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淨土聖賢的傳記(五)▪P2

  ..續本文上一頁樂器,問所從來。曰,西來迎恭上人耳。一人懷中出蓮華,華合如拳,葉出異光,望寺而馳。次日,至寺,恭已亡矣。巋因感悟改節,以名德著。(佛祖統紀)

  有一天,惟恭生病了。靈巋走出寺院,見一個少年手拿樂器,他就問:“你從哪裏來?”少年說:“我從西方來的,是來迎接惟恭上人。”還有一個人從懷裏拿出蓮花,這朵花是合著的,有拳頭那麼大,葉子發出奇異的光明,向著這座寺院的方向飛過來。

  第二天,靈巋回到寺院,惟恭已經往生了。靈巋非常感歎,從此行爲也變好了。他以後有很好的修行名聲。

  大行,齊州人。初學天臺教。後入泰山,居焉。結草爲衣,拾果爲食。行法華叁昧,感普賢大士現身。一日,歎曰,人命無常,不久磨滅。未知來世,何處受生。遂入大藏叩禱,信手探之,得阿彌陀經。于是專心思念阿彌陀佛。

  唐朝大行,齊州人。最初學天臺教法,後來進了泰山,在山裏居住。住山時,把草結起來做衣服,然後撿一點果子做食物。修行法華叁昧,感得普賢菩薩現身。

  有一天,他感歎地說:“人命無常,不久磨滅,未知來世,何處受生?(意思是:人命只在呼吸間,很快就會滅掉,不知道我來世受生在哪裏?)”他憂心起生死大事了。因此就入在大藏經裏,叩頭祈禱:我和什麼法有緣?隨手探取,是《阿彌陀經》!從此就一心念想阿彌陀佛,因爲自己的因緣就在這裏。

  閱叁七日,夜半,忽睹琉璃地,心眼洞明。又見佛及二大士,湧立空中。僖宗聞行名,诏入內,賜號常精進菩薩。後一年,琉璃地複現。謂左右曰,寶地複現,安養之期至矣。即日,右脅而終。(宋高僧傳,佛祖統紀。)

  過了叁個七天,半夜裏忽然見到琉璃地,心眼洞明。又見佛和觀音、勢至兩大菩薩站在虛空中。

  唐僖宗聽到大行禅師的尊名,诏令入宮,賜號爲“常精進菩薩”。

  又過了一年,琉璃地再次現前。大行禅師對身邊的人說:“寶地又現了,我生淨土的時間到了!”這一天,他右脅而臥,就這樣圓寂的。

  志通,姓張,鳳翔人。出家,遊洛下,遇嚩日啰叁藏,行瑜伽教法,通禮事之。錢文穆王時,東遊吳越,入天臺山。于智者道場,覽淨土靈瑞傳,發心願生彼國。自是不向西唾,不背西坐。

  石晉志通,鳳翔人。出家遊曆到洛下這個地方,遇到嚩日啰叁藏,行瑜伽教法。志通就禮拜承事這位叁藏法師。

  到了錢文穆王時期,他往東方遊曆到江浙一帶,入了天臺山。在智者大師的道場看到淨土靈瑞傳記。這時就發起願生極樂世界的心。從此,不向西方吐唾液,端坐時不背向西方。

  一日,登山中招手岩,誦四十八願,願速生淨土。投身而下,墮一大樹中,枝軟幹柔,殊無少損。乃複整身登岩,誓曰,大願已發,余生可厭,唯望聖衆同來接引。再投而下,棲于草上,久之,蘇矣。衆僧尋至,掖歸。

  有一天,他登上山上的招手岩,口裏誦四十八願,發願疾速往生淨土。發願後,就從山崖上投身而下,結果身體落到一棵大樹上。樹枝很柔軟,托住了他,沒受一點傷。然後又登上山岩,又發誓:我往生的大願已經發了,活在世間沒有意義,唯願聖衆一同來接引我。又從山岩上投身而下,結果掉到草上。過了很久,他醒過來了。好多僧人都來找他,找到後就把他帶回去了。

