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净土圣贤的传记(五)

  辩才,姓李,襄阳人。其诞也,异香发于室。七岁,依岘山寂禅师出家。周游列郡,师事长安安国寺怀威律师,报恩寺义颁律师。剖析经义,无所不通。后为章信寺僧主。密修净土二十年,未尝告人。独与护戎任公善。谓曰,才必生净土,期在十年。

  唐朝辩才法师,襄阳人。当他诞生人间时,屋子里发出奇异的香气。7岁时跟随岘山寂禅师出家,到处周游求学,曾经依止长安安国寺的怀威律师和报恩寺的义颁律师求学,剖析佛经的义理,无不通达透彻。后来成为章信寺的住持。

  他一向秘密地修持净土有20年,从没有告诉过人。他和护戎任公很要好,曾经对任公说:“我必定往生净土,时期是再过十年的某一天。”

  至期,使弟子报任公曰,向所期已及矣。任公至。才曰,吾去矣。安坐绳床,默然归寂。众闻天乐西来,异香满室,年五十六。(宋高僧传,佛祖统纪。)

  到了这一天,他派弟子去告诉任公说:“以前约定的时间到了。”任公赶来,辩才法师说:“我走了。”就端坐在床上,很寂静地往生了。当时大家都听到天乐从西方传来,屋子里充满异香。往生时56岁。

  善道,临淄人。尝入大藏,信手探卷,得观无量寿佛经。乃专心念佛,修十六妙观。及往庐山,观远公遗迹,忾然增思。后遁迹终南,修般舟三昧数载。睹宝阁瑶池,宛然在目。

  唐朝善道,临淄人。曾经在大藏经里随手探取经典,取到《观无量寿经》。因此就专心念佛,修习十六观。后来来到庐山,见到远公大师的遗迹,内心感慨,更增上了他对极乐世界的思念和向往。

  后来隐居在终南山,几年中专修般舟三昧,见到西方的宝阁、瑶池明显现在眼前。

  复往晋阳,从绰禅师,授无量寿经。入定七日,绰请观所生处。道报曰,师当忏悔三罪,方可往生。师尝安佛像在檐牖下,自处深房,此一罪也,当于佛前忏。又尝役使出家人,此二罪也,当于四方僧前忏。又因造屋,多损虫命,此三罪也,当于一切众生前忏。绰静思往咎,洗心悔谢。

  又到晋阳跟随道绰禅师,得到《无量寿经》的传授。他曾经入定7天。道绰禅师请他看一下自己的所生之处。善道回答:“师父要忏悔三种罪才能往生。师父曾经把佛像安放在房檐底下,自己住在深房里,这是第一罪,要在佛前忏悔;第二、曾经役使出家人,这是第二罪,应当在四方僧前忏悔;又因为造屋损伤了昆虫性命,这是第三罪,应当在一切众生前忏悔。”道绰禅师静思以往的过错,洗心忏悔。

  久之,道因定出,谓绰曰,师罪灭矣。后有白光来照时,是往生相也。道行化京师,归者如市。忽微疾,即掩室,怡然念佛而逝。异香天乐,向西而隐。(佛祖统记)

  过了一段时间,善道从定中出来,对道绰禅师说:“师父的罪已经灭了,往后有白光来照耀时,就是往生的相兆。”

  善道在京师教化人们,当时归投他的人很多。有一天,他忽然生了小病,就关门呆在屋里,坐着欢喜地念佛就走了。当时异香天乐向着西方隐隐而去。

  智钦,不详其人,专习禅业。又礼念万五千佛名,至万遍。后于鄮县阿育王塔前,燃一臂,求生净土。弟子僧护,夜半见庭前光照异常,因问,何人秉炬。凡三问,空中应曰,来迎钦法师耳。护急启户,见佛身放大光明,幡华宝盖,腾空飞下。钦即时化去。(佛祖统纪)

