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淨土聖賢的傳記(十四)

  清實賢(蓮宗十一祖),字思齊,號省庵,常熟時氏子也。自少不茹葷。出家後,參念佛者是誰,有省。曰,吾夢覺矣。掩關真寂寺,叁年,晝覽藏文,晚課佛號。詣鄮山禮阿育王塔,嘗以佛涅槃日,大合缁白,廣修供養。燃指佛前,發四十八大願,卒感舍利放光。作勸發菩提心文,以激厲四衆,誦者多爲涕下。

  清朝實賢(省庵大師 蓮宗十一祖),他是常熟時家的子弟,從小不吃葷。出家後參“念佛是誰”有省。一天他說:“我的夢醒了!”然後就在真寂寺閉關。叁年當中,白天閱藏,晚上念佛。又到甯波禮阿育王塔。曾經在佛涅槃日,集合僧俗大衆廣修供養。在佛前燃指發四十八願,感得佛舍利放光。當時作了名篇《勸發菩提心文》,激勵四衆弟子。讀到這篇文章的人很多都流了眼淚。

  十一年臘月八日,告弟子曰,明年四月,吾其去矣。遂掩關一室,日課佛名十萬聲。

  十一年臘月八號,他對弟子說:“明年四月我要走了。”以後就在一間房裏閉關,每天念佛十萬聲。

  明年四月十二日,告衆曰,月朔以來,再見西方叁聖,其將往生乎。遂書偈辭衆。明日,斷食飲,斂目危坐。五更,具浴更衣。十四日,將午,面西寂然。送者麇至,忽張目曰,吾去即來。生死事大,各自淨心念佛可矣。合掌連稱佛名,遂逝,年四十九。(思齊大師遺稿,僧素風述。)

  第二年四月十二,告訴大衆:“月初以來,我再次見到西方叁聖,是不是要往生了?”于是就寫下偈子和大家辭別。第二天不再進飲食,閉目端坐。五更時,沐浴換好衣服。到十四號快中午時,面向西方,沒有聲息。送的人紛紛而至,大師忽然睜眼說:“我去了就來。生死事大!各自淨心念佛就好!”然後合掌連稱佛名而圓寂。世壽49歲。

  清明悟,字丙元,黃州人。早歲,出家仁壽庵。受戒歸元寺。遍參諸方,了悟心法,受囑于臯亭佛日寺璇鑒和尚。曆主吳江長慶、蘇州珠明、石門崇慶、臯亭佛日諸寺。而歸老于蘇之龍興。晚而精修淨業,晝夜無間。

  清朝明悟,黃州人。早年在仁壽庵出家,又在歸元寺受戒。遍參各地善知識,了悟心法。在臯亭佛日寺璇鑒和尚前得受付囑。曆年主持長慶、珠明、崇慶、佛日等寺院,最後歸老于蘇州龍興寺。晚年精修淨土,晝夜無一刻間斷。

  乾隆十七年正月七日,寺中齋天,悟語衆曰,諸公好住,吾于上元前當去矣。至十四日,作偈曰,山僧年望七,諸緣事已畢。自入涅槃門,不露真消息。遂取湯盥沐易衣,命衆稱佛名,至午而寂,年六十九。(僧鶴峰述)

  乾隆十七年正月七號,寺院裏齋天。明悟對大衆說:“諸公好好住,我在上元前要走了。”到了十四號,作偈說:“山僧年望七,諸緣事已畢,自入涅槃門,不露真消息。”然後取來熱水盥漱洗浴,換好衣服,讓大衆念佛名,到中午就圓寂了。69歲。