  往越州法華山,默修淨業。後見白鶴孔雀成行而下,又見蓮華開合于前。通曰,白鶴孔雀,淨土境也。蓮華光相,受生處也。淨相現矣,乃起禮佛而終。茶毗,有五色祥雲,環覆火上,舍利鱗砌于身。(宋高僧傳,佛祖統紀。)

  以後他去了越州法華山,默默地修持淨業。後來見到成行的白鶴、孔雀從空中飛下來,又見到蓮花在面前開敷、閉合。志通說:“白鶴、孔雀是淨土的境界,蓮花光明相是我的受生之處,淨相已經現了。”他就站起來禮佛,就這樣圓寂的。

  荼毗時,有五色祥雲環繞覆蓋在火上,法體上滿布著舍利。

  可止,姓馬,範陽大房山人。年十二,出家。十九,抵五臺山求戒,感文殊靈光燭身。二十叁,往並部,習法華經,百法論。後于長安開演,化導日衆。未幾,歸故鄉,母猶在堂,持盂乞食以養母。長誦金剛經。晚居長壽淨土院。

  後周可止,範陽大房山人。12歲出家,19歲到五臺山求戒,感得文殊菩薩放光照觸他的身體。23歲去並州學習《法華經》、《百法明門論》。後來在長安開法演說,教化的事業日益廣大。

  不久他回到家鄉,母親還在,他就拿著缽乞討來供養母親。他常誦《金剛經》。晚年住在長壽淨土院。

  後周廣順元年正月二十二日,微疾,召弟子念阿彌陀佛,助吾往生,奄然而化,年七十五。(宋高僧傳)

  廣順元年正月二十二號,他生了小病,召集弟子念阿彌陀佛幫助他往生。忽然間就坐著走了。當時75歲。

  紹岩,姓劉,雍州人。七歲,出家,依高安禅師。遍覽經書,有如宿習。後居錢塘湖心寺,恒諷持法華經,晝夜無間,期滿萬部,得生淨土。俄感蓮華生于陸地。

  宋朝紹岩法師,雍州人。7歲出家,依止高安禅師,遍覽經書,就像以前曾經學過一樣。

  後來住在錢塘湖心寺,經常誦《法華經》,晝夜不斷,預期念滿一萬部得生淨土。不久就感得陸地上生出蓮花。

  誓焚身供養西方叁聖,吳越王俶力勸止之。又投身曹娥江中,如有物藉其足,得不死。吳越王于寶塔寺,建淨土院以居之。

  然後他發誓要焚身供養西方叁聖。吳越王極力勸阻他不要焚身,這樣他才停止。他又縱身跳入曹娥江,好像有東西托住了他的腳,才得以不死。吳越王在寶塔寺建造淨土院供養他居住。

  宋開寶四年七月,有疾,不求藥石。作偈累篇,示門徒曰,吾誦經二萬部,決生安養,跏趺而化。茶毗,舍利無算,年七十叁。(宋高僧傳,佛祖統紀。)

  宋朝開寶四年七月,他生病了,也不求醫藥,作了長篇的偈頌開示門徒說:“我誦了兩萬部經,決定生安養。”然後結跏趺坐就往生了。荼毗後得到無數舍利。當時73歲。

  守真,姓紀,字法燈,永興萬年人。出家聖壽寺,谒從朗師,學起信論。次依性光師,傳華嚴法界觀。後禮演秘阇黎,授瑜伽教。並得心要,明達諸法,宣暢妙典,四十年無少怠。賜號曰昭信。常于中夜,習西方無量壽觀,修念佛叁昧,期生淨域。

  宋朝守真,永興萬年人。在聖壽寺出家,依止從朗師學《大乘起信論》。接著又依止性光師傳“華嚴法界觀”。後來禮演秘阿阇黎,授瑜伽教法。他所學的法都能得到心要,能夠明徹地了達諸法,無礙地演說教典。40年中從沒有一點懈怠,皇帝賜號爲“昭信”。他曾經在中夜習西方無量壽觀、修念佛叁昧,發誓求生淨土。