  唐朝智钦,不明他的出身。他专修坐禅,又礼念一万五千佛名,修到一万遍。后来在宁波阿育王塔前,燃一臂求生净土。弟子僧护半夜里见庭院前有不同寻常的光明,就问道:“是谁拿着火炬?”问了三次,空中回应:“是来迎接智钦法师。”僧护急忙打开门,只见空中佛身放大光明,有幢幡、莲花、宝盖从空中飞下来。这时智钦已经往生。

  知玄,字后觉,姓陈,眉州洪雅人。七岁,在宁夷寺,听讲涅槃经,宛如宿习。是夕,梦佛手摩其顶。年十一,出家。授以经疏,通达深奥。年十三,即升堂讲论,黑白倾听。宣宗朝,召入京,赐紫袈裟。奏复天下废寺。寻乞归故山。

  唐朝知玄(悟达国师),他是眉州洪雅人。7岁在宁夷寺听《涅槃经》,就像过去曾经学过了一样。这天晚上,梦到佛用手摸他的顶。11岁出家,传授的经书都能通达深奥之处。13岁就升堂讲论,僧俗大众都来倾听。

  唐宣宗年间,皇帝诏令他入京城,赐予紫袈裟。知玄法师上奏恢复天下废弃的寺院(当时经过唐武宗灭佛,全国的寺院都被废除,这时知玄法师就上奏恢复全国废弃的寺院)。不久请求回到自己原来的山上。

  僖宗朝,锡号悟达国师,赐沉香座。膝上忽生人面疮。特往蜀彭州九龙山,访前在京所遇患迦摩罗病之僧,以求救疗。其僧令童子引至一泉,洗之。

  到了唐僖宗时代,皇帝赐号为“悟达国师”,赐给他沉香宝座。一下子膝盖上生了人面疮。他为这事特意到四川彭州的九龙山,寻访以前在京师遇到的一位得了迦摩罗病的僧人,求他治疗。这位僧人叫童子带他到一口清泉旁边,用那里的泉水洗人面疮。

  疮忽语曰,公知袁盎杀晁错乎。公即盎,我乃错也。累世求报,而公十世为高僧,戒律精严,不得其便。今公受赐过奢,故能害之。今蒙迦诺迦尊者,以三昧水洗我,我去汝,不为怨矣。因洗之,其疮遂差。玄少欲,过中不食。六时行道,累致显应。

  疮忽然说话:“你知不知道袁盎杀晁错的事?你是袁盎,我是晁错。我累世想报复你,但你连续十世做高僧,持戒精严,我得不到机会。现在你受皇帝的赏赐,享受过于奢侈,所以我才能害你。现在又蒙迦诺迦尊者用三昧水洗我,我就离开你,不再给你做怨害了。”这样洗了之后,疮果然好了。从此,知玄少欲知足,过午不食,六时精进修道,有很多明显的感应。

  一日,忽闻空中声曰,必生净土。乃讯曰,孰之语耶。空又应曰,佛也。又见一菩萨,降庭中,丁宁赞谕,忽不见。临终时,嘱令弃尸饲鱼鸟。曰,吾久与西方净土有期,今其时矣。言讫,右胁面西而没,年七十三。(宋高僧传,神僧传。)

  有一天,忽然听到空中说:“必生净土!”他就问:“是谁在说话?”空中说:“是佛!”又见一尊菩萨降在庭院中,对他叮咛、赞叹、告诫,忽然隐没不见。临终时,他嘱咐说:“我往生后,尸体施舍给鱼鸟。”又说:“我早就知道何时往生净土,现在正是时候。”说完,右胁而卧,脸朝西方就往生了。当时73岁。

  端甫,姓赵,天水人。母梦梵僧授舍利,令吞之,遂诞甫。十岁,依道悟禅师,出家崇福寺。十七,剃染,隶安国寺。遍参讲座,兼通经律。梦梵僧以琉璃器盛满舍利,令吞之。曰,三藏大教,尽贮汝腹矣。自是才辩无碍。演经太原,倾都毕会。德宗征入,赐紫方袍。

