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淨土聖賢的傳記(十四)▪P2

  ..續本文上一頁大起來,隱隱聽到佛聲向西而去,不久就圓寂了。他遺囑徒衆把骨頭磨成粉,喂養江河裏的魚,結淨土緣。徒衆遵照而辦。

  清實定(際會),字聞學,姓張,松江上海人。年二十余,出家天臺萬年寺。遍參諸方,發明心要。尋主天目禅原寺。晚至蘇州,住文星閣。嘗言,達本之人,功未齊于諸聖。得生淨土,果行方圓。故常提唱念佛法門,著淨土詩一百八首。

  清朝實定,松江上海人。20多歲在天臺萬年寺出家,遍參諸方知識,發明心地。不久主持天目山的禅原寺。晚年到了蘇州,住在文星閣中。曾經說:“達本之人,功未齊于諸聖。生得淨土,果行方圓。(了達本性的人只是因地佛,論功行還未到達諸聖地位。要悟後往生淨土,才功行圓滿成就果地佛。)”所以他常常提倡念佛法門,寫有淨土詩108首。

  乾隆四十二年,歸江陰香山寺。十二月,有疾。明年正月叁日,病七日矣。向晨,謂弟子曰,何日立春。曰,後四日。複問,今日是何日。曰,甲子。定曰,今日好。遂起坐,囑後事畢,就枕臥。至黃昏,起,呼衆至,命具湯洗手者再,連稱阿彌陀佛。

  乾隆四十二年,回到江陰香山寺。十二月份生病。第二年正月初叁,已經病了七天。早晨問弟子說:“哪天立春?”弟子說:“再過四天。”又問:“今天是什麼日子?”說:“甲子。”實定師說:“今天好。”就起來坐著,囑咐完後事,又靠著枕頭躺下。到黃昏時起來,把大家叫來,又讓人燒水,洗好了手,連聲稱阿彌陀佛。

  衆請說偈。口占曰,繼祖傳燈接虛響,開堂說法鬼打鑼。鼻孔今朝拈正了,蓮華池上見彌陀。偈畢,寂然,衆呼之,逝矣。年六十七。法嗣際會,字旅亭,亦修念佛叁昧。臨終作偈別衆,吉祥而逝。(二林居後集)

  大家請他留偈,他說:“繼祖傳燈接虛響,開堂說法鬼打鑼,鼻孔今朝拈正了,蓮花池上見彌陀。”說完偈後,寂靜無聲。大家喚他,已經走了。67歲。他的法嗣際會,字旅亭,也修念佛叁昧,臨終作偈和大衆告別,也吉祥圓寂。

  清實圓,松江人。少有出世志。年十八九,父母將爲娶妻有日矣。夜走一寺,求主僧爲剃發已,遂之寶華山,受具戒。其家控僧于官,官遣僧迹之,圓以僧服還,曰,吾發已除矣,無及也。其父母閉之一室,日常趺坐,不食不寢。無已,乃聽出家。

  清朝實圓,松江人。少年時就有出世的志願。十八、九歲時,父母已經准備好給他娶妻有一段時間。他夜晚走到一所寺院,求主事的僧人給他剃發,然後去寶華山受了具足戒。

  他家人向官府控告這位主僧,官府就下令主僧去尋找實圓。當時實圓穿著僧服回家了。他說:“我已經落發爲僧,來不及了!”父母把他關在一間房裏。他日常結跏趺坐,不吃不睡。父母不得已才聽任他出家。

  松江城有僧設關,拜華嚴經,未竟,化去,爲終事焉。已而至金山,行般舟叁昧,滿百日。乾隆二十五年,居常州天甯寺,入念佛堂,晝夜唱佛不絕。二十八年叁月,示微疾,集衆唱佛名,盡出囊中錢爲襯。滿叁日,沐浴具威儀,隨衆入堂,趺坐,唱佛而逝。(僧正琦述)

