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僧。天竺人,梵名阿閃撇幹資羅。通顯密、性相之學。初至西夏,止于護國寺,傳譯密部經典,人稱金剛上師。後遷至四川蒙山(今名山縣境)。依唐代金剛智瑜伽施食儀軌,重譯之,稱爲瑜伽焰口。又演爲小施食法,號甘露法,又稱蒙山施食法。其弟子勒布,傳于保安,叁傳至威德幢,今則風行域內。其後,不動師徒等均不知所終。
(菩薩)見不動明王條。
雜集論八卷十六頁雲:何故此滅,複名不動?永離一切散動故。離諸境界戲論散動,故名不動。
二解 如如來功德六相中說。
叁解 俱舍論二十八卷十頁雲:契經中說:叁定有動;第四、不動。依何義說?頌曰:第四名不動。離八災患故。八者、謂尋伺四受入出息。論曰:下叁靜慮名有動者;有災患故。第四靜慮名不動者;無災患故。災患有八。其八者何?尋、伺、四受、入息、出息。此八災患,第四都無。故佛世尊,說爲不動。然契經說:第四靜慮,不爲尋伺喜樂所動。有余師說:第四靜慮,如密室燈,照而無動。 - 朱芾煌