的風俗習慣,藏地有藏地的風俗習慣,各個民族和各個地區都有一些特殊習俗,到了不同地方,我們就得仔細權衡分析,盡量斷除他們看不慣的行爲,以免他們生邪見。如果不去這樣做,大乘佛法利益衆生的根本願望就會落空。假如你心中想:“反正我不違犯戒律,別人怎麼想不管他們……”這種想法很危險。如果你要去度化衆生,這種想法必須要糾正。尤其是現在末法時代的衆生,大乘佛子不去積極引導他們,難道能眼睜睜看著那些邪魔引誘他們跳火坑嗎!

  在《寶雲經》中說:“斷除他人不起信心之行爲,乃唯一正法。”《虛空藏經》中也說:“所謂清淨行,即遠離他人不生信之事,菩薩應恒時精勤于此。”這些都強調了護持衆生是行菩薩道行人的首要任務,爲此我們當護持清淨莊嚴的威儀,也要有避衆人譏嫌的善巧方便,這一點希望大家去細心思維,于日常中去謹慎行持。

  睡如佛涅槃,應朝欲方臥;

  正知並決志,覺已速起身。

  睡眠時,應如佛陀涅槃的姿勢一樣,朝著希望的方向右脅而臥;入睡前應保持正知正念,並下決心:醒後立刻起來。

  睡眠是人們每天生活中重要的一項活動。前面我們也講過:睡眠前後應保持正知正念,如法而行。作爲修行人,應把夜晚分成叁份,前、後夜精進修持善法,中夜休息,在睡時,最好坐著睡,若不能坐著睡,應采取獅子臥勢而眠。獅子臥勢即世尊涅槃時的姿勢:頭北面西,右脅而臥,左腿壓右腿,右手曲枕頭下,左手舒伸放在身體左側,采取這種姿勢睡覺,有其深妙的道理。

  佛陀趨入涅槃時,以無邊智慧抉擇到獅子臥式的功德很大,因而采取了這種姿勢。我們都是本師釋迦牟尼佛的弟子,經常用這種姿勢,習慣後也就能用這種臥式迎接死亡。蓮師在《六道中陰引導文》中說過:“不管哪一道的衆生,死時如果能保持獅子臥式,就不會墮惡趣,而且會得善趣果位。”以前上師如意寶也講過:“我們見到牛馬等旁生接近死亡時,如果有機會最好讓它頭北面西,右脅而臥,這樣它不會墮惡趣。我們自己家人親友死亡時,也最好用這種方法來放置。”接近死亡的人,如果能采取這種臥式,會減少痛苦,安祥逝去,而且不會墮惡趣。前一段時間,士行比丘尼在學院圓寂時,就是以獅子臥式,很安祥地告別了我們。當時,我們有些道友很羨慕,也很感動,發願在自己生命終結時也要做到這樣,毫無畏懼,坦然安祥地臥著……。我想我們凡夫無論如何,最終都要死,可以說前面只有死路一條吧,不死的人一個也沒有,爲此我們應該經常觀想,練習以這種臥式來迎接死亡。

  在佛經中說:獅子是獸中之王,有不共優勝之處。按自然規律,其睡眠也具有四種不共功德,我們如果采取獅子臥式,也能具同樣的功德。〈一〉、睡時身體非常放松。我們采用獅子臥式睡眠,身體各部分都會很放松,能得到充分的休息;〈二〉、睡時不失正念。獅子在睡眠中不會失去正念,不會散亂。我們依此臥式而睡,不會忘失修持善法的正念;〈叁〉、獅子睡後,不會入于酣睡、深度昏沈之中,而是處于清明而警覺的狀態。我們依此也能如是,不會被癡睡迷亂蒙蔽。一般人睡著後,立即就會如昏迷一般,自己是死了還是活著都不知道,好像沈在很深的泥潭中一樣;〈四〉、獅子睡後,不會做惡夢。我們依此而睡,也不會做惡夢、迷亂之夢,而會經常做吉祥夢、清淨夢。

  在采取這樣的臥式睡覺前,在內心應作想“正知並決志”。正知正念是要求我們保持明覺憶念正法,做一定的觀修。睡眠時修法有很多,我們在講密法時,也傳過很多夢光明的修法,依之可迅速證悟法性,遊曆他方淨土,獲得種種變化、飛行等神通。在顯宗中,也有一些夢光明的修法,比如在睡前,觀想臥室裏充滿光明,或者觀想本師釋迦牟尼佛的光明照徹自己,于光明境中而安眠。堪布根霍仁波切在講義中,也講了麥彭仁波切的修法竅訣:早上觀想自己剛剛得到人身,是小孩;中午觀想自己爲壯年人;下午觀想爲老年人;晚上臨睡觀爲臨死中陰,已睡在做夢時觀爲法性中陰;早上醒時觀想爲下世。這樣觀修,無常之心即能生起,睡眠中也能保持清明的正知…

《入菩薩行廣釋(上冊)》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