  松江城有個僧人閉關拜《華嚴經》,還沒拜完就去世了。實圓繼續拜經,以了卻他的遺志。不久來到金山修般舟叁昧,修滿了一百天。

  乾隆二十五年,住在常州天甯寺。入念佛堂,晝夜念佛不斷。二十八年叁月,有點小病,集衆念佛,把袋裏的錢全拿出來供養。過了叁天,沐浴後具足威儀,隨大衆進殿堂。之後跏趺而坐,唱著佛就圓寂了。

  清恒一,字聖學,姓沈,常州武進人。出家于穹窿之茅篷。初參揚州高旻寺。已而習臺宗,通其教。嘗止蘇州文星閣,得咯血疾。去之杭州半山顯義院。疾甚,克日設齋筵,別諸道友,唱西方佛名而逝。

  清朝恒一,常州武進人,在穹窿山的茅篷出家。最初在高旻寺參禅。以後學習天臺教法,融會貫通。

  曾經住在蘇州文星閣,得了咯血病。又到杭州半山顯義院。當時病情很重。他預定時期設齋告別道友,唱著阿彌陀佛就圓寂了。

  一嘗言某庵僧,落拓不持戒,一同戒友規之,不聽。已而病甚,召其友曰,不聽子言,故至此,今且奈何。友曰,西方阿彌陀佛,有本誓願,造業衆生,十念念佛,盡蒙接引,子能信否。僧曰,信,然力不支,奈何。友曰,無傷也。設像床西偏,令注目勿動。爇爐香,爲唱佛名,執病者手,令谛聽。如是叁晝夜,病者忽起坐,謝其友曰,蒙佛接引,得中品生矣,舉手而別。(僧淨雲述)

  恒一曾經說過一件事:某寺有個僧人行爲放蕩,不持戒。有位同戒道友規勸他,也不聽從。後來他病得很重,招來這位道友說:“我沒聽你的話,所以才到這步田地。現在怎麼辦?”道友說:“西方阿彌陀佛有本願力,造業衆生十念念佛都能蒙佛接引,你信得及嗎?”他說:“我相信!但我體力不支,怎麼辦?”道友說:“不要緊。”就在床榻的西邊設立佛像,讓他眼睛注視佛像不要移動。然後道友燒香,唱佛名,抓著病人的手讓他聽。這樣念了叁天叁夜。病人忽然坐起來,感謝道友說:“蒙佛接引,我已經得到中品往生。”然後舉手告別。

  清慧端,不詳其所出。居杭州理安寺,日課佛名數萬。後住紹興善福庵。一日,要同參僧澄谷,與他僧五六人,至庵唱佛名。日方午,忽舉手高唱數聲,屹然而化,年二十余。(僧澄谷述)

  清朝慧端,不清楚他的出身。住在杭州理安寺。每天念幾萬聲佛做爲日課。後來住在紹興善福庵。有一天,他請來同參僧澄谷和其他五六個僧人到廟裏念佛。快到中午時,忽然舉手高聲念了幾聲佛,就這樣屹然而化。20多歲。

  清法真,字朗如,瑞州高安人。得度于灌溪元文和尚。受具後,遊方至嶺南,居丹霞最久。平時潛心淨土。一日,偶與禅者論及無字公案,蓄疑久之,豁然有省。詣海幢禮正目老人,機語契合,遂受記莂。乾隆二十年,衆請主席海幢,提唱宗乘,兼宏淨業。

  清朝法真,瑞州高安人。依灌溪元文和尚剃度爲僧。受具足戒後,遊方來到嶺南,住在丹霞寺的時間最久。平時潛心于淨土修行。有一天偶爾和禅者談論無字公案,當時發起疑情,很長時間打不破。一天,豁然有省,之後到海幢禮正目老人,這時雙方機語契合,得到老人授記。乾隆二十年,大衆請他主持海幢寺,提倡禅宗,兼宏淨業。

  晚年,謝院事,掩關寺之東偏,專課佛號,寒暑不懈者八年。嘗有偈雲,百八輪珠晝夜提,芙蕖漸漸出深泥。輪珠擲卻芙蕖放,古佛元來不在西。叁十八年九月初,示微疾。十一日黃昏,召弟子囑後事。翌日午時,集衆唱佛名,香過二寸余,自舉小淨土文,未半而逝。(僧杲堂述)