  清德峻,字廣聞,一字蒼岩,蘇州人。出家于城中妙隱庵。遍參諸方,承曹洞宗,住杭州回龍真寂寺。歸而閉關盤溪小靈隱。

  清朝德峻,蘇州人。在蘇州城裏的妙隱庵出家,遍參諸方知識,傳承曹洞宗的法脈。住在杭州回龍真寂寺。回來就在盤溪小靈隱閉關,前後數年精修淨業,定中兩次見佛。

  先後數年,精修淨業,定中,兩度見佛。出關,遂造丈六彌陀像,刻淨土或問,導人念佛。時赴衆請,演瑜伽焰口,屢有征應。所得襯施,未嘗啓封。每出所藏,廣修佛事。

  出關後,造丈六彌陀佛像,又刻《淨土或問》引人念佛。當時應大衆祈請,施放瑜伽焰口,屢屢有感應。所得供養從沒有起過封,每次都把積蓄拿出來廣作佛事。

  乾隆二十八年九月,微示喘疾。召諸學徒,環稱佛名者七日。其日午後,命衆詣殿焚香,沐浴易衣,端坐稱佛名而逝,年八十五。(僧鶴峰述)

  乾隆二十八年九月,略微有點哮喘。招集學徒環繞著稱念佛號七天。

  這一天下午,德峻讓大家都到佛殿裏去燒香。他沐浴完換好衣服,端坐著念佛走了。85歲。

  清聞言,字超然,姓費,嘉興桐鄉人。幼不喜茹葷,好跏趺坐。七歲,入靈隱山祇園庵出家。爲人淳樸。受具于雲林寺碩揆志禅師,朝夕提策。言曰,某甲鈍根,不善參究,唯知念佛耳。師曰,念佛亦可了生死。言依教奉行,精嚴戒律。二六時中,唯持佛名,弗問他事。

  清朝聞言,嘉興桐鄉人。幼年不喜吃葷,喜歡結跏趺坐。7歲到靈隱山祇園庵出家,人很淳樸。在雲林寺碩揆志禅師前受具足戒。當時師父早晚都策勵他、點醒他,聞言說:“我根鈍,不善參究,只知念佛。”師父說:“念佛也可以了生死。”從此聞言就依教奉行,精研戒律。二六時中,只持一句阿彌陀佛,不問其他事。

  乾隆二年六月二日,忽召徒衆,謂曰,我行矣,汝等念佛送我。即說偈曰,吾年七十七,世緣俱已畢。坐斷兩頭關,得個真消息。且道如何是真消息聻。合掌,端坐而逝。(雲林寺志)

  乾隆二年六月二號,忽然招集徒衆說:“我走了,你們念佛送我。”隨後說偈:“吾年七十七,世緣俱已畢,坐斷兩頭關,得個真消息。且道如何是真消息?”然後兩手合掌,端坐而化。

  清道徹,錢塘人。出家于半山嶺安隱寺。初參崇福高旻諸老師,發明本有。已而專修淨業。居杭州北門外四十裏打飯橋,文殊庵中,結期閉關。室無長物,唯一幾一單而已。甫數日,得疾,困甚。自奮曰,念佛正爲生死,奈何以病辍耶,持佛名益切。俄而金光照室,光中佛爲摩頂,病霍然愈。遂得念佛叁昧,行住坐臥,了無異念。

  清朝道徹,錢塘人。在半山嶺安隱寺出家。最初參叩崇福、高旻諸禅師,發明本有。不久專修淨業,在杭州北門外四十裏打飯橋的文殊庵中結期閉關,屋裏沒有其他東西,只有一張桌子、一個床鋪。閉關才幾天就生病,非常艱難。自己奮發說:“我念佛正是爲了了生死,怎麼能因爲生病而中斷呢!”因此念佛更加懇切。一會兒,有金光照亮房屋,光明中佛給他摩頂,病霍然痊愈。由此證得念佛叁昧,行住坐臥沒有別的念頭。

  如是叁年,以叁月望出關。升座說法畢,謂衆曰,吾將以七月望後西歸,汝等可來送。及期,衆鹹集,徹方設盂蘭盆會,衆至,理前語。徹曰,有之,可止,少待。明日,延所善崇福僧,囑以庵中住持。又明日,設齋別衆。方午,入龛,瞑坐而逝。頃之複蘇,謂衆曰,與諸君遠別,可無一言。娑婆之苦,不可說,不可說。極樂之樂,不可說,不可說。倘蒙記憶,但念阿彌陀佛,不久當相見。錯過此生,輪轉長夜,痛哉痛哉。語訖而逝,年四十八,事在乾隆十九年。(僧旅亭述)