  唐朝端甫,天水人。母亲梦到一位梵僧给她舍利,让她吞下,这样就生了端甫。10岁时在崇福寺投靠道悟禅师出家。17岁剃度,然后遍参讲席,通达经律。

  有一次,梦到一位梵僧用琉璃器盛满舍利让他吃进去,对他说:“三藏大教全部储存在你肚子里了。”从此他辩才无碍。他在太原讲经时,全城的人都来听经。唐德宗诏令他入宫,赐予紫方袍。

  迄顺宪两朝,俱见尊礼。讲涅槃唯识,凡一百六十座。日持诸部,以净土为息肩之地。所得供施数十百万,悉以严饰殿宇。而方丈单床,泊然自得。开成元年六月一日,西向右胁而灭,异香郁然。茶毗,得舍利三百余粒。(宋高僧传)

  直到顺宗、宪宗两朝时,都得到皇帝的尊礼,讲《涅槃经》、《唯识论》总共160座。每天受持诸部经典,以净土为息肩之地(“息肩”就是把肩上的重担放下得到休息的意思。什么是肩上的重担呢?就是五取蕴。佛经上把凡夫叫做“负担者”。无始以来一直背着五取蕴的重担,辗转地在三界里到处受生,无有休息。今生命终能往生净土,就停止了长劫的流转,所以以净土为息肩之地)。端甫平时所得的供养几十百万,都用来庄严寺庙。而他自己住的方丈屋只有一张床,自己心里非常逍遥自在、安然自得。

  开成元年六月一号,他面向西方,右胁而卧,安详地往生了。当时异香浓郁。荼毗后,得到三百多颗舍利。

  雄俊,姓周,成都人。善讲说,无戒行,尝罢道从戎。寻复为僧,亦颇知愧悔,常持佛名。大历中,暴亡,入冥,主者呵责,命付地狱。俊大呼曰,观经言,造五逆罪,临终十念,即得往生。雄俊虽造罪,不犯五逆。若准念佛之功,合生净土。不然,三世诸佛,即成妄语。

  唐朝雄俊,成都人。他很善于讲说,但没有戒行。曾经不做和尚去参军,不久又当和尚。自己平常也还知道惭愧,常常念佛。

  大历年间,忽然暴死,下到了阴府。主事的人呵责他,叫人押往地狱。雄俊大声说:“《观经》上讲,造五逆罪的人临终十念就能往生。雄俊虽然造了罪,但没犯五逆罪,如果衡量念佛的功德,应该能生净土。不然三世诸佛就成了妄语。”

  遂合掌谛念,宝台忽现,乘空西去。同时,有自冥还者,传其事云。(宋高僧传。○佛祖统纪载,雄俊入冥,自陈念佛功,主者放还。乃入西山,专意念佛。居四年,别众坐逝。与此互异。)

  这样他就合掌专心念佛。忽然间,宝台显现,他乘着宝台往西方去了。当时从阴间回来的人传述了这件事。

  惟恭,荆州人。常事酒博。暇则诵经,祈生安养。同寺有灵岿者,迹颇类之。里人为之语曰,灵岿作尽业,惟恭继其迹。地狱千万重,莫厌排头入。恭闻曰,我虽罪无所逃,然仰赖佛力,十念往生,岂复堕恶道耶。

  唐朝惟恭,湖北荆州人。他常常喝酒赌博,有空就念点经求生西方。跟他同寺院有一位叫灵岿的僧人,跟他很像,所以当地人就作一首诗讽刺他们说:“灵岿作尽业,惟恭继其迹,地狱千万重,莫厌排头入。(意思是:灵岿造尽了业,惟恭跟在他后面,地狱千重万重也不厌离,两个人排着队进去。)”惟恭听到后,就说:“我虽然造罪无可逃赦,但我仰仗佛力十念往生,怎么还要堕恶趣呢?”

  一日,恭病,岿出寺,见少年手执…

《净土圣贤的传记(五)》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