  晚年,辭去寺院事務,在寺院東邊閉關專門念佛,寒暑不懈,有八年之久。

  乾隆叁十八年九月初,他有點小病。十一號黃昏時,招來弟子囑咐後事。第二天中午,集合大衆念佛,念了兩寸多香。自己念起“小淨土文”,還沒念到一半就圓寂了。

  清佛安,字誓願,蘇州人。年叁十余,鄰家殺豬,出其腑,有文曰曹操,瞿然發心,投上津橋天竺庵爲僧。已而住北濠大王廟,以念佛爲課。得錢,辄買香華供佛,放諸魚鳥。

  清朝佛安,蘇州人,30多歲。有一次鄰居家殺豬,掏出豬的髒腑,上面有“曹操”兩個字,一下子心生恐懼,就發心出家。這樣就到上津橋的天竺庵出家爲僧。之後住在北濠大王廟。每天以念佛爲功課,得到了錢就買香花供佛,然後買放魚鳥。

  乾隆四十一年叁月,有疾。遣徒往獅林寺,請僧禮淨土忏叁日,演瑜伽焰口一壇。期滿,明日設齋筵召客爲別,稱佛名,其徒和之。香叁炷,日午,曰,行矣,端坐而逝。(僧修學述)

  乾隆四十一年叁月他生病了,派徒弟去獅林寺請僧人拜了叁天淨土忏,又放了一壇瑜伽焰口。等法事期滿後,第二天設齋宴請客人告別,念著佛名,徒弟也在旁邊跟著念。念了叁炷香,太陽當午,他說:“我走了!”端坐而化。

  往生比丘尼

  劉宋慧木,姓傅。年十一,出家,居梁郡築弋村寺。日誦大品,多諸靈異。嘗夢到西方,見一浴池,有芙蕖華,諸化生人,列坐其中。已而請師受戒,忽于壇所,見天地晃然悉黃金色。一日,與大衆共禮無量壽佛,伏地不起。或蹴而問之。雲,當伏地時,覺身到安養國,佛爲說小品,已得四卷。因被蹴而覺,甚追恨之。宋元嘉十四年,時木年已六十九。後不詳其終。(法苑珠林)

  劉宋慧木,11歲出家。住在梁郡築弋村寺。每天誦《大品般若經》,有很多靈異。

  曾經做夢到了西方,見到一口浴池,裏面有好多蓮花。各種化身的人都坐在蓮花上。不久她請師父受戒時,忽然在戒壇上看到天地晃然,普現金色。有一天,她和大衆同拜阿彌陀佛,身體伏下去沒起來。有人就踢她,然後問她。她說:“我拜下時,感覺身體已經到了極樂世界。佛給我講《小品般若經》,已經講完四卷。被你一踢,就醒來了。我很後悔沒能聽完!”劉宋元嘉十四年,當時慧木已經69歲。後來不知道她的結果。

  劉宋法盛,姓聶,清河人。宋元嘉十四年,年已七十許,出家于金陵建福寺。才識敏悟。謂同業昙敬昙愛曰,吾立身行道,志在西方。

  劉宋法盛,清河人。元嘉十四年,已經70來歲,在金陵建福寺出家。她雖然年紀很大,但很聰明。對同修昙敬、昙愛說:“我立身行道,志在西方。”

  十六年九月二十七日,塔下禮佛,晚而不豫,病日加。其月晦夕,假寐,見如來從空而下,與二大士論二乘法,光明顯燭,寺衆鹹驚。盛爲具說所見,言訖而絕,年七十二。(比丘尼傳)

  十六年九月二十七號,她在塔下拜佛。到晚上身體不舒服,病情加重。月底的晚上,夢見佛從空中下來,和觀音、勢至二大士談論二乘法。當時光明晃耀,寺院的人都被驚動。法盛給她們詳細講述自己夢中的見聞,講完就圓寂了。72歲。

  唐淨真,唐時人。居長安積善寺,衲衣乞食,誦金剛經十萬遍,笃志念佛。一日,語弟子曰,五月內,十度見佛,兩度見寶蓮華…

《淨土聖賢的傳記(十四)》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