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現代知識解讀佛經中的各種世界
藥師山紫虛居士
一、前言
二、華嚴經中的世界成就品
叁、《華嚴經》中所說的「華藏世界」
四、《無量壽經》中的西方極樂世界
五、長阿含經中的娑婆世界
六、科學家所知的宇宙
七、比較科學家的宇宙與佛經的娑婆世界
八、佛教如何看這些世界
九、結語
一、前言
在寂靜的夜晚,我們擡頭可看到無盡夜空中,閃爍著無數的星星,有時還有灰白色帶狀的「天河」。這些現象使我們很容易會想到「宇宙」到底有多大?其中有些什麼東西?經過古今中外很多人的共同努力,成就了今日高度發展的天文學;科學家已發明了很多工具,可以直接或間接觀測這些星星的狀況,對宇宙也有了一些初步的了解。在另一方面,宗教或哲學家自古以來也有很多對宇宙的描述;此中,佛教在這方面著墨較多。在佛經中,很多地方可以看到很生動的描述各種世界;例如,大家最常聽到的「西方極樂世界」,這是很多佛教信仰者想往生的世界。又例如,「娑婆世界」這是人類自己所居住的世界,此世界在《長阿含經》與世親所著的《俱舍論》中,都有詳細的描述。在《楞伽經》中,也提到世界有很多種相狀。《華嚴經》對世界的描述更爲徹底,在「世界成就品」中,就有詳細描述世界的成因、相狀、體性及依住等問題;其在「華藏世界品」中,有詳細描述「華藏世界」的狀況。但由于佛經中所說這些世界,在科學上至今大多尚不能證實,因此,只能是「信仰」的層次。例如,對西方極樂世界是否存在,就是個人信仰的問題,科學上無法提供任何資料。至于我們人類所居住的地方,佛經中有提到「南贍部洲」,其也對我們居住的南贍部洲有相當清楚的描述。佛經中也說我們的世界屬于娑婆世界,或叁千大千世界中的一部份,因此,我們可以由目前人類所知的宇宙及地球的各種資料,與佛經中的描述做比較,看看佛經所說是否合乎科學;但直接比較似乎有困難,因此,很多人對佛經所說的「叁千大千世界」結構就很不認同。在本文中,筆者以自己的觀點,對佛教所說的世界,做一些探討,請有緣的讀者多多指教。
另外一件事要在此說明,我們一般人所說的宇宙或世界,不是只指空間,它尚包含時間。佛經上有說「世」是時間(叁世之義);「界」是界限,空間之義。也說「宇」是古今,是時間;「宙」是指空間。在本文中,我們主要是說明世界的「空間」部份,故若以「國土」說明,似乎比較恰當,例如說「西方極樂國土」。國土又有分淨土與穢土,故說「西方極樂淨土」更爲適當。但一般人常以「世界」稱某一國土,故本文亦以世界稱之。實際上,若以近代科學的「相對論」觀點,時間與空間二者是不可分,彼此有關;由此而言,以世界說國土也沒有什麼不對。
二、華嚴經中的世界成就品
《在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六,世界成就品第四中,普賢菩薩承佛威神力,以神通觀察一切世界,說出與世界相關的十種事,包括(一)世界起具因緣。(二)世界所安住。(叁)世界的各種形狀。(四)世界的體性。(五)世界以何莊嚴。(六)世界以何法得清淨。(七)世界中有何佛出世。(八)世界存在的時間。(九)世界爲何會有改變,例如由好轉壞或由壞轉好等原因。(十)各世界中有那些共同之處。
關于世界生起的因緣,經中說有無數的原因,大略可有十種:(一)如來神力之故。(二)法應如是故。(叁)一切衆生行業所感故。(四)菩薩所成就。(五)衆生與菩薩共同善根所集。(六)菩薩的願力所成。(七)菩薩不退行願所成。(八)菩薩清淨勝解自在力所成。(九)諸佛成道時,自在勢力之故。(十)普賢菩薩自在願力之故。由此十種因緣中,大致可歸納成叁類,(一)佛菩薩之願力與神力,(二)衆生之業力,(叁)諸法本來如此。這叁類使世界生起的原因中,「諸法本來如此」這一項,是我們最感興趣者。我們觀察到的物質世界,其成就的因緣很多就是「法本如是」;例如,物質間有互相吸引之力(如今日科學家所說的萬有引力、電力、磁力、分子間的作用力等),這就是世界的一種「本有之法」(本有的現象)。此種「吸引力」就會使物質粒子不斷聚集,久之,就成爲大的物質,甚而形成各種星球之類。這就是《世界成就品》中所說的「法應如是」的一種。其他原因,例如物質分子間的熱作用力,使物質膨脹,使星球産生爆炸消滅;又例如萬有引力的作用與物質爆炸時物體所具有的速度,會使小物體繞行于大物體的周圍,如此形成星球的運行,這些都是「法應如是」之例。