  閉關叁年後,叁月十五出關,升座說法。說完法後,又對大衆說:“我要在七月十五後西歸了,你們可以來送我。”到了這一天,大家都來了,道徹大師正在設盂蘭盆會。大家重複他以前說過的話。道徹說:“是有這回事,你們可以留下來稍等一下。”第二天,請來他平時要好的崇福僧,囑咐他住持寺廟。又過了一天,設齋和大衆告別。剛到中午,自己就坐在龛中,閉著眼睛坐化了。一會兒又複活過來,對大家說:“跟大家遠別,能沒有一句話嘛!娑婆之苦不可說、不可說,極樂之樂不可說、不可說。如果記得我的話,就只念阿彌陀佛。不久我們會在淨土再見面,錯過此生,長夜輪轉,太可悲痛!”說完就往生了,48歲。這是乾隆十九年的事。

  清成注,字杲徹,姓郭,徐州銅山人。少出家。年二十,受具戒于寶華山。遍參諸方,嗣法于天童石吼徹公。已而專修淨業。乾隆十二年,住蘇州獅林寺。上南巡,幸其寺,敕名畫禅。

  清朝成注,徐州銅山人。少年時出家,20歲在寶華山受具足戒。遍參諸方知識,在天童寺石吼徹公處接法。以後專修淨土。

  乾隆十二年,住在蘇州獅林寺。乾隆帝南巡,駕臨寺院,給寺院賜號爲“畫禅”。

  日率衆四會唱佛名。往往燭跋香燼,衆一一退散,注佛聲不絕也。時應衆請演瑜伽焰口,所得襯施,辄付監院,充修造費。未幾,堂庑煥然,日恢其舊。

  他每天率領大衆四次集會唱念佛名,往往到燈燭燃盡、香燒完、大衆都退下時,他還唱佛不斷。當時應大衆祈求,放瑜伽焰口,所得的供養都交給監院,充當修寺院的經費。不久,殿堂煥然一新,日益恢複起來。

  中夜修大悲忏法,脅不至席。一日,方持佛名,木魚墮地,忽有省。自是信口說偈,若夙習者。見居士問法者,辄曰,娑婆苦,盍從我西方去乎。叁十四年四月,下痢,臥病頃之。一日,召侍者曰,扶我起坐,索橘餅湯飲之,正念而逝,年七十叁。(畫禅寺雜錄,僧宏通述)

  他每天中夜修大悲忏,從不躺下睡覺。有一天正持著佛名,木魚掉在地上,忽然有省。從此隨口說偈,就像過去曾學過一樣。見到居士來問法,他就說:“娑婆苦,何不跟我一起去西方?”叁十四年四月,得了痢疾,臥病在床有一陣子。有一天,招來侍者說:“扶我起來坐。”又要來橘餅湯喝完,就在正念分明中圓寂了。73歲。

  清了庵,不詳其所出。遊曆叢林,參究甚切。晚修淨業。至漢口,安單棲隱寺。居人嚴氏買園奉之。頃之,得疾,謂嚴氏曰,可歸我江南。嚴氏具舟,送至金山,複歸江甯某寺。

  清朝了庵,不清楚他的出身。曾經遊曆叢林,參究很切實。晚年修持淨業。到了漢口,在棲隱寺安單。當地居民嚴氏買園供養他。不久他生病,對嚴氏說:“可以送我回江南了。”嚴氏准備了船,送他到金山,又送回江甯某寺院。

  一日,積薪于庭,坐其上,連稱阿彌陀佛。召衆舉火,衆莫應。促之,或授以炷香。取向鼻間吹之,火從鼻出,燃面門,肉片片落。唱佛聲不絕,而火益熾。隱隱聞佛聲向空西邁,頃之乃寂。遺令其徒磨骨爲粉,飼江魚,結淨土緣,其徒從之。(僧旅亭述)

  有一天,他在庭院裏堆好柴,坐在柴上,連聲稱阿彌陀佛。招來大家點火,大家沒答應。他就催促趕緊點火,有人交給他一炷香,他取來往鼻孔一吹,火就從鼻孔裏出來,燒到面門,肉一片片地燒落,唱佛的聲音不斷絕。火更加…

《淨土聖賢的傳記(十四)》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