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什麼是寶塔?寶塔是什麼意思?

在佛學大詞典、丁福保佛學大詞典、俗語佛源中都找到了“什麼是寶塔”在不同出處下的解釋,請查閱下面的答案。
【佛學大詞典】對“什麼是寶塔”的解釋

  系對佛塔之美稱,亦指以珍寶嚴飾之塔。據法華經見寶塔品載,有七寶塔在佛陀之前由地下湧出,住于空中,有五千欄楯,千萬龛室,飾以無數之幢幡,並懸垂璎珞、寶鈴等;諸幡蓋系以金、銀、琉璃、車渠、碼瑙、真珠、玫瑰等七寶合成,且塔之四面皆出多摩羅跋栴檀之香。[法華經序品、洛陽伽藍記卷二胡統寺、佛祖統紀卷四十一]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對“什麼是寶塔”的解釋

  (雜名)嚴飾珍寶之塔也。法華經寶塔品曰:“爾時多寶佛,于寶塔中分半座,與釋迦牟尼佛。”佛祖統紀四十一曰:“無著禅師入五臺,至金剛窟見山翁。翁說偈曰:一念淨心是菩提,勝造恒沙七寶塔寶塔畢竟化爲塵,一念淨心成正覺。”

【俗語佛源】對“什麼是寶塔”的解釋

  佛塔俗稱“寶塔”,又稱“浮屠”、“浮圖”。如清·顧張思《土風錄》卷四:“本是衆寶裝飾,故稱寶塔,今則磚瓦所成動稱寶塔矣。”又如陳毅《延安寶塔歌》:“延安有寶塔,巍巍高山上。”寶塔起源于古印度,本有兩類:一類是窣堵波(Stupa,或稱浮圖Buddhastupa),“塔”是省音譯,意爲方墳、靈廟等,是收藏佛舍利和高僧遺骨的建築。《說文解字》中沒有“塔”字,最早見于晉·葛洪的《字苑》。一類是支提(Chaitya),不放舍利、遺骨,而放佛像、經卷等。相傳釋迦牟尼佛涅槃後,八國國王分取其舍利,造塔供奉。後阿育王立佛教爲國教,據說造了“八萬四千”寶塔。印度的窣堵波一般爲複缽狀的半圓冢,傳入中國後,同中國故有的建築形式相結合,形成習見的樓閣式、密檐式等,用木、磚、石等建造,亭亭玉立,千姿百態。寶塔的平面以八角或四方形居多。層次通常爲單數,五、七、九級居多。寶塔分爲塔刹、塔身和地宮叁大部分。藏傳佛教的塔,如北京北海的白塔,與印度窣堵波的形製比較接近。一說,寶塔爲“七寶塔”的省稱,指用“七寶”(衆寶)裝飾之塔。典出《法華經·見寶塔品》:“多寶佛于寶塔中分半座與釋迦牟尼佛,而作是言:釋迦牟尼佛,可就此座。即時釋迦牟尼佛入其塔中,坐其半座,結跏趺坐。爾時大衆見二如來在七寶塔中獅子座上結跏趺坐。”佛教認爲造塔功德很大,故佛教徒廣建佛塔,使佛塔星羅棋布,爲大好河山生色不少。在語詞中,塔亦泛指高聳細長的塔形建築物,如燈塔、鍾塔等。(李明權) - 中國佛教文化研究所 編

如果您發現我們提供的“寶塔是什麼意思”的答案有錯誤,歡迎在線留言告訴我們,感謝。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