關于「世界依何而安住」,經中例舉了十種,事實上有無數多種安住之法。例如依虛空安住、依寶光明安住、依佛光明安住、依佛音聲安住、依一切世主身安住、依菩薩身安住、依普賢菩薩願力所生、依如幻業生、及依一切差別莊嚴海安住等。由此,我們可以看出一個世界之存在是有很多種安住之法,例如娑婆世界即是安住在虛空之中。本經告訴我們有些世界是安住在光明中,也有安住在音聲中或安住在佛、菩薩或神的身上,這是很難想象的事。但我們可以想象一些「寄生類」生命,例如寄生在人體中的寄生蟲,它們的世界就是依人身而安住;寄生在某些植物的生物,它的世界就是依植物身而安住。而樹身又安住在地球上,地球又安住在虛空中。我們可以說「世界」是每個衆生自己覺知所現、所感的範圍,例如,螞蟻所認知的「世界」與人類就不會相同。魚類所認知的世界可能只是水,而水安住在地球中,魚類可能並不知道。螞蟻也許不知道它所住的世界是安住虛空之中。故佛經說有的世界安住在佛菩薩或神的身中,這也不無可能。
關于各種世界的形狀,華嚴經說有無數種,經上說:「或圓或方或非圓方、無量差別,或如水漩形,或如山焰形,或如樹形,或如花形,或如宮殿形,或如衆生型,或如佛形,如是等,有世界海微塵數」。以今日天文學的觀測,宇宙中很多星系或星雲,其形狀就有圓形、扁平形或螺旋狀等。又例如寄生于樹上的寄生蟲,其世界就是樹形;寄生于人體的寄生蟲,其世界即人形。因此,《華嚴經》所說相當合乎科學所說。
關于構成各種世界的體性,也就是世界由什麼所構成,在華嚴經中有說:「以寶莊嚴爲體、以寶光明爲體、以種種色光明爲體、以不可壞金剛爲體、以佛力持爲體、以妙寶相爲體、以極細寶爲體、以香爲體、以寶焰爲體,以一念心普現境界爲體、以佛音聲爲體等」。由這段文字可知,世界可由光、音、寶、金剛、火焰、香,甚至心力爲構成之體。例如經中的偈說:「或有諸剎海,妙寶所合成,堅固不可壞」、「或是淨光明一切光莊嚴,依止虛空住」、「或有諸剎海、從于願力生。猶如影像住,取說不可得」。在今日科學上所觀測到的星雲中,就有見不到實體的X光或無線電波星雲,這些很類似經中所說的以「光明爲體」的世界。又例如天文學上所觀到的極高密度星球,如中子星之類,就類似「金剛所成,堅固不可壞」。而像地球等,就是「諸微細寶所成」。像高溫的太陽等恒星,就類似以「火焰」、「光明」等所成。因此《華嚴經》對世界組成的開示,與科學所知也大致吻合。
至于世界轉變(也就是變好或變壞、由存在轉變而消失等)有無數多的原因,其中包括:「法如是故,世界海無量成壞劫轉變」,這一項就包括我們物質世界轉變的原因,這是「法如是之故」,可以說物質間作用法則使然。此外,本經中還強調居住其中衆生的精神力量會改變其世界,例如經中所說:「染汙衆生住故,世界海成染汙劫轉變」,這是說衆生心染汙而住在此世界,則此世界就轉變成染汙。又說「修廣大福衆生住故,世界海成染淨劫轉變」、「信解菩薩住故,世界海成染淨劫轉變」、「諸菩薩雲集故,世界海無量莊嚴劫轉變」等。佛教常說世間的好壞、社會的和或亂都是其中所住衆生的「共業」,《華嚴經》在此即說明這種道理。
叁、《華嚴經》中所說的「華藏世界」
《華嚴經》在卷八第五品中,就敘述華藏世界的狀況。經中說此華藏世界是世尊毗盧遮那如來,在無數劫長時間行菩薩道,親近無數佛修清淨業所成就者,如經中偈說:「世尊往昔于諸有,微塵佛所修淨業,故獲種種寶光明,華藏莊嚴世界海」。此華藏世界是風力所持,于虛空中安住,且是清淨無垢的世界,世界中之一切皆是毗盧遮那如來之神力而現出莊嚴、清淨及光明之相。故可說是「華藏淨土」。經上說此世界,是由風輪在虛空中支持一個「普光摩尼香水海」,海中有一朵大蓮花,華藏世界海就安住在此大蓮花之中。華藏世界海周圍有「金剛輪山」圍繞。輪圍山內所有大地皆金剛所成、清淨平坦、衆寶分布其中,此大地中有無數的「香水海」與「香水河」,皆妙寶所成,香水流于其中,香花遍開其畔,處處有佛演妙音,寶樹寶林各種光明莊嚴處處普現,皆是佛力所顯現。在這些數量衆多的「香水海」中,有很多「世界種」安住其中,每一世界種之中,有無數「世界」安住其上。依筆者所了解,「世界種」是指由某些因緣而集合…
《以現代知識解讀佛經中的各種世界》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