  開寶四年秋,八月九日,命衆同唱佛名,久之令止,奄然歸寂。年七十八,阇維,獲舍利焉。(宋高僧傳)

  開寶四年秋天八月九號,叫大衆同念佛號。念了很長時間後,他說:“可以了,不念了。”就這樣突然圓寂的。78歲。

  延壽,字沖玄,錢塘王氏子也。少誦法華。錢文穆王時,知稅務,多用官錢買放生命,罪當死。引赴市曹,王使人瞯之,色不變,命釋之,投四明翠岩禅師出家。複參天臺韶國師,發明心要。嘗于國清寺行法華忏,禅觀中,見觀音菩薩,以甘露灌其口,因是獲大辯才。

  宋朝延壽大師,錢塘王家的孩子,少年時誦《法華經》。錢文穆王時代,他管理稅務,多次用官家的錢買放生命。按這個罪業應當處予死刑。這一天就要拉到市場上砍頭,國王叫人在旁邊看他有什麼表現。結果臨刑時臉色不變,因此就下令釋放他。

  他投四明翠岩禅師出家。後來又參天臺韶國師,這時就大徹大悟了。曾經在國清寺修法華忏。禅觀中見觀音菩薩用甘露灌在他口裏,因此得到無礙辯才。

  以宿願未決,登智者禅院,作二阄,一曰一心禅定,一曰萬行莊嚴淨土。冥心精禱,七拈皆得淨土阄,于是一意修淨業。建隆二年,忠懿王,請住永明寺,賜號智覺禅師。

  他因爲宿願不決定,就登上智者禅院做兩個阄,一個寫著“一心禅定”,另一個寫著“萬行莊嚴淨土”。他潛心精誠祈禱,七次都拈到了淨土阄。從此就一心修持萬行,莊嚴淨土。

  建隆二年,忠懿王請大師住持永明寺,賜號爲“智覺禅師”(他住持的寺院是永明寺,因此後人尊稱爲“永明大師”)。

  日課一百八事。夜往別峰,行道念佛,旁人時聞螺貝天樂之音。誦法華經,積一萬叁千部。居永明十五年,弟子一千七百人。常與衆授菩薩戒,施鬼神食,買贖生命,皆以回向淨土。著宗鏡錄一百卷,會天臺賢首慈恩異同之旨。又著萬善同歸集,集中指歸淨土處,最爲切要。

  永明大師每天都做108件佛事。夜晚就到別的山峰行道念佛。山旁邊的人時常聽到海螺天樂的音聲。他誦《法華經》總共一萬叁千部。住在永明寺十五年,弟子一千七百人,常常給大衆授菩薩戒、施食鬼神、買放生命,所有這些功德都回向淨土。曾經撰寫《宗鏡錄》一百卷,把天臺的教、華嚴的教、法相的教融會起來,歸于心宗。又寫《萬善同歸集》,裏面指歸淨土之處最爲切要。

  開寶八年二月二十六日,晨起,焚香告衆,趺坐而化,年七十二。後有僧來自臨川,經年繞其塔。人問故。曰,我病入冥,見殿左供一僧像,王勤致禮拜。因詢其人,曰,杭州永明壽禅師也。已往生西方上上品矣。王重其德,故禮敬耳。(樂邦文類,萬善同歸集。)

  開寶八年二月二十六號早上,永明大師起來,燒香告別大衆後,結跏趺坐圓寂。當時72歲。

  後來有位江西臨川的僧人,成年累月繞永明大師的塔子。別人問他什麼緣故,他說:“我生病後入了陰府,見到閻王殿左邊供奉一尊僧人的像,閻羅王精勤地對像禮拜。因而詢問是誰,回答說是杭州永明禅師,已經往生了西方上上品,閻羅王敬重他的德行,因此設像禮敬。”(永明大師不但是禅宗法眼宗的大祖師,而且被後人尊奉爲淨土宗六祖。)

  晤恩,字修己,姓路,常熟人。年十叁,聞人誦彌陀經,心有所…

《淨土聖賢的傳記(五)》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